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新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世钦 朱忠锋 +1 位作者 李贺 周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3,126,共4页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成再生集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集料,配制形成再生混凝土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成本增加和二次污染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堆石混凝土技术,提出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新技术。将建筑废弃混凝土简单破碎成大粒...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成再生集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集料,配制形成再生混凝土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成本增加和二次污染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堆石混凝土技术,提出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新技术。将建筑废弃混凝土简单破碎成大粒径骨料堆积形成堆体,然后浇筑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形成堆体混凝土,进行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性能、堆体混凝土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能够较好地填充废弃混凝土空隙形成均匀的堆体混凝土,堆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弯曲抗拉强度与浇筑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相当。本研究提出的废弃混凝土利用新技术可以高效经济的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资源化与重新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堆石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填充性 抗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中强调实践并非要弱化理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小软 何世钦 +1 位作者 姜德民 王献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44-46,共3页
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而大学时期正是积淀这种知识、储存这种能量的最宝贵时间。目前大学教育中一味强调实践环节的做法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矫枉过正的误读,本文在重新梳理大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 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而大学时期正是积淀这种知识、储存这种能量的最宝贵时间。目前大学教育中一味强调实践环节的做法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矫枉过正的误读,本文在重新梳理大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强调实践环节"的误读所导致的一些"弱化理论"的不良现状;并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提出了如何在当前状态下纠正误读、回归理性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工程试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少彪 石云兴 +3 位作者 屈铁军 张燕刚 刘伟 王珂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5-128,共4页
对植生混凝土的水胶比、目标孔隙率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实测孔隙率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制备出孔隙率大于20%、28d抗压强度大于10 MPa的植生混凝土;并对其植物生长性能进行了工程中试,取得了一系列详实的资料。研究制备的植生混凝土... 对植生混凝土的水胶比、目标孔隙率与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实测孔隙率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制备出孔隙率大于20%、28d抗压强度大于10 MPa的植生混凝土;并对其植物生长性能进行了工程中试,取得了一系列详实的资料。研究制备的植生混凝土及其生长基料对植物的生长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一个月后的植物,其根系穿透了10 cm的植生混凝土层进入土体,根系的生长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混凝土 水胶比 孔隙率 抗压强度 植物生长基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建筑垃圾作为橡胶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海丽 杨飞华 张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35,共4页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2.0μm)的建筑垃圾(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经水解双(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KH-845-4)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时间下进行有机改性,以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为填料的非硫化胶与以轻质碳酸钙为填料的非硫化胶的加工生产效率、可工性相当,但前者的贮存稳定性更好;从技术性能角度看,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可作为轻质碳酸钙的替代品用于橡胶制品生产中;将建筑垃圾改性后代替天然矿物材料应用于橡胶制品中不仅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改性 橡胶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取代天然砂配制砂壁状涂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海丽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9-40,共2页
阐述了建筑垃圾取代天然砂配制砂壁状涂料的必要性。从技术上研究了配制该涂料的可行性。指出了存在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取代 天然砂 配制 砂壁状涂料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对非对称建筑的振动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符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非对称结构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会产生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当速度中心位于平面内时,将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gas damper,TLCGD)的水平管道设计成封闭的区域包含该速度中心,这种新型的阻尼器称为扭转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 非对称结构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会产生平移-扭转耦联振动,当速度中心位于平面内时,将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gas damper,TLCGD)的水平管道设计成封闭的区域包含该速度中心,这种新型的阻尼器称为扭转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torsional tuned liquid column gas damper,TTLCGD)。对于控制对称结构纯扭转振动,该装置同样适合。由广义Bernoulli方程推导出管道中的液体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并等价线性化。通过振型优化Den Hartog公式得到阻尼器的最优参数(阻尼比和调谐频率比),考虑邻近多个振型的相互影响,状态空间优化使得结果更为合理。用1个3层的偏心结构作为算例,进行优化计算。数值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法得到的参数使得扭转调频气压阻尼器对结构的平移-扭转反应起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 速度中心 平移-扭转耦联振动 优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对非对称建筑控制
7
作者 符川 孙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基于经典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LQR),对安装主动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Active TunedLiquid Column Gas Damper,ATLCGD)的非对称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ATLCGD由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Gas Damper,TLCGD)发展而来,在TLCG... 基于经典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LQR),对安装主动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Active TunedLiquid Column Gas Damper,ATLCGD)的非对称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ATLCGD由调频气压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Gas Damper,TLCGD)发展而来,在TLCGD液柱端部连接气压控制箱,通过引入控制气压对结构实施主动控制。以4层非对称结构为算例,利用LQR算法控制结构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ATLCGD对非对称结构抵抗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有显著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非对称结构 主动控制 LQR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水循环有记录以来首次失衡
8
作者 钱毅 王籽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2024年10月17日,全球水经济委员会发布《水经济学:将水循环视为全球公共利益的价值评估》。该报告指出,土地利用不当、水资源管理不善以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全球水循环失衡的主要驱动因素。水循环失衡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生态系统恶... 2024年10月17日,全球水经济委员会发布《水经济学:将水循环视为全球公共利益的价值评估》。该报告指出,土地利用不当、水资源管理不善以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全球水循环失衡的主要驱动因素。水循环失衡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生态系统恶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暖的加剧、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论文在概述该报告核心内容和结论的基础上,探讨全球水循环失衡的现状、驱动因素和影响,并提出为应对水循环失衡,世界各国应积极采取优化水资源管理、防治水污染、合理土地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强公众参与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水资源管理不善 气候变化 水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洞口结构震害分析及震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崔光耀 王明年 +1 位作者 于丽 林国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4-1091,共8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震害分析,结果表明: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地震惯性力影响明显;硬岩洞口段隧道结构基本无破坏,软岩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较严重。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 通过对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震害分析,结果表明: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地震惯性力影响明显;硬岩洞口段隧道结构基本无破坏,软岩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较严重。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典型震害分析,研究了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震害机理。探明了洞外结构震害机理,即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震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惯性力,洞门墙结构和基础设计不合理以及隧道洞口所处位置也是影响洞外结构震害的重要因素。探明了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机理,即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存在软硬围岩交界面时,其附近软岩内隧道结构受较大强制位移作用;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覆盖层为软岩时,震害的主要因素是地震惯性力。研究成果对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抗减震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口结构 震害分析 震害机理 地震惯性力 强制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结构失稳滑动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姜耀东 王涛 +2 位作者 宋义敏 王欣 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了研究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依据双面剪切实验模型设计了砂岩-煤组合试样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滑动摩擦实验,运用数字相机和声发射记录仪搭建了声光监测系统,克服以往煤岩摩擦实验不易进行位移观测的难题。实验研究了煤岩组合样本失... 为了研究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机理,依据双面剪切实验模型设计了砂岩-煤组合试样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滑动摩擦实验,运用数字相机和声发射记录仪搭建了声光监测系统,克服以往煤岩摩擦实验不易进行位移观测的难题。实验研究了煤岩组合样本失稳滑动的产生条件、特定条件下的滑动类型、位移演化规律以及滑动过程所伴随的声发射特征。实验发现:组合结构的滑动形式与轴向荷载具有相关性,轴向荷载越大,越易于出现失稳滑动;失稳滑动前无明显的位移征兆,失稳滑动后,滑动位移快速增长;产生滑动时的剪切应力峰值与轴向荷载呈正相关性,而失稳滑动产生的位移量与轴向荷载无相关性,本次实验一次失稳滑动产生的最大滑动位移为35.5μm,最小为5.6μm;试件滑动前有较为密集的声发射事件出现,稳定滑动后,声发射数降低。实验模拟了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的发生过程,并对于认识断层活化,以及煤体克服顶底板夹持作用突然滑出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结构失稳 声发射 冲击地压 数字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黏滑错动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技术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崔光耀 王明年 +1 位作者 于丽 林国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3-1758,共6页
为研究断层黏滑错动因素影响下隧道初支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技术,开展了不同减震层厚度的大型模型试验。首先制定了试验方案,主要包括相似系数、试验装置及材料、试验分组及测试方案。然后,介绍了试验过程。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 为研究断层黏滑错动因素影响下隧道初支和二衬之间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技术,开展了不同减震层厚度的大型模型试验。首先制定了试验方案,主要包括相似系数、试验装置及材料、试验分组及测试方案。然后,介绍了试验过程。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结构内力、纵向应变及接触压力3个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断层黏滑错动对上盘部分的影响远大于下盘部分;减震层对上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好于下盘;减震层(10 cm)工况减震效果明显优于减震层(5 cm)和减震层(20 cm)工况,推荐使用在初支与二衬之间设置厚为10 cm减震层的减震方式。研究成果对于穿越黏滑断层隧道的减震设计及减震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错动断层 减震层 减震技术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井联采下采动边坡移动规律及开采参数优化 被引量:29
12
作者 朱建明 冯锦艳 +1 位作者 彭新坡 徐金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南部采用地下开采后,后期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将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煤层露井联采下露采边坡岩体破坏规律存在明显的3个破坏分区,地下开采导致上述3个分区存在不同的变形特征,其露井联采边...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南部采用地下开采后,后期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将受到很大影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煤层露井联采下露采边坡岩体破坏规律存在明显的3个破坏分区,地下开采导致上述3个分区存在不同的变形特征,其露井联采边界参数是决定3个分区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边界参数的优化分析,要确保安太堡南帮边坡岩体的稳定,地下与露天之间必须协调开采:其地下矿井需重新确定地下开切眼位置,即以Y=74 160为界以南布置地下开采工作面;露天矿开采考虑到安太堡南帮上部边坡岩体受地下开采影响明显,提出了南帮露天开采应采用"组合边坡"的设计思想,即+1 375以上平台岩土边坡角度应由原来的75°降低到6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采 采动边坡 破坏分区 边界参数优化 组合边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一致地震输入的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艳 夏禾 张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3,共8页
针对地震对列车在高速铁路桥梁上走行安全性的影响,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车辆振动方程通过桥梁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联系起来,建立可考虑行波效应影响的长大跨度桥梁—列车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针对地震对列车在高速铁路桥梁上走行安全性的影响,将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车辆振动方程通过桥梁子系统与车辆子系统间的非线性轮轨接触关系联系起来,建立可考虑行波效应影响的长大跨度桥梁—列车耦合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利用车—桥系统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对高速列车在不同特征地震荷载作用下通过某高速铁路连续梁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列车速度和地震波行波效应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行波效应对车—桥系统的振动响应有重要影响,并不总是地震波行波速度越大,车辆的动力响应的计算结果越接近一致激励时的相应值;在进行大跨度连续梁桥车—桥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时,应按桥址处的实际场地土特性考虑地震波行波效应的影响;地震荷载作用时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以及各项安全评价指标均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在评价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上列车的走行安全性时,必须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给出了确保地震发生时高速列车在桥上安全运行的临界速度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地震 桥梁-列车耦合系统 动力响应分析 行波效应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C模板的抗碱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小软 代巍 +2 位作者 徐子亮 于清缘 徐吉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GRC)永久性模板中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使用过程中的抗碱性能和耐久性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传统的GRC加速老化试验法和专门针对玻璃纤维网格布耐碱性能试验的NaOH溶液浸泡法,同时...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GRC)永久性模板中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使用过程中的抗碱性能和耐久性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传统的GRC加速老化试验法和专门针对玻璃纤维网格布耐碱性能试验的NaOH溶液浸泡法,同时使用常温清水浸泡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试件在不同溶液中浸泡不同龄期后的抗折强度发展趋势和抗折强度保留率的对比,对墙体混凝土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Ca(OH)2对模板中的玻璃纤维的侵蚀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试验结果对玻璃纤维在水泥基体中长期性能降低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表明,对一般建筑物在50 a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因耐久性问题而影响使用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模板 抗碱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其伟 范源 +1 位作者 王献云 郑亮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的缺点,其抗弯、抗剪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好于后者。文中对3个1/2缩尺的型钢混凝土组合"... 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的缺点,其抗弯、抗剪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均好于后者。文中对3个1/2缩尺的型钢混凝土组合"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墙肢截面宽厚比分别为5、5.5、6。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各剪力墙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及破坏特征,并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型钢暗柱的存在提高了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后期强度储备,改善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短肢剪力墙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路面不平整度因素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6
作者 许海亮 袁勇 +1 位作者 屈铁军 唐浚然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2-156,共5页
目前在道路结构相关计算分析中车辆荷载多以静力荷载为主,均未考虑在路面不平整度激励下车路耦合效应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车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道路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了车路耦合模型。经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该模型能够... 目前在道路结构相关计算分析中车辆荷载多以静力荷载为主,均未考虑在路面不平整度激励下车路耦合效应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车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道路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了车路耦合模型。经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车路作为一个大系统的振动情况,是一个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应用价值较高的模型。利用耦合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车路耦合效应对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影响较小;但对车辆非悬挂系统的振动和车路间作用力(中心化)的影响较大。实际算例显示较传统模型,耦合模型下车路间作用力最大幅值增大七倍,因此对于车路共同作用系统下的道路结构振动研究车辆耦合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道路 耦合系统 路面不平整度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直接空冷风机系统扰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屈铁军 窦瑞杰 安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为了确定直空冷风机系统产生的扰力,运用无线动态应变测试技术对风机轴进行动应变测试,准确地测出了风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产生的对桥架的扰力,为国内空冷自主化设计提供了参考。风机扰力由四个主要成份组成:1.由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扰... 为了确定直空冷风机系统产生的扰力,运用无线动态应变测试技术对风机轴进行动应变测试,准确地测出了风机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产生的对桥架的扰力,为国内空冷自主化设计提供了参考。风机扰力由四个主要成份组成:1.由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扰力;2.由扇叶平面外振动引起的扰力;3.由空气反作用力引起的扭矩;4.由空气反作用引起的竖直向下的轴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风机扰力 动态应变 离心力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CO_2吸收剂循环活性衰减原因初探 被引量:17
18
作者 乔春珍 王宝利 肖云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0-724,共5页
对钙基CO2吸收剂的循环活性衰减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的表面形态、吸收剂分子孔径及比表面积等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了钙基CO2吸收剂循环活性衰减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晶粒中的片状结... 对钙基CO2吸收剂的循环活性衰减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的表面形态、吸收剂分子孔径及比表面积等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了钙基CO2吸收剂循环活性衰减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晶粒中的片状结构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方体状的大晶粒,晶粒生长严重,大量空隙被封闭。而由此引起的吸收剂的比表面积的不断减小和孔容积的降低以及孔分布的改变,导致了吸收剂循环活性的衰减,吸收剂的循环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剂 循环特性 活性衰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调线调坡中双边线形约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家稳 张海燕 韩宝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分析地铁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地铁调线调坡设计间的关系,将地铁线路设计CAD技术应用到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提出"双边线形约束"优化算法理论,系统介绍双边线形约束的基本特性和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提出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基... 分析地铁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地铁调线调坡设计间的关系,将地铁线路设计CAD技术应用到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提出"双边线形约束"优化算法理论,系统介绍双边线形约束的基本特性和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提出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基于距离法和面积法的优化算法。将该理论和算法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软件中,并给出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系统的构成模块:数据编辑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纵断面设计模块和图表输出模块等。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的具体操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线路设计 调线调坡设计 双边线形约束 地铁限界与侵限 距离法 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义敏 杨小彬 +1 位作者 金璐 杨晟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9-53,60,共6页
以可调速落锤冲击试验机作为试验加载装置,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的观测手段,通过搭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岩石Ⅰ型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Ⅰ型裂纹扩展过程位移场的演化特征... 以可调速落锤冲击试验机作为试验加载装置,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试验的观测手段,通过搭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岩石Ⅰ型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Ⅰ型裂纹扩展过程位移场的演化特征;分析了岩石在冲击加载速度下裂纹扩展速度以及裂纹扩展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定量得到了岩石Ⅰ型裂纹动态断裂的裂纹张开角;同时开展了不同冲击加载速度下岩石Ⅰ型裂纹扩展速度的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进行的中低速冲击加载情况下,裂纹扩展速度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冲击 动态断裂 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裂纹张开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