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阐述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志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厘清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代内涵和互构理路,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期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研究与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现实运用、政策设计和民众关怀的有机衔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富裕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惠兰 邹小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思想引领力的最大公约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社会主体通过平等、团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两者之间的价值关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思想引领力的最大公约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社会主体通过平等、团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两者之间的价值关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中介,而通过共同历史记忆的赓续、共同理想信念的强化、中华人文精神的培育所体现的情感认同和精神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赜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雪红 张冰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就要深入阐释“四个共同”“四个与共”“四个必然”“四个关系”的深刻含义及其逻辑关系。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民族团结为旗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切实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以党的引领为核心,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福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84年前,国内知识分子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展了热烈讨论,参与其中的白寿彝先生曾向顾颉刚先生致函一封,信中写道:“中国史学家的责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为我们的新的本国史底一个重要观点,应该是从真的史料上写成一部伟大... 84年前,国内知识分子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开展了热烈讨论,参与其中的白寿彝先生曾向顾颉刚先生致函一封,信中写道:“中国史学家的责任,应该是以‘中华民族是一个’为我们的新的本国史底一个重要观点,应该是从真的史料上写成一部伟大的书来证实这个观念。”[1]53岁月如歌,学术发展前后相继,以“中华民族”为题的论著层出不穷。而今来看,国家民委近期组织编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彻底完成了白寿彝先生等诸学人的历史夙愿,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域内与域外、方法与技术等的大统一。若从学科史意义上把握《概论》的学术地位,从两个方面分析,方见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论》 白寿彝先生 国家民委 理论与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 岁月如歌 顾颉刚先生 学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 汉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具备人口基数、族际互动广度、群体亲和性、文化特点、族际经济互动状况、历史延续性等六方面优势,可以在凝聚中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优势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偏见和民族偏见以及潜在民族本位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破”此实践路径上的障碍,同时从五方面的具体实践“立”其发挥优势的充分条件,进而同中华各民族携手同行,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基本理念共同臻于“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族 优势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被引量:15
6
作者 冯雪红 聂君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3,共7页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昭示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修睦、贵和尚忠等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度契合,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具有重要...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昭示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信修睦、贵和尚忠等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度契合,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理论之维有效承接了中华文脉,在实践之维厘清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以文化符号为标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以文化记忆为纽带,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产业为依托,有效推动文化软实力向实践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时代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四个境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境域,正在不断推动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化;与此同时,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为了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境域,正在不断推动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化;与此同时,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为了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价值体系的调整优化,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思维方式转型、话语体系创新,以课程改革为主要举措,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境域,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民族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境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7
9
作者 刀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再整合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再整合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积极影响,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部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东风,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打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使56个民族同心共圆中国梦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文章着眼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在更高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文化基础 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关系探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福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述,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话语表述,皆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三个维度对二者的话语表达进行二元分析。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带有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述,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话语表述,皆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重要体现。从三个维度对二者的话语表达进行二元分析。在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带有浓厚的历史意涵,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在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特别强调与理论构建的对接,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集中展现了实践推进中的若干特征。在域内与域外的文明维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适宜于对外的中西文明对话中使用,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适宜于对内的现代国家建设中推广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话语是历史的、理论的、世界的、系统的、制度的、持久的、中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是现实的、经验的、国内的、大众的、政治的、传播的、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多民族共居社区建设中的实践——以宁夏闽宁镇原隆村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6,共8页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面向。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其目的直接指向特定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以宁夏闽宁镇原隆村为例,从经济—利益、政治—法律、精神—文化、社会—情感四个维度对...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面向。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其目的直接指向特定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以宁夏闽宁镇原隆村为例,从经济—利益、政治—法律、精神—文化、社会—情感四个维度对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生态移民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存在一体两面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一种互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信任是个体在同他者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潜在风险性同时具有重要利他性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中的信任是需要培育的,只有得到培育的信任关系才能在社会关系中发展壮大。信任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诠释了信任培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信任是个体在同他者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潜在风险性同时具有重要利他性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中的信任是需要培育的,只有得到培育的信任关系才能在社会关系中发展壮大。信任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诠释了信任培育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价值:信任培育是共同体凝聚的内在需求;信任培育是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同时,信任培育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达成系统信任培育目标,通过着力挖掘和培育各民族社会共性要素实现族际信任培育目标,通过社会道德建设巩固信任基础培育目标。最终,这三者聚合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人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任培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与世界民族”的知识谱系与学科重塑
13
作者 冯雪红 安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3,共10页
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办在民族学一级学科下新设“人类学与世界民族”二级学科,这标志着中国民族学正经历从传统的文化阐释者角色向国家话语体系构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关键支撑的重大转型。此... 在全球格局深刻调整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办在民族学一级学科下新设“人类学与世界民族”二级学科,这标志着中国民族学正经历从传统的文化阐释者角色向国家话语体系构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关键支撑的重大转型。此次学科调整亦带来制度建设和理论实践的挑战,尤其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尚缺乏成熟范式。聚焦“人类学与世界民族”在新学科格局中的专业属性和理论内涵,剖析当前民族研究的现实困境和研究转向,据此提出以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田野调查为驱动、理论建构为回应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创新方案,旨在推动构建一个立足中国经验、回应国家战略、参与全球对话的中国“人类学与世界民族”自主知识体系,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理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 学科调整 “人类学与世界民族” 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北》的西北问题研究与中华民族意识构建管窥
14
作者 陈红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1932年,在上海、南京等地求学的甘肃籍学子在上海创办了《新西北》季刊。一批学人在该刊物上讨论西北问题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西北地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西北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在上海创办的这份... 1932年,在上海、南京等地求学的甘肃籍学子在上海创办了《新西北》季刊。一批学人在该刊物上讨论西北问题的过程中,始终重视西北地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西北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在上海创办的这份《新西北》而开展的文化活动,彰显了其时学人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北》 西北问题 中华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湿地”:认知各民族互嵌交融的新视角
15
作者 许宪隆 薛凡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1,共11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相较于“文化孤岛”,使用“文化湿地”概念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我国各民族之间互补交融的状态。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孤岛”“文化孤...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相较于“文化孤岛”,使用“文化湿地”概念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我国各民族之间互补交融的状态。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孤岛”“文化孤岛”“湿地”“文化湿地”等概念及特征分别进行地理学、民族学分析并阐释,探究“文化湿地”作为认知各民族互嵌交融新视角的内涵,并对“文化湿地”进行中观和微观的举例分析,阐明“文化湿地”概念的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以期对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全貌、佐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逻辑和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湿地” 浸润性 民族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晗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10-I0011,共2页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强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成为民族...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强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链延伸,还能推动区域内绿色产业的崛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改善民族地区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技术水平 支持力度 民族地区经济 资源高效利用 绿色产业 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
17
作者 聂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要求下,民族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师角色、集体活动、奖惩体系、审美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重构学校教育系统,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培育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统一性形成的历史根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雪红 安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共13页
突出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基于“五位一体”分析框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分析中华文明统一性形成的历史根源。经济层面,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长期互动构成统一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政治层面,秦汉以来中... 突出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基于“五位一体”分析框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分析中华文明统一性形成的历史根源。经济层面,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长期互动构成统一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政治层面,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和郡县制的确立,为国家政权整合与高效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层面,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中不断增强文明内聚力。社会层面,因俗而治的治理策略有效维系了多民族社会的共生共融。生态层面,体系完整的地理环境奠定了政治统一的物质基础,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生态理念和空间治理逻辑。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形成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动态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机制不仅构成中华民族持续繁荣的内在逻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的新发展注入了历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华文明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俊杰 马志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3,共8页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规模不断扩大、路径不断拓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规模不断扩大、路径不断拓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东西部协作机制需要释放“倍增效应”。为此,需要响应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起点,以缩小东西部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收入差距为导向,以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路径,遵循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的重构逻辑,以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阶段,以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共同富裕,要推动“产业+园区”协作治理模式提档升级,强化“消费+就业”协作治理模式创新,探索“资源+服务”协作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协作 乡村振兴 机制重构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综述
20
作者 马志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76,共2页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第五届兴边富民论坛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3日至1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北方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民族...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第五届兴边富民论坛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3日至1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北方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共同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北方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宁夏银川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地区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