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臭过程对油脂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夏天文 孟橘 +4 位作者 杨帆 谢黔岭 鲍丽娜 邓斌 李学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0,共3页
针对我国油脂企业的实际工业化生产现状,通过对国内油脂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脱臭前后反式脂肪酸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工业化生产中不同脱臭条件下油脂反式脂肪酸的形成,以期为有关油脂反式脂肪酸的深入研究及我国制定相应的反式脂肪酸限量标... 针对我国油脂企业的实际工业化生产现状,通过对国内油脂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脱臭前后反式脂肪酸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工业化生产中不同脱臭条件下油脂反式脂肪酸的形成,以期为有关油脂反式脂肪酸的深入研究及我国制定相应的反式脂肪酸限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脱臭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日常食物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长虹 唐生 +2 位作者 郝克非 尚刚 邓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不同,居民饮食习惯、烹饪方式、食物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居民膳食中除通过食用植物油摄取脂肪酸外,其他食物中脂肪酸占总膳食脂肪酸的比例也接近50%。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居民每日膳食中除食用油以外食物...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不同,居民饮食习惯、烹饪方式、食物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居民膳食中除通过食用植物油摄取脂肪酸外,其他食物中脂肪酸占总膳食脂肪酸的比例也接近50%。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居民每日膳食中除食用油以外食物中脂肪酸的含量,为居民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脂肪酸 均衡营养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控制中植物油掺伪的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庆敏 刘树宝 +1 位作者 于洪起 李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43,共1页
提出了植物油掺伪鉴别的一种新方法 ,以对脂肪酸组成的鉴别为主 ,辅以化学方法对特征指标、特性反应的检测作综合判断 ,提高了植物油掺伪鉴别的准确度。
关键词 植物油 掺伪 脂肪酸组成 特征指标 特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六大城市居民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摄入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斌 尚刚 纪振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0,共3页
根据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分别对南北6个代表性城市即北京、沈阳、上海、重庆、西安、广州的居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摄入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6个城市居民每日膳食中食用植物油提供的n-6与n-3脂肪酸比例,仅... 根据我国南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分别对南北6个代表性城市即北京、沈阳、上海、重庆、西安、广州的居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摄入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6个城市居民每日膳食中食用植物油提供的n-6与n-3脂肪酸比例,仅西安为4.4∶1,符合(4~6)∶1的适宜比例,其他城市为(7~13)∶1;6个城市居民膳食中食用植物油提供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三者的比例均未达到适宜比例(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 城市居民 摄入量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加工方式对维A强化食用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庆敏 李学红 +3 位作者 郝克非 李永华 于洪起 陈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49,共3页
以传统的煎炸和清炒方式用维A油加工食品,研究了煎炸和清炒对维A油品质和维A含量的影响。煎炸和清炒对酸值、色泽、过氧化值、羰基值等品质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煎炸次数增多,会使维A保存率下降,但清炒对维A保存率影... 以传统的煎炸和清炒方式用维A油加工食品,研究了煎炸和清炒对维A油品质和维A含量的影响。煎炸和清炒对酸值、色泽、过氧化值、羰基值等品质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煎炸次数增多,会使维A保存率下降,但清炒对维A保存率影响很小。并且煎炸和清炒对品质的影响与维A强化量无关;煎炸对维A保存率的影响与强化量有一定关系,大强化量的维A比较小强化量的油脂具有较大的维A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加工 维A强化食用油 品质 煎炸 清炒 维A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庆敏 王昀晖 李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了油脂氧化初期的过程,对预测油脂的货架寿命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性 油脂 贮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总砷的方法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毅新 尚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5,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重金属总砷含量,重点对样品前处理条件、标准曲线、仪器参数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微波前处理和仪器条件下,砷含量在0~4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 8,加标回收率为82%~105%。微波消解...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重金属总砷含量,重点对样品前处理条件、标准曲线、仪器参数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微波前处理和仪器条件下,砷含量在0~4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 8,加标回收率为82%~105%。微波消解方法简便、快速、试剂消耗少,原子荧光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检出限为1μg/L,完全满足实验室日常工作和产品卫生指标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磷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庆敏 李学红 +2 位作者 李永华 于洪起 杨克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6-38,共3页
为了准确测定油脂特别是毛油中的磷含量 ,参照国标测定植物油中磷含量的方法 ,通过调整称样量和稀释倍数 ,应用钼蓝比色法 ,对国内外不同精炼程度油脂中的磷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称样量和稀释倍数 ,可准确测定各种油脂中的... 为了准确测定油脂特别是毛油中的磷含量 ,参照国标测定植物油中磷含量的方法 ,通过调整称样量和稀释倍数 ,应用钼蓝比色法 ,对国内外不同精炼程度油脂中的磷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称样量和稀释倍数 ,可准确测定各种油脂中的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磷含量 检测方法 钼蓝比色法 称样量 稀释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研究状况 被引量:9
9
作者 邓斌 张伟 +2 位作者 惠菊 杨佳 王满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的研究状况。酚类物质是橄榄油极性伴随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成随橄榄的品种、种植条件及橄榄油提取方法不同而异。酚类物质对于保持橄榄油的风味,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橄榄油中酚类伴随物... 综述了橄榄油中极性伴随物的研究状况。酚类物质是橄榄油极性伴随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组成随橄榄的品种、种植条件及橄榄油提取方法不同而异。酚类物质对于保持橄榄油的风味,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橄榄油中酚类伴随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伴随物 酚类物质 橄榄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脂肪最佳风味调控与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斌 尚刚 李昌模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鸡脂肪,对不同时间的氧化脂肪做感官评价发现,鸡脂肪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氧化的风味感有很密切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鸡脂肪氧化产生最佳风味感的时间为10 h,此时脂肪黏度最大,测得羰基值为24.7 mmol/kg,过氧化值为2.15 ... 在高温条件下氧化鸡脂肪,对不同时间的氧化脂肪做感官评价发现,鸡脂肪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氧化的风味感有很密切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鸡脂肪氧化产生最佳风味感的时间为10 h,此时脂肪黏度最大,测得羰基值为24.7 mmol/kg,过氧化值为2.15 mmol/kg,酸价为2.5 mgKOH/kg;用气相色谱分析其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39.31%,不饱和脂肪酸占60.69%;用液相色谱方法分析最佳氧化时间下的脂肪族醛类物质,发现呈现香味的主要脂肪族醛类之一是2,4-癸二烯醛,并定量分析出含量为5.94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脂肪 脂肪族醛 风味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 A 强化食用油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庆敏 李学红 +1 位作者 李永华 侯学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47,共2页
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储存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检测其品质变化情况,发现用不透明容器包装的食用油,其维生素A含量均可达到18个月的保质期要求,在储存24个月后,其维生素A含量是相同条件下透明包装和半透明包装样品的2.1~2.8倍;而应... 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储存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检测其品质变化情况,发现用不透明容器包装的食用油,其维生素A含量均可达到18个月的保质期要求,在储存24个月后,其维生素A含量是相同条件下透明包装和半透明包装样品的2.1~2.8倍;而应用透明包装和半透明包装的维生素A强化油则不能有效地保证在保质期内维生素A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强化油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斌 尚刚 纪振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研究环氧大豆油制备工艺。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冰醋酸用量对环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 g油中双氧水添加量为72 mL、冰醋酸添加量9 mL、浓硫酸添加量0.5 g,在60℃下反应8.5 h,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在6.30%。
关键词 环氧大豆油 环氧值 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油脂强化维生素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庆敏 郝克非 李学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6,共3页
概述了国外油脂强化维生素的立法及研究进展 ,展望了我国油脂强化维生素A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发展趋势 油脂 植物油 维生素A 营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抗紫外包装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斌 刘华 尚刚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普通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包装瓶难于解决食用油脂中VA在遇光照紫外线后分解流失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普通PET瓶中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比例的抗紫外助剂,并通过对配方设计分析及紫外通过率分析,最终得出具有最佳抗紫外效... 针对普通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包装瓶难于解决食用油脂中VA在遇光照紫外线后分解流失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普通PET瓶中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比例的抗紫外助剂,并通过对配方设计分析及紫外通过率分析,最终得出具有最佳抗紫外效果的包装材料。在不同的储存期经过对抗紫外包装材料内的油品质及VA的变化情况的比对验证,得出选用UV370助剂,添加比例为1.5%,此配方包材能使含有VA的食用油在18个月后VA留存率在7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抗紫外助剂 紫外线透过率 维生素A 包装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阻湿包装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斌 刘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针对一级大豆油在贮运过程中存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断升高这一问题,通过在PET中共混PEN的方法来改善原有PET油瓶的防潮功能。采用DSC方法对PET、PEN共混相容性进行试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制得PET/PEN共混瓶坯的微观... 针对一级大豆油在贮运过程中存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断升高这一问题,通过在PET中共混PEN的方法来改善原有PET油瓶的防潮功能。采用DSC方法对PET、PEN共混相容性进行试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制得PET/PEN共混瓶坯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试验通过对96g 5LPET和PET/PEN共混透明瓶透湿率的测定,同时对这两种瓶装一级大豆油进行加速试验,考察包装内一级大豆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油本身酸价的变化。结果表明,PET/PEN共混瓶可以有效提高原有PET瓶对油包装的阻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阻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透湿率 油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企业实施HACCP过程的重点与难点
16
作者 邓斌 《粮油食品科技》 2003年第5期38-38,40,共2页
关键词 油脂企业 实施方法 食品卫生安全 预防性管理 HACCP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条件对PET/PEN共混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亚伟 邓斌 +1 位作者 张蕾 刘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2,共4页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N)共混复合瓶坯的成型温度和时间对瓶子表观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扫描电镜、质子核磁共振(1 H-NMR)和透光率测定仪等方法,对PET/PEN共混复合瓶的微观结构、酯交换率...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N)共混复合瓶坯的成型温度和时间对瓶子表观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扫描电镜、质子核磁共振(1 H-NMR)和透光率测定仪等方法,对PET/PEN共混复合瓶的微观结构、酯交换率和透明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00℃下,PET和PEN共混熔融时间为180s,制得的PET/PEN共混复合瓶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并且,其水蒸气透过量较PET瓶降低了19.1%,阻湿性优于食用油常用的PET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PEN共混瓶 注塑成型 工艺参数 酯交换率 透明度 阻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己烷类物质作为浸出溶剂的标准规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啸天 金青哲 +2 位作者 张毅新 房军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0,137,共5页
植物油浸出溶剂成分复杂,相关标准质量指标宽松,不能满足当前特定的浸出要求。本文通过对己烷类浸出溶剂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探索其制定发展趋势,为标准的后续制定提供借鉴。此外,在梳理分析国内外植物油浸出溶剂质量标准基础上,回顾并... 植物油浸出溶剂成分复杂,相关标准质量指标宽松,不能满足当前特定的浸出要求。本文通过对己烷类浸出溶剂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探索其制定发展趋势,为标准的后续制定提供借鉴。此外,在梳理分析国内外植物油浸出溶剂质量标准基础上,回顾并综述了己烷类浸出溶剂的标准内容,比较了各种己烷类物质的理化指标,发现各标准对植物油抽提溶剂的主要成分含量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如GB 16629—1996《6号抽提溶剂》、GB 17602—1998《工业己烷》、GB 16629—2008《植物油抽提溶剂》以及GB 1886.52—2015《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中并未对正己烷、甲基戊烷、甲基环戊烷等己烷异构体的含量做出限制规定。但是,各标准质量指标呈现出馏程逐渐变窄(由60~90℃演变为61~76℃),苯、硫等有害物质逐渐降低的趋势(苯质量分数限制由1%演变为0.06%,硫含量限制由12 mg/kg演变为0.5 mg/kg),这为新型浸出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类 浸出 标准规定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低成本高质量起酥油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昀晖 吕宝骏 《粮食与油脂》 2001年第5期40-41,共2页
在保障起酥油良好使用功能同时,如何降低成本,除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把握住一些较为 重要的工艺参数外,配方及配料也是关键。起酥油按原料一般可分为氢化型起酥油、非氢 化型起酥油和混合型起酥油三种。本文重点讨论非氢化型起酥油,... 在保障起酥油良好使用功能同时,如何降低成本,除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把握住一些较为 重要的工艺参数外,配方及配料也是关键。起酥油按原料一般可分为氢化型起酥油、非氢 化型起酥油和混合型起酥油三种。本文重点讨论非氢化型起酥油,也就是选用棕榈油为 原料,如何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起酥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酥油 棕榈油 氢化油 生产技术 成本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