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挤出发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阿丽旦·如扎洪 吴荣峰 +5 位作者 张夏榕 韦思玉 王彦斌 苏琼 申涛 赵利斌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40-9048,共9页
全球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生物质挤出发泡复合材料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备受瞩目,其生物质及热塑性聚合物为原料可再生、可回收再利用,并且可以通过合适的工艺与添加助剂优化产品的力学性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材料。介... 全球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生物质挤出发泡复合材料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备受瞩目,其生物质及热塑性聚合物为原料可再生、可回收再利用,并且可以通过合适的工艺与添加助剂优化产品的力学性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材料。介绍了挤出发泡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及应用的影响,重点对成型设备单螺杆挤出机与双螺杆挤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挤出发泡配方组成,即发泡剂、成核剂、增塑剂、交联剂等的加入对材料性能的优化作用,并对生物质挤出发泡复合材料在包装、建筑行业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复合材料 成型设备 挤出发泡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锑替代物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及其阻燃机理
2
作者 刘全中 樊明帅 +6 位作者 郝春波 李春晖 姚秀超 宁兴洋 王岩 李耀波 郑树松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5,共8页
为缓解因三氧化二锑(Sb_(2)O_(3))价格上涨导致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成本增加的压力,选用7种不同的Sb_(2)O_(3)替代物与溴代三嗪(BrN),Sb_(2)O_(3)等阻燃体系复配,与ABS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阻燃ABS材料。研究了不同Sb_(2)... 为缓解因三氧化二锑(Sb_(2)O_(3))价格上涨导致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成本增加的压力,选用7种不同的Sb_(2)O_(3)替代物与溴代三嗪(BrN),Sb_(2)O_(3)等阻燃体系复配,与ABS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制备阻燃ABS材料。研究了不同Sb_(2)O_(3)替代物对阻燃ABS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能、耐候性能等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溴锑阻燃ABS相比,使用部分Sb_(2)O_(3)替代物HJ-01(改性滑石粉和硅系阻燃剂的混合物)制备的阻燃ABS具有较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在UL 94阻燃等级达到V-0(1.5 mm厚度)的同时,阻燃ABS的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可以达到38.7 g/10 min,43.6 MPa,2350 MPa和24.3 kJ/m^(2)。加入替代物的阻燃ABS仍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经氙灯老化和水煮后,各项性能均满足F1耐候等级标准,可以满足户外使用要求。热重、锥形量热和炭层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溴锑阻燃体系,替代物的加入改变了燃烧行为,产生了更多的气相产物,通过气相阻燃机制来实现阻燃。更为重要的是,随着Sb_(2)O_(3)的价格不断上涨,使用替代物HJ-01制备的阻燃ABS的每吨成本将降低超2400元,可以有效缓解行业成本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三氧化二锑 替代物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硝基胍工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3
作者 董军 刘磊 +2 位作者 王灵鑫 贺希 冀威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3-519,共7页
为了得到堆积密度高的球形硝基胍(NQ)晶体,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NQ的工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电压、流速、接受距离下NQ粒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关关系变化曲线;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优化工艺... 为了得到堆积密度高的球形硝基胍(NQ)晶体,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静电喷雾法制备球形NQ的工艺;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电压、流速、接受距离下NQ粒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关关系变化曲线;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优化工艺,并通过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模拟后得到的优化工艺方案为:流速0.14mL/min,电压10kV,接收距离250mm;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静电喷雾制备的NQ仅发生物理变化;制备的NQ为球形,平均粒径在5μm左右;与原料相比,球形NQ的活化能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提高了14.37kJ/mol和16.31K,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球形NQ的堆积密度为1.332g/cm^(3),相较于原料提升了0.948g/cm^(3),流散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硝基胍 NQ 静电喷雾法 热安全性 堆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炉稀释蒸汽管道三通开裂原因分析
4
作者 陈静 孔范洋 +1 位作者 许铁群 陈怀宁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2,86,共8页
针对某乙烯裂解装置稀释蒸汽管道304H耐热不锈钢三通使用1年后发生开裂的情况,从材料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残余应力和断口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分别启裂于三通的内壁和外壁,多数裂纹开裂处伴有晶间腐蚀特征,裂纹... 针对某乙烯裂解装置稀释蒸汽管道304H耐热不锈钢三通使用1年后发生开裂的情况,从材料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残余应力和断口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分别启裂于三通的内壁和外壁,多数裂纹开裂处伴有晶间腐蚀特征,裂纹扩展特性以沿晶型为主;断口附近腐蚀产物存在O,S,Cl等酸性腐蚀介质。三通主管表面最大轴向应力达到147 MPa,三通相贯线附近距裂纹20 mm处的最大环向应力达到114 MPa,说明运行中的三通表面应力达到了材料屈服强度的1/2。分析认为,裂纹的产生是由于材料发生敏化后,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沿晶为主的应力腐蚀开裂,更换三通材料或通过适当的固溶处理降低三通中的残余应力是避免三通开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蒸汽管道 三通 应力腐蚀开裂 304H不锈钢 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生物质材料改性及发泡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双燕 卢新宇 +4 位作者 苏琼 赵梦驰 阿丽旦·如扎洪 王玉璞 赵利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171,共9页
主要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及壳聚糖4种生物质材料,针对这4种生物质材料进行改性,赋予了其各种性能,总结了3种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的发泡方法,包括超临界CO_(2)发泡、冷冻干燥发泡和挤出发泡,并对未来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筑及... 主要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及壳聚糖4种生物质材料,针对这4种生物质材料进行改性,赋予了其各种性能,总结了3种可降解生物质材料的发泡方法,包括超临界CO_(2)发泡、冷冻干燥发泡和挤出发泡,并对未来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在包装、建筑及医疗行业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分类 改性方法 发泡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纤维素塑化效果与其表面张力的变化规律
6
作者 曾柯 李兆乾 +4 位作者 石先锐 朱娟 李纯志 沈金朋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5-954,I0004,共11页
为了研究发射药塑化过程中的特征参数,基于双螺杆“塑化-挤出”的方法,研究了溶剂、增塑剂种类和塑化时间对单基药塑化工艺的影响;利用Owens三液法计算乙酸乙酯(EAC)、四氢呋喃(THF)、丙酮(ACE)和1∶1醇酮混合溶剂塑化后NC的表面张力,... 为了研究发射药塑化过程中的特征参数,基于双螺杆“塑化-挤出”的方法,研究了溶剂、增塑剂种类和塑化时间对单基药塑化工艺的影响;利用Owens三液法计算乙酸乙酯(EAC)、四氢呋喃(THF)、丙酮(ACE)和1∶1醇酮混合溶剂塑化后NC的表面张力,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增塑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醇酮混合溶剂塑化90 min后NC表面张力最高(43.07 mN/m),且不会粘壁粘杆,是本研究中最合适的溶剂;通过接触角计算不同塑化时间时不同含氮量(12.14%、12.80%和13.45%)NC的表面张力,其表面张力最大值均出现在90 min;拉伸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塑化时间为90 min时,12.80%NC的单基药同时具有最大抗拉强度(39.10 MPa)和最大断裂伸长率(16.9%),与经验法判断塑化效果较好的时间一致;含氮量12.14%和12.80%NC表面张力最大值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均提前至60 min出现,13.45%NC表面张力最大值仍于90 min时出现;对应条件下,各组样品的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与表面张力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在NC塑化过程中,表面张力与溶剂、增塑剂和塑化时间相关,且与拉伸力学性能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可作为发射药塑化效果初步判断的特征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硝化纤维素 NC 增塑剂 表面张力 塑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NBPT/DMPP/CP的高效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褐土中的施用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学红 李东坡 +7 位作者 武志杰 崔磊 肖富容 张可 李永华 郑野 张金明 崔永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7-968,共12页
【目的】研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褐土中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合理选择抑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玉米为试材,采用东北典型的黑土和褐土进行盆栽试验。供试抑制剂包括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 【目的】研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尿素在黑土和褐土中的作用效果,为科学合理选择抑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玉米为试材,采用东北典型的黑土和褐土进行盆栽试验。供试抑制剂包括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试验设不施氮肥(U0)、施普通尿素(U),和在尿素中添加NBPT、DMPP、CP、NBPT+DMPP、NBPT+CP、DMPP+CP,共8个处理。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土壤尿素态氮、NH^(+)_(4)-N和NO_(3)^(-)-N含量,计算硝化抑制率,玉米抽雄吐丝后测定棒三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测定玉米生物量、氮素含量等指标。【结果】1)与普通尿素(U)相比,黑土上添加NBPT+DMPP、NBPT+CP处理玉米苗期土壤中NH^(+)_(4)-N含量分别提高1.32、0.96倍,NO_(3)^(-)-N含量分别降低1.35、1.04倍,玉米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褐土中,添加DMPP+CP处理在玉米苗期土壤NH^(+)_(4)-N含量提高3.09倍,NO_(3)^(-)-N含量降低1.49倍,玉米叶绿素含量提高1.61倍,显著高于对照和单一抑制剂处理。2)在黑土中,与普通尿素相比,添加NBPT+DMPP、NBPT+CP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4和2.18倍;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3.02和3.34倍,高于其他处理。褐土添加DMPP+CP处理的籽粒产量增加1.41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98倍,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黑土中,尿素配施NBPT+DMPP、NBPT+CP可以有效抑制NH^(+)_(4)-N向NO_(3)^(-)-N的转化,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黑土栽培玉米施用氮肥的最佳选择。褐土中,DMPP+CP的硝化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单一抑制剂,有效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减少氮素损失,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从而使玉米高产,因此,添加DMPP+CP是制备褐土玉米专用高效稳定性尿素的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尿素 铵态氮 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氮在不同类型土壤中转化特征及其施用效果对生化抑制剂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学红 李东坡 +5 位作者 薛妍 宋玉超 张可 肖富容 李永华 郑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65,共10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其组合对黑土、棕壤、褐土中尿素氮素形态和玉米产量等因子的影响,为适宜黑土、棕壤、褐土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不施尿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正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及其组合对黑土、棕壤、褐土中尿素氮素形态和玉米产量等因子的影响,为适宜黑土、棕壤、褐土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不施尿素(U0)、普通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N)、尿素+硝化抑制剂(UD)、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ND)5个处理。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尿素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计算氮素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在玉米灌浆初期,测定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收获后考种,采集植物样品测定玉米植株生物量和全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黑土中抑制剂处理较U处理玉米能够增产,且UD处理增产幅度最大,为U处理的1.50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2.12倍,黑土中NH_(4)^(+)-N含量显著提高62.11%~121.21%;棕壤中UN、UD处理玉米增产显著,且UD处理增产幅度最大,为U处理的0.36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2.79倍,土壤中NH_(4)^(+)-N含量显著提高43.13%~131.31%;褐土中抑制剂处理明显增产,且UND处理增产最多,为U处理的1.51倍,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08倍,土壤中NH_(4)^(+)-N含量提高19.08%~262.25%。黑土和棕壤种植玉米应选择添加DCD制成的高效稳定性尿素肥料,褐土种植玉米应选择添加NPPT和DCD配施制成的高效稳定性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土壤 玉米 生化抑制剂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煤对气化焦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旸 周璐 +4 位作者 陈小凯 武建军 郭振坤 张一昕 李影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依据不同配比的焦煤、焦煤洗中煤和神木长焰煤配煤制备气化焦,利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分析焦炭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使用FHH模型在p/p0为0~0.5和0.5~0.9的相对压力下分别计算两个分形维数D_1和D_2,分析了配煤对焦炭孔隙... 依据不同配比的焦煤、焦煤洗中煤和神木长焰煤配煤制备气化焦,利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分析焦炭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使用FHH模型在p/p0为0~0.5和0.5~0.9的相对压力下分别计算两个分形维数D_1和D_2,分析了配煤对焦炭孔隙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炭的微孔孔径主要分布在0.5nm~1.0nm之间,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2.0nm~12.0nm之间。随配煤灰分的增加,配煤灰分对焦炭孔隙的形成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焦炭中微孔的孔径分布呈现向孔径更大位置移动的趋势,微孔和中孔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与焦炭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变化规律一致,焦炭大孔数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焦炭孔隙有两种分形特征D_1和D_2,D_1反映孔隙表面的粗糙度,配煤灰分增高导致更多的矿物质在高温分解成球形颗粒析出在孔隙表面,从而使得D_1增大;D_2和焦炭孔体积变化规律相似,随着配煤灰分的增高,焦炭孔隙内部复杂程度先增高后减小,D_2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煤 灰分 气化焦 孔隙结构 分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超疏水功能复合型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娜 苏琼 +5 位作者 王彦斌 李朝霞 魏小红 蔡举艳 白淳元 赵利斌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0-1049,共10页
水性涂料是目前占据市场的主要涂料,然而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会导致细菌入侵,从而影响涂料的性能。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强的自清洁能力,可以降低细菌粘附强度,但不足以杀死细菌,在超疏水涂料中引入抗菌剂,可以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 水性涂料是目前占据市场的主要涂料,然而水性涂料以水为溶剂会导致细菌入侵,从而影响涂料的性能。超疏水表面具有较强的自清洁能力,可以降低细菌粘附强度,但不足以杀死细菌,在超疏水涂料中引入抗菌剂,可以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这种抗菌超疏水涂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超疏水涂料、抗菌涂料及抗菌剂的分类,进一步阐明了抗菌超疏水涂料的作用机理,重点介绍了金属基型、季铵盐型和N-卤胺型3种抗菌超疏水涂料,及其在医疗卫生、材料防护和海洋防污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抗菌超疏水功能复合型涂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表面 抗菌剂 超疏水 涂层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双峰聚乙烯薄膜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妞 徐梓航 +2 位作者 胡跃鑫 韩向艳 刘忠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7,共6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旋转流变仪表征了2种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树脂(FHM 9455F 1-A、FHM 9455F 1-B)结构的差异性,FHM 9455F 1-A比FHM 9455F 1-B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FHM 94...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旋转流变仪表征了2种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树脂(FHM 9455F 1-A、FHM 9455F 1-B)结构的差异性,FHM 9455F 1-A比FHM 9455F 1-B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结果表明,FHM 9455F1-A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相对含量更大,片晶间能够形成更多的系带分子,改善了材料的冲击强度,而片晶厚度,特别是厚片晶部分的片晶厚度更厚,使得材料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系带分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举艳 苏琼 +5 位作者 王彦斌 王鸿灵 梁俊玺 王忠旭 郭丽 赵利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7-1470,共14页
大量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传统有机泡沫材料的使用加剧了此类资源的枯竭,且其废弃物于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严重污染环境。与此相比,可生物降解泡沫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大量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传统有机泡沫材料的使用加剧了此类资源的枯竭,且其废弃物于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严重污染环境。与此相比,可生物降解泡沫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比了挤出发泡、模压发泡和冷冻干燥发泡3种常见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发泡工艺及原理、应用及优缺点,介绍了发泡工艺对材料性能及应用的影响,指出利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他可再生资源模拟天然泡沫的微观化学网络结构制备高性能可生物降解泡沫的工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综述了天然泡沫、仿生泡沫和生物质泡沫3种泡沫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草木类、非异氰酸酯类和木质纤维素泡沫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发泡配方及各组分作用,指出绿色介质、提高塑性及配方的进一步开发是未来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泡沫材料 发泡方法 配方组成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羧酸盐成核剂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的成核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泽文 朱恩赐 +2 位作者 张熙祥 魏丽娟 赵世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合成了两种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聚丙烯(iPP)α晶型成核剂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钠(NA1)和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钠(NA2),研究了其在iPP中的成核效果。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分别考察了两种成核剂对... 合成了两种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聚丙烯(iPP)α晶型成核剂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钠(NA1)和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钠(NA2),研究了其在iPP中的成核效果。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分别考察了两种成核剂对iPP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1和NA2的含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iPP的结晶峰值温度分别提升了14.5℃和16.0℃。同时,两种成核剂都能够明显细化iPP球晶尺寸。其次,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WXAD)对成核iPP进行了表征,两种成核剂都诱导iPP产生了α晶型,说明均为α晶型成核剂。然后,对成核iPP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两种成核剂用量的增加,i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当NA1和NA2含量为0.05%时,成核iPP的拉伸强度较纯iPP分别提升了4.6%和8.6%,弯曲模量分别提升了8.2%和21.7%;冲击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α晶成核剂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粒子间距判据适用条件的研究:缺口半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录婵 肖妍 +2 位作者 付传玉 胡跃鑫 韩向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采用不同粒径碳酸钙(CaCO_3)粒子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体共混,研究不同缺口半径(R)下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时临界粒子间距(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0. 25 mm时,IDc与CaCO_3粒... 采用不同粒径碳酸钙(CaCO_3)粒子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体共混,研究不同缺口半径(R)下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时临界粒子间距(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0. 25 mm时,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无关,表明该判据是适用的;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1. 0 mm时,发现IDc依赖于CaCO_3粒径大小,表明该判据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韧转变 临界粒子间距判据 缺口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汽油橡胶输油管防溶胀剂实验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君山 黄星亮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4,共3页
对目前市场上的某防溶胀剂和促进剂H、促进剂M、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抗静电剂TM对NBR橡胶在甲醇汽油中的防溶胀性能进行了实验考察,发现它们均没有明显的抗溶胀能力。
关键词 甲醇汽油 橡胶溶胀 防溶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VP501/E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全中 郝春波 +2 位作者 王岩 王月 赵雄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6-1308,1313,共4页
设计制备了由氧化石墨烯(GO)和超细全硫化丁腈橡胶(VP501)构成的具有插层核壳结构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GO-VP501,将GO-VP501通过机械共混工艺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GO-VP501/E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GO和VP501的质量比为1∶4时,... 设计制备了由氧化石墨烯(GO)和超细全硫化丁腈橡胶(VP501)构成的具有插层核壳结构的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GO-VP501,将GO-VP501通过机械共混工艺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GO-VP501/EP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GO和VP501的质量比为1∶4时,与EP相比,GO-VP501/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8%。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GO-VP501/EP的耐热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超细全硫化丁腈橡胶粉末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橡胶输油管及管件在甲醇汽油和DMC甲醇汽油中溶胀机理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治钫 王君山 +2 位作者 黄星亮 范立成 孙秀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基于对在汽油、甲醇汽油、碳酸二甲酯(DMC)汽油和DMC甲醇汽油中溶胀前后的橡胶车用输油管件进行差热、拉伸应力、SEM电镜物性等表征结果,初步探讨了甲醇、DMC、汽油与NBR橡胶溶胀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NBR橡胶在甲醇汽油、DMC甲醇汽油中... 基于对在汽油、甲醇汽油、碳酸二甲酯(DMC)汽油和DMC甲醇汽油中溶胀前后的橡胶车用输油管件进行差热、拉伸应力、SEM电镜物性等表征结果,初步探讨了甲醇、DMC、汽油与NBR橡胶溶胀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NBR橡胶在甲醇汽油、DMC甲醇汽油中的溶胀的机理:a)NBR橡胶高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氮元素作用于甲醇中的氢元素,形成氢键;b)NBR橡胶高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氮元素吸附或吸收甲醇分子;c)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小分子量高分子与甲醇分子作用;d)DMC与甲醇的相互作用,即一个DMC分子与多个甲醇分子以氢键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分子集团,从而减弱了DMC的极性,使得DMC甲醇汽油中DMC对橡胶的影响明显小于无甲醇时DM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汽油 DMC甲醇汽油 车用输油管件 NBR橡胶 溶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受阻胺光稳定剂与成核剂对聚丙烯光老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郝春波 郑树松 +3 位作者 肖大君 李春晖 姚秀超 刘全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采用三种受阻胺光稳定剂944,622,788分别与成核剂NA9930T(α型成核剂)、TMB-5(β型成核剂)复配,通过自然光光照老化试验(1个月为1个老化周期),研究了光稳定剂单剂以及光稳定剂和成核剂复配对均聚聚丙烯光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稳... 采用三种受阻胺光稳定剂944,622,788分别与成核剂NA9930T(α型成核剂)、TMB-5(β型成核剂)复配,通过自然光光照老化试验(1个月为1个老化周期),研究了光稳定剂单剂以及光稳定剂和成核剂复配对均聚聚丙烯光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稳定剂单剂对聚丙烯的抗光老化改性效果较光稳定剂与成核剂复配改性的效果差;空白试样(未加光稳定剂与成核剂)老化4个月后,黄色指数增加44.0%,氧化诱导期降低63.0%。光稳定剂与成核剂复配改性后,α型成核剂NA9930T可与光稳定剂944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协同效果,4个月光老化试验后,聚丙烯试样黄色指数增加38.2%,氧化诱导期降低40.0%;β型成核剂TMB-5可与光稳定剂788达到较好的抗老化协同效果,4个月光老化试验后,聚丙烯试样黄色指数增加38.7%,氧化诱导期降低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稳定剂 成核剂 复配 聚丙烯 抗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核剂对均聚聚丙烯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春晖 郝春波 +3 位作者 姚秀超 刘全中 于洪洋 刘忠全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酸酯类成核剂(NA-9930T)、取代芳基杂环磷酸盐类成核剂(NA-21)、芳香族二酰胺类成核剂(TMB-5)、山梨醇类成核剂(TH-3988)四种不同类型成核剂对均聚聚丙烯力学性能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α 型成核剂NA-9930T和 β...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酸酯类成核剂(NA-9930T)、取代芳基杂环磷酸盐类成核剂(NA-21)、芳香族二酰胺类成核剂(TMB-5)、山梨醇类成核剂(TH-3988)四种不同类型成核剂对均聚聚丙烯力学性能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α 型成核剂NA-9930T和 β 型成核剂TMB-5能够有效提高聚丙烯的结晶度,提升其部分机械性能。 α 型成核剂NA-9930T添加量为0.2%时,均聚聚丙烯的拉伸强度提高了9.8%,弯曲模量提高46.13%,结晶温度提高了12.1 ℃。TMB-5作为 β 型成核剂,当添加量为0.1%时,达到很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冲击强度提高59%,断裂伸长率由15.83%提高到658.50%,结晶温度提高了8 ℃,通过DSC的熔融曲线可以看到明显的 α 晶型跟 β 晶型的熔融峰,说明 β 成核剂改变了TMB-5/PP晶形结构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聚聚丙烯 成核剂 力学性能 结晶形态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的开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璐 刘福德 +4 位作者 宋宇飞 李昂 李峰荣 刘作军 袁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21,共4页
对进口聚丙烯(PP)锂电池隔膜专用料进行物料性质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对开发的目标产品进行设计。利用三井油化液相–气相本体法工艺进行PP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的研发,通过调整各反应釜工艺参数,生产出专用料F302A。从常规物性、热行为、相... 对进口聚丙烯(PP)锂电池隔膜专用料进行物料性质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对开发的目标产品进行设计。利用三井油化液相–气相本体法工艺进行PP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的研发,通过调整各反应釜工艺参数,生产出专用料F302A。从常规物性、热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加工性能等几方面对F302A和进口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F302A能满足锂电池隔膜的生产需要,可替代进口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锂电池隔膜 专用料 HYPOL工艺 表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