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后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1
作者 包超 吴巧智 +4 位作者 杜姣燕 马肖彤 杜永峰 谭伏波 冯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改变及增大不同尺寸后各部分子结构与整体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及结构超越概率,并确定了结构倒塌裕度比。研究结果表明:下支柱截面面积大小会对串联隔震体系结构地震易损性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下支柱截面尺寸增加,串联隔震体系倒塌裕度比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最高倒塌裕度比未必出现于下支柱截面尺寸最大的工况,最优下支柱截面尺寸需通过计算确定。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时,通过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确定下支柱最优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结构体系安全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串联隔震体系 增量动力法 地震易损性 下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理化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董嘉琪 景何仿 张新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取样后,利用课题组研发的由短小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按照五种不同比例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土柱试验及盆栽油葵试验,对...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取样后,利用课题组研发的由短小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按照五种不同比例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土柱试验及盆栽油葵试验,对比分析了处理前后土壤的水稳定性、含水率、养分及盐分的变化及对油葵生长的影响。复合微生物菌可显著提高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最高增加82%;复合微生物菌可改善土壤保水性能,处理后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最大增幅可达25.32%;复合微生物菌能有效提升土壤供水和持水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组的土壤在不同吸力的容水度均有所提高,复合微生物菌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最多降低57%;还能增加土壤的养分,各处理组土壤中全氮、速效磷、硝态氮和氨态氮分别增加了72.32%、68.64%、79.27%和73.49%;复合微生物菌可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处理后土壤种植油葵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无论油葵茎粗还是叶面面积均有一定提高。在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中施用适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 盐碱土:水盐运移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冻融循环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华彦 王旭洋 +2 位作者 拓明阳 孙磊 扈惠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30-635,共6页
针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开展半圆弯拉试验(SCB)和核磁共振试验(NMR),研究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氯盐会加速混合料的性能劣化。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 针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开展半圆弯拉试验(SCB)和核磁共振试验(NMR),研究盐冻融循环作用下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氯盐会加速混合料的性能劣化。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盐溶液冻融循环20次后,相较于未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试样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高出47.5%和40.1%。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沥青混合料中小孔隙劣化转变为大孔隙,这是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玄武岩纤维可以发挥增韧阻裂作用,阻碍小孔隙的劣化从而抑制大孔隙的形成,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玄武岩纤维 半圆弯拉试验(SCB) 抗裂性能 核磁共振(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丁坝对不同曲率弯道内三维水流结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鹏 李春光 +2 位作者 吕岁菊 景何仿 张凤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0,共10页
透水丁坝相较于传统丁坝,具有更加卓越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在绿色航道推广中得到重视,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不同曲率河道内三维水流结构变化,进而为不同曲率河道治理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3种湍流模型... 透水丁坝相较于传统丁坝,具有更加卓越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在绿色航道推广中得到重视,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不同曲率河道内三维水流结构变化,进而为不同曲率河道治理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3种湍流模型进行比选和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三种湍流模型内岸模拟流速和实测流速相关性系数均低于外岸,RNG k-ε湍流模型实测流速和模拟流速相关性系数最高,最终采用RNG k-ε模型对90°和180°弯道模拟,并对三维流线,流速,床面剪切,水面线分析。结果显示丁坝下游回流区涡轴线受垂向和径向速度梯度影响出现不同程度倾斜,水流撞击2号丁坝在丁坝之间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涡,这将对透水丁坝群结构稳定形成威胁但同时也会防止大量泥沙在透水丁坝之间淤积,保证透水丁坝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丧失透水性。河道曲率增大导致强剪切层向内岸迁移,180°弯道内出现两个强剪切层,这将导致河床向阶梯型演化,对于曲率大而且狭窄的山区河道在布置透水丁坝后要对内岸侵蚀效果评估,防止强剪切层迁移对内岸构成威胁。水面线呈现内低外高的现象,且在x/L=0.48~0.5的范围里内外岸水面线差值最小,水面出现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河道曲率 透水丁坝 三维流线 床面剪切 水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水过程线的多级泵站扬水灌区供需水量优化调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军 吕岁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改善红寺堡扬水系统供需水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以需水过程线和泵站设计流量线为比较对象,构建扬水系统内泵站供需水流量优化调节模型,分析不同时段的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和灌溉定额等因素引起的需水流量与泵站... 为了改善红寺堡扬水系统供需水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以需水过程线和泵站设计流量线为比较对象,构建扬水系统内泵站供需水流量优化调节模型,分析不同时段的灌溉面积、高效节水面积比重和灌溉定额等因素引起的需水流量与泵站设计流量关系。基于需水过程线多级泵站扬水灌区供需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包括流量平衡模型、需水过程线模型和流量调节模型,对红寺堡扬水灌区4种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60%时,随着灌溉面积从6.02×104 hm2增加到6.77×104 hm2,红三泵站控制灌域内调蓄水量从1.47×10^(6)m^(3)增加到8.49×10^(6)m^(3),其他3座泵站调蓄规模保持不变;在高效节水面积占比为80%时,红一泵站和红三泵站不调蓄,红四泵站和红五泵站的调蓄规模分别为3.08×10^(6)m^(3)和0.47×10^(6)m^(3)。此模型构建与应用简单,能较好地反映出各级泵站之间、支线之间的配水关系,调节时段和调配流量选择灵活,能够适宜不同调蓄水量需求的多级泵站供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过程线 多级泵站 调节模型 红寺堡扬水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的水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生 景何仿 +2 位作者 王维红 窦炳琰 陈秋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2)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3)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4)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柱试验 渗透系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含花岗岩石粉硫氧镁水泥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
7
作者 靳凯戎 张晓静 +2 位作者 毕万利 王德志 韩静云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2,共8页
以CO_(2)气氛作为养护条件,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花岗岩石粉(GP)对硫氧镁(MOS)水泥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综合热分析仪(TG-DSC)、扫描电镜(SEM)和压汞仪(MIP)对MOS水泥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28 d后的掺... 以CO_(2)气氛作为养护条件,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花岗岩石粉(GP)对硫氧镁(MOS)水泥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综合热分析仪(TG-DSC)、扫描电镜(SEM)和压汞仪(MIP)对MOS水泥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28 d后的掺加40%GP的MOS水泥强度保留系数提高至1.12;碳化28 d后浸水120 d强度保留系数为0.94,较空白样提高了123.8%;MOS水泥碳化过程中基体内Mg(OH)_(2)转化为Mg CO_(3)·z H_(2)O晶体,有利于改善MOS水泥的力学性能;GP改善了MOS水泥孔结构,提高了密实度,降低了CO_(2)吸收率,减弱了CO_(2)的侵蚀作用;GP和碳酸镁相的共同作用提升了MOS水泥碳化后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镁水泥 碳化 耐水性 碳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水质评价方法在地表水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龙 莫凯莉 杨程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为了更好地对比4种常见神经网络方法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SVM)算法、GA-BP算法和GWO-BP算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训练和测试准确率最低,即该算法的认知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比4种常见神经网络方法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SVM)算法、GA-BP算法和GWO-BP算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训练和测试准确率最低,即该算法的认知能力和泛化能力不足;BP神经网络算法、GA-BP算法和GWO-BP算法的训练和测试准确率都在90.00%以上,这3种算法的认知能力和泛化能力均较好;GWO-BP算法的准确率最高,其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地表水 BP神经网络算法 支持向量机算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坝挑角对180°弯道生态河床的影响
9
作者 刘丹丹 吕岁菊 李春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100,共11页
丁坝的合理布局有效地调整了水流结构和河床冲淤形态,不仅起到护岸作用,同时在丁坝附近形成的深潭、浅滩等多样化的河床,为水生生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CFD技术,采用RNGk-ε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验证,对180°弯... 丁坝的合理布局有效地调整了水流结构和河床冲淤形态,不仅起到护岸作用,同时在丁坝附近形成的深潭、浅滩等多样化的河床,为水生生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CFD技术,采用RNGk-ε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验证,对180°弯道凹岸处不同挑角的丁坝单元附近的水流动力学特性及河床冲淤演变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量损失和水位变化方面,正挑丁坝表现最为显著,水位差最大,能量损失亦最为严重;上挑丁坝次之,下挑丁坝最小。涡旋强度与河床冲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逆时针涡旋促进淤积,顺时针涡旋易引起冲刷。在切应力分布方面,坝头处及丁坝对岸形成的强切应力区的范围和强度呈现正挑丁坝最大、上挑丁坝次之、下挑丁坝最小的规律。由此可见,丁坝挑角的选择对河床冲淤、水流特性及生态效应具有深远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布置丁坝,是实现河床冲淤控制、河道生态平衡维护与工程安全共赢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数值模拟 环流结构 剪切应力 生态河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介质冲击响应的SHPB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建国 高全臣 +3 位作者 陆华 梁书锋 黄博 杨卓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2-197,212,共7页
借助SHPB实验装置建立了用于分层介质动态性能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子弹速度进行反复试验,测得由C30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组成的硬-软分层介质在冲击荷载下的应力、应变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硬-软分层介质表现出... 借助SHPB实验装置建立了用于分层介质动态性能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子弹速度进行反复试验,测得由C30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组成的硬-软分层介质在冲击荷载下的应力、应变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硬-软分层介质表现出的塑性性质明显强于硬材料的塑性,在应力、应变增加时,弹性模量逐渐减小,软材料的吸能作用很好的保护了硬材料,说明硬-软分层介质具有很好的抗高速冲击和削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SHPB 分层介质 应力波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输水系统停泵水锤数值模拟及其防护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吕岁菊 冯民权 李春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山西中部某引黄工程,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线法,在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和沿管线布设空气阀联合防护措施下,针对输水系统事故停泵引起的水锤问题进行水力过渡分析和计算,得出管线沿程水锤压力和泵出口断面压力变化过程... 结合山西中部某引黄工程,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线法,在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和沿管线布设空气阀联合防护措施下,针对输水系统事故停泵引起的水锤问题进行水力过渡分析和计算,得出管线沿程水锤压力和泵出口断面压力变化过程线。结果表明,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对高扬程、长距离管道的水锤防护效果较明显,合理控制快慢关时间及角度能有效降低水击压力、机组倒转和倒泄流量。通过调整空气阀的布设位置、口径及进出流量系数,得出在空气阀流入流量系数为0.975、流出流量系数为0.650、口径为450 mm下的水力过渡过程,管路中最大负压水头控制在-1.6 m以内。可见,沿管线合理布置空气阀能有效降低管道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输水系统 事故停泵 水锤 空气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柱支承单层网壳结构抗冲击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秀丽 马肖彤 +2 位作者 吴长 梁亚雄 冉永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91,共9页
为了研究带有下部支承柱的单层网壳结构在斜向冲击下整体结构的抗冲击动力性能,对下部支承为钢管柱的单层K6型网壳结构进行了斜向冲击试验与仿真模拟分析,得出结构的破坏模式与动力响应特性;基于大比例的钢管柱支承网壳模型冲击试验,通... 为了研究带有下部支承柱的单层网壳结构在斜向冲击下整体结构的抗冲击动力性能,对下部支承为钢管柱的单层K6型网壳结构进行了斜向冲击试验与仿真模拟分析,得出结构的破坏模式与动力响应特性;基于大比例的钢管柱支承网壳模型冲击试验,通过动态应变仪和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冲击物斜向入射冲击结构时关键杆件和关键节点的时程响应数据,借助高速摄影机拍摄冲击历程、结构各阶段变形及破坏形态,并将试验研究与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柱支承单层网壳结构在斜向冲击试验中的破坏模式可以总结为两种;斜向冲击试验所得动力响应结果与仿真分析吻合;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上下部结构的响应都随之增大,且下部柱大于上部网壳;随着冲击高度的提高,结构上下部的位移与应变均增大,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无明显规律;动力响应由冲击部位传至整体结构的时间约为1.2~6.1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试验 钢管柱 破坏模式 下部支承柱受冲击 冲击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性对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包超 张尚荣 +2 位作者 马肖彤 杜永峰 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为研究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以备用荷载路径法为基础,采用静力非线性Pushdown方法和静力线性方法对一栋典型的收进式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分析,从备用荷载路径的抗连续倒塌机制和需求能力比两个角度研究竖向不... 为研究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以备用荷载路径法为基础,采用静力非线性Pushdown方法和静力线性方法对一栋典型的收进式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分析,从备用荷载路径的抗连续倒塌机制和需求能力比两个角度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结构布置形式不规则性以及裙楼和塔楼层数变化对竖向不规则基础隔震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塔楼布置不同、裙楼与塔楼层数变化的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除角柱失效工况自身无法产生悬链线机制外,其余底层框架柱失效工况中备用荷载路径在整个推覆倒塌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悬链线机制;当隔震支座失效时,由于隔震层水平刚度小,相邻支座无法提供足够的侧向约束作用而难以形成明显的悬链线机制;增加结构冗余度和备用荷载路径中参与荷载传递的构件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剩余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除角柱和角支座外,隔震支座失效工况DCR值普遍大于对应位置底层框架柱失效工况,备用荷载路径中某些构件的失效风险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竖向不规则结构 基础隔震结构 备用荷载路径法 梁机制 悬链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子荡水库地形前处理及二维水流运动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凌霄 李春光 +1 位作者 郑兰香 杨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研究鸭子荡水库的二维水流问题,用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谷歌地球(GE)软件对该水库进行地形的前处理。通过图像拼接、数学形态学和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该水库的初始地形,对建立的平面二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中的水流模块给出合理... 为了研究鸭子荡水库的二维水流问题,用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谷歌地球(GE)软件对该水库进行地形的前处理。通过图像拼接、数学形态学和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该水库的初始地形,对建立的平面二维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中的水流模块给出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方程,通过阵面推进法划分网格,对水库流场和入水口、取水塔附近的断面垂线平均流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结合GE软件能够得到精确、详细的水库复杂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库流场数值模拟和关键位置的断面垂线平均流速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SURF算法 线性渐变融合算法 数学形态学 平面二维水流模型 鸭子荡水库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加强节点承载力及滞回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肖彤 包超 +1 位作者 杨文伟 陆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8-743,共6页
K型相贯节点区域容易出现主管管壁的局部屈曲与撕裂,可以采用主管与内套管之间夹层灌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强前后节点的静力极限承载力和滞回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主管与内套管之间夹层灌混凝土可有效... K型相贯节点区域容易出现主管管壁的局部屈曲与撕裂,可以采用主管与内套管之间夹层灌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加强前后节点的静力极限承载力和滞回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主管与内套管之间夹层灌混凝土可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模式,减小节点附近的应力集中问题,同时增强节点的刚度与承载力;无加强节点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承载力下降相对平缓,但和加强节点比较,承载力相差明显;减小内套管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加强节点 破坏模式 承载力分析 滞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抽水型水库水质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兰香 杨程 李春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83,88,共4页
抽水型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因水动力和水体自净作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水质特征,水质指标在库区的分布存在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水洞沟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不同采样点位的水质差异,结果表明: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不同区域的... 抽水型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因水动力和水体自净作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水质特征,水质指标在库区的分布存在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水洞沟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不同采样点位的水质差异,结果表明:水库在进水期和非进水期不同区域的水质特征不同,各水质指标相对于水库总体水质的重要性亦不同。在进水期,库区不同区域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TN、CODCr、TP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在非进水期,磷沉降导致水中TP对水质的影响弱化,因此TN和CODCr对水库总体水质的影响较大。根据进水期和非进水期的水质差异,水库在水质管理和污染控制时应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采取水质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层次分析法 抽水型水库 水洞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柳树河段水情实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建强 景何仿 李春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6,共3页
对黄河大柳树河段19个典型代表断面的流速、水深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柳树河段各断面水位从上游至下游呈下降趋势,相对窄深的断面水流相对湍急,相对宽浅的断面水流相对平稳,天然弯道河段的河床变化符合凹岸冲刷、凸岸淤... 对黄河大柳树河段19个典型代表断面的流速、水深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柳树河段各断面水位从上游至下游呈下降趋势,相对窄深的断面水流相对湍急,相对宽浅的断面水流相对平稳,天然弯道河段的河床变化符合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水沙基本运移规律;2大柳树河段河面相对狭小,水流相对湍急,部分河段的平均流速可达2m/s;3大柳树河段弯道上的流速分布符合自由涡和强迫涡定律,断面流速与水深基本保持正相关关系,且弯道入口处靠近凸岸的水深相对较深,流速也较大,当弯道中心角较大时平均流速的最大值逐渐由凸岸向凹岸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情分析 水深 流速 大柳树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固支梁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肖彤 包超 +1 位作者 王秀丽 杨文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9,共7页
为了研究在冲击荷载下固支梁的弹塑性动力响应,首先利用能量法推导固支梁在冲击荷载下动力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将跨中挠度和冲击荷载响应作为梁动力响应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一些算例对固支梁与简支梁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来探讨不同边界... 为了研究在冲击荷载下固支梁的弹塑性动力响应,首先利用能量法推导固支梁在冲击荷载下动力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将跨中挠度和冲击荷载响应作为梁动力响应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一些算例对固支梁与简支梁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来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对受力的影响,为结构抗冲击安全设计提供指导;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固支梁在外部冲击物碰撞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解析结果进行对比,在分析时考虑材料应变率和接触变形.结果表明:提出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判别方法、动力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都是可行的;固支梁相对于简支梁更有利于承受冲击荷载;当质量比与冲击物速度比较适中时,跨中挠度和冲击荷载响应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相符较好;在相同的冲击能量下,冲击物质量和速度所占的比例不同,动力响应所经历的时间历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支梁 冲击荷载 简化计算方法 动力响应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隙率红砂岩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华 王建国 +1 位作者 杨继清 黄博 《工程爆破》 2016年第2期19-23,共5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系统,对现场采集的试样加工后进行相似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得到了冲击荷载作用下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孔隙率红砂岩的相关动力特性。即在相似冲击速率下,随着红砂岩的孔隙率从5.67%增大到11.86%,...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系统,对现场采集的试样加工后进行相似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得到了冲击荷载作用下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孔隙率红砂岩的相关动力特性。即在相似冲击速率下,随着红砂岩的孔隙率从5.67%增大到11.86%,其反射波幅值逐渐增大,透射波幅值逐步减小,透射波峰值出现时间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提前;动力传递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呈指数下降;动态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峰值强度降低率随孔隙率的增加基本呈直线上升;当孔隙率在5.67%~8.32%区间变化时,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相差不大,但是当孔隙率增为11.86%时,无论是峰值强度还是峰值对应的应变都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SHPB 孔隙率 红砂岩 应力波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柳树河段河床演变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明 吕岁菊 +1 位作者 李春光 杨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0,共9页
针对河岸冲刷、河床演变显著的河流,建立考虑河岸变形的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对黄河大柳树河段的河势演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模型中利用三角形网格和局部网格移动及局部加密技术,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以及基于非结构化同位网格... 针对河岸冲刷、河床演变显著的河流,建立考虑河岸变形的三维水沙数值模型,对黄河大柳树河段的河势演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模型中利用三角形网格和局部网格移动及局部加密技术,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以及基于非结构化同位网格中的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依据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黄河大柳树河段典型断面实测资料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大柳树河段的水流运动和河床演变,模型中提出的河岸修正技术和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可有效提高模拟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黄河大柳树河段 三维水沙数学模型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