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套强度对钨丝集束弹芯侵彻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周峰 李立国 +4 位作者 邢炳楠 杜成鑫 杜忠华 王鹏 付华萌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304,共12页
为了获得具有高侵彻效率的护套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穿甲杆,开展了护套材料强度对钨丝/锆基非晶弹芯(后简称“钨丝集束”)侵彻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30CrMnSi和Q235两种材料作为钨丝集束弹护套,在1700~2000 m/s的着靶速度范围内开展了... 为了获得具有高侵彻效率的护套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穿甲杆,开展了护套材料强度对钨丝/锆基非晶弹芯(后简称“钨丝集束”)侵彻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30CrMnSi和Q235两种材料作为钨丝集束弹护套,在1700~2000 m/s的着靶速度范围内开展了对C45钢的侵彻实验,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2种护套钨丝集束弹芯侵蚀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钨丝集束弹芯侵蚀方式由侵彻初期的“共同侵蚀”逐渐转变为“分别侵蚀”,护套与弹芯脱离,并未起到保护弹芯的作用,使钨丝集束弹芯发生劈裂,导致30CrMnSi/钨丝集束弹芯侵彻性能不稳定,在实验速度范围内侵彻效率具有较大波动,差值相差50%以上(最高侵彻效率为1.68,而最低侵彻效率仅为1.03);Q235/钨丝集束弹芯侵彻效果较为稳定,实验获得的侵彻效率均在1.5以上。Q235护套在侵彻过程中紧紧贴合钨丝集束弹芯,与弹芯以“共同侵蚀”的方式失效,抑制裂纹在弹芯内部萌生、扩展,消除了弹芯侵彻过程中“劈裂”现象,为弹芯提供径向强度,提升了弹芯的侵彻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合适的护套材料可以有助于增加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侵彻稳定性,但并不是强度越高侵彻效果越好。该结论对护套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穿甲杆的设计具有理论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套强度 钨丝集束 侵蚀机理 侵彻 侵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的单目视觉工业机器人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少锋 夏广远 +1 位作者 吉春生 王海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定位不精确、不灵活的问题,对机器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进行研究,提出以KUKA机械臂和嵌入式ZYNQ开发板为硬件平台的低成本系统方案。首先对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图... 为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定位不精确、不灵活的问题,对机器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进行研究,提出以KUKA机械臂和嵌入式ZYNQ开发板为硬件平台的低成本系统方案。首先对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采用轮廓特征参数为辨识条件对预处理后的工件轮廓进行识别和定位;最后,经过坐标转换,将工件真实位姿发送给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抓取引导。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目标工件能够实现有效、精准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机器视觉 单目视觉 工业机器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玮 邵忠伟 +2 位作者 孙卓 姜增辉 周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 Stellite6合金常被堆焊到其它金属基体表面形成耐磨层,这种堆焊的耐磨层表面在使用时需要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常以磨削完成其精加工。采用高速铣削已经可以在很多金属表面的精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为在Stellite6合金堆焊层表面的加工中实现“以铣代磨”,通过高速铣削试验,运用正交与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主要切削参数对Stellite6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表面粗糙度的经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高速铣削Stellite6合金的表面粗糙度为0.3~0.5μm,能够实现“以铣代磨”,且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每齿进给量,影响最小的因素为切削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llite6合金 高速铣削 表面粗糙度 每齿进给量 切削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振动噪声特性研究
4
作者 后亚飞 张永胜 +3 位作者 唐玲 柏朝辉 安高成 陈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22,共11页
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柱塞马达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振动噪声激振源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利用仿真软件对柱塞马达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计算,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动相关... 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柱塞马达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振动噪声激振源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利用仿真软件对柱塞马达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计算,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动相关参数的频率曲线,并结合振动测试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和试验方法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声振耦合的方法对柱塞马达进行噪声辐射分析仿真,并借助噪声测试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合理性。通过研究得出:振动和噪声试验的峰值频率均在700 Hz左右,与激振频率理论值700 Hz高度吻合,同时也接近柱塞马达壳体的第一阶固有频率704 Hz,证明柱塞马达系统在该频率下处于共振状态,并据此提出了柱塞马达结构的减振降噪优化方向,揭示了柱塞马达的振动噪声的主要机理,为其减振降噪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噪声辐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利峰 王雪 +6 位作者 王卫东 王雅君 魏刚 李海杰 陈飞 王威 王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7,共7页
选择TC4钛合金材料作为基体,针对其表面处理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构建陶瓷膜层,从而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以硅酸钠、六偏磷酸钠、氟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膜层。借助SEM和XRD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形... 选择TC4钛合金材料作为基体,针对其表面处理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构建陶瓷膜层,从而可以提高钛合金的物理性能和防腐性能。以硅酸钠、六偏磷酸钠、氟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微弧氧化膜层。借助SEM和XRD研究了微弧氧化膜层形貌和结构组成,对膜层进行硬度、厚度、结合力、绝缘性及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试验,并通过盐雾腐蚀试验、湿热试验和海水浸泡试验分析了其防腐性能。结果表明,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抗腐蚀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物相结构、内部致密性,还取决于氧化膜的厚度、相组成及结构上的缺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厚度 物理性能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A深孔连接器设计及油膜压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振亚 马卓强 +3 位作者 李翔 苗鸿宾 杨尚进 李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64,共6页
针对BTA加工过程中刀具系统刚性不足和径向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设计一种BTA深孔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双桥应变片和可倾瓦块,利用油膜支撑刚度增大刀具系统的刚性,并通过实时调整油膜压力抵消同步检测的不平衡径向力。... 针对BTA加工过程中刀具系统刚性不足和径向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设计一种BTA深孔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双桥应变片和可倾瓦块,利用油膜支撑刚度增大刀具系统的刚性,并通过实时调整油膜压力抵消同步检测的不平衡径向力。建立可倾瓦块的数学模型,推导出油膜厚度公式,进一步得出油膜压力的计算公式。基于Fluent软件对连接器进行流体仿真,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可倾瓦块受到的油膜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TA加工过程中,通过调节工件转速、切削液黏度、瓦块倾角和瓦块包角等参数调整油膜压力,进而实现增大刀具系统刚性和抵消不平衡径向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深孔连接器 油膜压力 系统刚性 径向力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铣削堆焊合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亮 赵红瑞 李海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0-234,241,共6页
对试验堆焊合金合理加工参数与涂层刀具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逆变直流焊机与特制的含稀土药皮耐磨堆焊焊条在试板表面进行堆焊焊接,采用数控铣床分组加工试验堆焊合金,分别对堆焊层进行了成分检测与金相组织分析,对试验用APMT1604P... 对试验堆焊合金合理加工参数与涂层刀具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逆变直流焊机与特制的含稀土药皮耐磨堆焊焊条在试板表面进行堆焊焊接,采用数控铣床分组加工试验堆焊合金,分别对堆焊层进行了成分检测与金相组织分析,对试验用APMT1604PDER型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了金相分析、电镜形貌观测以及能谱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及加工量条件下刀具涂层与内部基体铣削表面特征以及磨损分析。数控铣床采用4齿刀盘时,相同每齿进给量试验堆焊合金材料的合理加工参数为Vc:0.085r/min,ft:≤0.05mm/min,ap:≤0.2mm。试验刀具的表面涂层为AlTiN类型,刀具基体材料主要为500nm~2μm不规则碳化钴、碳化钨合金粉末组成;试验刀具的失效形式:初期为磨粒磨损,中期与后期以黏结磨损与扩散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涂层 刀具 堆焊 组织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孔径管式陶瓷膜对切削液过滤性能差异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华 孙宏昌 +5 位作者 蒋永翔 梁志强 张世德 刘月红 李挺 邓三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1-107,共7页
通过在极端条件下进行长期腐蚀实验、多组pH过滤环境通量实验、多种类加工液通量实验,揭示以SiC、Al_(2)O_(3)、钛合金为代表的3种陶瓷无机膜对水基、油基切削液的过滤特性。完成3种陶瓷无机膜所得过滤样液理化性质的分类及检测,分析陶... 通过在极端条件下进行长期腐蚀实验、多组pH过滤环境通量实验、多种类加工液通量实验,揭示以SiC、Al_(2)O_(3)、钛合金为代表的3种陶瓷无机膜对水基、油基切削液的过滤特性。完成3种陶瓷无机膜所得过滤样液理化性质的分类及检测,分析陶瓷无机膜对切削液的作用条件,探究陶瓷无机膜过滤过程中通量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切削液过滤结果的回用价值,得到最满足实际切削液过滤条件的过滤介质。实验结果表明:SiC陶瓷无机膜在水基切削液的回用方面更具优势,Al_(2)O_(3)陶瓷无机膜则更适用于油基切削液的过滤与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液回用 陶瓷无机膜 过滤净化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硬质合金刀具车削GH4169时刀具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铭昌 蒋永翔 +5 位作者 孙宏昌 郭琳 李娟 李志强 王飞 邓三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7,共7页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因高强度、高耐磨性及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应用到航空航天零件制造等领域,作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GH4169高温合金在切削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等问题。刀具材料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刀具使用寿...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因高强度、高耐磨性及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应用到航空航天零件制造等领域,作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GH4169高温合金在切削中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等问题。刀具材料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刀具使用寿命,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硬质合金材料的刀具,在干式切削条件下,开展车削加工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的刀具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不同刀具的磨损机理、磨损量和切屑形态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刀具前刀面以黏结磨损为主,后刀面以磨粒磨损为主;小进给量和小切削深度参数下以螺卷形切屑为主,切屑的折断效应与刀具基体材料和GH4169高温合金共同产生的切屑材料成分有关;在切削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时,高硬度且冲击韧性好的YBC251硬质合金刀具后刀面磨损量较小,磨损表面较均匀,但耐热性能稍差,适用于切削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刀片 干式车削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刀具磨损 切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车铣大直径钛合金无缝管径向切削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行 姜增辉 +2 位作者 邵忠伟 王书利 贾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大直径钛合金无缝管属于大型薄壁件,目前主要采用车削进行外圆加工,较大的径向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变形。正交车铣加工外圆表面时径向切削力相对较小,是一种能更好加工这类零件的新方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研究采用偏心正交... 大直径钛合金无缝管属于大型薄壁件,目前主要采用车削进行外圆加工,较大的径向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变形。正交车铣加工外圆表面时径向切削力相对较小,是一种能更好加工这类零件的新方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研究采用偏心正交车铣加工大直径钛合金无缝管外圆时,切削参数对径向切削力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切削力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切削参数对径向切削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_(p)>f_(z)>v_(c),可通过适当增加每齿进给量提高切削加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车铣 钛合金 无缝管 切削参数 径向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铣钛合金整体叶轮流道切削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绪寅 姜增辉 +2 位作者 王书利 张莹 戴文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0,共6页
钛合金整体叶轮是通道类复杂零件,在传统铣削粗加工流道过程中铣刀由于悬伸较长,容易发生变形和振动,切削效率较低。采用插铣加工整体叶轮流道,铣刀沿刀具轴向进给,铣刀变形和振动较小,因此可采用较大的铣削宽度和进给量,切削效率较高... 钛合金整体叶轮是通道类复杂零件,在传统铣削粗加工流道过程中铣刀由于悬伸较长,容易发生变形和振动,切削效率较低。采用插铣加工整体叶轮流道,铣刀沿刀具轴向进给,铣刀变形和振动较小,因此可采用较大的铣削宽度和进给量,切削效率较高。建立了插铣加工钛合金整体叶轮流道的仿真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铣削速度、铣削宽度和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回归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铣削宽度对铣削力的影响最为显著,铣削参数对插铣三向切削力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均为a_e>f_z>v_c。可通过适当增加每齿进给量提高切削加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铣 整体叶轮 钛合金 铣削参数 铣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膛线和弧形膛线对弹丸与身管相互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韩梦凡 邱明 +2 位作者 宋杰 吴勇 陶宇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为了研究膛线类型对枪械射击性能的影响,开展矩形膛线和弧形膛线两种身管的有限元模型仿真,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膛线线型对弹头刻痕、应力、弹头姿态、身管受力的影响。通过对比矩形膛线和弧形膛线下的弹头以及身... 为了研究膛线类型对枪械射击性能的影响,开展矩形膛线和弧形膛线两种身管的有限元模型仿真,通过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膛线线型对弹头刻痕、应力、弹头姿态、身管受力的影响。通过对比矩形膛线和弧形膛线下的弹头以及身管受力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弧形膛线下的子弹与矩形膛线下的子弹相比,其质心偏量更小,整体射击过程更加稳定;其子弹受到的应力以及应变都更小,线膛受到的磨损小,整体寿命有所提高;子弹射击初速更高,射击威力更大。该研究可对弹头的运动姿态和身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膛线形状 枪械 刻痕 应力 姿态 身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功率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CeB_(6)/AlSi10Mg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宋博宇 韩永全 +4 位作者 王文山 刘哲 庞旭刚 赵波波 黄绿叶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在不同激光功率下制备了CeB6/AlSi10Mg合金,借助激光共聚焦检测仪、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合金表面的显微组织、粗糙度、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4.81 J/mm3时,... 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在不同激光功率下制备了CeB6/AlSi10Mg合金,借助激光共聚焦检测仪、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合金表面的显微组织、粗糙度、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4.81 J/mm3时,合金表面的显微组织缺陷最少,三维表面粗糙度最小,致密度最大。添加CeB6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微结构。在合适的成形参数下,添加CeB6的AlSi10Mg合金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的AlSi10Mg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选区激光熔化 CeB6/AlSi10Mg 激光功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环支撑圆柱壳结构振动特性分析研究
14
作者 何东泽 郭克凡 +2 位作者 蔡瑛 黄世军 李伟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180,共8页
该文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结合波动法,构建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环支撑复合材料圆柱壳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模型。结合波函数形式为位移变量,对位移比例参数、位移矩阵和力参数矩阵进行设置。通过结合边界条件矩阵,对环支撑条件下复合材料圆柱... 该文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结合波动法,构建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环支撑复合材料圆柱壳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模型。结合波函数形式为位移变量,对位移比例参数、位移矩阵和力参数矩阵进行设置。通过结合边界条件矩阵,对环支撑条件下复合材料圆柱壳结构的总体控制方程进行推导。通过与现有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振动特性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开展了相关参数化分析研究,探讨了材料参数、几何参数以及环支撑位置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复合材料圆柱壳 环支撑 波动法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优化及工艺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旸 杨峰 +2 位作者 赵刚刚 黄泰庆 刘炳鑫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0,共6页
针对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不均匀、阴极易短路、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分流式与直流式两种阴极供液方法,分别建立了分流式与直流式阴极的几何模型及间隙流场数学模型,通过对两种供液方式的间隙流场仿真,探索供液方式对间隙流... 针对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流场不均匀、阴极易短路、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分流式与直流式两种阴极供液方法,分别建立了分流式与直流式阴极的几何模型及间隙流场数学模型,通过对两种供液方式的间隙流场仿真,探索供液方式对间隙流场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并开展工艺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加工中采用分流式阴极比直流式阴极供液的流场均匀,在优选的工艺参数下加工可避免阴极短路,提升薄壁筒内异形槽电解加工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槽 电解加工 流场仿真 加工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DV多路阀流量控制及微动特性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柏朝辉 杜扣 +2 位作者 米晓明 杨一煌 金教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2,共7页
基于LUDV多路阀原理和结构,运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负载敏感系统仿真模型,对采用LUDV多路阀的液压系统流量精确控制及微动特性性能进行分析,并选用国产负载敏感多路阀,搭建变量泵负载敏感液压系统。通过样机试验,各联仿真与试验结果误... 基于LUDV多路阀原理和结构,运用AMESim仿真软件搭建负载敏感系统仿真模型,对采用LUDV多路阀的液压系统流量精确控制及微动特性性能进行分析,并选用国产负载敏感多路阀,搭建变量泵负载敏感液压系统。通过样机试验,各联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均在5%合理范围内;不同负载工况下,工作油口流量精度基本恒定且都稳定在设定流量10%误差范围内,验证了仿真平台和国产多路阀的可靠性,为此类产品的研发优化和液压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 LUDV 负载敏感多路阀 微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结构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17
作者 马涛 张锦鸿 +2 位作者 苗逢春 毛月娟 王少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7,共5页
针对异型结构全体积质量缺陷检测时需要可靠的结构外表面空间位置信息,提出一种高度还原异型结构真实三维场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点云数据中的特征点后通过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s,FPFH)描述特征点,接着采... 针对异型结构全体积质量缺陷检测时需要可靠的结构外表面空间位置信息,提出一种高度还原异型结构真实三维场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点云数据中的特征点后通过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s,FPFH)描述特征点,接着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算法对点云进行粗配准,随后采用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进行精配准,来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最终得到完整异型结构承载件外表面点云数据;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算法和传统ICP配准算法比较精度提升了74.3%,与RANSAC+ICP配准方法提升了29.5%。优化后的算法在点云配准方面表现出很好的鲁棒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指导价值,能够显著提高点云配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结构 机器视觉 点云配准 特征点 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流盘阻尼结构的内曲线马达扭矩脉动改善
18
作者 陈峙 谢添 +3 位作者 杜扣 柏朝辉 刘宝玉 安高成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2,共12页
扭矩脉动是导致内曲线马达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扭矩脉动,设计了U形阻尼槽配流盘;以马达柱塞腔流量压力脉动为基础,建立了阻尼槽配流面积变化及马达扭矩脉动的理论模型。基于AMESim平台建立了内曲线马达动态仿真模型,... 扭矩脉动是导致内曲线马达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扭矩脉动,设计了U形阻尼槽配流盘;以马达柱塞腔流量压力脉动为基础,建立了阻尼槽配流面积变化及马达扭矩脉动的理论模型。基于AMESim平台建立了内曲线马达动态仿真模型,并采用响应面法对U形阻尼槽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扭矩脉动与U形槽结构参数间存在多种影响机制;相比无阻尼槽,优化U形槽后的配流盘可以使马达扭矩脉动程度降低4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马达 U形槽 响应面法 扭矩脉动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径比长管相交孔口边缘毛刺去除工艺研究
19
作者 姚金鑫 朱祥龙 +2 位作者 董志刚 康仁科 谭小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9,共8页
为解决身管抽气孔边缘毛刺去除需求,根据磨料刷去除毛刺机理建立磨料刷加工载荷三要素理论计算模型,借助ABAQUS/CAE的扩展有限元法(Exten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分析载荷三要素对加工后残余毛刺的影响规律,通过响应面方差分析方... 为解决身管抽气孔边缘毛刺去除需求,根据磨料刷去除毛刺机理建立磨料刷加工载荷三要素理论计算模型,借助ABAQUS/CAE的扩展有限元法(Exten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分析载荷三要素对加工后残余毛刺的影响规律,通过响应面方差分析方法得出三要素对结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加载面积>加载方向>载荷大小,并由二阶回归方程计算出最优的载荷工况。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联立求得最佳磨料刷加工工艺参数,并依据加工原理研制出专用装置进行加工实验,实现抽气孔边缘无毛刺的表面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交孔 去毛刺 磨料刷建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分析
20
作者 佟海生 樊江涛 李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4,111,共9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材料拉压异性和鲍辛格效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对身管进行自紧分析,推导了身管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得到了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最佳自紧度和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正确性,分析了材料拉压强度比、中间应力系数等参数对身管残余应力、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反向屈服半径和最佳自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屈服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半径、弹塑性交界面处残余应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正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反比;最佳自紧压力与材料拉压强度比成反比,与中间应力系数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鲍辛格效应 双线性强化模型 反向屈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