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
1
作者 宋景春 宋青 +8 位作者 张伟 李维勤 张西京 刘树元 高燕 李海玲 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86,共20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典型症状的热射病发病数明显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热射病防控形势,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采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价...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典型症状的热射病发病数明显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热射病防控形势,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采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GRADE),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标准(AGREE)以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基于2015版《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和2019版《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制定本指南。指南针对热射病的分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生命链、康复返岗和预防等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推荐意见,以指导热射病的防治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经典型 劳力型 诊断 生命链 热习服 重返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技术方案(第1版)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景春 宋青 +3 位作者 宁波 李海玲 高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训练极易发生劳力性中暑甚至热射病。劳力性中暑患病官兵在完成常规治疗后,其热耐力损伤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特制定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技术方案,以期为发生劳力性中暑的... 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训练极易发生劳力性中暑甚至热射病。劳力性中暑患病官兵在完成常规治疗后,其热耐力损伤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特制定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技术方案,以期为发生劳力性中暑的官兵在医院进行热耐力重建提供保障。本文主要阐述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的基本概念、技术要求、启动时机、实施评估及随访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中暑 热耐力 军事医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心体温的劳力性中暑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青伟 宋景春 +6 位作者 宋青 高燕 李海玲 张伟 张玉想 李庆华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2-137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心体温(Tc)的劳力性中暑(EHI)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1月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6例E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Tc分为Tc<39℃组(n=223)、39℃≤Tc<40℃组(n=... 目的探讨不同核心体温(Tc)的劳力性中暑(EHI)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1月24家军队医院急诊或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6例E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Tc分为Tc<39℃组(n=223)、39℃≤Tc<40℃组(n=60)、40℃≤Tc<41℃组(n=35)、41℃≤Tc<42℃组(n=17)和Tc≥42℃组(n=11)。根据是否发生热射病,将346例EHI患者分为热射病组(n=63)与非热射病组(n=283)。收集各组EHI患者的基础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不同Tc组基础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HI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对EHI患者发生热射病的诊断价值。结果Tc超过39℃时,EH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随Tc升高而进一步升高(P<0.05)Tc超过40℃时,EHI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T延长(P<0.05);Tc超过41℃时,EHI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T(OR=1.120,95%CI 1.015~1.236)、D-二聚体(OR=1.322,95%CI 1.129~1.549)、血小板计数(OR=0.991,95%CI 0.985~0.997)是热射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 0.732~0.860,P<0.001),当D-二聚体>0.9μg/ml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80%。PT诊断热射病的AUC为0.708(95%CI 0.628~0.788,P<0.001),当PT>16.4 s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和97%。血小板计数诊断热射病的AUC为0.72(95%CI 0.642~0.807,P<0.001),当血小板计数<140×10^(9)/L时,诊断热射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和94%。结论EH患者的Tc升高幅度与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T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血小板计数减少是EHI患者发生劳力性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中暑 核心体温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齐静 陈韦 +6 位作者 于乐 裘淼涵 李超 周鑫 于开锋 刘仕利 侯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年龄>65岁的NSTACS患者553例,根据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情况分为氯吡格雷组374例和替格瑞洛组179例,随访12个... 目的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年龄>65岁的NSTACS患者553例,根据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情况分为氯吡格雷组374例和替格瑞洛组179例,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2组出血情况、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全部出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22.9%vs 9.4%,P=0.000;1.7%vs 0,P=0.034)。2组MACCE发生率及大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3个月,替格瑞洛组全部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15.6%vs 2.4%,Plog-rank<0.01)。DAPT 3~12个月,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全部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log-rank>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因素校正后,DAPT 3个月内应用替格瑞洛出血风险是氯吡格雷的6.277倍(95%CI:2.668~14.767,P=0.000),DAPT 3~12个月应用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是氯吡格雷的1.726倍(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应用替格瑞洛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增多,大出血未见增加,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老年NSTACS行PCI术的患者中12个月MACCE相似,替格瑞洛的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出血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抑制NLRP3活化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槐松 邹正 +2 位作者 赵忠惠 郝广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和褪黑素治疗组(SAH+Melatonin),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腹腔注射方法给予褪... 目的:研究外源性褪黑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SAH)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和褪黑素治疗组(SAH+Melatonin),用注射自体血液的方法制备SAH大鼠模型,腹腔注射方法给予褪黑素进行治疗。通过检测大鼠脑的含水量评估脑水肿程度,利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1β、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脑皮层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LRP3和cleaved caspase-1的表达。结果:SAH大鼠皮层发生水肿,IL-1β、IL-6和MCP-1 mRNA的表达增加,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增加。褪黑素能减轻SAH大鼠脑水肿,抑制皮层中IL-1β、IL-6和MCP-1 mRNA的表达,下调皮层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论:褪黑素通过抑制NLRP3活化减轻SAH大鼠的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NLRP3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