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期一站式行左心耳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中长期随访对比
1
作者 王建铭 王琦光 +4 位作者 朱鲜阳 庚靖淞 肖家旺 王忠超 李本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比较左心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与ASD封堵术治疗ASD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ASD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2例,其中52例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 目的 比较左心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与ASD封堵术治疗ASD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ASD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2例,其中52例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D封堵术,50例行ASD封堵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及30、90、180 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电话随访记录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对比2组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组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监测显示封堵效果良好。同期左心耳+ASD封堵组中,27例采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25例采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2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耳+ASD封堵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脏填塞,2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中长期随访101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37.6月。左心耳+ASD封堵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ASD封堵组(3.9%比18.0%,P=0.028),ASD封堵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左心耳+ASD封堵组(16.00%比1.96%,P=0.01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ASD封堵组相比,左心耳+ASD封堵组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4.295、7.888,95%CI:1.317~14.010、2.135~29.140,P=0.040 9、0.020 8)。结论 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D封堵术可有效预防ASD伴房颤患者脑卒中等栓塞事件,且出血风险低于仅行ASD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心耳 心房颤动 心脏导管插入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家旺 朱鲜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03-308,共6页
先天性心脏病(下文简称"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国先心病治疗已历经从传统开胸手术,到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从最初的球囊导管房间隔造口术的姑息性手术,到封堵缺损、狭窄瓣膜与血管球囊扩张及支... 先天性心脏病(下文简称"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国先心病治疗已历经从传统开胸手术,到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从最初的球囊导管房间隔造口术的姑息性手术,到封堵缺损、狭窄瓣膜与血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的根治性手术;从单一学科治疗,到内外科镶嵌的综合治疗模式的转变。随着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研发的国产器材的临床应用,以及不断创新完善的操作技术的经验积累,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病种和数量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文全面梳理、总结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勤 柳志红 +16 位作者 奚群英 纪求尚 熊长明 翟振国 杨媛华 刘春丽 顾虹 李梦涛 王琦光 应可净 谢育梅 万霞 安辰鸿 黄宁 段安琪 晏露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是通过PAH患友互助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以调研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发放问卷填写。对确诊时间、病因、生活质量评估及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共完成33例PAH患者线下访谈和461例PAH患者有效问卷。461例有效问卷PAH患者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女性343例(74.4%),平均年龄(36.3±11.7)岁,235例(51.0%)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61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3(30,915)d;在375例进行了初诊WHO功能分级的患者中,Ⅲ级167例(44.5%)、Ⅳ级46例(12.3%);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0,365)d;仅146例(31.7%)患者规律复诊。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诊治延迟最为明显,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中位时间为242(0,1461)d,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中位时间为31(0,2738)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对药物和随访的依从性最差,仅62例(26.4%)患者能坚持用药并规律复诊。对2006年及以前、2007~2017年、2018年及以后3个时段确诊的PAH患者状况分析显示,2018年及以后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明显缩短,规律复诊情况也明显改善(P均<0.001)。我国PAH患者的SF-36评分与肿瘤患者相当,其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远低于美国PAH患者。结论:我国PAH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PAH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SF-36评分 靶向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声学造影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庚靖淞 朱鲜阳 +3 位作者 王琦光 盛晓棠 王思晨 肖家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cTTE)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纳入因偏头痛或不明原因脑卒中合并PFO患者88例,行cTTE检查,检查阳性者进一步行TEE检查,明确PFO的直径、隧道长度及原发隔活动度。结...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cTTE)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纳入因偏头痛或不明原因脑卒中合并PFO患者88例,行cTTE检查,检查阳性者进一步行TEE检查,明确PFO的直径、隧道长度及原发隔活动度。结果TEE检测阳性85例,阴性3例。cTTE与TEE对PFO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88/88)比96.59%(85/88),P=0.081]。cTTE显示右向左分流Ⅰ级6例,Ⅱ级20例,Ⅲ级62例。TEE所测PFO的大小、长度、原发隔活动度与cTTE检测的分流等级呈正相关(r=0.570、0.229、0.508,P均<0.05)。结论cTTE联合TEE可明确PFO解剖形态与分流等级的关系,判断因PFO形态引起偏头痛或不明原因脑卒中发生的影像学因素,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造影剂 卵圆孔 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OⅡ封堵器治疗各类室间隔缺损疗效分析和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建铭 王琦光 +5 位作者 朱鲜阳 张端珍 孟立立 庚靖淞 赵明 肖家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 观察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各类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的VSD患者。采用心电图和经胸壁超... 目的 观察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治疗各类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的VSD患者。采用心电图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术后即刻、1 d,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的封堵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入选93例VSD患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81例,嵴内型VSD 4例,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7例,VSD封堵术后残余瘘1例。93例患者VSD封堵术均获成功。造影下缺损出口大小为(0.3±0.1) mm。1例(1.1%)患者术后1 d出现脑血管意外,转神经专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12~107个月),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AVB)和死亡并发症。术后轻度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6.1%(15/93),第12个月随访时已降至3.2%(3/93)。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为6.5%(6/93),其中1例pmVSD患儿随访28个月仍有间歇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2例,随访期反流程度无变化,未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结论 经严格筛选的pmVSD、嵴内型VSD、VSD外科修补/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瘘患者接受ADOⅡ封堵器封堵治疗安全有效,远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管插入术 心间隔封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与常规经食管超声在房间隔缺损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庚靖淞 王琦光 +5 位作者 王思晨 王建铭 王忠超 孟立立 盛晓棠 肖家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比较无痛与常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缺损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并进行TEE检查的168例患者,其中无痛TEE 97例,常规TEE 71例,比较... 目的比较无痛与常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缺损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并进行TEE检查的168例患者,其中无痛TEE 97例,常规TEE 71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疼痛评分量表。结果①无痛TEE组检查中、后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心率均低于检查前(t=12.037、9.992、15.980、15.439、7.145、11.579,P<0.01、P<0.05)。常规TEE组检查中、后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心率均高于检查前(t=−15.362、−3.730、−4.894、−2.956、−10.788、−4.961,P<0.05、P<0.01);两组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检查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TEE组检查中、后收缩期及舒张期血压均低于常规TEE组(t=−7.955、−6.792、−10.942、−10.875,P均<0.01)。无痛TEE组检查前心率高于常规TEE组(t=4.113,P<0.01);无痛TEE组检查中、后心率均低于常规TEE组(t=−5.074、−3.840,P<0.01)。两组检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痛TEE组检查时间较常规TEE组长[(11.3±2.2)min比(5.2±1.3)min;t=20.80,P<0.01]。④无痛TEE组均成功置入超声探头,常规TEE组5例未能置入超声探头,无痛TEE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TEE组[100%(97/97)比93%(66/71);χ^(2)=7.041,P<0.05]。⑤无痛TEE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常规TEE组(χ^(2)=9.459,P<0.01);检查后出现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出血、缺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0、0.746、2.546、1.368、0.736,P>0.05)。⑥无痛TEE组舒适度疼痛评分低于常规TEE组(t=−24.78,P<0.01)。结论无痛TEE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影响较常规TEE无明显差异,且能够提高检查舒适度,在足够的检查时间内可获取更加全面、清晰的图像,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无痛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