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婷婷 陈晓丽 张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心内科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心内科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 低于对照组的25.64%,护理满意度97.44% 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术期 精细化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对比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洪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洪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5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溶栓后各时段血管再通率及溶栓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溶栓后各时段血管再通率及溶栓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及瑞替普酶可显著提升血管再通率,且不会降低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莹叶 孙玉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析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析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前,两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高切与低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高切与低切)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D-二聚体、TT、APTT、INR、P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栓塞事件、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配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非瓣膜性房颤 不稳定型心绞痛 达比加群酯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