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烷热裂解反应机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4
1
作者 郝玉兰 张红梅 +2 位作者 张晗伟 李金莲 赵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4-829,共6页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一次反应机理,建立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个基元反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并推导了各路径生成目的产物的活化能;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生成目的产物活化能最小的路径,并比较了正丁烷和异丁...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一次反应机理,建立了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个基元反应进行了动力学模拟计算,并推导了各路径生成目的产物的活化能;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生成目的产物活化能最小的路径,并比较了正丁烷和异丁烷热裂解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正丁烷热裂解最容易生成乙烯,产率高于丙烯和丁烯,异丁烷生成异丁烯比生成丙烯容易,与实验得到的裂解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烷 异丁烷 热裂解 反应机理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永红 张兵 肖大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优化制备工艺,改善吸附性能,一直是活性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了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分别通过混合、氯化锌化学活化、酸洗、中和和烘干等步骤,得到活性炭并测定了碘值。另外,通过活性炭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 优化制备工艺,改善吸附性能,一直是活性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了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分别通过混合、氯化锌化学活化、酸洗、中和和烘干等步骤,得到活性炭并测定了碘值。另外,通过活性炭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运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温度、甲基橙溶液浓度、活性炭用量和吸附时间等4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佳吸附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5g、吸附时间20min、甲基橙溶液的浓度30mg/L、温度50℃,此时脱除率达9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活性炭 吸附 甲基橙 氯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黑土的稳定性氯化铵的适宜硝化抑制剂和氮肥增效剂组合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磊 李东坡 +8 位作者 武志杰 李学红 肖富容 李永华 闫增辉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高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78-2188,共11页
【目的】本文研究添加不同种类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旱作黑土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方法】在氯化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2-氯-6-三甲... 【目的】本文研究添加不同种类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旱作黑土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方法】在氯化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2-氯-6-三甲基吡啶(Nitrapyrin,CP)、氨保护剂(N-GD)和1种氮肥增效剂(HFJ)及其组合,制成9种稳定性氯化铵氮肥。以不施氮肥(CK)和施普通氯化铵(CK-N)为对照,以9种稳定性氯化铵为处理进行了等氮量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氮素含量,计算铵态氮肥的表观硝化率、硝化抑制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结果】1)与CK-N处理相比,9个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HFJ的效果均为最显著,可增加玉米籽粒产量3.99倍,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4.98倍,显著高于8个硝化抑制剂处理(P<0.05)。CP+DMPP和CP+DCD处理提高玉米籽粒产量1.90~2.11倍,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CP+DMPP玉米生物量显著高于CP处理,而与DMPP和DCD处理无显著差异;CP+DMPP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和DMPP处理,显著提高3.71倍(P<0.05);2)CP+DMPP和CP+DCD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提高2.09~2.42倍,且显著高于CP、DMPP和DCD处理(P<0.05),而硝态氮含量和土壤表观硝化率均显著降低24%和66%~68%,与CP和DCD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苗期CP+DMPP和CP+DCD硝化抑制率高达23.9%~24.3%,显著高于CP和DCD(P<0.05)。【结论】在黑土中,氯化铵中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的硝化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单一抑制剂,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土壤中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CP+DMPP组合玉米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DCD组合。氮肥增效剂HFJ显著增加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使玉米获得高产并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经济系数。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抑制硝化作用等因素,黑土区氯化铵作为玉米生产用氮肥时,建议首选添加氮肥增效剂HFJ来保证作物的高产和氮肥高利用率,也可以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CP+DMPP,或者CP+DCD制备稳定性氯化铵来提高氯化铵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氮肥增效剂 铵态氮 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经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对铵态氮在黑土和褐土中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油伦成 李东坡 +9 位作者 崔磊 武志杰 李学红 肖富容 李永华 闫增辉 郑野 张金明 高波 崔永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13-2121,共9页
【目的】添加硝化抑制剂和氮肥增效剂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同硝化抑制剂和氮肥增效剂组合对不同性质土壤中铵态氮转化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选择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生化抑制剂包括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 【目的】添加硝化抑制剂和氮肥增效剂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同硝化抑制剂和氮肥增效剂组合对不同性质土壤中铵态氮转化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合理选择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生化抑制剂包括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C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1-甲氨甲酰-3-甲基吡唑(CMP)、3-甲基吡唑(MP)、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N-guard、二氰二胺(DCD)。供试土壤为黑土和褐土,以氯化铵为氮肥,按照常用量添加各生化抑制剂制备稳定性肥料,用于室内恒温、恒湿土壤培养试验。试验设不施肥(CK)、氯化铵(N)、N+CP、N+CP+AM、N+CP+DCD、N+CP+N-guard、N+CP+DMPP、N+CP+CMP、N+CP+MP等9个处理。在培养第1、4、7、11、15、22、30、45、60、75、90、105、120天取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NH4^+-N和NO3^--N含量,并计算硝化抑制率。【结果】在黑土和褐土两种类型土壤中,铵态氮转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在弱酸性黑土中硝化反应速率显著低于碱性褐土。在黑土中,不同硝化抑制剂组合N+CP、N+CP+N-guard、N+CP+DMPP、N+CP+DCD、N+CP+CMP、N+CP+AM、N+CP+MP都表现出较好的硝化抑制效果,可以维持黑土中较高的铵态氮含量超过4个月以上。其中N+CP、N+CP+DCD、N+CP+N-guard处理在120天时,其硝化抑制率为37%~40%。而N+CP+AM、N+CP+MP、N+CP+DMPP为32%~36%,N+CP+CMP为26%。在褐土中,N+CP+DCD组合硝化抑制效果最大,在培养120天,其硝化抑制率为20%;其次是N+CP、N+CP+AM,其硝化抑制率在培养第105天时分别为23%、12%,在培养第90天时分别为63%、60%;N+C P+N-guard、N+CP+DMPP、N+CP+MP、N+CP+CMP在培养第75天时硝化抑制率分别为43%、42%、37%、35%,有效硝化抑制作用时间可维持75天左右。【结论】在黑土和褐土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施用氯化铵氮肥,应添加专一硝化抑制剂或组合制成高效稳定性铵态氮肥。在湿润地区pH较低的酸性土壤上,例如黑土,适宜的硝化抑制剂较多,其中N+CP或N+CP+N-guard、N+CP+DCD组合的硝化抑制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在干旱半干旱的碱性土壤上,例如褐土,N+CP+DCD组合的硝化抑制效果和持续时间优于其他组合,可用于褐土上施用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硝化反应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与稳定性氮肥改善棕壤理化和生物学肥力并延缓酸化的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可 李东坡 +7 位作者 杜艳娣 薛妍 宋玉超 张艺籍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2-482,共11页
【目的】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的氮素释放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残留特征不同于普通尿素,本研究评价了长期施用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方法】不同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的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将脲酶抑制剂[N-丁基... 【目的】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的氮素释放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残留特征不同于普通尿素,本研究评价了长期施用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方法】不同包膜和稳定性尿素肥料的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氢醌(H)]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双氰胺(D)]按常用添加量添加到大颗粒尿素中制备6种稳定性尿素,供试包膜尿素肥料包括树脂包膜尿素(PCU)和硫包衣尿素(SCU)。试验共9个处理,具体为普通大颗粒尿素(U)、H+U、N+U、D+U、DM+U、H+D+U、N+DM+U、SCU和PCU。于2021年收获期采集0—20 cm耕层土样,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指标及与氮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与试验前(2007年)土壤相比,施用包膜和稳定性尿素增加了棕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增幅达34%~48%,以SCU和U处理的全氮含量最高,为1.26 g/kg,增幅为88%。稳定性尿素处理的土壤pH较常规尿素处理有所提高,其中DM+U处理的土壤pH最高(5.83),较U处理升高了10%,以SCU处理的pH最低(4.87),较U处理的降幅为8%,土壤酸化严重。长期施用包膜与稳定性尿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DM+U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H+U处理抑制了棕壤脲酶活性,硫包衣与树脂包膜尿素则显著激发了脲酶活性。施用包膜与稳定性尿素均增强了棕壤硝化作用潜势与硝化作用,除N+DM+U处理外,包膜与稳定性尿素肥料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结论】长期施用包膜与稳定性尿素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棕壤微生物量,稳定性尿素肥料的长期施用能够有效延缓棕壤酸化,包膜尿素则显著增加了棕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减少了尿素氮素损失,但硫包衣尿素会导致棕壤pH下降迅速,酸化严重。因此,硫包衣尿素不宜长期在旱田棕壤中施用,而树脂包膜尿素与稳定性尿素均可长期用于棕壤的玉米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包膜尿素 稳定性尿素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的稳定性增效尿素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富容 李东坡 +6 位作者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5,共9页
研究同时添加生化抑制剂与生物刺激素腐植酸的稳定性增效尿素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明确在黑土中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对尿素态氮转化的调控作用,为研究适宜黑土的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的稳定性增效尿素专用配方... 研究同时添加生化抑制剂与生物刺激素腐植酸的稳定性增效尿素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明确在黑土中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对尿素态氮转化的调控作用,为研究适宜黑土的生物刺激素腐植酸与生化抑制剂结合的稳定性增效尿素专用配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不施氮肥(CK)及施用普通尿素(N)为对照,在尿素中分别添加腐植酸(H)、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以及各生化抑制剂与腐植酸组合,共9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监测不同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玉米生物学指标、产量,计算土壤硝化抑制率、玉米籽粒吸氮量、玉米植株总吸氮量及尿素肥料氮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单独施用尿素肥料,腐植酸及生化抑制剂NBPT、DMPP、CP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等,同时对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施用添加腐植酸与NBPT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NBPT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苗期黑土硝化抑制率、玉米株高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4.03%、6.31%、3.22%,但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玉米茎粗及叶面积均有所下降。施用添加腐植酸与DMPP的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DMPP尿素处理的玉米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7.97%、20.17%,显著降低玉米苗期黑土硝化抑制率、玉米产量、经济系数、籽粒吸氮量、叶面积,同时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及茎粗有所降低(P<0.05)。施用添加腐植酸与CP的尿素处理相比单独添加CP尿素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叶绿素含量、总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P<0.05),玉米株高、玉米籽粒吸氮量也均有提高,但玉米茎粗及叶面积有所下降(P<0.05)。在黑土中,施用添加腐植酸与CP的尿素处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玉米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肥料利用率。施用添加NBPT、DMPP与腐植酸配合的尿素处理降低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不利于玉米产量的增加及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在黑土玉米种植区,氮肥管理建议将腐植酸与CP结合制成新型高效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施用,有利于玉米的增产及尿素肥料利用率的提高,避免将腐植酸与NBPT、DMPP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素 腐植酸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纤维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及其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婧如 初红涛 +4 位作者 陈嘉琪 王倩 秦世丽 高丽娣 胡明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为溶剂,尿素为碱性催化剂,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树枝纤维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以三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NH2-KCC-1。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去离子水为溶剂,尿素为碱性催化剂,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树枝纤维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以三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NH2-KCC-1。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KCC-1与NH2-KCC-1进行表征,并考察KCC-1和NH2-KCC-1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时间、pH、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KCC-1对结晶紫的吸附量仅为40.35 mg/g,而氨基改性后的吸附量为243.82 mg/g,且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阳离子染料 结晶紫 树枝纤维介孔二氧化硅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多糖与生化抑制剂结合的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黄土水稻上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富容 李东坡 +7 位作者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张艺籍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60,共9页
为研发在黑土及黄土上种植水稻专用的新一代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刺激素海带多糖与不同种生化抑制剂的的施用效果。试验以不施氮肥(CK)及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将海带多糖(L)、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为研发在黑土及黄土上种植水稻专用的新一代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生物刺激素海带多糖与不同种生化抑制剂的的施用效果。试验以不施氮肥(CK)及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将海带多糖(L)、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海带多糖与2种生化抑制剂的组合,分别添加至尿素肥料中制成5种新型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作为试验处理,研究不同配方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在黑土和黄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水稻生长指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使黑土及黄土的水稻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3.88%,1.21%,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2.18%,25.83%,氮肥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海带多糖与NBPT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相比NBPT单一施用,黑土及黄土的水稻生物产量分别降低6.87%,1.30%,籽粒产量分别降低8.15%,4.11%,氮肥利用效率也均有所降低。相比DMPP单独施用,海带多糖的添加具有促进水稻生长的效果,在黄土中二者配合施用,水稻生物与籽粒产量分别提高0.63%,2.64%,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在黑土中二者配合施用,水稻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分别降低10.52%,1.50%,植株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也有所降低,黑土中二者配合施用存在负效应。建议在黄土地区种植水稻将DMPP与海带多糖结合制成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施用,有利于水稻增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土 黄土 生物刺激素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抑制剂和浒苔多糖配施的稳定性尿素在黑土中的肥料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艺籍 李东坡 +7 位作者 肖富容 李永华 杜艳娣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张金明 崔永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7,共9页
为提高传统稳定性尿素肥料的有效性,将生物刺激素浒苔多糖与生化抑制剂配合制成新型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探究其在黑土水稻种植中的施用效果,设置以不施氮肥(CK)、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组,将浒苔多糖(E)、在尿素肥... 为提高传统稳定性尿素肥料的有效性,将生物刺激素浒苔多糖与生化抑制剂配合制成新型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探究其在黑土水稻种植中的施用效果,设置以不施氮肥(CK)、单独施用尿素肥料(N)为对照组,将浒苔多糖(E)、在尿素肥料中分别添加了N-丁基硫代磷酸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甲基吡啶(CP)和浒苔多糖,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其在黑土中的氮素转化特性、水稻植株生理和生物学、植物吸氮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黑土上栽培水稻,相比于单施尿素,浒苔多糖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期土壤铵态氮含量,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浒苔多糖与NBPT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二者结合显著提高黑土铵态氮含量,但浒苔多糖施用促进了NBPT的分解,两者结合未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造成显著影响。浒苔多糖与DMPP结合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二者结合难以产生良好效果。CP与浒苔多糖结合处理在水稻分蘖期铵态氮含量最高,二者配合具有协同作用,黑土表观硝化速率显著低于CP处理,同时铵态氮的提高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水稻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水稻 生化抑制剂 生物刺激素 浒苔多糖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连续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引发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益波 袁博 +1 位作者 周川 申凯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平推流反应器和连续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HIPS)。分别研究了热引发体系和自由基引发体系下,HIPS树脂制备过程中的橡胶相接枝反应和PS相的形成过程,以及对HI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热引发体系而言,橡胶相的... 利用平推流反应器和连续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HIPS)。分别研究了热引发体系和自由基引发体系下,HIPS树脂制备过程中的橡胶相接枝反应和PS相的形成过程,以及对HIP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热引发体系而言,橡胶相的接枝反应主要存在于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4区,PS相的形成主要存在于第二反应器的5、6区和第三、第四反应器;对于自由基引发体系,橡胶相接枝反应和PS的聚合反应在低于热引发体系的温度下进行,接枝反应则主要发生于第一、第二反应器,PS相的形成主要在第三、第四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初期温度降低有利于橡胶相接枝反应,而反应后期温度升高则利于高摩尔质量PS的制备,自由基引发体系制备的HIPS性能更加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流反应器 HIPS树脂 热引发 自由基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高抗冲ABS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淑文 王益波 +2 位作者 周川 申凯华 蔡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9,共7页
采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合成高抗冲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对所使用的橡胶进行剖析和检测,测定微观结构和溶液黏度;通过考察不同复合胶种类、复合胶配比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胶增韧体系,确定合适的复合胶... 采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合成高抗冲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对所使用的橡胶进行剖析和检测,测定微观结构和溶液黏度;通过考察不同复合胶种类、复合胶配比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胶增韧体系,确定合适的复合胶增韧剂和最佳的复合胶配比;通过仪器化冲击实验验证了当橡胶投料比为9.0%时,采用55.AE:35AE=2:1的复合胶合成的样品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351.3 J/m,相比于市售同类产品具有冲击强度高、橡胶增韧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树脂 本体聚合 橡胶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本体法制备ABS树脂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川 王益波 +1 位作者 袁博 申凯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3,共7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串联管式平推流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试装置,以现有的中抗冲牌号产品为基础,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加入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接枝率、相对分子质量、橡胶粒径等微观性能的变化对产品冲... 利用自主研发的串联管式平推流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试装置,以现有的中抗冲牌号产品为基础,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加入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接枝率、相对分子质量、橡胶粒径等微观性能的变化对产品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而实现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来提升产品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产品冲击强度由160 J/m提高到221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连续本体法 工艺优化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性能ABS树脂用橡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耀波 李秀兰 +3 位作者 王益波 魏丽娟 周明海 初小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不同的橡胶种类和橡胶配比与苯乙烯、丙烯腈进行连续本体法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试生产,并对不同条件下的ABS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和溶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独山子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50AF)制备的本体ABS产品性能全... 采用不同的橡胶种类和橡胶配比与苯乙烯、丙烯腈进行连续本体法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试生产,并对不同条件下的ABS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和溶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独山子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50AF)制备的本体ABS产品性能全面优于上海高桥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55AE)、50AF与燕山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BR9004)组成的混合胶;混合胶中,当50AF与BR9004的混合配比为7∶3时ABS产品性能更好;ABS产品冲击强度均随着胶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熔体流动速率均随着胶液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混合胶 制备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味/低VOC含量绿色环保ABS树脂制备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永华 魏丽娟 王益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针对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产品气味大、残留单体含量高的问题,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和使用新型链转移剂对本体ABS树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醇、α甲基苯乙烯线性二聚体、3-巯基丙酸甲酯3种链转移剂种类对... 针对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产品气味大、残留单体含量高的问题,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和使用新型链转移剂对本体ABS树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醇、α甲基苯乙烯线性二聚体、3-巯基丙酸甲酯3种链转移剂种类对产品气味的影响,发现α甲基苯乙烯线性二聚体制备得到的ABS中气味最小,且其用量为十二烷基硫醇的3倍时制备得到的产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含量最低;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超临界萃取工艺的4个因素(挤出温度、停留时间、真空度、萃取剂用量)进行优选,最优试验条件为:挤出温度为250℃,停留时间为1min,真空度为0.99,萃取剂CO2用量为ABS树脂产量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链转移剂 萃取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合成高抗冲ABS树脂的研究
15
作者 袁博 王益波 +2 位作者 周川 申凯华 蔡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8,共6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和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高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对所使用的橡胶以及制备的高抗冲ABS树脂产品进行分析和检测,考察不同复合胶种类、复合胶配比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复... 利用自主研发的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和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高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通过对所使用的橡胶以及制备的高抗冲ABS树脂产品进行分析和检测,考察不同复合胶种类、复合胶配比对ABS树脂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胶增韧体系,确定合适的复合胶增韧剂和最佳的复合胶配比;并通过仪器化冲击实验对橡胶的增韧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橡胶投料比为12.0%时,采用橡胶A+565T复合胶合成的样品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高达407.0 J/m,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4.19 g/10min(220℃,10 kg),具有冲击强度高、加工性能优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流反应器 高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本体聚合 橡胶增韧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的稳定性及乳化剂的吸附状态
16
作者 张桐 王洋 吴广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89,共4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粒径分别为143 nm和167 nm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通过改变固含量和乳化剂浓度,研究乳液表面张力值的变化,用以说明乳液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乳液的稳定性随着固含量的减小而增加,固含量为22%时,乳化剂在...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粒径分别为143 nm和167 nm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通过改变固含量和乳化剂浓度,研究乳液表面张力值的变化,用以说明乳液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乳液的稳定性随着固含量的减小而增加,固含量为22%时,乳化剂在乳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39.89 mmol/L和35.08 mmol/L。由实验所得的表面张力曲线,计算出乳化剂在粒子表面及水中的分布比例,提出了乳化剂吸附状态理论,建立了乳化剂的分布状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乳液稳定性 乳化剂分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
17
作者 周川 王益波 +3 位作者 吕天一 王楠 申凯华 蔡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5,共6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和本体聚合方法,通过添加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作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NPMI加入方式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仪器化冲击实验对橡胶的增... 采用自主研发的四釜串联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和本体聚合方法,通过添加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作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NPMI加入方式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仪器化冲击实验对橡胶的增韧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入进料量3%的NPMI使合成的ABS树脂热变形温度和拉伸强度有所提高,但冲击强度显著下降;当NPMI在第一、三反应器同时等量加入聚合系统时,相比在第一或第三反应器加入得到的样品的热变形温度提高到84.6℃,拉伸强度提高到54.3 MPa,冲击强度提高到162.3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本体聚合 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仪器化冲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本体法制备高流动中抗冲ABS的橡胶相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楠 韩丽君 +2 位作者 吕天一 罗闯 王益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2,共5页
选用5种不同型号的橡胶(包括两种丁苯橡胶1322和N212以及3种低黏度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565T,700A和橡胶B)与单体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通过中试试验制备高流动中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在讨论各型号橡胶结构和特... 选用5种不同型号的橡胶(包括两种丁苯橡胶1322和N212以及3种低黏度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565T,700A和橡胶B)与单体苯乙烯、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通过中试试验制备高流动中抗冲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在讨论各型号橡胶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将1322分别与700A或橡胶B组合,对中试产品进行光泽度、熔体流动速率(MFR)以及力学性能等测试,通过与标准橡胶配方(1322/565T)的对比,筛选出满足ABS低成本高流动性要求的橡胶相。再以选筛出的橡胶相为基础,进一步讨论1322或N212与其的组合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橡胶总质量分数均为12%且丁苯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质量比为2∶1的条件下,由1322/橡胶B组合制备的ABS光泽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与由标准橡胶配方制备的ABS相差不大,冲击性能略有提高,而MFR提高了13.8%。采用廉价的国产橡胶B与丁苯橡胶1322进行组合,可完全替代进口橡胶应用于高流动中抗冲ABS的生产中,达到了降低成本并保持ABS原有性能基本不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动中抗冲ABS 本体聚合 橡胶相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结晶度对锂电池隔膜硬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秀丽 王娇 +3 位作者 李秉荣 范立成 郑树松 姜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1,共4页
通过对某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所用不同批次聚丙烯(PP)原料进行检测,结合该企业的使用情况,对PP高结晶度有利于锂电池隔膜硬弹性提高的结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高结晶度PP原料对于膜坯硬弹性性能没有明显提高,PP结晶... 通过对某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所用不同批次聚丙烯(PP)原料进行检测,结合该企业的使用情况,对PP高结晶度有利于锂电池隔膜硬弹性提高的结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高结晶度PP原料对于膜坯硬弹性性能没有明显提高,PP结晶度提高与膜坯硬弹性性能提高没有明显关联。在一定的条件下,膜坯硬弹性随原料结晶度提高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 结晶度 硬弹性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管式连续反应器系统及制备SAN工艺研究
20
作者 袁博 王益波 +1 位作者 郑治 申凯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49,共4页
采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通过对四个相同规格反应器的串、并联组合,形成两种串并联反应器系统,并用于制备苯乙烯一丙烯腈塑料(SAN)。分别讨论了四釜串联和两组两釜串联的并联组合形式下,温度、链转移剂浓度等因素对物料固含量、冲... 采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通过对四个相同规格反应器的串、并联组合,形成两种串并联反应器系统,并用于制备苯乙烯一丙烯腈塑料(SAN)。分别讨论了四釜串联和两组两釜串联的并联组合形式下,温度、链转移剂浓度等因素对物料固含量、冲击强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组合,可形成四釜串联结构的聚合系统,通过每个聚合反应釜的聚合条件控制,可以实现SAN的聚合过程,SAN样品中丙烯腈含量在24%-28%之间。通过两个平推流反应器串联,并部分物流循环的方式,可以实现两组两串联循环反应器的并联组合,在保持四反应器的基础上,使反应体系生产能力倍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推流反应器 SAN 串联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