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光头盔观察、悬挂式红外夜视仪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爱平 胡健钏 +4 位作者 安长亮 李训牛 汪陈跃 龚杨云 宋宇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8-1286,共9页
头盔夜视仪由单波段向多波段图像融合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基于微光头盔观察、悬挂式红外夜视仪的技术方案、图像配准精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光学仿真。首先分析悬挂式红外夜视仪与微光头盔组合使用的工作模式以及图像旋转、圆形视场的设计方... 头盔夜视仪由单波段向多波段图像融合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基于微光头盔观察、悬挂式红外夜视仪的技术方案、图像配准精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光学仿真。首先分析悬挂式红外夜视仪与微光头盔组合使用的工作模式以及图像旋转、圆形视场的设计方案;其次根据悬挂式红外夜视仪的设计指标,对其红外物镜及投影物镜进行光学仿真;第三从悬挂精度、光轴一致性及畸变等三方面分析图像配准精度;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及图像配准精度分析说明基于微光头盔观察、悬挂式红外夜视仪的技术方案可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物镜 红外物镜 图像融合 图像配准 悬挂式 红外夜视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双反射镜折转光学系统的MTF测量
2
作者 黄声 李桂秀 +4 位作者 郭怡君 薛开勇 李晓斌 徐志文 管照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为了压缩总长度,红外热像仪普遍采用双反射镜折布局(U型)及箱式壳体,而现有传函仪仅能测量非折转布局(一字型)的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导致传函仪无法接到U型光学系统的像面,因此无法测量其MTF。... 为了压缩总长度,红外热像仪普遍采用双反射镜折布局(U型)及箱式壳体,而现有传函仪仅能测量非折转布局(一字型)的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导致传函仪无法接到U型光学系统的像面,因此无法测量其MTF。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文采用光瞳衔接的方式,设计和加工一个中继镜组把U型光学系统的像面引出,通过测量组合系统的MTF,再计算出U型光学系统的MTF,从而解决其MTF测量的难题。然后使用6个同一个型号的红外热像仪对测量方法进行验证,在排除影响测量的干扰因素以后,通过测量组合系统MTF,再计算出U型光学系统的MTF。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发现5#、6#红外热像仪的U型光学系统的MTF下降较多,通过红外中心偏差测量仪的测量,发现第三、四镜片的中心偏差较大,故重新装调和控制,从而使U型光学系统的MTF有大幅提升。该方法为U型光学系统的MTF测量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射镜折转 MTF测量 光瞳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结构参数对噪声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晓峰 张正君 +3 位作者 丛晓庆 冯辉 钱要红 李娇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2,共8页
采用对比测量方法研究了微通道板结构参数,即开口比、板厚、电极深度、离子阻挡膜、输入增强膜对其噪声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比增大,噪声因子减小;板厚增加,噪声因子增加;输入电极深度增加,噪声因子增加;离子阻挡膜会增加噪声因子... 采用对比测量方法研究了微通道板结构参数,即开口比、板厚、电极深度、离子阻挡膜、输入增强膜对其噪声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比增大,噪声因子减小;板厚增加,噪声因子增加;输入电极深度增加,噪声因子增加;离子阻挡膜会增加噪声因子;输入增强膜会降低噪声因子。其中,离子阻挡膜对噪声因子的影响最大,板厚对噪声因子的影响最小。微通道板的结构参数不仅对噪声因子产生影响,而且对其他参数,如增益、均匀性等性能均会产生影响。要降低微通道板噪声因子,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微通道板的开口比提高到68%,在此基础上,再在微通道板的输入端制作一层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MgO2输入增强膜,使微通道板的噪声因子接近1,从而达到理想微通道板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微通道板 信噪比 噪声因子 二次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二代及三代像增强器不同响应波段的参数测量及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晓峰 李娇娇 +3 位作者 李金沙 钱要红 苏天宁 王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对A光源分别进行550 nm、625 nm以及675 nm的短波截止,对比测量了超二代和三代像增强器的光谱响应、阴极灵敏度、增益、分辨力以及信噪比。在10^(-1)lx照度条件下,当对A光源进行675 nm的短波截止之后,三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未出现下降,... 对A光源分别进行550 nm、625 nm以及675 nm的短波截止,对比测量了超二代和三代像增强器的光谱响应、阴极灵敏度、增益、分辨力以及信噪比。在10^(-1)lx照度条件下,当对A光源进行675 nm的短波截止之后,三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未出现下降,而超二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却下降到初始值的94%;但在10^(-4)lx照度条件下,当对A光源进行675 nm的短波截止之后,三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下降到初始值的90%,而超二代像增强器的分辨力下降到初始值的85%。但信噪比越高的像增强器,分辨力降低的比例越低。对于超二代和三代像增强器而言,如果在A光源条件下的性能参数相同,但在不同的短波截止条件下使用时,其性能并不相同,三代像增强器的性能更好。尽管超二代像增强器在不同短波截止波长条件下性能参数下降的比例较三代像增强器下降的比例高,但差距并不大,因此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差距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增强器 微通道板 阴极灵敏度 信噪比 分辨力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耦合层对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光电性能影响
5
作者 王光华 段良飞 +10 位作者 郑晓东 段瑜 高思博 张杰 杨丽丽 杨炜平 陈雪梅 王灿 武艳鸣 周芳 施梅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2-42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C60阴极耦合层对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数值计算了半透明阴极组成的多层膜系(ETL/EIL/Mg∶Ag/C60)的透过率;同时,采用共阴极结构设计制备了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并对不同厚度的C60折射率匹配层制备的顶...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C60阴极耦合层对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数值计算了半透明阴极组成的多层膜系(ETL/EIL/Mg∶Ag/C60)的透过率;同时,采用共阴极结构设计制备了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并对不同厚度的C60折射率匹配层制备的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的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60厚度的多层膜系透过率差异较大,在C60膜层厚度为30~40 nm时,多层膜在较宽波段范围内均有高的透过率,且透过率光谱的色坐标最接近白光等能点;通过分析不同阴极耦合层制备的顶部发光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发现采用适当厚度的C60阴极耦合层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器件外量子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器件的色坐标,实现接近等能白光的顶发光OLED器件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顶部发光 转移矩阵 光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被动热补偿方式实现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物镜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爱平 郭亮 +5 位作者 杨绍明 龚杨云 浦恩昌 雷旭峰 李泽民 汪陈跃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8-1036,共9页
图像融合的配准精度是关系到图像融合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本文所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物镜系统采取平行光路布局、光学被动热补偿的方式提高图像融合的配准精度。本文首先分析对比了机械热补偿方式与光学热补偿方式对提高图像... 图像融合的配准精度是关系到图像融合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本文所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物镜系统采取平行光路布局、光学被动热补偿的方式提高图像融合的配准精度。本文首先分析对比了机械热补偿方式与光学热补偿方式对提高图像配准精度的贡献;其次根据图像融合物镜系统的性能指标对红外物镜和可见光物镜进行光学被动热补偿的优化设计,并分析了对可见光物镜进行光学被动热补偿设计的必要性;第三从光学布局型式及畸变变化来分析图像融合物镜系统的图像配准精度;最后根据图像融合物镜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图像配准效果,可得出融合图像质量好、能满足指标要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物镜 红外物镜 图像融合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红外相机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朝猛 康丽珠 +7 位作者 罗敏 陶亮 陈树刚 陈波 白忠宏 崔海 徐参军 赵劲松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6-1194,共9页
随着卫星载荷在大气和地物等目标探测、识别领域的广泛应用,空间红外相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空间红外光学系统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研近十年来国内外典型星载红外光电载荷的技术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分析、... 随着卫星载荷在大气和地物等目标探测、识别领域的广泛应用,空间红外相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空间红外光学系统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研近十年来国内外典型星载红外光电载荷的技术特点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总结了空间红外光学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光学载荷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制冷型640×512面阵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爱平 龚杨云 +2 位作者 浦恩昌 李泽民 雷旭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6-742,共7页
为了增大视场角、提高探测距离,本文设计了一款采用640×512面阵非制冷机芯的红外成像导引头。首先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多种结构型式,结合本文设计要求的特点,选择了万向支架式的结构型式;其次对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进行像质优化,... 为了增大视场角、提高探测距离,本文设计了一款采用640×512面阵非制冷机芯的红外成像导引头。首先分析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多种结构型式,结合本文设计要求的特点,选择了万向支架式的结构型式;其次对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进行像质优化,并对框架角及盲区的满足情况开展分析;最后以实物样机的试验情况,说明此红外成像导引头成像质量良好,能满足搜索、跟踪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头 红外 框架角 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