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d2和Smad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楠楠 李玉林 +2 位作者 孙立伟 姜晶 张继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3-767,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分子Smad2和Smad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53例乳腺导管癌和50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Smad2和Smad4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分子Smad2和Smad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53例乳腺导管癌和50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Smad2和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评估二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Z=-2.08,P<0.05);乳腺癌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周正常组织(Z=-5.01,P<0.01)。乳腺癌组织中Smad2和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r=0.035,P>0.05;r=-0.077,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r=0.128,P>0.05;r=0.133,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r=0.163,P>0.05;r=0.006,P>0.05),与是否有远处转移无关(r=0.113,P>0.05;r=0.126,P>0.05),与ER的表达无关(r=0.056,P>0.05;r=0.047,P>0.05),与PR的表达无关(r=0.129,P>0.05;r=0.107,P>0.05);但与HER2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r=-0.388,P<0.01;r=-0.360,P<0.01),与乳腺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0.331,P<0.05;r=-0.388,P<0.01);乳腺癌组织中Smad2与Smad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30,P<0.01)。结论:Smad2和Smad4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信号传导分子Smad2 细胞信号传导分子Smad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经PI3K/Akt途径对HCT-8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继红 王红 +5 位作者 任立群 李相军 王彩芹 姜晶 王倩 温春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株(HCT-8)中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ng-2蛋白(0、0.2、0.4、0.8、1.2、2.0、3.0mg·L-1)... 目的:研究外源性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株(HCT-8)中Tie-2、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ng-2蛋白(0、0.2、0.4、0.8、1.2、2.0、3.0mg·L-1)作用于HCT-8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实验结果选定Ang-2蛋白的后续实验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液组(SD组)、Ang-2组(SA2组)及LY294002组(SA2L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Tie-2、PI3K、Akt基因及蛋白的变化。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ng-2蛋白,HCT-8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当Ang-2的浓度为2mg·L-1时,细胞的增殖力最强。SA2组中Tie-2、PI3K及Akt 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D组增强(Tie-2:均P<0.01;PI3K:P<0.01及P>0.05;Akt:均P<0.01),而在SA2L组中3种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较SA2组减弱(Tie-2:P<0.05及P<0.01;PI3K:P<0.05及P<0.01;Akt:P<0.01及P<0.05)。结论:Ang-2蛋白在结肠癌细胞中有促增殖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Ang-2/Tie-2/PI3K/Akt调节的通路有关,应用LY294002可抑制该通路,实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结肠癌细胞株 增殖 受体 TIE-2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癌基因蛋白质v-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杨丽娟 夏雪怡 +8 位作者 王振江 吴殿秀 葛贺 张莹 林珈羽 赵鹏 荆琦 张瀚元 刘艳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9-1205,I0015,共8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家兔失血性休克(HS)后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每组8只。采用Chaudry方法制作家兔HS模型,同时记录各组家兔...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家兔失血性休克(HS)后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每组8只。采用Chaudry方法制作家兔HS模型,同时记录各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肠黏膜病理形态表现并采用Chiu氏评分法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家兔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8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血清17β-雌二醇、乳酸和IL-6水平。结果:休克治疗2 h后,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肠系膜血液流态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模型组家兔可见黏膜腺体萎缩,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浆粉染、糜烂;生理盐水治疗组家兔可见肠黏膜上皮部分脱落、断裂,绒毛结构不完整,肠腔内有较多脱落的黏膜组织;山莨菪碱治疗组家兔可见腺体轻度萎缩,绒毛轻度水肿,固有层轻度分离;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可见肠黏膜腺体大致正常,绒毛、固有层水肿。模型组家兔Chiu氏评分高于其他3组(P<0.05),生理盐水治疗组家兔Chiu氏评分高于17β-雌二醇预防组和山莨菪碱治疗组(P<0.05)。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肠黏膜组织中IL-6和CD68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模型组(P<0.05)。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乳酸和IL-6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山莨菪碱治疗组和17β-雌二醇预防组家兔血清乳酸和IL-6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结论:17β-雌二醇对HS家兔肠系膜微循环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17β-雌二醇通过减少乳酸生成、降低巨噬细胞浸润和抑制炎症因子IL-6释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失血性休克 肠黏膜 微循环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及其联合试验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攀 董莉萍 +7 位作者 张晓波 张东晴 任立群 孙波 范建华 李馨刚 姜晶 张继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9-642,I0006,共5页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图像倍体分析 脱落细胞涂片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IL-1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母润红 艾一玖 +4 位作者 李雨澎 林睿 叶思萍 马方 郭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0-1517,共8页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7A(IL-17A)重组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30例、肠上皮化生标本20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7A(IL-17A)重组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30例、肠上皮化生标本20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种组织中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的阳性表达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17A与IL-17RA表达的相关性。将对数生长期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100和200μg·L-1)IL-17A组。MTT法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侵袭细胞数,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R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IL-17A与IL-17R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91,P<0.01)。IL-17A作用48和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中VEGF、MMP-9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IL-17A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侵袭相关蛋白VEGF和MMP-9表达以及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7受体A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