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国内外技术标准对比与分析
1
作者 周京华 李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8,共15页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是稳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建立并完善储能变流器构网能力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测试方法是实现构网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世界多国正在有步骤地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和项目推广工作。...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是稳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建立并完善储能变流器构网能力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测试方法是实现构网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世界多国正在有步骤地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和项目推广工作。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功能分类、技术指标和合规性验证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白皮书、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报告,阐述了国内外标准中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性能量化指标、功能测试内容与技术标准要求,解读了频率变化率主动响应、惯量主动响应、相位跳变主动响应、电压跳变主动响应等指标的技术内涵,分析了为验证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具体应用场景下量化性能指标采用的多层级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步骤和要求,以及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项目中的在线监测数据要求。然后,汇总了目前国内相关标准以及地方政策并归纳出12种构网功能及参数要求。最后,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技术标准优化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技术推广以及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技术 储能变流器 技术标准 功能定义 技术指标 合规性验证 电磁暂态模型 惯量响应 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储能专业《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的课程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郝俊红 杜小泽 +4 位作者 徐超 巨星 肖万里 陈群 杨勇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4-1082,共9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的当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应运而生。作为储能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有着学科交叉、知识集成、方法... “双碳”目标背景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的当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应运而生。作为储能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有着学科交叉、知识集成、方法融合、技术贯通等本质特征,对储能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以该门课程为例,基于华北电力大学储能专业学科建设思路和已面向两届学生开展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该门课程的建设背景、核心特征、框架内容、特色亮点及实践经验,凝练了以“内嵌式、交互式、探究式、数字化、情景化、迭代化”为代表的课程特征,分析了课程建设目标及其达成度,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储能 综合能源系统 课程建设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流纹波影响的PEM电解槽建模与半实物仿真研究
3
作者 张贵辰 张杨 +1 位作者 周京华 兰云政 《太阳能学报》 2025年第8期255-262,共8页
该文从电化学、热力学、流体动力学和电学的角度出发,构建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动态机理模型,表述PEM电解槽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和内部多物理过程的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纹波电流拆分为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的方法,旨在更加真实的反映... 该文从电化学、热力学、流体动力学和电学的角度出发,构建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动态机理模型,表述PEM电解槽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和内部多物理过程的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纹波电流拆分为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的方法,旨在更加真实的反映电流纹波对制氢效率影响,建立PEM电解槽与电力电子电路结合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对不同幅值与频率的纹波电流输入进行测试,半实物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为研究高效制氢电源变换器拓扑结果及其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PEM电解槽 机理建模 制氢效率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