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品字形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衣淑娟 张淯朋 +3 位作者 戴智博 孔泠童 孙文胜 许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导槽导种原理,建立玉米种子在导槽上引种、附种过程的力学模型,探究导种过程中种子约束状态与导槽结构参数的关系。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玉米种子导种速度轨迹并比较气流场确定上导槽与下导槽宽度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上导槽高度、下导槽宽度与输送气流正压取值范围。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试验因素水平值,以品字形合格指数、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利用JPS-16型高速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台架试验设计,得到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的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上导槽高度354.491 mm、下导槽宽度2.245 mm、输送气流正压0.739 kPa,验证试验下该参数组合的品字形合格指数为91.791%、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111%,与优化结果相符,在田间试验作业速度12~16 km/h工况中测得品字形合格指数不低于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字形 高速精量播种机 正压 导种装置 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坡耕地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峥宇 时妍 +5 位作者 李润芳 陈佳琦 邱广伟 王怀鹏 李明 李玉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性状及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坡耕地实施合理侵蚀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分析秸秆还田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性状及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坡耕地实施合理侵蚀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破碎机制,分析秸秆还田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因破碎机制和还田方式而变化,快速湿润是黑土团聚体破碎最主要的机制。快速湿润与湿润震荡机制下<2 mm和2~5 mm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值差异显著,湿润震荡2~5 mm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表明黑土中大粒径团聚体稳定性较高,且大粒径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湿润震荡<2 mm粒径团聚体与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短期内,秸秆覆盖处理因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非生物因素可能掩盖秸秆覆盖地表对侵蚀防控的效果从而影响团聚体稳定性,而秸秆碎混还田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团聚体稳定性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坡耕地 秸秆还田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施肥播种装备研发
3
作者 杨宏宇 赵清建 +2 位作者 韩成全 辛福志 齐海龙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7期88-90,共3页
对条带少耕智能精量施肥播种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设备结构及特点、技术路线、主要技术关键点、工作原理和主要创新点。同时分析了其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等,为该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条带少耕 智能精量施肥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 作业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高速免耕播种机液压主动仿形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衣淑娟 李怡凯 +3 位作者 李衣菲 陈涛 孙亭瀚 杨宏宇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20,133,共12页
为解决玉米免耕播种机在高速作业下播深一致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调节液压仿形机构,并通过补偿调节的方式实现高精度的同步仿形。应用ANSYS软件对液压仿形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求得液压缸初始伸出量与液压仿形机构最大应力应变之间的... 为解决玉米免耕播种机在高速作业下播深一致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调节液压仿形机构,并通过补偿调节的方式实现高精度的同步仿形。应用ANSYS软件对液压仿形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求得液压缸初始伸出量与液压仿形机构最大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伸出量30、40、50、60、70 mm下,随着液压缸初始伸出量的增大,液压仿形机构最大应力显著降低、最大应变逐渐增加。为初步检验液压仿形机构作业性能,验证所设计滑动调节机构对其作业适应性的提升效果,使用播种单体仿形性能检测试验台,以液压缸初始伸出量和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上下仿形平均误差比、仿形平均误差、平均调节时长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得出:当作业速度为12.3 km/h时,滑动调节机构对调节精度的提升效果最佳,最大可使调节误差降低18.99%,当作业速度为14.8 km/h时,滑动调节机构对调节速度的提升效果最佳,最大可使调节时长缩短16.11%,通过滑动调节机构可使得不同作业速度下仿形平均误差小于等于2.02 mm、调节时长小于等于0.29 s,满足设计要求。此外,为进一步验证液压仿形机构综合仿形性能,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备该液压仿形机构的播种单体播深合格率为94.8%,播深最大变异系数为6.12%,各项指标均满足玉米播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速免耕播种机 液压仿形机构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盘交错气压式玉米品字形密植高速精量排种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文胜 衣淑娟 +3 位作者 齐海龙 王淞 李衣菲 戴智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9,共12页
针对目前玉米宽窄行品字形密植模式下精量排种器高速(10~16 km/h)作业时排种均匀性差且对品字形播种效果缺乏针对性评价指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腔双盘交错同步回转的气压式高速精量排种器,并提出了品字合格指数对排种效果进行评价。阐... 针对目前玉米宽窄行品字形密植模式下精量排种器高速(10~16 km/h)作业时排种均匀性差且对品字形播种效果缺乏针对性评价指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腔双盘交错同步回转的气压式高速精量排种器,并提出了品字合格指数对排种效果进行评价。阐述了排种器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排种盘的关键结构参数,建立了种子充种过程的力学模型,确定充种高度、作业速度、气腔正压是影响排种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充种高度、作业速度、气腔正压作为试验因素,以品字合格指数、双行株距变异系数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得到了排种器最优参数组合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选用“和育187”、“迪卡C2235”、“奥洋红A9”、“法尔利1439”4种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了排种器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最优参数组合为:充种高度40.598 mm、气腔正压3.763 kPa、作业速度11.358 km/h,验证试验表明该参数组合品字合格指数为94%、双行株距变异系数为6.11%,与优化结果相符,可满足玉米宽窄行品字形密植模式的高速精量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速精量排种器 品字形 气压式 双盘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行密植品字形播种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文胜 衣淑娟 +3 位作者 齐海龙 戴智博 张淯朋 王淞 《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窄行密植模式是目前增加农作物种植密度和提升作物产量的先进种植技术,品字形种植模式是实现窄行密植模式的一种种植方法。目前主流的农业机械一般配套单宽行垄作或者平作的常规种植模式,针对窄行密植下交错排列品字形种植模式配套播种... 窄行密植模式是目前增加农作物种植密度和提升作物产量的先进种植技术,品字形种植模式是实现窄行密植模式的一种种植方法。目前主流的农业机械一般配套单宽行垄作或者平作的常规种植模式,针对窄行密植下交错排列品字形种植模式配套播种机具较少,尤其是适用于高速作业(10 km/h以上)的播种机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窄行密植品字形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率与推广应用。阐述了宽窄行品字形种植模式的基本内容,探讨分析了国内用于品字形种植模式的播种装备研究进展,以及用于该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对品字形种植模式的技术应用与推广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行密植 品字形 播种技术 播种机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于洪久 王根林 +7 位作者 段衍 刘峥宇 时妍 刘沣漫 王伟 邱广伟 孙磊 李玉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耕作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旱地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 耕作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旱地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科学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2000μm粒径大团聚体影响较大,连续5年翻耕显著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2000μ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占比,增加了53~250μm微团聚体和<53μm黏粉粒的比例。浅翻(ST)和秸秆浅翻还田(STS)与深翻(DT)和秸秆深翻还田(DTS)分别对10~20和20~30 cm土层黏粉粒的增加影响较大,其中,10~20 cm土层ST较免耕(NT)和DT处理分别增加86.21%和14.65%,20~30 cm土层DT较NT和ST处理分别增加113.82%和59.68%,差异显著(P<0.05);连续翻耕由于对亚耕层(20~40 cm)的频繁扰动,导致250~2000μm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DT较NT和ST与DTS处理较覆盖免耕(NTS)和STS处理分别平均降低19.43%与20.57%,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相同耕作方式或秸秆还田方式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建议今后生产中采用轮耕轮还等保护性耕作方式调整秸秆还田深度,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培肥土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扶式水稻插秧机检查及调整方法、常见故障与排除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达 王春林 杨宏宇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介绍手扶式水稻插秧机检查及调整方法、常见故障及排除,目的是快速了解和掌握机械在使用中调整及排除方法,并能及时解决作业中所出现的各种故障,加快提高作业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水稻插秧机 手扶式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休耕对土壤C、N、P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9
作者 王根林 段衍 +4 位作者 刘峥宇 王译阳 刘沣漫 孙磊 李玉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适于坡耕地的基于种养结合的耕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基因芯片研究方法,探究了秸秆覆盖休耕技术[包括隔年秸秆覆盖休耕+旋耕(RF)、2年旋耕+1年秸秆覆盖休耕(RRF)]与常规耕作(CRT,秸秆移除后旋耕)对土壤C、N、P循环的影响... 为了探索一种适于坡耕地的基于种养结合的耕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基因芯片研究方法,探究了秸秆覆盖休耕技术[包括隔年秸秆覆盖休耕+旋耕(RF)、2年旋耕+1年秸秆覆盖休耕(RRF)]与常规耕作(CRT,秸秆移除后旋耕)对土壤C、N、P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的投入激发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料的降解潜力,无论是RF处理,还是RRF处理,参与土壤C循环的降解功能基因(acsE、xylA和rbcL)丰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xylA基因平均相对丰度较CRT处理增加43.12%,而秸秆不还田的CRT处理中参与C同化基因(acsA)的丰度显著增加,平均增加33.03%;CRT处理参与N循环基因的丰度降低,而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中N从NH4+-N向NO3--N的转化,gdh基因丰度增加;秸秆覆盖还田后土壤活性P的积累增强,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较CRT处理平均增加59.57%,phoD与速效P和phn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C、N、P周转,进而促进外源有机C的转化和土壤有机C的积累,短期内秸秆当季覆盖休耕与上季覆盖休耕处理间差异不大。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和防控土壤侵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基因芯片 土壤元素循环 微生物功能 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拖拉机用燃油箱防吸空探讨
10
作者 徐允飞 宋国风 +3 位作者 黄虎 李雨桐 许磊 杜东辉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丘陵地区高低起伏,常规的长方体状燃油箱前后倾斜时,有效容积明显减少,发动机吸空问题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拖拉机驾驶员安全,该地区销售机型迫切需要解决上下坡吸空问题。本文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常见的5种燃油箱防吸空结构,多容腔阻流形式... 丘陵地区高低起伏,常规的长方体状燃油箱前后倾斜时,有效容积明显减少,发动机吸空问题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拖拉机驾驶员安全,该地区销售机型迫切需要解决上下坡吸空问题。本文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常见的5种燃油箱防吸空结构,多容腔阻流形式、双燃油箱形式、双吸油管形式、移动吸油口形式、两端互通形式,分析各类型结构优缺点,是否适合丘陵地区农业拖拉机使用,针对丘陵地区拖拉机用燃油箱防吸空现状,从油量显示、适应滚塑燃油箱、有效容积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丘陵地区拖拉机用燃油箱防吸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吸空 丘陵地区 燃油箱 上下坡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扶式水稻插秧机使用调整及注意事项
11
作者 王春林 李达 杨宏宇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7期91-93,共3页
介绍手扶式水稻插秧机作业前的检查、试车及作业方法,目地在作业中及时解决作业中所出现的各种故障,以及农艺在水田、秧苗在插秧圈边方面上要求,以保障机械发挥最大作业效率,在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关键词 农业 农业机械 栽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现多功能智能控制及保护的轮式拖拉机
12
作者 杜晓旭 张学谦 +3 位作者 黄虎 李雨桐 许磊 杜东辉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6期83-85,90,共4页
一种实现多功能智能控制及保护的轮式拖拉机,通过控制器配合多种检测器等电子元件,能够对拖拉机进行多种智能安全保护及辅助控制,包括转向系统的智能保护、制动器的智能保护、发动机启动的智能保护和驻车智能保护。保证在制动时都是四... 一种实现多功能智能控制及保护的轮式拖拉机,通过控制器配合多种检测器等电子元件,能够对拖拉机进行多种智能安全保护及辅助控制,包括转向系统的智能保护、制动器的智能保护、发动机启动的智能保护和驻车智能保护。保证在制动时都是四驱制动,提高制动功能,缩短制动距离,还实现了动力输出离合器的接合控制,避免动力输出离合器的误接合,并实现了动力输出离合器的自动分离保护以及PTO工作的安全保护。能够实现多功能智能控制及保护,满足欧盟法规认证要求,提升了轮式拖拉机的智能化和对于多种工况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智能控制及保护 控制器 欧盟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峥宇 时妍 +3 位作者 王译阳 刘沣漫 王根林 李玉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 为促进复合型功能稻米的生产,采用田间试验,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100 mg·kg^(-1)的有机硒营养液(Se≥1 000 mg·kg^(-1)),并设置5个浓度镁处理(0,200,400,600和1 000 mg·kg^(-1),分别为M1~M5),研究叶面喷施硒镁营养液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有机硒营养液,水稻产量性状、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等指标高于硒镁同施处理;当镁浓度大于600 mg·kg^(-1)(M4)时,产量较低浓度镁处理显著降低。随着镁浓度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及食味值都得到改善,当镁浓度达到1 000 mg·kg^(-1)(M5)时稻米的完善粒最低,为57.83%,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2.93和4.35个百分点;高浓度镁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对糙米率、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影响较小,M4与M5处理的糙米率与精米率虽较M3处理平均提高2.89和2.05个百分点,但整精米率较M3处理降低2.59个百分点,而碎米率提高5.59个百分点;硒镁同施可提高稻米中硒镁含量,增强稻米的食味值,以镁浓度为400 mg·kg^(-1)时食味值综合评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硒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噁草松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峥宇 王根林 时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促进农田土壤合理施用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异噁草松残留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受药害表现期,异噁草松残留量≤0.12 mg·kg^(-1)对土壤微生物OTU丰度没有显著影响,0.24~0.96 mg·kg^(... 为促进农田土壤合理施用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异噁草松残留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受药害表现期,异噁草松残留量≤0.12 mg·kg^(-1)对土壤微生物OTU丰度没有显著影响,0.24~0.96 mg·kg^(-1)的异噁草松残留量均增加了细菌和真菌OTU丰度;异噁草松残留对细菌群落结构改变较大,与真菌相比,细菌对异噁草松残留更加敏感;低浓度异噁草松残留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中β-变形菌的丰度,而高浓度残留显著增加了γ-变形菌的丰度;随异噁草松土壤残留量的增加,玉米生长受抑制,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增强趋势,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残留 异噁草松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