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榛蘑风味啤酒酿造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1
作者 张智 张馨笛 +3 位作者 朱玲 律丹 王思佳 管立军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0期43-48,共6页
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以一定比例的榛蘑汁作为辅料,研制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榛蘑风味啤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料液比、糖化时间、榛蘑汁添加量和酵母添加量对榛蘑风味啤酒感官评分、酒精度和综合评分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榛... 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以一定比例的榛蘑汁作为辅料,研制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榛蘑风味啤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料液比、糖化时间、榛蘑汁添加量和酵母添加量对榛蘑风味啤酒感官评分、酒精度和综合评分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榛蘑风味啤酒的酿造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榛蘑风味啤酒酿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5,糖化时间50 min,榛蘑汁添加量20%,酵母添加量0.7%;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榛蘑风味啤酒综合评分可达83分,各项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酒香醇厚、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蘑 啤酒 工艺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缓苏干燥工艺关键参数优化试验
2
作者 曲天奇 万霖 +3 位作者 车刚 张智 张骐麟 钟国良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针对传统干燥后稻谷裂纹率较高、稻谷品质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探究缓苏温度、缓苏比、稻谷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稻谷裂纹增率、干燥速率影响及缓苏工艺抑制稻谷干燥性裂纹的机理。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稻谷缓苏干燥工艺参... 针对传统干燥后稻谷裂纹率较高、稻谷品质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探究缓苏温度、缓苏比、稻谷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稻谷裂纹增率、干燥速率影响及缓苏工艺抑制稻谷干燥性裂纹的机理。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稻谷缓苏干燥工艺参数,以缓苏温度、缓苏比、稻谷初始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使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使用Design-Expert 12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及数据分析,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缓苏温度为57℃,初始含水率为23%,缓苏比为2.4∶1。在此组合参数下稻谷裂纹增率为9.53%,干燥速率为0.104%/min,且相对误差较小。研究表明,经优化后组合参数对降低稻谷裂纹增率、提高干燥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缓苏工艺 参数优化 干燥速率 爆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热风节能保质干燥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骐麟 万霖 +3 位作者 车刚 刘季君 曲天奇 钟国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3-240,共8页
针对稻谷热风干燥过程中能量消耗过高、干燥品质差的问题,通过优化干燥参数达到节能保质的目的。以稻花香稻谷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干燥温度、干燥风速、稻谷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稻谷单位能耗、食味值、裂纹增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正交... 针对稻谷热风干燥过程中能量消耗过高、干燥品质差的问题,通过优化干燥参数达到节能保质的目的。以稻花香稻谷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干燥温度、干燥风速、稻谷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对稻谷单位能耗、食味值、裂纹增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稻谷干燥的工艺参数,以干燥温度X_(1)、干燥风速X_(2)、稻谷初始含水率X3为试验因素,使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和数据分析,对稻谷单位能耗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干燥风速;对稻谷食味值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干燥温度、初始含水率、干燥风速;对稻谷裂纹增率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初始含水率。最优工艺参数:干燥温度42℃、干燥风速0.9 m/s、初始含水率19.2%,在此参数组合下稻谷干燥单位能耗7010.97 k J/kg、稻谷食味值79.48、裂纹增率33.17%。经试验验证,试验相对误差较小,其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组合参数对降低单位能耗、提高食味值、降低裂纹增率有着积极作用,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热风干燥 能耗 品质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换热器壳程振动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
4
作者 李俊鹏 万霖 +3 位作者 车刚 刘季君 黄宇佳 郑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271,287,共8页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受到壳程振动的影响导致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壳程振动特性分析,并以提高低阶固有频率为目标优化机具结构。借助ANSYS Workbench对换热器壳程的工作状态进行振动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使用模态分析确定换热器壳... 针对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受到壳程振动的影响导致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壳程振动特性分析,并以提高低阶固有频率为目标优化机具结构。借助ANSYS Workbench对换热器壳程的工作状态进行振动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使用模态分析确定换热器壳程的前6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得出5处振动测点的加速度曲线,从而确定易发生共振的频率范围。建立机具振动力学模型,通过JM1811无线网关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机具结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实际振动测试数据相对误差为6.16%,换热器壳程部分是造成机具振动剧烈的主要原因,运载状态下整体振动幅值要高于空载工况;实测振动频率为72 Hz,接近机具第二阶固有频率范围。采用正交试验对机构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壳程厚度为10 mm,壳程直径为630 mm,阻尼器安装距离为1700 mm。优化后机具前两阶固有频率提升至47.60 Hz和82.13 Hz;振动测试结果表明,空载工况下,壳程装置(测点3)振动幅度下降18.5%,两装置连接处(测点5)振动幅度下降14.0%;运载工况下,壳程装置(测点3)振动幅度下降15.1%。研究结果可为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减振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气相换热器壳程结构优化与试验
5
作者 郑宇 万霖 +2 位作者 车刚 刘季君 王洪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目的]对气相旋转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改善单叶片壳程结构气相旋转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建立简化模型和CFD法,对3种壳程结构换热器性能进行分析。以壳程压降和对流换热系数为试验指标,探究工作圈数、叶片高度、叶片宽... [目的]对气相旋转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改善单叶片壳程结构气相旋转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建立简化模型和CFD法,对3种壳程结构换热器性能进行分析。以壳程压降和对流换热系数为试验指标,探究工作圈数、叶片高度、叶片宽度等主要参数对壳程压降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优化与验证。[结果]六叶片结构换热器的总体性能较好,壳程压降降低了7%~8%,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8%~10%。当工作圈数为3、叶片高度为45.05 mm、叶片宽度为4.79 mm时,六叶片结构换热器的最小壳程压降为6.95 kPa,较优化前降低了15%~21%;最大对流换热系数为183.35 W(/m~2·K),较优化前提高了10%~12%。壳程压降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6%,对流换热系数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5%,优化结果可靠。[结论]在优化后的壳程结构下,气相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换热器 性能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干燥变温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车刚 杨潇鹏 +4 位作者 王洪超 万霖 董永忠 陈正发 潘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针对稻谷在变温干燥过程中变温节点不明确、温度波动范围大和响应时间慢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干燥控制系统。根据稻谷玻璃化转变曲线,确定变温控制策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混配阀门开度和稻谷温度之... 针对稻谷在变温干燥过程中变温节点不明确、温度波动范围大和响应时间慢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干燥控制系统。根据稻谷玻璃化转变曲线,确定变温控制策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混配阀门开度和稻谷温度之间的控制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对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目标函数值迭代至0.118收敛,寻得最优幅宽。在Simulink仿真试验中,稻谷温度设定为42℃时,模糊PID控制的响应时间为66.43 s,且超调量为3.600%,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响应时间为37.06 s,且超调量为0.120%;在150 s加入5 s的外部信号干扰,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比模糊PID控制的调节时间少4.19 s且超调量减小0.050%;在稳态时输入升温信号,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比模糊PID控制的调节时间少16.79 s且超调量低0.338%。利用自主研制的干燥试验台进行变温试验,在变温响应试验中,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比模糊PID控制在目标温度和梯度升温调节时间中分别缩短了37.56 s和18.63 s;在温度稳定性试验中,稻谷温度变化范围为41.9~42.1℃,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4%,变异系数小于0.5%;在建三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浓江农场进行生产性验证,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0 s,稳态温度误差在±0.1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5%。测试数据表明变温干燥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满足实际干燥作业的生产工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试验 玻璃化转变 稻谷 变温干燥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制剂对大米面包品质的改良作用研究
7
作者 刘颖 王旭 +4 位作者 陈凤莲 杨萍 石彦国 刘季君 张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该试验以小麦粉和大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大米面包,研究由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GOD)、α-淀粉酶(α-amylase, AM)和脂肪酶(lipase, LIP)制备的复配酶制剂对大米面包品质的改良作用。以面包的质构特性、比容、高度、感官评分为... 该试验以小麦粉和大米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大米面包,研究由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GOD)、α-淀粉酶(α-amylase, AM)和脂肪酶(lipase, LIP)制备的复配酶制剂对大米面包品质的改良作用。以面包的质构特性、比容、高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最终得到3种酶以GOD 25 mg/kg、AM 15 mg/kg、LIP 50 mg/kg复配时,大米面包的硬度和咀嚼性分别为88.71 g和93.12 g,与空白组比较分别减少了51.3%和55.2%;大米面包的弹性、比容、高度、感官评分分别为0.92、4.57 (mL/g)、6.02 cm和80分,与空白组比较分别增加了17.9%、27.3%、32.8%和11.1%。复配酶制剂对大米面包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面包 葡萄糖氧化酶 Α-淀粉酶 脂肪酶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米业龙头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8
作者 徐茂江 《垦殖与稻作》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龙头企业 优质米生产 米业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稻烘干塔温度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9
作者 车刚 刘梦刚 +2 位作者 万霖 唐浩 陈武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4-238,共5页
针对混流式水稻烘干塔温度难以远程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ython和LoRa技术的温度远程监测系统。系统以STM32F1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PT1000温度传感器测得烘干塔温度信息,判断水稻烘干塔干燥状态,并通过LoRa无线模块将状态... 针对混流式水稻烘干塔温度难以远程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ython和LoRa技术的温度远程监测系统。系统以STM32F1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PT1000温度传感器测得烘干塔温度信息,判断水稻烘干塔干燥状态,并通过LoRa无线模块将状态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人机界面实时显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整套系统数据传输性能稳定,传输距离远,数据传输成功率达96%以上,满足复杂工作环境要求,能够实现粮食干燥过程的温度实时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干燥 远程监测 温度传感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链长对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健辉 窦博鑫 +4 位作者 张楚佳 高嫚 张智 刘颖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7-143,共7页
将大米淀粉与不同链长的月桂酸(C12)、肉豆蔻酸(C14)和软脂酸(C16)复合制备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等,探讨脂肪酸链长对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 将大米淀粉与不同链长的月桂酸(C12)、肉豆蔻酸(C14)和软脂酸(C16)复合制备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等,探讨脂肪酸链长对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米淀粉相比,大米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溶解度、膨胀度、黏度值、衰减值、回生值、黏弹性和消化特性均有所降低。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对复合物的性质影响显著(P<0.05),其中短链脂肪酸与大米淀粉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其复合物的复合指数可达26.77%,且复合物中的脂肪酸含量较低。随着脂肪酸链长的增加,复合物的溶解度、膨胀度、黏弹性和抗性淀粉含量降低,而黏度值、衰减值和回生值增加。不同链长脂肪酸与大米淀粉复合,以短链脂肪酸复合效果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具有较低消化能力的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和抗消化淀粉食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链长 淀粉 复合指数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水稻水分检测极板仿真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文胜 万霖 +3 位作者 车刚 王洪超 张智 田金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4,共6页
为了提高水稻水分的在线检测精度,对平行式三极板电容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极板结构参数优化试验。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5.6软件,对平行式三极板电容器进行静电场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边缘效应与极板厚度、极板间距、相... 为了提高水稻水分的在线检测精度,对平行式三极板电容器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和极板结构参数优化试验。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 5.6软件,对平行式三极板电容器进行静电场模拟分析,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边缘效应与极板厚度、极板间距、相对面积的变化关系。以电容比作为试验指标,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三极板电容器的极板厚度、极板间距、相对面积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最优的三极板电容器极板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装置机械设计要求情况下,极板厚度1mm、极板间距100mm、相对面积18000.000mm 2的三极板电容器受边缘效应影响程度最低,是本研究水稻水分在线检测装置的最优极板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极扳 含水率 仿真分析 优化设计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米重组米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嫚 贾健辉 +4 位作者 张楚佳 张智 刘颖 窦博鑫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6,共8页
以碎粳米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抗性粳米淀粉,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重组米,考察了模头温度、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对重组米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了挤压工艺条件,测定了重组米的糊化、流变、蒸煮和消化性能。结果表... 以碎粳米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抗性粳米淀粉,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重组米,考察了模头温度、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对重组米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了挤压工艺条件,测定了重组米的糊化、流变、蒸煮和消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模头温度100℃、水分含量28%、螺杆转速96 r/min时,重组米的综合得分达到70.7±0.5。重组米糊化特性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市售粳米,而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略高于空白重组米;重组米G'、G"低于市售粳米,略高于空白重组米;重组米的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和蒸煮损失率均高于空白重组米和市售粳米;相比于空白重组米和市售粳米,重组米的SDS和RS含量较高,RDS含量较低,分别为51.62%、9.37%和39.01%。本研究结果可为低消化性重组米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米 挤压 性能 抗性粳米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旋转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金凯 车刚 +2 位作者 万霖 胡健 唐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1,268,共6页
目前,针对大批量谷物干燥的换热器种类较少及现有换热器换热量小、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气相旋转换热器结构,并改变螺旋叶片螺距来强化壳程传热。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气相旋转... 目前,针对大批量谷物干燥的换热器种类较少及现有换热器换热量小、换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气相旋转换热器结构,并改变螺旋叶片螺距来强化壳程传热。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气相旋转换热器壳程进行传热特性分析,得到气相旋转换热器壳程流场在两种螺距的螺旋叶片结构下的压力云图、温度云图和流体速度矢量图,并对比不同流量条件下以两种螺旋叶片螺距为变量的壳程压降、壳程出口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壳程进口流速为4m/s、进口温度为100℃工况下,对比螺旋叶片螺距为277.5mm及壳程螺距为412mm的螺旋叶片,壳程压降增加30.1%,努尔赛数提高为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烘干 换热器 气相旋转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分优化麦胚过热蒸汽处理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展小彬 张智 +2 位作者 刘非凡 张浩鹏 温纪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62,共11页
为提高麦胚储藏稳定性,采用过热蒸汽处理麦胚并优化处理工艺,以达到较好的灭酶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处理后麦胚色泽的变化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处理温度(170~210℃)、处理时间(10~50 s)、麦胚水质量分数(13%~21%)对处... 为提高麦胚储藏稳定性,采用过热蒸汽处理麦胚并优化处理工艺,以达到较好的灭酶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处理后麦胚色泽的变化以及营养物质的损失。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处理温度(170~210℃)、处理时间(10~50 s)、麦胚水质量分数(13%~21%)对处理后麦胚色泽、酶活、营养组分(黄酮含量、多酚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3个实验因素进行正交优化,以麦胚色差(ΔE)、灭酶率、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为评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处理最优条件为210℃、处理时间为30 s、麦胚水质量分数为15%,在该条件下处理后的麦胚色差为7.30、脂肪酶灭活率为60.94%、脂肪氧化酶灭活率为85.00%,黄酮含量为1 615.64 mg RT/100 g DW、多酚含量为441.77 mg GAE/100 g DW、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82%、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70.64%,还原糖含量为55.95mg/g,综合评分达到0.751 2分;在40℃条件下加速储藏实验研究表明,处理后的麦胚储藏30 d脂肪酸值从159.74 mg/100 g上升到354.89 mg/100 g,而未处理组麦胚储藏30 d脂肪酸值从172.27 mg/100 g上升到624.00 mg/100 g;这说明过热蒸汽处理能大幅延缓麦胚氧化酸败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过热蒸汽 麦胚色泽 酶活 营养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在疾病调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颖 张云亮 +3 位作者 窦博鑫 王子妍 张智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7-325,共9页
全谷物食品的摄入对人体益处颇丰,诸多有益效果主要归因于全谷物食品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全谷物摄入后,经胃肠消化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发酵等作用,促使谷物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对人体健康具有调节作用的重要代谢物,对人体某些疾病产生有益... 全谷物食品的摄入对人体益处颇丰,诸多有益效果主要归因于全谷物食品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全谷物摄入后,经胃肠消化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发酵等作用,促使谷物中的有效成分转化为对人体健康具有调节作用的重要代谢物,对人体某些疾病产生有益的调控作用。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肥胖症、炎症性肠病及肠道癌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饮食和肠道微生物菌群有关。虽然上述病症与全谷物及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尚未研究透彻,但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全谷物食品之间的互作及对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越来越深入,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全谷物在调节人体疾病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全谷物在调控上述疾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为日后全谷物食品的深入研究及相关应用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糖尿病 肥胖症 炎症性肠病 肠道癌变 肠道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面包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玮 孙爱景 +1 位作者 张劲松 刘丽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8-111,共4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首先向含米粉30%的面包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食用胶、表面活性物质及不同比例的糊化米粉,根据面包比容及内部组织筛选出效果比较好的食用胶进行复配,然后向面包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米粉、糊化米粉及不同种类的复配食用胶,根据... 采用单因素试验,首先向含米粉30%的面包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食用胶、表面活性物质及不同比例的糊化米粉,根据面包比容及内部组织筛选出效果比较好的食用胶进行复配,然后向面包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米粉、糊化米粉及不同种类的复配食用胶,根据面包比容及内部组织确定,米粉面包最佳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 面包 食用胶 表面活性剂 面包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处理提高米糠稳定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殿宇 郝凯越 +4 位作者 程杰 陈奎任 江连洲 王立琦 张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26,共7页
使用射频加热系统处理新鲜米糠,以米糠脂肪酶相对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射频处理米糠的条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米糠最佳条件为射频极板间距10.5 cm、射频温度92℃、射频时间5.3 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米糠... 使用射频加热系统处理新鲜米糠,以米糠脂肪酶相对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射频处理米糠的条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米糠最佳条件为射频极板间距10.5 cm、射频温度92℃、射频时间5.3 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米糠脂肪酶相对活性下降至18.25%。米糠在35℃条件下储藏6周,脂肪酶相对活性由18.35%仅增加到22.63%,酸值仅为相同时期未处理米糠的22.32%,过氧化值仍保持小于5 mmol/kg的阈值范围内。根据显著性分析可知,米糠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米糠蛋白持水性在第1周达到最大,并且处理后米糠较未处理米糠提高了37%。因此米糠在射频处理后,不仅可以延长米糠的储藏时间,还可以增加米糠蛋白的应用功能,为米糠的扩展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加热 米糠 脂肪酶相对活性 储藏稳定性 米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油脱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屈岩峰 钱镭 +2 位作者 王鑫 张智 于殿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米糠油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米糠油的脱色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与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对米糠油脱色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脱色温度102.6℃、白土添加量4.4%、脱色时间31.3min、搅拌速度220r/min。优化后的米糠油脱色... 为米糠油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米糠油的脱色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与二次正交旋转试验对米糠油脱色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脱色温度102.6℃、白土添加量4.4%、脱色时间31.3min、搅拌速度220r/min。优化后的米糠油脱色率达到95.9%,且酸值较低;脱色后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 米糠油 脱色率 酸值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米糠粕碱不溶蛋白的酶法提取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永强 殷嘉音 +3 位作者 周雪松 张娜 王雪 杨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2-35,共4页
以高温米糠粕为基础原料,通过酶解能力比较,确定碱性蛋白酶对高温米糠粕中碱不溶性蛋白的作用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添加量、作用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30... 以高温米糠粕为基础原料,通过酶解能力比较,确定碱性蛋白酶对高温米糠粕中碱不溶性蛋白的作用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添加量、作用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300U/g、提取温度55℃、pH8.5,蛋白提取率可达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米糠粕 碱性蛋白酶 蛋白提取率 碱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法制取米糠蛋白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抑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雪 于鹏 +2 位作者 周雪松 张智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9-283,共5页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米糠中的葡萄糖进行氧化抑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解过程中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GOD添加量对蛋白色素抑制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45℃,pH5.5...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米糠中的葡萄糖进行氧化抑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解过程中反应温度、pH、反应时间、GOD添加量对蛋白色素抑制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45℃,pH5.5,反应时间25min,GOD添加量0.035%,在优化出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的蛋白色素抑制率为62.73%,说明向米糠中添加GOD可有效改善碱提酸沉法提取米糠蛋白后的色泽,提高蛋白的色素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葡萄糖氧化酶 色素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