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赫磊 宋彦 戴慎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2,共8页
在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发现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城市规划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考验。传统确定性思维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存在着研究范畴不对等、知识容量不对等和时间上交错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规划的理性。情景规划以其合理的描述... 在城市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发现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城市规划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考验。传统确定性思维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存在着研究范畴不对等、知识容量不对等和时间上交错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规划的理性。情景规划以其合理的描述、广泛的参与、持续的监测更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规划领域应对重大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的确定性方法主导下的城市规划与情景规划主导下的城市规划的异同:首先在认识论、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别;其次在城市规划编制实践中,存在单因素分析与多驱动力分析、单方案预测与多情景描述、主观判断与客观规律发掘、一站式规划与过程式规划、近期建设指导与策略影响评价五方面的区别。情景规划方法应用在城市规划中,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规划决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情景规划 城市规划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积极引导性保护规划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巧灵 丘永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在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由于缺乏积极的保护措施,传统消极被动的保护使得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然而在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后,由于缺乏积极的保护措施,传统消极被动的保护使得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积极引导的保护性利用思路,构建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的规划框架,以武汉市为例,从"保护与利用评估—保护与利用均衡—保护性利用规划对策"三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保护性利用规划方法,以期为生态控制线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性利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预计算研究--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白淑军 运迎霞 +1 位作者 宋彦 李超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 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计算研究的缺失,以控规单元尺度为研究范围,以建筑碳排预计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平台及图式化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在能耗模拟框架下,对三种常用建筑碳排预计算方法进行比选,选取“根据规划用地类型与强度推算建筑能耗”的碳排计算方法。以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实证地块,根据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更新后建筑碳排进行预计算及结果分析;并对现状地块的建筑碳排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地块更新前后建筑能耗的减排效应并进行原因探析,得出经过低碳城市更新后的建筑碳排降幅可达到约88%,主要原因在于高能耗建筑类型的减少及用地功能与性质的改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控规单元尺度城市更新的低碳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最后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应继续努力与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碳排预计算 城市更新 实证计算分析与低碳规划策略 控规单元尺度 武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纯 易成栋 宋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4,共6页
大都市圈职住空间关系对城市的交通、资源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为例,运用分街道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经济普查数据,分析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2000-2010年市区和郊区的居住密度同时增加,开始呈现郊区化、多中心... 大都市圈职住空间关系对城市的交通、资源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为例,运用分街道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经济普查数据,分析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2000-2010年市区和郊区的居住密度同时增加,开始呈现郊区化、多中心发育的特征;就业却更加向城市中心集中,不足以形成多中心就业的格局。城市中心区职住比升高,近郊靠近城市中心区的地区职住比降低,更多居民居住在郊区而到城市中心就业,职住错位加剧;而在郊区行政区中心,就业次中心开始初步形成。北京的案例表明,居住不断郊区化的同时,就业却更加集中,呈现出居住在郊区、就业依然集中在城市中心这种不同于西方城市的职住错位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基于西方城市化背景下的职住错位理论并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也为通过制定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的政策来提升居民就业可达性提供了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职住空间错位 可达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走廊地区的机场群比较:密度空间与功能分工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蕾 孙伟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构建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已经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下的迫切要求和广泛共识。对美国东北走廊地区机场群的历史演变及其与长三角机场群的现状对比表明:在密度空间上,长三角机场密度显著低于东北... 构建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已经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战略下的迫切要求和广泛共识。对美国东北走廊地区机场群的历史演变及其与长三角机场群的现状对比表明:在密度空间上,长三角机场密度显著低于东北走廊地区,1993年以来东北走廊地区同时经历了机场密度的下降与枢纽机场群的增强;在等级体系上,美国东北走廊地区的城市群与机场群耦合度更高,且耦合关系近30年来保持稳定,长三角存在较为明显的城市群与机场群的不匹配状况;在功能分工上,主要枢纽机场航线重叠是中美机场的共同特征,东北走廊地区国际航线和国内长距离航线的轴辐结构明显、中小机场功能定位差异明显,长三角大中小各类机场则存在航线重叠度高、市场区分度低等情况。最后,对长三角机场群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围绕都市圈的培育和发展,适度增加机场密度;二是注重构建以航空枢纽为中心、与主要都市圈相匹配的多个机场群;三是优化航空网络结构,打造“轴辐结构”,引导机场群各类机场特别是小型机场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美国东北走廊 机场群 密度空间 功能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尺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胡安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6,共9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升级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域,承载着引领经济转型、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使命。文章在依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的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以大都市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升级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域,承载着引领经济转型、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使命。文章在依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的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以大都市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集聚尺度,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一体化水平,采取差异化政策协调城市关系,开展产业发展模式、贸易体系、经济版图的三层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一体化分工 空间尺度 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障碍因素动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丽群 邓群钊 +2 位作者 林永钦 毛燕玲 刘建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17年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综合评价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17年间土地利用多功能状况,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综合评价了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变化状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2004-2017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变化动态度为297.90%,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变化动态度分别为224.37%,207.14%,2 021.61%;生态功能障碍度逐年下降,经济功能障碍度波动上升,2010年之后主要障碍因子有综合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经济密度、人均GDP、废水排放强度、人均水资源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结论]江西省土地利用功能总体呈现增长变化趋势,但各项功能变化有所差异,其中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变化最大;土地利用功能实现从经济社会型向生态社会型转变;不同阶段限制土地利用功能发挥的因素有所差异,目前主要为经济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 熵权 TOPSIS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