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海浪波高场预报模型构建与训练方法研究
1
作者 徐维真 李锐 +3 位作者 胡伟 崔学荣 许超 王宁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目前海浪智能预报模型训练要素单一、对海浪自然特征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有效波高场的预报方法并分别予以讨论。根据渤、黄海海浪有效波高的变化特点,提出分季节、考虑地形、风涌浪分离、逐时预报四... 针对目前海浪智能预报模型训练要素单一、对海浪自然特征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渤黄海有效波高场的预报方法并分别予以讨论。根据渤、黄海海浪有效波高的变化特点,提出分季节、考虑地形、风涌浪分离、逐时预报四个预报方法和一种边界处理方法,分别建立对应的预报模型,并用Optuna算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利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空间均方根误差(Spatially Averag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ARMSE)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采用全部风速和有效波高数据训练的模型预报误差较大,大部分区域的RMSE在0.200 m以上,黄海南部区域的RMSE在0.300 m以上,SARMSE为0.231 m。采用五种方法均可降低模型的预报误差:分季节预报中各个季节预报结果的整体RMSE均有所下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SARMSE分别为0.181 m、0.180 m、0.192 m、0.185 m;考虑地形的影响后RMSE下降最明显的区域位于黄海南部,SARMSE为0.202 m;风涌浪分离的预报结果SARMSE为0.199 m,风浪波高的预报效果优于涌浪;对24 h波高进行逐时预报的SARMSE为0.172 m,相对于24 h直接预报可有效降低误差;通过扩大预报区域可将SARMSE降至0.208 m。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模型构建和训练中增加对于多训练要素和海浪特征的考虑,可以提高渤黄海有效波高的预报精度,相较于直接采用风速和有效波高预报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有效波高 海浪智能预报 物理机制 边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生成对抗网络的短临降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强胜 郭敬天 +2 位作者 任鹏 黄文华 王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共10页
本文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对抗网络(GAN)来提升短临降水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一个基于历史雷达回波图序列预测未来雷达回波图序列的分层生成对抗网络(HGAN)方法。HGAN方法由全局生成器和局部鉴别器两部分组成,全局生成器以多子网的... 本文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对抗网络(GAN)来提升短临降水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一个基于历史雷达回波图序列预测未来雷达回波图序列的分层生成对抗网络(HGAN)方法。HGAN方法由全局生成器和局部鉴别器两部分组成,全局生成器以多子网的层次结构构建,采用上采样过程训练模型,捕捉雷达回波的演变趋势,有利于生成清晰的未来雷达回波图。局部鉴别器根据局部区域将预测的雷达回波图与观测的雷达回波图区分开,并引入缓冲区机制,保存历史预测序列,使最终预测的结果更加符合时序性。两者以对抗的方式加以训练,得到的模型能够生成足够清晰且接近真实的未来雷达回波序列,对于回波强度极值和范围的刻画更为准确。对HGAN和GAN进行测试集检验及个例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HGAN对雷达回波预测的有效性。同时在检验反射率阈值相同的情况下,HGAN的临界成功指数命中率高于GAN,而虚警率低于GAN,且在相同预测时长下,HGAN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优于G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降水 雷达回波 分层生成对抗网络 全局生成器 局部鉴别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预报技术进展及在秦皇岛海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凡 高松 +4 位作者 奉杰 张万磊 徐江玲 李轶斐 郑金金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5,共13页
从预报实践的角度,介绍了海洋赤潮预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方法,总结了赤潮暴发预测方法、迁移扩散预测方法、赤潮预报中的多源监测及综合预报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对赤潮高发区秦皇岛海域的赤潮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概述,评述预报现状,提... 从预报实践的角度,介绍了海洋赤潮预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方法,总结了赤潮暴发预测方法、迁移扩散预测方法、赤潮预报中的多源监测及综合预报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对赤潮高发区秦皇岛海域的赤潮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概述,评述预报现状,提出针对该海域的赤潮预报技术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预报技术 秦皇岛海域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松 徐江玲 +3 位作者 刘桂艳 毕凡 张薇 白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2,共10页
利用2014—2017年青岛小麦岛海洋站观测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预报因子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采用能见度、风向、风速、气压、露点、气温、海温、气温露点差、气海温差、相对... 利用2014—2017年青岛小麦岛海洋站观测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预报因子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采用能见度、风向、风速、气压、露点、气温、海温、气温露点差、气海温差、相对湿度、云量、气温24h变温12个预报因子建立的海雾集成预报模型,对2018年海雾预报的TS评分约为0.64,海雾预报正确率约为0.783,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为海雾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机器学习 集成预报 青岛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状海冰单轴压缩强度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禹博 王庆凯 +2 位作者 卢鹏 李志军 黎舸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0-1112,共13页
为探究粒状海冰力学性质,本文进行粒状海冰平行冰面方向的单轴压缩强度测试,其中试验时的应变速率为10^(-5)~10^(-2)s^(-1),温度分别为-3℃、-5℃、-7℃、-10℃和-15℃。试验结果表明,在韧性区内,粒状海冰单轴压缩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 为探究粒状海冰力学性质,本文进行粒状海冰平行冰面方向的单轴压缩强度测试,其中试验时的应变速率为10^(-5)~10^(-2)s^(-1),温度分别为-3℃、-5℃、-7℃、-10℃和-15℃。试验结果表明,在韧性区内,粒状海冰单轴压缩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脆性区内,则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在韧脆过渡区内,其强度达到峰值。将冰温-峰值强度曲线与历史数据作比较,发现渤海粒状海冰峰值压缩强度较低,粒状海冰峰值压缩强度随冰温降低而上升,且上升趋势逐渐变缓,反映出海冰晶体结构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引入孔隙率的概念,并据此得到宽应变速率区间粒状海冰单轴压缩强度随应变速率和孔隙率变化的统计关系曲面,随后将这一结果与北极融冰期粒状海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渤海海冰与极地海冰力学性质统一数学描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粒状晶体 单轴压缩强度 冰温 应变速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在“大洋一号”随船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山 江崇波 +2 位作者 刘桂艳 郭敬天 任林凯 《海洋预报》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首次使用WRF模式对"大洋一号"科考船第二十六航次第二航段大西洋工作海区进行了风场和气压场数值预报,并对预报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稀少的大洋科考工作海区,WRF模式预报的天气形势变化与实况完全吻... 首次使用WRF模式对"大洋一号"科考船第二十六航次第二航段大西洋工作海区进行了风场和气压场数值预报,并对预报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稀少的大洋科考工作海区,WRF模式预报的天气形势变化与实况完全吻合,其定点的风速、风向和气压预报误差都比较小。尤其是风场能较好的反映出北大西洋10 m风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弥补大洋科考海区资料短缺的不足。根据WRF模式数值预报图做出的主观预报与船测实况吻合程度较高,为大洋科考海区风场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今后开展大洋考察工作海区精细化业务预报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大洋科考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三维海流数值模式及预报业务化应用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永梅 王宁 高龙军 《海洋预报》 2005年第3期67-74,共8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渤海海域三维海流数值模式及预报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介绍了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方法、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该系统软件具有方便灵活、移植性强和可视化高等特点,可以为海岸建设、海上排污,溢油,赤潮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渤海海域三维海流数值模式及预报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介绍了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方法、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该系统软件具有方便灵活、移植性强和可视化高等特点,可以为海岸建设、海上排污,溢油,赤潮等海洋工程、污染事件提供准确及时的流场分析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业务化 应用系统 软件开发 关键技术 流场分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布
8
作者 黄帅 侯继灵 +2 位作者 龚大洁 吴玲娟 郑聪聪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为更好地掌握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鸟类多样性分布现状,于2020—2021年鸟类迁徙期对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万宝滨海风景区、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秀水河口4种具有代表性生境类型的鸟类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 为更好地掌握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鸟类多样性分布现状,于2020—2021年鸟类迁徙期对日照砂质海岸生态系统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万宝滨海风景区、日照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秀水河口4种具有代表性生境类型的鸟类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61种,隶属于12目19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居留型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区系以广布种占优。在4个生境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指数在2020年最高(2.59),秀水河口鸟类多样性指数在2021年最高(2.37);秀水河口鸟类均匀度指数2年均为最高(0.84和0.79);万宝海滨风景区鸟类优势度指数2年均为最高(0.46和0.37)。通过调查丰富了区域鸟类的基础信息,为砂质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砂质海岸 生态系统 多样性 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海海域海上搜救事故特征分析以及搜救事故易发区风险评估
9
作者 徐江玲 刘桂艳 +2 位作者 刘爱超 李杰 李轶斐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基于“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公开发布的海上事故统计数据,详尽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域海上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事故类型,绘制海上交通事故热点图,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事故易发区风险评估模型,按照海事局责... 基于“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平台”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公开发布的海上事故统计数据,详尽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域海上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事故类型,绘制海上交通事故热点图,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事故易发区风险评估模型,按照海事局责任管辖区提供各区搜救事故易发的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大部分海上事故都发生在浅水区,深水区发生的概率较小;港口群集、航道密布和通航船只频繁的区域为事故多发区;险情发生频次最高的3个区域是广东近海、浙江近海和上海近海海域。从不同海区发生险情时的预测服务需求来看,东海区搜救事故提供的服务次数最多,其次为南海区和北海区;北海区提供的秋季服务次数最多,东海区冬季服务次数最多,南海区夏季服务次数最多。依据建立的事故易发区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近海海域进行风险评估,广东近海海域、浙江近海海域为高风险区,上海近海海域、辽宁近海海域和山东近海海域为中风险区,其他海域为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救 事故易发区 时空分布 事故类型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ask R-CNN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10
作者 张梦妮 王祎鸣 吴勇剑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3-705,共13页
船载地波雷达易受复杂海况和平台运动的影响,导致其对海上船只目标的检测能力降低,尤其是对密集多目标区和弱目标区的探测更加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实例分割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船载地波雷达易受复杂海况和平台运动的影响,导致其对海上船只目标的检测能力降低,尤其是对密集多目标区和弱目标区的探测更加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实例分割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的船载地波雷达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船载地波雷达距离-多普勒谱数据集,发展了船载地波雷达船只目标样本自适应特征提取算法;然后,将Mask R-CNN引入船载地波雷达距离-多普勒谱图的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进而结合卷积块的注意力机制实现目标回波深层特性信息的挖掘;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Mask R-CNN、YOLOv7和背景识别CFAR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减少了常规背景下的目标漏检情况,而且能够有效检测强海杂波干扰下的弱目标以及多船只回波相互重叠的聚集区域目标,提高了船载地波雷达对海上船只目标的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地波雷达 目标检测 Mask R-CNN 实例分割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细网格10m风场产品在渤、黄海海域的预报能力检验与评估 被引量:18
11
作者 连喜虎 刘桂艳 +2 位作者 高松 王彬 白志鹏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2,共9页
基于ECMWF(EC)细网格的24 h、48 h和72 h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与选取的渤、黄海海域9个浮标的10 m实测风速和风向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EC细网格24 h预报的10 m风速与各浮标站的实测风速预报偏差中位数在0.11~0.52 m/s之间,EC预报的... 基于ECMWF(EC)细网格的24 h、48 h和72 h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与选取的渤、黄海海域9个浮标的10 m实测风速和风向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EC细网格24 h预报的10 m风速与各浮标站的实测风速预报偏差中位数在0.11~0.52 m/s之间,EC预报的10 m风速在渤、黄海海区预报结果总体略偏大,但在黄海中部预报效果优于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2)EC细网格预报的10 m风速与实测风速相关性较好,选取的9个浮标站中8个浮标站的24 h预报风速和实测风速相关系数达到0.85以上,预报偏差离散度小,预报效果较好;(3)不同风速条件下,EC细网格的5级风预报结果与实测风速最为接近,对大于5级风的预报结果偏小,而小于5级风的预报结果偏大;风速越小,风向预报偏差样本的离散度越大。不同风向条件下,各向的24 h预报风向平均偏差在-20°~12°之间,48 h和72 h平均偏差分别为-22°~14°和-20°~15°之间,24 h预报风向结果优于48 h和72 h预报风向。在实况为偏北向风时,风向平均偏差较大,实况为偏南向风时,风向平均偏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m风 EC细网格 平均偏差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测深数据去噪方法
12
作者 陶俊霖 刘焱雄 +2 位作者 董志鹏 李杰 丁一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针对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dvanced topographic laser altimeter system,ATLAS)数据信噪比低、噪声点分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对ALT03数据进行标准化,降低ICESat-2数据在沿轨方向和垂... 针对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dvanced topographic laser altimeter system,ATLAS)数据信噪比低、噪声点分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对ALT03数据进行标准化,降低ICESat-2数据在沿轨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不一致性;其次,基于标准化后的数据构建Delaunay三角网,采用一定的边长准则进行聚类,实现初次去噪;最后,基于箱形图离群点检测算法完成二次去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优于传统聚类算法,且在不同噪声密度和不同地形的ICESat-2数据中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光子去噪 DELAUNAY三角网 无输入参数 箱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辽东湾海冰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艳 黄菲 +5 位作者 高松 刘清容 冀承振 王宁 曹雅静 于清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通过合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辽东湾海冰变化的局地和大尺度环流因子,并基于一种深度学习方法——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辽东湾海冰延伸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LSTM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15 d辽东湾海冰的总体发展趋势... 通过合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辽东湾海冰变化的局地和大尺度环流因子,并基于一种深度学习方法——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建立了辽东湾海冰延伸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LSTM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15 d辽东湾海冰的总体发展趋势、浮冰外缘线离岸距离的振荡变化及峰值发生时间等关键特征,1~15 d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1~5.7 n mile①,均方根误差为5.4~7.5 n mile。LSTM模型的预报时效可达到15 d,较目前海冰数值预报(5~7 d)的时效延长一倍,且运算速度极快,能够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成本。该模型的建立为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海洋和气象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海冰 延伸期预报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模式和GFS模式对黄渤海10m风速预报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彬 李文博 +3 位作者 李锐 侯乔琨 孙雅文 刘桂艳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1,共8页
采用黄渤海10个海上浮标和5个近岸海洋站的风速观测资料作为实况,对202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GFS)的10m风速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的整体预报效果优于GFS模式,其... 采用黄渤海10个海上浮标和5个近岸海洋站的风速观测资料作为实况,对202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GFS)的10m风速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的整体预报效果优于GFS模式,其中EC模式24~72 h的均方根误差比GFS模式减小了6.8%~8.0%,EC模式的预报偏差中位数为0.19~0.25 m/s,而GFS模式同类中位数为0.33~0.41m/s,两种预报产品风速的预报结果整体略偏大,但EC模式的偏离程度更小。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误差逐渐增大。在不同风速条件下,EC模式预报对5级及以下风的预报效果优于GFS模式预报,但后者对6级及以上风的预报效果更好。空间方面,两种模式对小长山站的预报效果最差,对黄海中部MF03007站的预报效果最好,GFS模式在渤海的预报效果优于EC模式,其他海区则EC模式的预报效果更好;在时间方面,EC模式风速产品在4—8月的预报效果优于GFS模式,其他月份则GFS模式的预报效果更好。在强天气过程方面,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GFS模式的气旋预报出现误差急剧增大的现象。GFS模式对冷空气以及冷空气和气旋配合过程的预报效果好于EC模式,EC模式对渤海气旋的预报效果好于GFS模式,而对江淮气旋预报来说,不同过程下两种模式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m风速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全球预报系统 均方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浪数值预报产品在渤海和黄海的预报水平评估
15
作者 李文博 李锐 +4 位作者 王彬 张薇 高山 侯乔琨 孙雅文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共12页
选取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2021年的海浪数值预报产品与渤海和黄海10个海洋观测浮标和5个海洋站观测的有效波高数据进行对比,评估3种产品对海浪有效波高的预报水平。结果表明:从整... 选取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2021年的海浪数值预报产品与渤海和黄海10个海洋观测浮标和5个海洋站观测的有效波高数据进行对比,评估3种产品对海浪有效波高的预报水平。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3种数值预报产品对24h2m以上有效波高的预报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9%,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的误差最低,但三者对于大浪过程的预报值整体偏低。通过分析不同月份、不同海域以及不同天气过程下有效波高的预报误差发现,3种产品在渤海和黄海中部的有效波高预报误差大于黄海北部,近岸的有效波高预报误差高于外海,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对冷空气期间海浪预报效果较好,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对温带气旋期间海浪的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预报 第三代海浪模式 均方根误差 渤海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影响下分层海床隧道周围砂土渗流孔压及液化分析
16
作者 张治国 陈金芃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层海床的影响。首先,基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海床表面的动力边界条件,采用传递-反射矩阵法得到波流共同作用下自由分层海床的孔压响应;其次,采用镜像法建立了由于隧道存在引起的砂土摄动压力控制方程,并利用砂土与衬砌间渗流连续条件获得了该方程的Fourier级数展开解析解;接着,采用叠加原理得到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分层海床中隧道周围砂土的渗流压力响应及液化判定解答。最后,将理论解析解与数值结果及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海床渗透性和隧道衬砌渗透性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海流顺流会增大海床中的孔压和液化程度,逆流会减小海床中的孔压并抑制海床的液化,且流速相同时海床对逆流响应的相对差异总体上也大于顺流;当分层海床上层渗透系数较大时(k+s>1×10^(-2)m/s),海床整体孔压较大,且第一次分层处孔压变化明显;当隧道衬砌渗透系数较小时(k+l<1×10^(-6)m/s),隧道对超静孔隙水压在海床内传播“阻挡”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分层海床 波流耦合 渗流孔压 传递-反射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容量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奉杰 徐江玲 +7 位作者 赵小龙 袁超 吴玲娟 白涛 宋浩 杨美洁 于浩林 张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0-674,共15页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 为优化硬壳蛤多元混养系统养殖模式,提高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水平,以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养池塘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Ecopath模型构建了由12个生物功能组组成的能量流动模型,并基于能流模型评价了生态系统中硬壳蛤养殖容量。研究表明,该生态系统中硬壳蛤生物量最高(134.99 g/m^(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62.56 g/m^(2));底栖动物营养级最高(2.65)。由于生态系统中第Ⅱ、Ⅲ营养级间能流传递效率较低(5.20%),系统绝大部分能量流通量(98.37%)位于第Ⅰ、Ⅱ营养级;系统连接指数和杂食指数分别为0.37和0.05,表明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简单;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量比值为2.13,系统净生产力为每30天715.18 g/m^(2),表明生态系统以自养为主。研究期间人工饵料投入量占初级生产力的71.60%,大量饵料投入使生态系统食物网以碎屑食物链为主;从生态系统能流平衡的角度评估硬壳蛤养殖容量,发现该系统中以硬壳蛤个体总湿重计的生态容量和生产容量分别为:854.46 g/m^(2)和1441.47 g/m^(2)。基于该系统中硬壳蛤生态、生产容量获取的硬壳蛤最大放养密度分别为73 ind./m^(2)和123 ind./m^(2)。由于Ecopath模型无法模拟生态系统无机环境因子对养殖容量的限制作用,在开展基于Ecopath模型的养殖容量评估结果应用时应保持谨慎。养殖期间水体、底质环境保持在养殖生物适宜范围是Ecopath模型评估结果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壳蛤 养殖容量 ECOPATH 能量流动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特征及其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婉华 宋彦 +5 位作者 冷星 张涛 伊兆晗 张学伟 林超然 孙菲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9,共13页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河口 近岸工程 污染物扩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岸海浪图像反演有效波高算法研究
19
作者 黄文华 胡伟 +4 位作者 崔学荣 曾强胜 商杰 王宁 李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4,共10页
海浪有效波高是近岸海洋观测的重要要素,近岸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直观地反映波高大小,但目前基于图像的有效波高反演算法研究多处于室内实验阶段且方法缺乏普适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以山东青岛小麦岛近岸海浪为例,基于海浪图像和浮... 海浪有效波高是近岸海洋观测的重要要素,近岸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直观地反映波高大小,但目前基于图像的有效波高反演算法研究多处于室内实验阶段且方法缺乏普适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以山东青岛小麦岛近岸海浪为例,基于海浪图像和浮标实测数据,开展近岸海浪图像反演有效波高方法研究,给出一种利用图像反演海浪有效波高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卷积网络提取海浪图像的特征,利用全连接网络提取风速等气象特征,将特征融合后作为全连接层的输入,最后输出反演的有效波高。通过对比多种模型的反演结果和浮标观测数据,发现多参数DenseNET121模型有效波高反演能力优于其他神经网络模型,其平均绝对误差为8.97 cm。本文研究为近岸海浪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卷积网络 全连接网络 深度学习 Dense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运动传感器的波浪谱浮子设计研究
20
作者 党超群 李明兵 +2 位作者 王斌 张维星 王志勇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了获取海上波浪谱实时观测数据,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监测预警、海洋工程、海洋学研究等对精细化海浪过程数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运动传感器的波浪谱实时获取装置—“前哨”浮子,解决了波浪谱反演算法、基于北斗短... 为了获取海上波浪谱实时观测数据,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洋监测预警、海洋工程、海洋学研究等对精细化海浪过程数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运动传感器的波浪谱实时获取装置—“前哨”浮子,解决了波浪谱反演算法、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波浪谱传输等关键问题,实现了波浪谱实时观测。通过开展浮子与DWR-MkIII型波浪骑士的海上比测,结果表明:二者的一致性非常好,该浮子能够实时、准确地观测波浪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观测 波浪谱 海上比测 “前哨”浮子 MEMS运动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