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杂交粳稻不育系选育和提纯 被引量:11
1
作者 迟克生 华泽田 +2 位作者 杨振玉 苏玉安 郑玉辉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1-43,共3页
近年来北方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锐减,主要是因为缺少实用的高产替代组合和不育系混杂。本文提出了不育系选育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工制保持系,同时对选育目标、途径和有关探索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还重点介绍了不育系种茬结合的提纯方法... 近年来北方杂交粳稻种植面积锐减,主要是因为缺少实用的高产替代组合和不育系混杂。本文提出了不育系选育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工制保持系,同时对选育目标、途径和有关探索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还重点介绍了不育系种茬结合的提纯方法及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系 人工制保 杂交粳稻 育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乙酸和烯效唑对超级杂交粳稻辽优3225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华泽田 陈温福 +5 位作者 王彦荣 代贵金 郝宪彬 张忠旭 王岩 李全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萘乙酸 (NAA)和烯效唑对根系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NAA和烯效唑移栽前浸根和抽穗前喷施都能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 ,提高灌浆成熟期根系的功能和活力 ,延缓后期根系的衰老。NAA处理对前期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但使后... 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萘乙酸 (NAA)和烯效唑对根系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NAA和烯效唑移栽前浸根和抽穗前喷施都能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 ,提高灌浆成熟期根系的功能和活力 ,延缓后期根系的衰老。NAA处理对前期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但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加快 ;烯效唑则使根系的生长总体上趋于平缓 ,即适当减弱前期生长 ,加强中后期根系生长。抽穗前喷施对改善后期根系的生长和活性作用更大。各处理在影响根系的同时 ,使产量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乙酸 烯效唑 超级杂交粳稻 辽优3225 根系 生理特性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粳稻“九五“育种攻关的设想与建议
3
作者 魏耀林 高勇 杨振玉 《中国稻米》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矮化育种 北方粳稻 杂种优势利用 日本品种 北方稻区 辽粳5号 水稻育种 建国以来 发展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新组合屉优8142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亩产700kg的栽培技术关键
4
作者 张忠旭 杨振玉 白锡斌 《垦殖与稻作》 1996年第2期7-8,共2页
杂交粳稻新组合屉优8142的主要特征特性为;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有: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大垄双行合理稀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及科学管理水浆等。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 屉优8142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根系与叶片早衰的关系及其对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66
5
作者 王彦荣 华泽田 +5 位作者 陈温福 代贵金 郝宪彬 王岩 张忠旭 隋国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2-898,共7页
以衰老程度不同的品种为试材 ,对根系和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根系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根系和叶片衰老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抽穗后根系和叶片MDA含量持续上升 ,而SOD活性却先上升然后再持续下降 ,说明MDA含量上... 以衰老程度不同的品种为试材 ,对根系和叶片衰老的生理机制、根系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根系和叶片衰老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抽穗后根系和叶片MDA含量持续上升 ,而SOD活性却先上升然后再持续下降 ,说明MDA含量上升最初并不是由SOD活性下降引起的。 (2 )根系和叶片衰老受ZRs和ABA平衡关系的调控 ,ZRs含量的下降和ABA含量的上升加快衰老的进程。但在根系和叶片中调控衰老的平衡关系不同。 (3)根系和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从MDA含量的变化看 ,根系衰老早于叶片 ,根系衰老引发和加剧了叶片衰老。但根系生理代谢活性的下降并不一定早于叶片。 (4)根系和叶片衰老对籽粒灌浆结实具有明显影响 ,主要降低弱势粒灌浆 ,弱势粒灌浆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根系 叶片 早衰现象 籽粒灌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杨振玉 高勇 +4 位作者 赵迎春 魏耀林 华泽田 张忠旭 高日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_(?)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亚种间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优质粳米开发前景及其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振玉 《中国稻米》 1994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北方地区 优质粳米生产 开发前景 市场供求 优质优价政策 组织领导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粳泗优9083选育报告
8
作者 迟克生 张忠旭 +5 位作者 闵连峰 杨振玉 纪风高 胡献祥 吴洪凯 刘友华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0-21,共2页
杂交中粳泗优9083选育报告迟克生,张忠旭,闵连峰,杨振玉,纪风高,胡献祥,吴洪凯,刘友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沈阳苏家屯)(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泗优9083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合作;以江苏育成的... 杂交中粳泗优9083选育报告迟克生,张忠旭,闵连峰,杨振玉,纪风高,胡献祥,吴洪凯,刘友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沈阳苏家屯)(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泗优9083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合作;以江苏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为母本和辽宁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泗优9083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粳泗优9022选育报告
9
作者 张忠旭 魏耀林 +8 位作者 迟克生 华泽田 杨振玉 吴洪恺 纪风高 文正怀 袁彩勇 韩承虎 袁生堂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3期49-50,共2页
泗优9022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合作,用江苏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新育成的恢复系C9022测配选育而成。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该组合具有穗粒优势明显、抗病、品质优良、适应... 泗优9022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合作,用江苏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和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新育成的恢复系C9022测配选育而成。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该组合具有穗粒优势明显、抗病、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1997年4月通过江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选育 杂交 泗优9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中粳“笹锦A×湘晴”
10
作者 杨振玉 《中国稻米》 1994年第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杂交中粳 “笹锦A×湘晴”品种 选育 品种特性 适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农法条件下稻田有益微生物菌群多年施用累积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彦荣 岩石真嗣 +3 位作者 三木孝昭 华泽田 张三元 代贵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在自然农法条件下,对稻田连续9年施用有益微生物群(EM)的累积栽培效果进行了研究。连续施用EM使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使水稻抽穗期推迟,花期延长,叶色加深。EM的应用还能有效地改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而且应用年限越长,效... 在自然农法条件下,对稻田连续9年施用有益微生物群(EM)的累积栽培效果进行了研究。连续施用EM使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使水稻抽穗期推迟,花期延长,叶色加深。EM的应用还能有效地改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而且应用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并且有助于改善稻米品质、减少稻米中钾和镁的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价值,口感较好。EM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杂草的发生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农法 有益微生物群 稻田 土壤养分 杂草 稻米品质 有机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的选育思路、高产抗倒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忠旭 杨振玉 +4 位作者 高勇 魏耀林 赵迎春 李任华 王象坤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31-3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与净同化率潜力,笔者认为有必要突破现有的半矮秆株形理论。偏高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根系、分蘖、穗粒优势及抗倒伏特性,有利于大垅稀植栽培,适应于辽宁省东南部低洼潮湿、病虫害多发生态区... 为了进一步挖掘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与净同化率潜力,笔者认为有必要突破现有的半矮秆株形理论。偏高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根系、分蘖、穗粒优势及抗倒伏特性,有利于大垅稀植栽培,适应于辽宁省东南部低洼潮湿、病虫害多发生态区种植,对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持续农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倒伏 生态适应性 选育 水稻 株型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