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6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5,2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均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81%~6.91%、1.54%~7.48%和2.04%~7.26%,但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物料均可显著增加土壤碳、氮、磷获取酶的活性,其中土壤氮获取酶活性的增加最为显著,增幅为60.03%~131.15%,且有机肥还田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对3种土壤获取酶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胞外酶化学计量散点图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而有机物料的投入可缓解这种限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和磷限制指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物料还田
土壤化学计量比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7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朴永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试验,探究无有机物料还田(CK)、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秸秆+有机肥还田(SM)等在深翻条件下对白浆土全耕层(0~35 cm)物理特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M和SM处理分别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增加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其中SM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4.71%和6.10%(P<0.05)。SM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比CK年平均增产293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15~35 cm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及0~15 cm土壤容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度分别达到7.32%、7.31%和6.98%。深翻配合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0~35 cm土层物理特性,促使土壤三相结构分布趋于理想状态,增加玉米产量,可为东北白浆土区域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白浆土
物理特性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翻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乃文
韩晓增
+6 位作者
朴勇杰
蒋锐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邹文秀
闫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8-185,共8页
为探究深翻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常规耕作(CT)、秸秆浅混(SCT,耕作深度15 cm)、深翻(ST,耕作深度35 cm)、秸秆深混(SST,耕作深度35 cm)4个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的...
为探究深翻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常规耕作(CT)、秸秆浅混(SCT,耕作深度15 cm)、深翻(ST,耕作深度35 cm)、秸秆深混(SST,耕作深度35 cm)4个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与CT相比,SCT和SST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和羧酸类碳源依次为微生物代谢最主要的碳源。不同处理对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与CT相比,ST显著增加了0~15 cm的Mclntosh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在有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之间存在差异。与CT相比,15~35 cm土层DOC、MBC和MBN含量在SST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了17.25%、50.00%和168.10%。另外SEM模型显示,深翻处理可以通过土壤DOC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Mclntosh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翻
秸秆还田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
农业
生态研究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
农业
科学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大荒集团八五二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5,21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802)
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ZXJ05B03)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807000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04)。
文摘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均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81%~6.91%、1.54%~7.48%和2.04%~7.26%,但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物料均可显著增加土壤碳、氮、磷获取酶的活性,其中土壤氮获取酶活性的增加最为显著,增幅为60.03%~131.15%,且有机肥还田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对3种土壤获取酶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胞外酶化学计量散点图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而有机物料的投入可缓解这种限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和磷限制指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物料还田
土壤化学计量比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
Keywords
albic soil
organic materials returning
soil stoichiometric ratios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soil microbial nutrients limitation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朴永杰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
农业
生态研究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北大荒集团八五二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05-313,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80700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802)
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ZXJ05B03).
文摘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试验,探究无有机物料还田(CK)、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秸秆+有机肥还田(SM)等在深翻条件下对白浆土全耕层(0~35 cm)物理特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M和SM处理分别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增加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其中SM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4.71%和6.10%(P<0.05)。SM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比CK年平均增产293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15~35 cm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及0~15 cm土壤容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度分别达到7.32%、7.31%和6.98%。深翻配合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0~35 cm土层物理特性,促使土壤三相结构分布趋于理想状态,增加玉米产量,可为东北白浆土区域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白浆土
物理特性
玉米产量
Keywords
organic material return
albic soil
physical property
maize yield
分类号
S155.2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翻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乃文
韩晓增
朴勇杰
蒋锐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邹文秀
闫雷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
农业
生态研究所
东北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大荒集团八五二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8-185,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8070100)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327,41807085)。
文摘
为探究深翻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常规耕作(CT)、秸秆浅混(SCT,耕作深度15 cm)、深翻(ST,耕作深度35 cm)、秸秆深混(SST,耕作深度35 cm)4个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与CT相比,SCT和SST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和羧酸类碳源依次为微生物代谢最主要的碳源。不同处理对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与CT相比,ST显著增加了0~15 cm的Mclntosh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在有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之间存在差异。与CT相比,15~35 cm土层DOC、MBC和MBN含量在SST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了17.25%、50.00%和168.10%。另外SEM模型显示,深翻处理可以通过土壤DOC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Mclntosh指数。
关键词
深翻
秸秆还田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Keywords
deep tillage
straw returning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3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高瑞敏
严君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瑞敏
严君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朴永杰
《土壤与作物》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翻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张乃文
韩晓增
朴勇杰
蒋锐
严君
陈旭
陆欣春
邹文秀
闫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