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β3-10KLH疫苗改善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脑衰老
1
作者 刘欣 曹云鹏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Aβ3-10KLH主动免疫对SAMP8小鼠模型脑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Aβ3-10KLH疫苗免疫SAMP8小鼠,并设立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采用SA-β-gal染色检测海马衰老细胞比例,生化试剂盒... 目的探讨Aβ3-10KLH主动免疫对SAMP8小鼠模型脑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Aβ3-10KLH疫苗免疫SAMP8小鼠,并设立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采用SA-β-gal染色检测海马衰老细胞比例,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评估海马氧化应激损伤水平。结果Aβ3-10KLH疫苗能减缓SAMP8小鼠海马组织细胞衰老,提高SAMP8小鼠记忆能力(P<0.05);改善海马组织形态;减少海马组织衰老细胞比例(P<0.05),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结论Aβ3-10KLH疫苗能显著改善SAMP8小鼠认知功能,减缓海马神经细胞衰老,并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P-N1脂质体转染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凤娥 向国艳 +4 位作者 孔繁利 郝峰 杨紫嫣 郑岩 方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2-616,I0004,共6页
目的: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pEGFP-N1转染入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并获得较佳的优化方案,阐明该优化条件在转染其他目的基因时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选取不同配比的质粒和脂质体,将pEGFP-N1转入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 目的: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pEGFP-N1转染入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并获得较佳的优化方案,阐明该优化条件在转染其他目的基因时的适用性。方法:分别选取不同配比的质粒和脂质体,将pEGFP-N1转入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转染后36h,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情况和转染效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此获得优化的转染条件。同时将pEGFP-Aquaporin2、pEGFP-Aquaporin4和pEGFP-Aquaporin5分别以上述条件转染,并获取相应优化的转染条件。结果:在质粒质量固定的条件下,随着脂质体质量的增加,其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升高;但是当质粒∶脂质体>1∶4时,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下降。在质粒和脂质体比例固定而质量增加时,其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下降;当质粒∶脂质体>3.2μg∶12.8μL时,转染效率降低。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pEGFP-N1和转染pEGFP-Aquaporin2、pEGFP-Aquaporin4和pEGFP-Aquaporin5时,在质粒与脂质体的配比为1∶4(3.2μg∶12.8μL)时,转染效率达最高。结论:在应用脂质体介导的目的基因转染时,pEGFP-N1优化的转染条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作后续目的基因高效转染优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PEGFP-N1 转染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EGFP-aquaporin-4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FRT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凤娥 郝峰 +4 位作者 藏雨轩 马睿泽 孔繁利 刘磊 李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77,428,共5页
目的:构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aquaporin-4,以EGFP示踪aquaporin-4在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FRT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aquaporin-4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法获得a... 目的:构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aquaporin-4,以EGFP示踪aquaporin-4在Fisher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FRT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aquaporin-4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法获得aquaporin-4编码区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为aquaporin-4后,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重组EGFP-aquaporin-4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至FRT细胞中,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quaporin-4在FRT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uaporin-4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转入FRT细胞内钙黄绿素的相对荧光强度以判断FRT细胞水通透性的状况。结果:EcoRⅠ和KpnⅠ双酶切和测序重组载体结果证实目的基因aquaporin-4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EGFP的aquaporin-4主要在FRT细胞膜上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脂质体转染重组载体的FRT细胞表达aquaporin-4。转染重组EGFP-aquaporin-4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FRT细胞水通透性显著高于未转染的FRT细胞,其水通透性是未转染FRT细胞的1.65倍。结论:成功构建aquaporin-4真核表达载体,证实其可在FRT细胞中表达,并具有明显的膜蛋白特性和良好水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PORIN-4 转染 FRT细胞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洋 刘志 +1 位作者 李凤娥 孔繁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7岁,每日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5mg,分3次口服,连续3个...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伴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7岁,每日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15mg,分3次口服,连续3个月。测定患者结肠通过时间(CTT),行结直肠造影测定患者不同阶段直肠内压力和容量。结果:经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所有患者排便困难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患者平均CTT缩短(P<0.05),尤其是左半部CTT缩短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后,在直肠充盈的过程中,初发便意明显降低(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作为一种新型5-HT4受体兴奋剂及5-HT3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具有促进结直肠蠕动及通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莫沙必利 帕金森综合征 下消化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洋 刘志 +7 位作者 金嘉慧 赵洋洋 马历兵 张国 刘文革 任俊 李凤娥 孔繁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LE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 目的:探讨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以下丘脑症状起病的抗LGI1抗体阳性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LE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入院前2个月出现性欲减退、过度进食、沉默寡言,日间多眠,间断大汗,无诱因发热,低钠血症,并间断出现遗忘及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BDS),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2分,不能配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血清抗LGI1抗体阳性(1∶100),脑脊液抗LGI1抗体阳性(1∶10)。头部MRI示双侧海马、杏仁核和颞叶内侧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右侧尤其明显。临床诊断为抗LGI1抗体阳性LE,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全部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结论: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抗LGI1抗体均呈阳性结合头部MRI结果可明确诊断抗LGI1抗体阳性LE。下丘脑症状、记忆障碍和FBDS均对免疫球蛋白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反应良好,该病早期可能同时存在下丘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下丘脑 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微出血患者出血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嘉仪 贾晓静 +6 位作者 贾少杰 马艳 沈玉秀 刘欣 曲鸿雁 白鸽 程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1537,共7页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 目的:观察并发不同程度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后出血转归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无CMBs组,n=39)和CMBs(n=116)组,根据CMBs严重程度评分——NSL评分将116例CMBs患者分为低危组(最终入组39例)、中危组(最终入组39例)和高危组(最终入组38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按照《卒中指南2018》给予双抗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口服21 d,此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或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且治疗期间未予以其他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分别行头部CT和SWI检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21 d时复查头部CT及NIHSS评分,统计出血转归例数。治疗21 d、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检测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对照组和CMBs组患者应用双抗治疗后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组中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脑出血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危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低危或中危CMBs患者应用双抗治疗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也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CMBs高危患者存在出血转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微出血 出血转归 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