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晓艳 杜淑辉 +1 位作者 王兆山 韩有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用于开展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的长度为199~846 bp,分离位点数目和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37和0.857,表明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表明:所有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山西省酸枣表现出产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0720,θw=0.00925),这与高度异交及居群历史动态有关。失配分布分析表明:山西省酸枣在进化历史上经历过居群持续扩张,这与黄土高原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循环影响小有关。STRUCTURE分析表明:山西酸枣居群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45),居群内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85.48%)。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r=0.1775,P=0.216.)。[结论]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以应用于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居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种仁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葆昶 杜淑辉 +2 位作者 谷秋微 付敬儒 王兆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8-949,共12页
[目的]通过翅果油树不同时期种仁的转录组学分析挖掘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观察记录翅果油树果实发育情况并以成年翅果油树果实开始膨大期(C6)、迅速膨大期(C7)和成熟期(C8)的新鲜种仁为材料,以水解-提取法测定3个时期种... [目的]通过翅果油树不同时期种仁的转录组学分析挖掘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观察记录翅果油树果实发育情况并以成年翅果油树果实开始膨大期(C6)、迅速膨大期(C7)和成熟期(C8)的新鲜种仁为材料,以水解-提取法测定3个时期种仁的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6、C7时期样品的表达差异,并寻找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结果]3个时期的脂肪酸平均含量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C6、C7时期的种仁数据中共获得6375个上调表达基因、8124个下调表达基因;813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GO数据库中获得注释;427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激素传导和氨基酸合成途径等通路,其中,脂肪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与脂肪酸相关的通路均被富集,并重点挖掘出8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发现与果实膨大时期(C6)相比,EmBCCP1、EmSAD1、EmFAD2-1、Em-FAD3-1、EmPDCT1基因上调表达,同时EmFAbG1、EmPDAT1、EmKASI1基因下调表达。[结论]EmBCCP1、EmSAD1、EmFAD2-1、EmFAD3-1、EmPDCT1、EmKASI1、EmFAbG1、EmPDAT1基因促进了翅果油树种仁油酸、亚油酸的合成积累,可作为翅果油树种仁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种仁 脂肪酸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nirS反硝化菌群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晓丽 黄春国 +1 位作者 张芸香 郭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7-1989,共13页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演替阶段的8种植被类型五花草甸(WH)、沙棘林(HR)、柳树林(SS)、山杨林(PC)、山杨白桦林(PQ)、山杨白桦落叶松林(PQL)、落叶松云杉林(LP)和云杉林(P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nirS反硝化细菌群落...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演替阶段的8种植被类型五花草甸(WH)、沙棘林(HR)、柳树林(SS)、山杨林(PC)、山杨白桦林(PQ)、山杨白桦落叶松林(PQL)、落叶松云杉林(LP)和云杉林(P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nirS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乙炔抑制法测定反硝化酶活性(DEA)。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层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层土壤理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柳树林(SS)0—15 cm土层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各土层;2)土壤反硝化菌群多样性指数在五花草甸(WH)、山杨白桦林(PQ)和云杉林(PM)中较其他植被类型高;3)沙棘林(HR)及柳树林(SS)反硝化酶活性(DEA)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4)不同植被类型反硝化优势菌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及特异性,如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仅在落叶松云杉混交林(LP)和云杉林(PM)植被类型15—30 cm土层中分布;5)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等是影响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重要因子,其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是导致土壤反硝化菌群多样性和反硝化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揭示了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河岸带氮素循环及水体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河上游 河岸带 植被类型 反硝化菌群落结构 反硝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和种仁功能成分的品系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闫星蓉 王娟 +2 位作者 宫源奇 张芸香 郭晋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子的3种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品系间的分化变异现象和果实表型性状与种子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在品系间的分化差异十分显著,表现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单果种子粒数和出仁率、种子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之间都表现出比果实大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化程度更大更显著的品系间的分化差异;25个初选品系的种仁含油率为49.23%~60.53%,其变异系数为5.32%,粗蛋白含量为24.13~30.59 mg/g,类黄酮含量仅为12.64~20.57 mg/g,且种仁各功能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X01-1、G17、A034、YP06、A092这5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较好且均有文冠果普遍具有的优良特征。【结论】文冠果种仁各功能成分含量与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对于以高油脂、高蛋白等为目标的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中,种子性状可以作为最易选择的表型性状,建议优良单株选择的参考标准为:种子百粒质量≥90 g,种仁百粒质量≥50 g,出仁率≥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良种选育 果实表型性状 种仁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园林树种枝叶生态化学计量及其聚类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斛如媛 刘泰瑞 +2 位作者 郑蓉蓉 张芸香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0-606,共7页
以太原市38个典型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当年生枝和叶碳(C)、氮(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枝和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树种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枝C、N和P含量分别为506.77~589.37、2.00~14.25、0.73~4.14 g·kg^(-1),... 以太原市38个典型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当年生枝和叶碳(C)、氮(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枝和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树种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枝C、N和P含量分别为506.77~589.37、2.00~14.25、0.73~4.14 g·kg^(-1),叶C、N和P含量分别为452.10~560.10、4.26~31.28、1.67~4.26 g·kg^(-1),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养分需求;枝和叶N∶P分别为0.94~7.66和1.48~10.51,均处倾向于受N限制状态。38个典型园林树种根据树种养分需求(C、N、P)的显著差异(P<0.05)分为中氮低磷、低氮中磷、中氮高磷和高氮中磷4种类型;根据树种单位营养元素固碳效率(C∶N、C∶P)的显著差异(P<0.05)分为高固碳效率、较高固碳效率、较低固碳效率和低固碳效率4种类型;根据树种氮限制倾向(N∶P)的显著差异(P<0.05)分为强氮限制倾向、较强氮限制倾向、较弱氮限制倾向和弱氮限制倾向4种类型。研究结果明确了树种类型之间的差异特征,可为城市园林绿地树种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聚类特征 养分需求 固碳效率 氮限制倾向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芸香 王林 +2 位作者 田吉 樊兴路 郭晋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9-304,共6页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碱胁迫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的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显著降低文冠幼苗存活率、株高和基径、不同部位生物量、凌晨...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碱胁迫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的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显著降低文冠幼苗存活率、株高和基径、不同部位生物量、凌晨水势、根水力学导度、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2)随盐碱胁迫强度增加,植株各部位非结构碳含量均先升后降,且碱性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和混合盐碱胁迫,盐度和pH有显著的交互增强效应,碱性盐比例增加会加重胁迫危害;(3)盐碱胁迫显著限制幼苗根系吸水能力、植株水分状况恶化、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下降,造成生物量和非结构碳含量降低,超出植株对低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最终影响植株存活;(4)文冠果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胁迫能力,在轻度盐碱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中度和重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生长和存活能力受限。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文冠果幼苗在水力结构和碳代谢上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模式,可为文冠果适宜立地选择、栽培范围扩展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水力结构 碳素分配 幼苗 文冠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杜仲截干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芸香 张荣荣 +2 位作者 王怡霖 常淑君 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式和机制是树种生态适应性对策的重要特征,对掌握树种生态习性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土壤干旱对杜仲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3年生杜仲截干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 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式和机制是树种生态适应性对策的重要特征,对掌握树种生态习性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土壤干旱对杜仲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3年生杜仲截干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充分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种不同土壤供水条件对杜仲枝条和根系生长、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杜仲新枝和新根的生物量显著降低,新枝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30%和50%,新根生长量减少了14.1%和22.6%。2)干旱胁迫对叶片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影响显著,气孔密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9.4%和38.2%,叶脉密度增加8.5%和16%。3)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了17.9%和33.1%,蒸腾速率下降了24.8%和45.7%,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了24.4%和43.1%。4)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了77.8%和142%。因此,干旱胁迫抑制了杜仲的生长,新枝和新根生长量显著降低,使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叶通过降低气孔传导性减少蒸腾耗水,增加光能热耗散避免光系统受到损伤,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腥臭卫矛花发育过程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志红 解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究腥臭卫矛花发育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及腥臭味的成因。[方法]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别对腥臭卫矛(Euonymus sanguineus Loes.var.paedidus L.M.Wang)花不同发育时期及开花时不同部位的挥发... [目的]探究腥臭卫矛花发育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及腥臭味的成因。[方法]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别对腥臭卫矛(Euonymus sanguineus Loes.var.paedidus L.M.Wang)花不同发育时期及开花时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聚类分析法(HCA)分析其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以醇类(11.93%~69.66%)和烃类(14.47%~57.94%)为主,主要为芳樟醇(0.15%~70.79%)、叶醇(0.41%~65.51%)、苯乙腈(0.04%~62.20%)、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环己烷(0.02%~32.99%)、(E)-β-罗勒烯(0.25%~21.26%)、α-蒎烯(0.02%~20.41%)、D-柠檬烯(1.01%~11.74%)和水杨酸甲酯(0.14%~6.14%)。腥臭卫矛花不同发育时期(V1~V5期)和开花期花瓣(Y1)、花盘(Y2)中的挥发性化合成分差异较大。基于PCA和HCA分析,腥臭卫矛花发育的5个时期与开花时(V5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被聚成4大类,V1和V2期属于叶醇型;V3与V4期聚为1类,成分复杂,化学型不明显;V5期和Y1为芳樟醇型;Y2属于苯乙腈型。[结论]腥臭卫矛花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成分差异较大,腥臭味来源于花绽开时花盘释放的大量苯乙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腥臭卫矛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苯乙腈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人工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玉洁 胡晓艳 +5 位作者 黄尧 王升级 程葆昶 张建国 杜淑辉 王兆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目的]分析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掌握翅果油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规律,从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林木良种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从山西省翼城县翅果油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100棵10年生翅果油树实生苗,根据数量分类法编制... 目的]分析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掌握翅果油树种质资源性状变异规律,从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林木良种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从山西省翼城县翅果油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100棵10年生翅果油树实生苗,根据数量分类法编制性状调查表,采用多种方法对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翅果油树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72%~37.6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1.056~2.213。相关性分析发现,单一器官不同性状的相关性均较高,不同器官间性状普遍没有相关性,但叶长与6个果实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053%,各性状贡献率较分散。果实性状聚类分析表明,在距离系数为10时,100棵翅果油树聚为3大类,且类别之间果实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果实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与种仁性状可以作为翅果油树良种选育的首要目标,因此,在第Ⅲ类中选择个体10、17、33、37、56、74作为未来翅果油树林木良种或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材料。[结论]山西省翅果油树人工林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可分别根据不同育种目标进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平安 宫渊奇 +4 位作者 王琪武 任旭明 薄夫京 张芸香 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叶>土壤,针叶与凋落叶C、N、P含量与黄土高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相比,都呈现低C、高N和高P的格局。土壤C、N含量在土层间分异显著,且随林龄增加而加大,在林龄间的分异显著,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C、N含量的表聚作用显著;土壤P含量的土层分异不显著,土层分异小于C和N,表聚作用相对较弱,且在35 a内林龄影响不显著。土壤N/P在土层间的分异随林龄先增后减,且25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P在各土层间变化程度最大。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本研究区土壤C/N高于我国土壤C/N均值11.9,有机态N分解速率低,土壤有效N的供应不足。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幼龄林时需适当添加N肥,中龄林时需适当添加P肥,以此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林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 森林凋落叶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人工林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浓度对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岳国强 侯瑞丽 +3 位作者 闫鑫泽 张芸香 王琪武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更好地理解土壤氮浓度对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C、N、P含量的影响及其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揭示土壤N、P养分限制阈值,以关帝山地区孝文林场42、55和65年生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个水平(对照、5、10、15和20 g·m^(-2)·a^(-1)... 为更好地理解土壤氮浓度对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C、N、P含量的影响及其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揭示土壤N、P养分限制阈值,以关帝山地区孝文林场42、55和65年生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个水平(对照、5、10、15和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形成土壤(0~30 cm土层)氮浓度梯度,分析当年生枝叶的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含量。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C、N、P含量均随土壤氮浓度的升高呈单峰态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土壤氮浓度在2.5~3.0 g·kg^(-1)之间;计量比相应地呈倒"U"型的变化趋势;当土壤氮浓度一定时,油松新生枝叶C、N、P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计量比除枝N/P外,均随林龄增加而升高;此外,3个林龄的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生长均受氮限制,且随着林龄的增加和土壤氮浓度的升高,受限制状况有所缓解,其限制效应的土壤氮浓度阈值为2.0~2.5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关帝山 油松天然林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果壳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志玲 张家兴 +4 位作者 王晓瞳 杨秀云 谷晓杰 闫冬佳 曹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揭示文冠果果壳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及产生抑菌活性的成分种类,为已废弃的文冠果果壳制备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乙醇/水(75%)、乙酸乙酯、石油醚对文冠果果壳进行溶剂提取;对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逐步... [目的]揭示文冠果果壳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及产生抑菌活性的成分种类,为已废弃的文冠果果壳制备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乙醇/水(75%)、乙酸乙酯、石油醚对文冠果果壳进行溶剂提取;对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提取物中可能的抑菌成分。[结果]乙醇/水(75%)提取物中单宁、酚类、皂苷的含量最高,石油醚提取物中最低。乙醇/水(75%)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类黄酮的含量相似,但都远大于石油醚提取物。当提取物浓度为2 g·L-1,48 h处理后,乙醇/水(75%)、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抑制率分别为95%、71%和39%,对葡萄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为75%、59%和24%,对山核桃根腐病菌(Fusarium spp.)的抑制率为78%、39%和35%,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的抑制率为100%、28%和4%,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93%、58%和9%,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为89%、36%和3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宁是苹果轮纹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主导影响因子(P<0.01);皂苷为梨黑斑病菌(P<0.05)和山核桃根腐病菌(P<0.01)的主导影响因子;类黄酮为葡萄根腐病菌的主导影响因子(P<0.05)。[结论]文冠果果壳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富含的单宁和皂苷为多数植物病原菌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果壳 单宁 皂苷 植物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处理对大果榉扦插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霍静 白京凡 +2 位作者 乔虹 白晋华 郭红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以1年生大果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与CaCl_(2)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喷施此2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果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延缓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 以1年生大果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与CaCl_(2)对其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喷施此2种外源物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果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延缓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解;大果榉幼苗冻害级别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大果榉抗寒性的评价结果与自然越冬后冻害级别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外源物质种类及其使用浓度对大果榉幼苗抗寒性影响的大小依次为20 mmol/L CaCl_(2)>25 mmol/L CaCl_(2)>0.15%PP_(333)>0.1%PP_(333),20 mmol/L CaCl_(2)提高抗寒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榉 扦插苗 PP_(333) CaCl_(2)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平安 任旭明 +2 位作者 薄夫京 张芸香 郭晋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956-963,共8页
研究了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4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林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循环机制研究... 研究了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4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和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林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循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和林分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各层C、N含量及C/P、N/P、含水率、总孔隙度、硝态氮、速效磷均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H、容重随林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P含量、通气度、铵态氮随林龄增大呈增大趋势,C/N随林龄增大呈减小趋势。关帝山林区11、25、35、45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得分分别为-2.94、0.38、0.70、0.22,其中,35 a林下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最高。土壤pH和容重对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有极显著影响。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近熟林阶段的土壤质量最好,且土壤pH和容重是驱动土壤C、N、P含量及计量特征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质量 理化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关帝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含量对油松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爽 姚建忠 +2 位作者 张芸香 杨屹宇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m^(-2)·a^(-1))、N_(1)(5 g·m^(-2)·a^(-1))、N_(2)(10 g·m^(-2)·a^(-1))、N_(3)(15 g·m^(-2)·a^(-1))和N_(4)(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了4个龄级对应的5个施氮水平的表层土壤(0~30 cm)氮含量及表层土壤相应的氮含量下成熟针叶和凋落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和分析成熟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相应的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各龄级油松针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态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509.7~540.5,7.78~12.81和1.97~3.36 g·kg^(-1);碳氮比和碳磷比呈单峰态变化,氮磷比呈直线上升趋势,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40.99~65.67、157.06~266.28和2.95~5.12。当土壤氮含量一定时,油松针叶全碳含量随龄级增大而升高,全氮含量在Ⅲ龄级达到最高,全磷含量随龄级增大而降低。计量比除碳氮比外,均随龄级增大而升高。Ⅴ龄级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较为稳定,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降低趋势;除Ⅲ龄级的油松针叶磷重吸收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外,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磷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受氮限制且影响严重,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和龄级增大,氮限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碳氮磷计量特征 养分重吸收效率 针叶 龄级差异 油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型文冠果新品种花期颜色特征及其表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瑞丽 武倩 +2 位作者 闫星蓉 张芸香 郭晋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金花文冠’是笔者课题组前期选育的花期金黄色观赏型文冠果新种质,试验以‘金花文冠’母株及其嫁接繁殖无性系植株为研究材料,以山西太谷当地实生植株(‘G13’)为对照,通过形态特征和物候期观测、花和幼叶高光谱反射特征和色素含量对... ‘金花文冠’是笔者课题组前期选育的花期金黄色观赏型文冠果新种质,试验以‘金花文冠’母株及其嫁接繁殖无性系植株为研究材料,以山西太谷当地实生植株(‘G13’)为对照,通过形态特征和物候期观测、花和幼叶高光谱反射特征和色素含量对比分析,旨在阐明‘金花文冠’的花色特性和表型稳定性。结果表明:(1)‘金花文冠’母株和嫁接繁殖无性系植株花瓣在初花期呈金黄色,盛花期呈黄色,末花期花瓣基部变红,叶片在展叶初期呈金黄色,之后逐渐转绿,母株和嫁接繁殖无性系植株物候期和形态特征一致而与对照差异显著,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表型稳定性;(2)‘金花文冠’始花期和盛花期,花瓣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展叶初期和展叶盛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黄酮和叶绿素含量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色素含量和比例关系支持其呈色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文冠 稳定性 呈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新生枝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屹宇 崔爽 +2 位作者 张芸香 马晓霞 郭晋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探究氮(N)添加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及其随林龄的变化,以4个林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5个梯度(0、5、10、15和20 g/m^(2))N添加量对新生枝叶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揭示油松人... 为探究氮(N)添加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及其随林龄的变化,以4个林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5个梯度(0、5、10、15和20 g/m^(2))N添加量对新生枝叶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揭示油松人工林N利用策略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新生枝叶的TC、TN和TP含量均随N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在10或15 g/m^(2)添加量下最高;枝叶的TC、TN和T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均存在差异,枝的变幅分别为7.53%、13.37%和18.67%,叶的变幅分别为7.74%、13.67%和29.61%。新生枝叶的C/N、C/P和N/P均随N添加量的变化小幅变化,平均变幅为3.99%~9.91%;随N添加量增加,枝叶的C/N和C/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P持续升高;随林龄增加,枝叶的C/N和C/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7年生时最大,枝的N/P持续升高,叶的N/P先升高后降低。油松人工林生长受N限制严重;随N添加量和林龄增加,N限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利用策略 氮添加 氮限制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ElDGAT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超超 葛丽萍 +1 位作者 任国鹏 李润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60,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三酰甘油(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属于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为探究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L.)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对于调控种子油脂合成的作...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是植物三酰甘油(TAG)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属于酰基转移酶超家族。为探究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L.)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对于调控种子油脂合成的作用机理,依据续随子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分离和鉴定出一个DGAT1基因(命名为ElDGAT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分析,通过qPCR技术研究ElDGAT1基因在续随子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从续随子中克隆获得ElDGAT1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区长为1530bp,共编码509个氨基酸;预测ElDGAT1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且为疏水性膜结合蛋白;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编码的蛋白含有9个典型的跨膜螺旋区。基于DGAT1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续随子与乌桕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橡胶树和木薯的同源性次之。qPCR检测结果发现,ElDGAT1基因在续随子根中表达量最低,种子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花后15d、30d、45d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续随子种子油脂合成积累的调控机理及ElDG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关帝山油松天然次生林单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宁 张芸香 +2 位作者 郭晋平 李学辉 苏亚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为研究在关帝山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后保留木径向生长的变化,以间伐后油松保留木为研究对象,建立9块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样地,通过样地调查法及目标树法,分析保留木的径向生长,并建立单木生长模型预测径向生... 为研究在关帝山地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后保留木径向生长的变化,以间伐后油松保留木为研究对象,建立9块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样地,通过样地调查法及目标树法,分析保留木的径向生长,并建立单木生长模型预测径向生长。结果表明,间伐强度越大,保留木径向生长量增长越大。竞争释压强度对不同径级单木径向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单木径级越大,所需竞争释压强度越大。生长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中径级、大径级与重释压对单木径向生长量影响显著,模型决定系数(R^(2))为0.44。在实际生产中,可依据单木胸径,构建合理的间伐方案,以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竞争释压强度 目标树法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峪河上游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亚辉 周火艳 +1 位作者 张芸香 郭晋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基于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运用SVM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从植被覆盖度、景观要素类型动态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文峪河上游近10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之和均超过8... 基于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运用SVM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从植被覆盖度、景观要素类型动态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文峪河上游近10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之和均超过84%,是研究区域的主要景观要素类型;针阔混交林转为针叶林、疏林灌丛转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转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转为草地、草地转为针阔混交林是景观要素类型转移的5种主要方式;2009—2014年是森林资源快速生长恢复阶段,2014—2018年是森林资源稳定生长期;2009—2018年研究区景观总体呈现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连通度增加、流域景观多样性基本不变等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文峪河流域森林资源今后的保护利用以及经营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景观要素类型 动态变化 转移矩阵 文峪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