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民族院校《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肖进成 王新元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2-96,共5页
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能够满足对学生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但弊端是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应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从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探索既能体... 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能够满足对学生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但弊端是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应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从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探索既能体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与研究生考试、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有效衔接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
2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176,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目标为我们擘画的路径。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服务于强国建设和中华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目标为我们擘画的路径。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服务于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法律保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此,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民族法律法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重点内容,加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法治保障等为内容的文化法治建设是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将是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汪亚光 李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共4页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法制,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初具规模的民族法体系。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的关系,在立法及司法和执法活动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的民族法制在保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法制,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初具规模的民族法体系。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的关系,在立法及司法和执法活动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的民族法制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制 实践经验 优越性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在政治立场、实现路径、方法举措等方面高度一致。通过完善法治规范、推进法治实施、加强法治宣传等途径,为稳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促进的保障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吴学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民族团结是民族关系的理想状态,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民族关系直接影响着这一理想状态的实现程度。民族自治地区通过立法活动,制定民族团结促进和长久保持的法律制度,依法协调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制定宁夏回族... 民族团结是民族关系的理想状态,民族自治区域内的民族关系直接影响着这一理想状态的实现程度。民族自治地区通过立法活动,制定民族团结促进和长久保持的法律制度,依法协调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促进条例,是构建民族团结保障机制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区 民族团结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草地家庭承包经营法律制度之检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雁 哈斯巴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现阶段我国在民族地区所推行的草地承包经营制度仍然是以农区耕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分散经营模式。从实施效果来看,其并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联户经营是能够兼顾生产效益和生态保护的最优制度选择,虽然在《草原法》中有所... 现阶段我国在民族地区所推行的草地承包经营制度仍然是以农区耕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分散经营模式。从实施效果来看,其并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联户经营是能够兼顾生产效益和生态保护的最优制度选择,虽然在《草原法》中有所规定,但是并没有被地方政府推行土地承包时作为典型形态加以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行草地利用制度时不宜进行整齐划一的家庭承包经营,而应当尊重民族地区牧民的集体选择和草地经营的特殊性,在法律制度完善时适度开放草地经营的主体范围和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草地承包 家庭承包经营 联户承包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的调控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般地方立法和自治立法的权力,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是其中一项权力,虽然在表面上影响了国家法制统一,但通过变通条件的设置等调控措施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法律与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的有效衔接,与国家法制统一并不...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般地方立法和自治立法的权力,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是其中一项权力,虽然在表面上影响了国家法制统一,但通过变通条件的设置等调控措施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法律与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的有效衔接,与国家法制统一并不存在制衡的关系。五大自治区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实践,证明各自治区都是在坚守"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前提下,有所变通,有所坚持,保证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法制统一 变通规定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工矿开发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生海 哈斯巴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内蒙古以工矿开发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带来社会与民生的全面发展,相反,陷入了"资源诅咒"的魔圈,即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蔓延。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利益主体在草原价值观上的冲突、工矿... 内蒙古以工矿开发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带来社会与民生的全面发展,相反,陷入了"资源诅咒"的魔圈,即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蔓延。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利益主体在草原价值观上的冲突、工矿业开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距离感、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草原的私有化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开发 民族关系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践的法律民族志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反思性法律民族志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异域"转为"我域",其结果形成关于"我"即作者对自身实践的经验研究。这种人生实践构成了法律民族志的主要方向。实践的法律民族志中"我"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生... 反思性法律民族志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异域"转为"我域",其结果形成关于"我"即作者对自身实践的经验研究。这种人生实践构成了法律民族志的主要方向。实践的法律民族志中"我"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生史和家乡学,其范式是经历叙事,尤其是关注社会记忆的形式、身边故事和作者经历过的社会秩序的变迁问题。实践的法律民族志虽有一些缺陷,却是法律民族志的一种实践式书写和转向,这是一种新型范式,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通过实践发现,法律民族志的田野无处不在,田野本身也是建构性的存在,是以"我"为中心的思考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历叙事 人生实践 家乡人类学 法律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区矫正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计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制度的落实是本土化进程的继续发展,但在当下还存在众多问题,相当一部分问题根源于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认识不足和误解。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共通性和地方治理的差异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以破除思想上的迷障和误区,... 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制度的落实是本土化进程的继续发展,但在当下还存在众多问题,相当一部分问题根源于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认识不足和误解。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共通性和地方治理的差异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以破除思想上的迷障和误区,理顺作为国家制度的社区矫正与作为地方制度的民族地区社区矫正以及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矫正的本土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区矫正 共通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矿产资源补偿费探讨
11
作者 施海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124,143,共4页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目前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状况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率、费率水平以及征管制度,对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经...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目前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状况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率、费率水平以及征管制度,对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实现民族团结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矿产资源补偿费 分成 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法制建设与民族和谐关系的构建
12
作者 黄爱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0,共5页
民族法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法制与民族和谐二者自身有着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民族法制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 民族法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法制与民族和谐二者自身有着有机的联系,共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民族法制是民族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民族和谐是民族法制的理念和目标。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制度,为民族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法制 民族和谐 民族习惯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困境及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生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98-100,共3页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资源,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资源,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走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探讨
14
作者 王生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790-8791,共2页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有关于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希望为民族地区...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有关于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希望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本养老金安全投资的制度保障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宇润 施海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156,共9页
基本养老金是百姓的养老保命钱,确保资产安全是其投资运营的首要原则。要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稳健性收益,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托约束机制、组合投资制度机制和监管制度机制。通过信托机制,使基本养老金在专业化投资运营中处于相对... 基本养老金是百姓的养老保命钱,确保资产安全是其投资运营的首要原则。要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稳健性收益,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托约束机制、组合投资制度机制和监管制度机制。通过信托机制,使基本养老金在专业化投资运营中处于相对安全可控的状态;投资组合机制可以化解个体风险和局部市场的整体性风险;通过监管机制可以规范和约束基金管理人的行为,有利于实现基本养老金资产的安全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金 投资安全 信托机制 组合投资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光 孔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3-125,共3页
从知识产权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实践中,存在权利主体不明确、保护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通过授权、登记等方式,明确权利主体资格,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 从知识产权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实践中,存在权利主体不明确、保护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通过授权、登记等方式,明确权利主体资格,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方式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明确性原则的恪守程度——刑法明确性原则的衡量指标及其实证考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黑静洁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105,共13页
在传统的规范学研究范式难以对明确性原则作出明确界定的背景之下,如果将明确性视作程度性的概念,以定量因素、兜底条款、空白刑法规范和过失犯作为衡量明确性程度的指标,则可以通过实证方法,考察刑法对明确性原则的恪守达到何种程度。... 在传统的规范学研究范式难以对明确性原则作出明确界定的背景之下,如果将明确性视作程度性的概念,以定量因素、兜底条款、空白刑法规范和过失犯作为衡量明确性程度的指标,则可以通过实证方法,考察刑法对明确性原则的恪守达到何种程度。实证研究表明,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刑法的明确性程度是较低的。通过对我国《刑法》分则内部关系的分析发现:不明确的立法更多存在于法定犯和经济财产类犯罪中。对334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明确的立法方式对于恪守罪刑法定原则存在较大威胁,同时,期望通过判例制度来弥补刑法在明确性程度方面的缺陷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从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的高度来看,控制刑法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范围以及完善附属刑法可能是更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确性 定量因素 兜底条款 空白刑法规范 过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施海智 张宇润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9-83,共5页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消费者 消费者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进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93-101,共9页
面对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日趋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无论在监察理念、制度建设,还是执行能力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缺编制、缺经费、缺支持、缺手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劳动保障监察作用的有效发挥。应提... 面对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日趋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无论在监察理念、制度建设,还是执行能力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缺编制、缺经费、缺支持、缺手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劳动保障监察作用的有效发挥。应提高立法位阶,并通过重构劳动保障监察领导体制、合理界定劳动保障监察范围、适度赋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强制手段和措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落实经费财政保障制度等措施,完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保障监察 立法 体制 范围 强制措施强制执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爱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制度等内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实体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土地征收等问题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制度等内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实体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土地征收等问题是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公平和效率,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征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