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闫坤 郑守会 《农技服务》 2015年第8期194-194,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同时,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解决和完善,使农业机械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创新。
关键词 农业机械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振东 《现代化农业》 2009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社会主义 服务体系 科技支撑 农村建设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服务平台 创新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3
作者 时妍 张海斌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177-177,共1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黑龙江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极其...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是黑龙江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农业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
4
作者 郑守会 闫坤 《农技服务》 2015年第8期195-195,共1页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扩大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质量,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效率。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休耕对土壤C、N、P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5
作者 王根林 段衍 +4 位作者 刘峥宇 王译阳 刘沣漫 孙磊 李玉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2,共8页
为了探索一种适于坡耕地的基于种养结合的耕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基因芯片研究方法,探究了秸秆覆盖休耕技术[包括隔年秸秆覆盖休耕+旋耕(RF)、2年旋耕+1年秸秆覆盖休耕(RRF)]与常规耕作(CRT,秸秆移除后旋耕)对土壤C、N、P循环的影响... 为了探索一种适于坡耕地的基于种养结合的耕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基因芯片研究方法,探究了秸秆覆盖休耕技术[包括隔年秸秆覆盖休耕+旋耕(RF)、2年旋耕+1年秸秆覆盖休耕(RRF)]与常规耕作(CRT,秸秆移除后旋耕)对土壤C、N、P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的投入激发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料的降解潜力,无论是RF处理,还是RRF处理,参与土壤C循环的降解功能基因(acsE、xylA和rbcL)丰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xylA基因平均相对丰度较CRT处理增加43.12%,而秸秆不还田的CRT处理中参与C同化基因(acsA)的丰度显著增加,平均增加33.03%;CRT处理参与N循环基因的丰度降低,而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中N从NH4+-N向NO3--N的转化,gdh基因丰度增加;秸秆覆盖还田后土壤活性P的积累增强,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较CRT处理平均增加59.57%,phoD与速效P和phn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C、N、P周转,进而促进外源有机C的转化和土壤有机C的积累,短期内秸秆当季覆盖休耕与上季覆盖休耕处理间差异不大。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和防控土壤侵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基因芯片 土壤元素循环 微生物功能 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番茄苗愈合及根系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欣梅 王波 +4 位作者 于锡宏 吴凤芝 张修国 杨光鹏 王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27,共7页
试验以‘野原2号’为番茄砧木,以‘春棚1号’番茄为接穗,研究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番茄苗愈合及根系再生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双断根套管嫁接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壮苗指数;番茄砧木再生根根系干鲜重、根系总长、根系体积及根系活力在嫁接... 试验以‘野原2号’为番茄砧木,以‘春棚1号’番茄为接穗,研究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番茄苗愈合及根系再生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双断根套管嫁接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壮苗指数;番茄砧木再生根根系干鲜重、根系总长、根系体积及根系活力在嫁接20 d后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较番茄双断根嫁接法和常规砧木不断根嫁接法,结合部直径、疏导组织运输能力与不断根嫁接对照接近,砧木断根条件下,结合部愈合速度不受影响。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首次应用于番茄嫁接试验,砧木再生根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解决番茄嫁接后徒长问题,对番茄嫁接育苗具有指导意义。该项技术已在黑龙江省番茄主要种植地区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双断根套管嫁接 愈合 根系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菖蒲花瓣无性系的建立与离体诱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彩华 刘辉 李晓芳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8期21-25,共5页
以唐菖蒲主栽品种超级玫瑰的花瓣及子球为外植体,分别建立了唐菖蒲花瓣、子球无性系,用秋水仙素和EMS对花瓣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对花瓣无性系、半致死剂量下秋水仙素及EMS处理的M1代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并在M2、M3代对性状进行了追踪观... 以唐菖蒲主栽品种超级玫瑰的花瓣及子球为外植体,分别建立了唐菖蒲花瓣、子球无性系,用秋水仙素和EMS对花瓣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对花瓣无性系、半致死剂量下秋水仙素及EMS处理的M1代进行了ISSR标记分析,并在M2、M3代对性状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表明:由花瓣愈伤组织可直接再发育成花瓣,由花瓣诱导的再生植株在幼苗发育过程中明显携带花瓣中原有色素现象;秋水仙素和EMS诱导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5、9.0mg/L;M1代ISSR分析表明:花瓣无性系变异率为2.13%,秋水仙素处理花瓣愈伤组织的变异率为57.6%;EMS处理花瓣愈伤组织的变异率为5.15%,子球无性系未获得变异植株;M2、M3代的性状观察结果证明变异单株分别在花色、植株形态、子球形成能力、出苗期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ISSR标记的M1代变异株与M2、M3代性状观察结果符合率为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 花瓣 无性系 化学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水稻病害理想广谱农药——群科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贵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2期72-72,共1页
群科(80%乙蒜素乳油)又叫抗菌剂402,类似于大蒜素,由平湖恒丰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并具有仿生结构的绿色有机农药,多用于水稻及棉花、油菜、果树等的防病。近几年,我们引进群科进行防治水稻病害试验,效果... 群科(80%乙蒜素乳油)又叫抗菌剂402,类似于大蒜素,由平湖恒丰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并具有仿生结构的绿色有机农药,多用于水稻及棉花、油菜、果树等的防病。近几年,我们引进群科进行防治水稻病害试验,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性杀菌剂 水稻病害 有机农药 防治 理想 仿生结构 抗菌剂 乙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植技术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岩 于成明 李云伟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71-71,共1页
大豆是北方最具代表的植物之一,因此,研究其种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种植技术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豆施肥技术、耕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管理。
关键词 大豆 病虫害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翟继强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2期37-37,42,共2页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也就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寻求有效手段,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种植收益,也能实现水稻种植的多重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讲,保证水稻种植技术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其种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也就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寻求有效手段,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种植收益,也能实现水稻种植的多重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讲,保证水稻种植技术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其种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着重论述和分析了优化水稻种植的相关技术对增强水稻种植效益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水稻 种植技术 种植效益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芳 李彩华 刘辉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11期33-34,共2页
介绍了我国常见红掌鲜切花栽培品种,红掌鲜切花温室栽培,常见病虫害防治及红掌鲜切花的采收、保鲜、包装等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 红掌 鲜切花 温室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东北玉米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成明 王岩 唐兆君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77-77,共1页
本文阐述了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选地、选种、防虫防病到适时收获等栽培措施。
关键词 寒地 玉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有机肥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涛 《现代化农业》 2015年第6期14-15,共2页
试验结果得出,由山东省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腐酸有机肥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水稻返青早,株高没有明显差异,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后水稻单株分蘖比未施用的水稻分蘖株数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基施黄腐酸有机肥225kg/hm2的处理... 试验结果得出,由山东省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腐酸有机肥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水稻返青早,株高没有明显差异,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后水稻单株分蘖比未施用的水稻分蘖株数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基施黄腐酸有机肥22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0185kg/hm2,比对照增产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黄腐酸有机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健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3期4-5,共2页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科创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2012年试验是验证该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综合防治水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防治效果 烯肟菌胺 悬浮剂 戊唑醇 试验 沈阳化工研究院 水稻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斌 时妍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2期179-179,共1页
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机管理经验,指出了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在农机化发展中的作用,对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基层 农机管理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基质板应用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振东 李金哲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1期24-25,共2页
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近30年来,在栽培技术发展和水稻产量提高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由于此项技术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采集壤土(客土)培育秧苗,为了保证秧苗素质,大多在上一年采集没有污染环境的旱田土或... 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近30年来,在栽培技术发展和水稻产量提高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由于此项技术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采集壤土(客土)培育秧苗,为了保证秧苗素质,大多在上一年采集没有污染环境的旱田土或林地土等作备用床土,破坏耕地、林地严重,致使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秧 水稻旱育稀植 秧苗素质 旱田土 栽培技术 不可再生资源 绿叶数 叶龄 供试水稻品种 育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与水稻应用抗腐威效果
17
作者 杨振东 包广斌 +2 位作者 王成 王明伟 孙庆龙 《现代化农业》 2007年第1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抗腐 应用 水稻 大豆 农业科技开发 黑龙江省 研究所 北大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光鹏 刘扬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9期25-26,共2页
2017~2019年在推广应用高性能插秧机的同时,推广使用插秧机配带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基肥或基蘖肥)施入秧苗侧3cm、深5cm的土壤中,并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用和对水稻产量相比较,探索哪种施肥方... 2017~2019年在推广应用高性能插秧机的同时,推广使用插秧机配带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基肥或基蘖肥)施入秧苗侧3cm、深5cm的土壤中,并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应用和对水稻产量相比较,探索哪种施肥方式更适合应用到当地水稻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深施肥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平地控制系统移植到悬挂打浆机上的改装
19
作者 孙军 郑守桐 李佳荣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激光平地控制系统 悬挂打浆机 改装方法 工作原理 稻田 整地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家洲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5期5-7,共3页
明确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4%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属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2%,pH值6.7。秋翻地,秋起垄;机械... 明确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4%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属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3.2%,pH值6.7。秋翻地,秋起垄;机械开沟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悬浮剂 杂草防除效果 玉米田杂草 烟嘧磺隆 磺草酮 药效试验 草甸黑土 试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