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瓜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茹茹 杨静玲 +2 位作者 南泽东 江志波 马晓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2-1518,共7页
为挖掘药用植物老瓜头的活性成分,对老瓜头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各种色谱手段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1)、3,4-二甲氧基苯乙... 为挖掘药用植物老瓜头的活性成分,对老瓜头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各种色谱手段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1)、3,4-二甲氧基苯乙酮(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4)、对羟基苯丙酮(5)、对羟基苯乙酮(6)、10a,12a-dimethyl-4,4a,4b,10b,11,12-hexahydro-3H-naphtho[2,1-f]chromene-2,8-dione(7)、ent-13S-hydroxy-16-atisene-3,14-dione(8)、3-吲哚甲醛(9)、反式肉桂酸(10)。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老瓜头中分离得到。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氧化速率法考察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37.3、44.3、51.4、48.2μg/mL。化合物1、2、3、4和6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5.7、22.3、8.3、7.1、39.8μg/mL,均强于阳性对照熊果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瓜头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山紫堇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2
作者 邓卫芳 贺金亮 +2 位作者 朱一栋 邓超凡 南泽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9,共8页
对房山紫堇Corydalis fangshan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肿瘤细胞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数据(1D、2D NMR、MS、IR、UV)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房山紫... 对房山紫堇Corydalis fangshan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肿瘤细胞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数据(1D、2D NMR、MS、IR、UV)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房山紫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部位中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7-acetyl thalifoline(1)、pycnarrhine(2)、corynoxidine(3)、trans-isocorypalmine N-oxide(4)、四氢巴马汀(5)、四氢药根碱(6)、liriotulipiferine(7)、异波尔定碱(8)、乌药碱(9)、脱氢甲卡维丁(10)、feruloylputrescine(11)、木黄酮(12)、二甲基咖啡酸(13)、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14)、水仙苷(15)、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6)、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17)。其中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2~17是首次从房山紫堇中分离得到。结合体外MTT法评价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231、MCF-7)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2~10、13、15~17对MDA-MB-231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 50值范围为8.00~79.99μmol/L,化合物2~10、16、17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IC 50值范围为7.29~86.9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紫堇 化学成分 结构确定 乳腺癌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堇属植物苄基异喹啉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超凡 江志波 +1 位作者 马晓莉 南泽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16,共23页
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 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分离法、硅胶柱色谱法、反向填料柱色谱法、HPLC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和活性引导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法。紫堇属生物碱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都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表明,该属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对心脑血管、抗肿瘤、镇痛、消炎、保肝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均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已报道的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特征、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为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富集和安全用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苄基异喹啉 生物碱 药理作用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际土壤链霉菌V-1-3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运琪 马晓莉 +7 位作者 贾荣亮 林文星 郭欢欢 李彬 李舂龙 南泽东 吴秀丽 江志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目的获得链霉菌V-1-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属水平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技术对菌株V-1-3进行基因组测序,采... 目的获得链霉菌V-1-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属水平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技术对菌株V-1-3进行基因组测序,采用antiSMASH(v6.0.1)在线工具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果链霉菌V-1-3基因组序列全长8243417 bp,平均(G+C)含量为72.14%,共编码7578个基因,预测到33个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液-质联用检测到4个代谢物:oxalomycin B、geosmin、coelichelin和ishigamide。结论来自盐碱地的链霉菌V-1-3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能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进一步发掘新抗生素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链霉菌 全基因组测序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