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志梅 刘秦玉 +1 位作者 沈小野 李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4,276,共7页
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探讨气候变化原因 ,根据 190 0~ 2 0 0 2年青岛月平均气温资料 ,分析了 10 3年以来青岛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百年来 ,青岛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各季节也是增温趋势 ,冬季增温最大。最高气温和... 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探讨气候变化原因 ,根据 190 0~ 2 0 0 2年青岛月平均气温资料 ,分析了 10 3年以来青岛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百年来 ,青岛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各季节也是增温趋势 ,冬季增温最大。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最低气温的变化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对比 2次暖锋期的增温特点发现 ,2 0世纪 40年代的增温主要是春秋季节的增温造成的 ,而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增温期冬季成为主导因素 ,同时都是最低气温贡献大 ,即增温都是在夜间。日较差则呈下降趋势。青岛的气温在 1988年发生了突变。另外 ,青岛气温还有准 2 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近百年气温 变化趋势 突变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链浮标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固定冰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杰臣 杨清华 +6 位作者 程斌 汪宁 惠凤鸣 沈辉 韩晓鹏 张林 Timo Vihma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7,共13页
极地积雪和海冰厚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船舶在冰区航行需要掌握的主要参数。2014和2015年在南极普里兹湾中山站附近布放了一种新式的温度链浮标,该浮标每天进行4次常规温度观测和1次加热升温观测,用于实时获取积雪和海冰剖面温... 极地积雪和海冰厚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船舶在冰区航行需要掌握的主要参数。2014和2015年在南极普里兹湾中山站附近布放了一种新式的温度链浮标,该浮标每天进行4次常规温度观测和1次加热升温观测,用于实时获取积雪和海冰剖面温度及厚度数据的研究。通过分析剖面温度曲线和升温曲线反映出的大气、积雪、海冰和海水4种介质的热传导特性差异,可利用人工识别的方法(人工经验法)获得大气/积雪、积雪/海冰和海冰/海水界面的位置。根据统计不同介质在升温响应和垂直温度梯度等方面的特性,找到合理阈值,可通过编写程序自动判断各界面的位置(自动程序法)。本文利用这两种方法来判断不同物质界面位置从而计算得到积雪和海冰厚度。与现场人工观测的海冰厚度相比,人工经验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2.1cm和6.4cm(2014年)以及4.3cm和6.5cm(2015年),自动程序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6.8cm和6.4cm(2014年)以及4.5cm和6.6cm(2015年);对于积雪,人工经验法与现场人工观测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5cm和8.5cm,而自动程序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7cm和10.8cm。自动程序法误差较人工经验法偏大,但考虑到整体冰厚和现场观测的误差,两种方法的结果均是可信的,精度是可以接受的。利用新式的温度链浮标实时获取南极普里兹湾积雪和海冰厚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质量浮标 积雪 海冰 温度 厚度 南极 普里兹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秋末初冬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晓慧 盛立芳 张红岩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利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渤海秋末初冬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渤海冷空气大风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天气学 动力诊断 渤海 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春季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红岩 周发琇 张晓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黄海沿岸有代表性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资料,对黄海春季海雾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雾多年份冬季环流减弱、低层流场向黄海为偏南向流入、中低层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有雾时气温水温差在0.5—2.2℃范围内,地面风向以SESE... 利用黄海沿岸有代表性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资料,对黄海春季海雾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雾多年份冬季环流减弱、低层流场向黄海为偏南向流入、中低层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有雾时气温水温差在0.5—2.2℃范围内,地面风向以SESE为主。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黄海雾形成过程中,高空环流提供了暖湿空气的输送条件,低层流场及地面风场的分布有利于来自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水汽向黄海海区输送;中低层水汽充沛,层结稳定,水气温差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春季海雾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及毗邻海域海面风场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龙 于华明 +2 位作者 王朋 常小军 王树乐 《海洋预报》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本文基于美国Remote Sensing Systems公司提供的QuickScat海面风场产品,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月平均资料,进行了两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以此分析研究中国近海(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台湾以东、以南洋面海面风... 本文基于美国Remote Sensing Systems公司提供的QuickScat海面风场产品,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月平均资料,进行了两种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以此分析研究中国近海(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台湾以东、以南洋面海面风场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季节变化是东中国海海表面风速变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变化占总变化方差的70.9%,黑潮的季节变化,通过海气交换影响其流经海域局地风场;(2)东中国海及毗邻海域海表面风速变化与太平洋年际变化以及热带风暴爆发有关,东中国海海表面风速年际变化显著的周期为1.5年和3.1年;(3)东中国海海域近年来整体上海表风速处于增大的趋势中,风速增大最大的区域出现在台湾东侧海域黑潮流经区域,最大增速在0.025 m/s/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面风场 EOF 东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尺度区域气候模拟适应调整时间选取问题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钟中 胡轶佳 +1 位作者 闵锦忠 徐洪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9-477,共9页
文中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以1998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事件为例,对季节尺度区域气候模拟适应调整时间的选取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共做了11个试验,每个试验的适应调整时间最短为10 d,最长为6个月,以检验适应调整时间长短对夏季中国异常... 文中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以1998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事件为例,对季节尺度区域气候模拟适应调整时间的选取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共做了11个试验,每个试验的适应调整时间最短为10 d,最长为6个月,以检验适应调整时间长短对夏季中国异常气候事件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气变量而言,模式通常在经过4—8 d的适应调整时间后,就进入"气候模态"运行,此后模拟误差主要是由于模式对区域内大气过程描述能力不足造成的,对适应调整时间选取不再敏感,这进一步证实了区域气候模拟是一个边值问题的观点。各气候区平均降水量模拟结果受适应调整时间影响也不大,但不同的适应调整时间对降水分布格局模拟将产生一定影响,降水分布模拟结果随适应调整时间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通常出现在强降水发生区域。总之,对于季节尺度降水模拟,适应调整时间大于2个月效果更好。对降水分布格局模拟误差和东亚夏季风系统进退过程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式对受夏季风系统影响比较大的区域模拟的降水相关系数变化性也比较大,因此,发展合适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以提高受夏季风系统直接影响区域强降水过程的描述能力是改进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夏季气候模拟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季节尺度 适应调整时间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百年的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志梅 刘兆桐 +1 位作者 张晓慧 于莉莉 《海洋预报》 2006年第2期72-78,共7页
根据1900-2002年青岛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标方法确定了青岛的旱涝年份,并从季节上进行了旱涝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年降水早年有20a,涝年有17a,出现旱或涝的概率为37.4%,至少有一个季节出现旱或涝的年份占84.5%。年降水量以10.6mm... 根据1900-2002年青岛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标方法确定了青岛的旱涝年份,并从季节上进行了旱涝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年降水早年有20a,涝年有17a,出现旱或涝的概率为37.4%,至少有一个季节出现旱或涝的年份占84.5%。年降水量以10.6mm/10a的速度下降,各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夏、秋季是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则呈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降水 Z指标 旱涝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俊涛 谭冀川 +1 位作者 王志梅 汪振华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1期68-71,共4页
分析和总结近些年来在数字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生产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论述了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从作业工序上给出了不同技术处理阶... 分析和总结近些年来在数字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生产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论述了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从作业工序上给出了不同技术处理阶段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海底地形产品 水深源数据 DELAUNAY三角网 等深线 网格化水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沿海特殊风暴潮个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风娟 李玉杰 +3 位作者 王燕滨 刘秀梅 李秀艳 李希彬 《海洋预报》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近几年,天津沿海因外围海域天气系统影响而造成的较强风暴潮增水现象时有发生。最为明显的是2008年8月22日由于气旋入海北上,在本地无风浪的情况下,天津沿海海域出现一次超警戒潮位的风暴潮增水。本文重点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引起此次... 近几年,天津沿海因外围海域天气系统影响而造成的较强风暴潮增水现象时有发生。最为明显的是2008年8月22日由于气旋入海北上,在本地无风浪的情况下,天津沿海海域出现一次超警戒潮位的风暴潮增水。本文重点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引起此次增水的主要气象因子及风暴潮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气象因子 警戒潮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渤海的热带气旋路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慧 卢霞 陈金龙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热带气旋是夏季影响渤海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其影响路径主要有三类,各类路 径在影响时前期中高纬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渤海 热带气旋 路径 高空环流 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沿海风暴潮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晓慧 盛春雁 邵滋和 《海洋预报》 2006年第B09期42-46,共5页
利用“青岛海军验潮站”(青岛大港1号码头)1949-2003年潮汐资料,采用统计风暴高潮位≥510cm出现频数的方法,对青岛沿海风暴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诱发青岛沿海显著风暴高潮位的天气系统都是台风,集中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上旬... 利用“青岛海军验潮站”(青岛大港1号码头)1949-2003年潮汐资料,采用统计风暴高潮位≥510cm出现频数的方法,对青岛沿海风暴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诱发青岛沿海显著风暴高潮位的天气系统都是台风,集中出现在8月下旬~9月上旬,阴历初三至初五、十五至十八两个天文大潮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风暴高潮位 诱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晓慧 孟昭旭 郭盛蓉 《海洋预报》 2008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对1949~2007年共59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主要有5种类型,其生成源地与移动路径有一定的关系。影响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月影响的主要路径及平均强度不同,影... 本文对1949~2007年共59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主要有5种类型,其生成源地与移动路径有一定的关系。影响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月影响的主要路径及平均强度不同,影响时青岛出现6~7级的风力及偏北、南南东的风向频率较高,沿岸有时会伴有强的风暴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热带气旋 统计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尔代自记验潮仪记录整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13
作者 胡秋良 郭群 《海洋测绘》 2001年第4期59-61,44,共4页
自记验潮仪是一种以模拟曲线记录潮汐变化的自记水位仪,它的准确度不仅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技术性能,而且有赖于海洋观测员能否规范、合理地整理其记录纸.近几年,我们走访了部分海滨观测站,发现有的海洋观测员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海滨观... 自记验潮仪是一种以模拟曲线记录潮汐变化的自记水位仪,它的准确度不仅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技术性能,而且有赖于海洋观测员能否规范、合理地整理其记录纸.近几年,我们走访了部分海滨观测站,发现有的海洋观测员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海滨观测规范>,不能真正理解规范条文的正确含义,或者由于海洋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对记录纸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有欠妥当,常发生潮时订正错误,潮高摘读错误,不规则高、低潮挑选错误等错情.这些错情都极大地降低了资料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记验潮仪 潮潮 潮时 模拟记录 高潮 低潮 情节 海滨观测规范 潮高 瓦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莱州湾营养盐环境容量计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虞兰兰 陈艳丽 +3 位作者 张海宁 杨波 江文胜 虞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312,共9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非线性规划法),以进行海域内非保守物质环境容量计算,并选取莱州湾这个水动力较强、面积较大的半封闭海域进行模拟、计算。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氮(N)、磷(P)等非...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排海通量最优化法(简称非线性规划法),以进行海域内非保守物质环境容量计算,并选取莱州湾这个水动力较强、面积较大的半封闭海域进行模拟、计算。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氮(N)、磷(P)等非保守物质(以无机氮(DIN)、无机磷(DIP)为例进行分析),选取其月最高浓度场数据,依次计算出莱州湾海域每个月的营养盐响应系数场,并进一步使用非线性规划法求解出营养盐的月环境容量。最终计算结果显示,21世纪初莱州湾的营养盐环境容量为:在保持莱州湾DIP排放现状不变的前提下,其DIN年环境容量为21 843t/a,剩余年环境容量为-8 264t/a,需要减少点源DIN的排放量;而在保持莱州湾DIN排放现状不变的前提下,其DIP年环境容量为1 794t/a,剩余年环境容量达1 485t/a,可继续容纳部分DIP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莱州湾 非保守物质 环境容量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河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立哲 钱虹 郝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10,共8页
利用锡林河流域近50年径流资料,采用M-K趋势分析以及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检测了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0年期间,年径流量有微弱降低趋势(P>0.05)。但分阶段看,1958-1990年30年期间有显著的降... 利用锡林河流域近50年径流资料,采用M-K趋势分析以及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检测了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0年期间,年径流量有微弱降低趋势(P>0.05)。但分阶段看,1958-1990年30年期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进入90年代之后,径流量较前期明显偏高;21世纪初,径流量又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流域径流的年内变化呈现中纬度半干旱区特有的、分别由融雪和降水形成的双峰型径流过程。2)锡林河流域近50年来呈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的暖干化气候趋势,在大多数季节,蒸发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有下降趋势,这种特征在7月与9月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流域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改变径流的时序和量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汛期降水量的改变对流域多年径流量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冬春季气候变暖虽然导致冰雪融水增加,但只起到了辅助作用。3)流域径流系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80年代降至最低,表明同样的降水量产生的径流量在减少,进入90年代后,径流系数有所回升,之后到了21世纪初,又有明显下降。同时,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也表明,与60年代相比,径流量累积值自70年代起开始有明显的偏离,进入80年代后,偏移尤其明显,之后又有所缓和。径流系数的变化与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结果均表明,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不仅受到了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变化等也是其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降水 锡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T对台风过程影响的敏感性试验——以“杰拉华”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耀辉 赵彪 赵杰臣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5,共10页
针对台风"杰拉华"过程,使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的TRMM/TMI海表面温度观测资料作为大气模式底边界条件,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不同时间分辨率SST对台风模拟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HadISST1资料得到东中国海近50 ... 针对台风"杰拉华"过程,使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的TRMM/TMI海表面温度观测资料作为大气模式底边界条件,设计数值试验,研究不同时间分辨率SST对台风模拟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HadISST1资料得到东中国海近50 a SST变化趋势,根据计算得到的SST(海表温度)变化趋势重构SST,并以重构的SST作为模式底边界条件,通过定量分析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台风"杰拉华"过程对重构SST的响应情况。数值试验结果表明:SST时间精度的提高对台风"杰拉华"的路径后报误差减小贡献较小,但台风强度精度有明显提高。在根据SST长期变化趋势改变SST条件后,海平面气压显著降低,海面10 m风速、潜热通量、波浪能密度明显加大,有较明显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台风 "杰拉华"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14号“云娜”台风路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晓英 胡学军 +2 位作者 胡得宝 沈全福 陈金龙 《海洋预报》 2005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对0414号“云娜”台风的高空背景场及云图的分析,揭示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物理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副高、弱环境场中台风自身内力、台风的非对称结构是影响“云娜”台风移动的主要因素,西风槽对“云娜”台风的移动起着间接作用。
关键词 台风 路径 副高 内力 非对称结构 云图 西风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平岛海区雾季雾的统计特征分析及预报
18
作者 王燕滨 胡基福 +3 位作者 叶凤娟 于中华 李延平 陈金龙 《海洋预报》 2008年第4期15-19,共5页
利用小平岛观测站1993~2002年10年雾季(4~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小平岛海区雾季雾的气候统计特征;采用0-1时间序列周期分析的方法,对雾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讨论;利用双向差分模式建模,并进行外延,预报未来出雾的日期,结果较为理想。作为... 利用小平岛观测站1993~2002年10年雾季(4~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小平岛海区雾季雾的气候统计特征;采用0-1时间序列周期分析的方法,对雾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讨论;利用双向差分模式建模,并进行外延,预报未来出雾的日期,结果较为理想。作为该海区雾的短期预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平岛海区 统计特征分析 0—1序列周期分析 双向差分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