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川3种箭竹属植物地上生物量结构和回归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婷 胡进耀 +2 位作者 杨远兵 傅红伟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竹枝和竹叶;其中在竹秆生物量分配中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在竹枝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油竹子>华西箭竹,在叶片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华西箭竹>油竹子。(2)3种箭竹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BD)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基径(BD)与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鲜秆质量(W1)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1/[7.761+(-29.385e-B)]、W1=0.367B2.614、W1=1/[4.804+(-11.414e-B)],根据这些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这3种箭竹群落的生物量,进而估算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承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竹 生物量分配结构 回归模型 承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花椒病虫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远兵 胡进耀 +1 位作者 邓东周 赵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81-85,共5页
根据花椒分布的海拔分为低、中、高3个空间水平,在2013年5月和7月两次对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花椒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不同海拔空间水平和不同时间水平上花椒病虫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时间水平... 根据花椒分布的海拔分为低、中、高3个空间水平,在2013年5月和7月两次对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花椒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不同海拔空间水平和不同时间水平上花椒病虫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时间水平上,小寨子沟花椒普遍遭受虫害,虫害程度十分严重。在空间水平上,虫害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轻;在时间水平上,5月与7月的总体虫害程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种类的花椒害虫的危害程度在时间水平和空间水平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小寨子沟保护区内花椒的主要虫害是花椒跗虎天牛、花椒波瘿蚊和花椒窄吉丁甲,而樗蚕、桑拟轮蚧、山楂红蜘蛛等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 花椒 危害程度 时间水平 空间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片口珙桐种群土壤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敬天 胡进耀 +2 位作者 张涛 彭波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40-44,65,共6页
本文以片口珙桐野生种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珙桐种群土壤的理化性质(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结果表明:片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土壤pH值在4.93~6.57之间,呈酸性;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27 g.cm-3,土... 本文以片口珙桐野生种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珙桐种群土壤的理化性质(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结果表明:片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土壤pH值在4.93~6.57之间,呈酸性;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27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值为52.22%,适宜珙桐生长;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各项指标的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种群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杨林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2 0 0 2年 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 ,结合前人有关资料 ,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 110种 ,属一类保护的 5种 ,属二类保护的 19种 ,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 8种 ,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 36种。区系... 2 0 0 2年 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 ,结合前人有关资料 ,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 110种 ,属一类保护的 5种 ,属二类保护的 19种 ,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 8种 ,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 36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 兽类 区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兰无性系生长性状比较及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华卫 魏志强 +3 位作者 辜云杰 薛天贵 余凌凡 李晓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对2007年营建在四川北川县的5年生紫玉兰20个无性系子测林进行调查,对调查后的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估算性状间的遗传参数,进行优良无性系的初步选择。结果表明,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 对2007年营建在四川北川县的5年生紫玉兰20个无性系子测林进行调查,对调查后的各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估算性状间的遗传参数,进行优良无性系的初步选择。结果表明,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粗度以及单株干花重5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其生长性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冠幅、嫁接口粗度和单株干花重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0.421、0.287、0.318、0.317和0.310,说明受环境影响小;通过对20个5年生紫玉兰无性系的5个生长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初步选择出1号、2号、15号及16号4个优良无性系,5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干花重的平均值分别为3.4m、5.4 cm和0.552 kg,与参试总体各性状均值相比,生长性状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兰 无性系 生长性状 优良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菌组织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强 陈芳草 +2 位作者 林静 李荣伟 赵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55-57,共3页
本文对块菌的组织分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未成熟的新鲜、健康块菌菌肉组织,不经消毒处理是最佳的分离材料;MS改良培养基(葡萄糖6.5 g、蛋白胨1.65 g、干酪素水解物0.33 g、KH2PO40.33 g、VB15mg、琼脂18 g、水1L、1%MgSO4.7H... 本文对块菌的组织分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未成熟的新鲜、健康块菌菌肉组织,不经消毒处理是最佳的分离材料;MS改良培养基(葡萄糖6.5 g、蛋白胨1.65 g、干酪素水解物0.33 g、KH2PO40.33 g、VB15mg、琼脂18 g、水1L、1%MgSO4.7H2O0.15 ml、1%CaCl21.65 ml、1%FeCl30.15 ml、1%ZnSO40.15 ml、1%Mn-SO40.15 ml)可以作为块菌组织分离的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组织分离 MS改良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茜 张涛 +3 位作者 邓东周 鄢武先 熊壮 晏启昌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以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开发对策。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调查 评价 开发 小寨子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引种试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进 贺恩德 +1 位作者 贺建国 薛天贵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曼地亚红豆杉是国际上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1996年从加拿温哥华引进到北川县开展引种繁育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繁育采用扦插方式效果良好,选择2 a生健壮枝条中段部位作插条、珍珠岩作扦插基质、插条基部蘸取生根... 曼地亚红豆杉是国际上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1996年从加拿温哥华引进到北川县开展引种繁育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繁育采用扦插方式效果良好,选择2 a生健壮枝条中段部位作插条、珍珠岩作扦插基质、插条基部蘸取生根粉处理后,苗木生根率可达98%,当年苗木生长高度5.0 cm;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栽培,以海拔1400 m^1600 m山地栽培生长最好,坡向阴坡、半阴坡,造林季节以春、秋两季为主,采取叶面施肥和根部追肥等施肥措施效果显著,人工栽培3 a的曼地亚红豆杉平均高98 cm,长势较好,在四川盆地西缘山地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扦插育苗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羊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大军 李绍森 +2 位作者 林强 赵军 胥池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24-27,共4页
通过对四川白羊保护区的野菜资源调查,得出保护区野菜资源较为丰富,共计25科,52属,69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占59种,灌木7种,乔木3种。具有代表性的种有荚果蕨、车前、紫花碎米荠、野胡桃、枸杞、楤木、蒲公英、卵叶韭等。开... 通过对四川白羊保护区的野菜资源调查,得出保护区野菜资源较为丰富,共计25科,52属,69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占59种,灌木7种,乔木3种。具有代表性的种有荚果蕨、车前、紫花碎米荠、野胡桃、枸杞、楤木、蒲公英、卵叶韭等。开展保护区的野生蔬菜产业开发具有很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羊自然保护区 野菜资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孢块菌、夏块菌菌根苗培育及菌根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强 冉晓潇 +3 位作者 赵军 刘应雄 柳成益 韩灯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黑孢块菌和夏块菌的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和检测技术,分别介绍了黑孢块菌和夏块菌菌根苗的培育方法及其宏观和显微特征。
关键词 黑孢块菌 夏块菌 外生菌根苗 培育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繁殖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恩德 周进 +1 位作者 薛天贵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2004年-2006年在四川北川县进行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600m处育苗效果最好,1a生苗苗高平均达到70.60cm,地径0.75cm,可接率16.00%,海拔高度和成苗率成负相关;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成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标准... 2004年-2006年在四川北川县进行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600m处育苗效果最好,1a生苗苗高平均达到70.60cm,地径0.75cm,可接率16.00%,海拔高度和成苗率成负相关;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成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育苗和常规育苗有着极显著差异,辛夷标准化育苗1a生平均苗高76.97cm,地径0.76cm,可接率16.33%,而常规育苗1a生平均苗高17.20cm,地径0.29cm,可接率为0。嫁接时间对成苗率有着极显著差异.秋季嫁接9月、10月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6.50%和9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种子繁殖 嫁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口自然保护区植被的遥感分类
12
作者 胥晓 秦自生 赵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1-418,共8页
采用样方法对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分析其植被现状。结果表明: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且保存较完整,共有6种植被类型和15种群系。
关键词 四川 片口自然保护区 植被分类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解锦华 何蓉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71-75,共5页
麻疯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种子含油率40%~60%,籽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机,是一种极具综合开发利用潜力的生物能源树种。本文从麻疯树的种苗培育、移植造林、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国内麻疯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麻疯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种子含油率40%~60%,籽油经改性后可适用于各种柴油机,是一种极具综合开发利用潜力的生物能源树种。本文从麻疯树的种苗培育、移植造林、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国内麻疯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麻疯树的栽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敬天 胡进耀 +2 位作者 张涛 彭波 邓东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8-281,共4页
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对四川4个珙桐种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珙桐种群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珙桐种类土壤中数量表现为荥经&... 为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对四川4个珙桐种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珙桐种群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珙桐种类土壤中数量表现为荥经>卧龙>峨眉>北川。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对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对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是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天贵 辜云杰 +1 位作者 周进 李晓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171-5172,共2页
探寻高效、实用、操作简便的嫁接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嫁接育苗技术体系,以实现辛夷的集约化栽培,进行了辛夷嫁接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对辛夷成活率影响极为明显,在试验的劈接、舌接、单芽腹接、枝腹接、芽片腹接5种嫁... 探寻高效、实用、操作简便的嫁接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嫁接育苗技术体系,以实现辛夷的集约化栽培,进行了辛夷嫁接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对辛夷成活率影响极为明显,在试验的劈接、舌接、单芽腹接、枝腹接、芽片腹接5种嫁接方法中,单芽腹接成活率(95.5%)最高,劈接成活率(81.7%)次之,舌接成活率(1.5%)最差。在北川地区,不同的嫁接时间对辛夷成活率影响极为明显,在辛夷休眠期间的所有月份中,9月份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6.5%;其次为10月和2月,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1.3%和85.4%。接穗类型不同,成活率也不同。单芽腹接用中部饱满芽成活率最高(97.1%);枝腹接用枝条顶芽段成活率(81.6%)最高;劈接用中部饱满芽段成活率(87.1%)最高;在各种嫁接方法中,枝条下部弱芽段均不适合作为接穗。辛夷嫁接3年后开始挂花,5年后可以形成产量,并且树体得到明显矮化,花朵最多可达66朵,鲜重最高可达354.8 g/株,比实生苗投产期至少提高1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FLOS MAGNOLIAE) 育苗 嫁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与竹子生态学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红 张涛 +1 位作者 邓东周 庄文化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中国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竹子开花死亡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制约竹子生长发育因素的探讨。在搜集和分析大量文献后得出影响竹子生长发育的因素中土壤因素不容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土壤与竹子相... 中国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竹子开花死亡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制约竹子生长发育因素的探讨。在搜集和分析大量文献后得出影响竹子生长发育的因素中土壤因素不容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土壤与竹子相关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不同土壤条件对竹鞭生长、竹子发笋、生长、开花和衰老等过程影响的研究,以及竹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群落密度、经营模式等对土壤的反作用。最后介绍大熊猫主食竹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大实验论证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土壤 相关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17
作者 李绍森 朱云东 谢大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14-118,共5页
通过对松潘县现有湿地资源调查得出,松潘县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到9 947.90 hm2,分为4种类型,即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灌丛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松潘县湿地以沼泽化草甸为主,面积最大,其次是永久性河流,而永久性淡水湖和灌丛沼泽相... 通过对松潘县现有湿地资源调查得出,松潘县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到9 947.90 hm2,分为4种类型,即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灌丛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松潘县湿地以沼泽化草甸为主,面积最大,其次是永久性河流,而永久性淡水湖和灌丛沼泽相对较小。目前因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以及湿地保护资金的缺乏,给湿地的保护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松潘县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以下保护对策:首先,行政管理与法制相结合,并通过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其次,通过狠抓两大工程,大力推进森林抚育更新造林、逐渐减小小水电的开发强度、重点湿地区域禁牧等方式,达到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再次,通过建立湿地信息系统,湿地保护和监测体系,并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达到对湿地资源的高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县 湿地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庆玉 张涛 +2 位作者 廖秀川 彭波 贺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调查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为汶川地震后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12年7-8月,在保护区实验研究区域隐翅虫活动频繁的5类微生境中随机设置10块5m&... 【目的】调查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为汶川地震后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12年7-8月,在保护区实验研究区域隐翅虫活动频繁的5类微生境中随机设置10块5m×5m的样地采集标本,标本鉴定后计算α物种多样性。【结果】共采集隐翅虫标本1066号,分别隶属于13亚科79属162形态种。个体数量在腐败物、地被物、真菌、草堆、沙滩水边5种微生境中依次减少。形态种数量在地被物中最多,其次为腐败物中,在其余的3种微生境中的值很接近。对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进行α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S)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腐败物中其次,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相近。优势度指数(λ)在真菌中的数值最大,在地被物中的数值最小,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接近。多样性指数(H′)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其他4种微生境中的数值相近。均匀度指数(J)在地被物、沙滩水边和草堆中的数值大于在腐败物和真菌中的值。以上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说明地被物是隐翅虫生存的良好生境,也反映出该类型的生境中隐翅虫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是隐翅虫与特定的微生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结论】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发现在5种微生境中的隐翅虫丰富度指数(S)虽然都有所下降,但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可以初步说明汶川地震后经过4年生态修复和灾后重建,保护区内隐翅虫的物种多样性已得到有效恢复,也说明生态修复有利于隐翅虫的繁衍发展,有利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协调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翅虫 物种多样性 片口自然保护区 汶川地震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绵阳三江迁徙水鸟停歇的影响
19
作者 何蓉 周恒元 +1 位作者 彭波 唐中海 《江苏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22-27,共6页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最小接近距离试验法对绵阳三江(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的迁徙水鸟的迁徙及人为干扰对水鸟停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8%的水鸟在55 m或更小的距离上通过游走或惊飞对人类的活动做出反应。干扰类型为1人行走,...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最小接近距离试验法对绵阳三江(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的迁徙水鸟的迁徙及人为干扰对水鸟停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8%的水鸟在55 m或更小的距离上通过游走或惊飞对人类的活动做出反应。干扰类型为1人行走,2人行走,3人行走;1人奔跑,2人奔跑,3人奔跑对水鸟移动的距离、移动的次数以及水鸟对人类靠近的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为干扰最小接近距离试验结果表明,水鸟的反应距离是30~60 m。干扰人数为1人时的最小接近距离小于2人和3人,2人小于3人,干扰类型为行走时最小接近距离小于奔跑。记录不同停歇地水鸟的觅食、规避时间,结果为在人为干扰下,水鸟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迁徙水鸟 停歇 最小接近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初探
20
作者 王珠娜 张晓晖 鄂白羽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在论述郑州市生态廊道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的创新之处和存在问题,对今后郑州市生态廊道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态廊道 发展历程 创新 成就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