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同库 万凤伟 +1 位作者 丁福祥 顾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高龄组)和同期该院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7例(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病变节段分布、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等。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右冠状动脉(RCA)2~3段病变,左冠状动脉(LCA)5段病变、11段病变、12~13段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构成比,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 3级血流、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者冠状动脉病变多较复杂、严重。对于无严重大脑、肺脏、肾脏和瓣膜病变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植入金属裸支架适应证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睿方 徐方兴 +7 位作者 周玉杰 刘同库 马鸿雁 徐丽华 顾明 丁福祥 赵东明 孙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36-2041,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比例不足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30%~40%。其原因是对植入BMS适应证研究报道较少,BMS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BMS的适应证、效果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BMS的适... 背景目前国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比例不足5%,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30%~40%。其原因是对植入BMS适应证研究报道较少,BMS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BMS的适应证、效果和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植入BMS的适应证、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2010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植入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12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MS组491例和DES组712例。患者均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门诊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随访时间为12~175个月,平均随访(71.4±36.4)个月。比较两组不同病变类型(A、B1、B2、C型病变)患者随访终点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MS组与DES组患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T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患者全因死亡、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病变血管重建(TLR)发生率高于DES组,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ST)发生率低于DES组(P<0.05)。两组A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TLR、TVR、S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1型、B2型、C型病变患者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两组A型、B1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2型、C型病变患者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B2型、C型病变患者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和/或节段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ES组(P<0.05)。结论 A型病变ACS患者植入BMS长期全因死亡、总MACE、TLR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与DES无差异,远期效果好,安全性高,故可把A型病变ACS作为植入BMS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金属裸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适应证 随访研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支架植入时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睿方 徐方兴 刘同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6,44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支架植入时机。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的急性STEMI患者351例,根据支...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支架植入时机。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的急性STEMI患者351例,根据支架植入时机分为即刻支架组(n=310)和延迟支架组(n=41)。即刻支架组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后,即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延迟支架组患者在接受PTCA后,停止PCI治疗,接受持续抗栓治疗7~12 d,然后植入DES。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与治疗情况、植入支架情况、术后效果及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分布、血栓负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发生至球囊扩张时间、行血栓抽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率、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率及远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开通IRA后行延迟支架植入术,可明显减少其远端栓塞事件,改善心肌灌注,保护心脏整体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增加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哲颖 刘同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192-3195,共4页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严重狭窄性病变(狭窄程度≥90%)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3例ULMCA严重狭窄性病变患者,均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其中41例为急性冠...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严重狭窄性病变(狭窄程度≥90%)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3例ULMCA严重狭窄性病变患者,均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其中41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式:左主干病变同时累及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18例(41.9%),其中10例采用Culotte stenting术式,8例采用Crush stenting术式;左主干病变累及LAD口和LAD近端11例(25.6%),其中5例应用Crossover stenting术式,6例应用Crush stenting或Culotte stenting术式;左主干病变累及LCX口和LCX近端7例(16.3%),其中3例应用Crossover stenting术式,4例应用Crush stenting或Culotte stenting术式;单纯左主干口狭窄4例(9.3%)和左主干中段狭窄3例(7.0%)应用了单支架技术。应用Culotte stenting、Crush stenting、Crossover stenting技术的患者最终全部完成了Final kissing balloon技术。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共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83枚,术后所治疗的病变残余狭窄<10%,手术成功率为100.0%(43/43);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随访14~67个月,平均随访(37.2±17.2)个月,此期间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13例(30.2%)。随访期间发生MACE 3例(2例死亡,1例极晚期支架内血栓),累计MACE发生率为7.0%(3/43)。CAG复查的13例中,极晚期左主干管腔丢失0~30%,平均管腔丢失(18.5±10.3)%。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ULMCA严重狭窄性病变成功率高,且安全,MACE发生率较低,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随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睿方 徐方兴 +7 位作者 周玉杰 刘同库 徐丽华 顾明 丁福祥 马鸿雁 赵东明 孙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59-2063,共5页
目的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目的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平均随访(95±39)个月,随访期间累积171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年均MACE发生率为4.38%。死亡68例(13.85%),靶病变血管重建71例(14.46%),靶血管重建28例(5.70%),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0例,心力衰竭2例(0.4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0.4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6例(21.59%),支架节段内再狭窄60例(12.22%),支架内再狭窄合并支架节段内再狭窄127例(25.87%)。结论植入BMS治疗ACS患者,远期MACE、LST、VLST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金属裸支架 随访研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跨过高阻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刘睿方 徐方兴 +2 位作者 刘同库 周玉杰 吴小凡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83-3688,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球囊不能跨过CTO病变。目的评估“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穿过冠状动脉高阻力CTO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通CTO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和提高CT...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球囊不能跨过CTO病变。目的评估“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穿过冠状动脉高阻力CTO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通CTO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和提高CTO开通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应用前向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648例,其中导丝通过了病变,而球囊不能跨过的高阻力CTO病变84例(12.96%),对其应用“Crowbar Effect”技术促使小球囊通过CTO病变,完成PCI。观察PCI成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84例CTO病变的J-score评分为(1.63±0.90)分。在第1条导丝成功穿过CTO病变后,由于使用了“Crowbar Effect”技术,小球囊穿透CTO病变的成功率为91.67%(77/84)。仍有7例(8.33%)失败,其中2例因360°严重钙化病变和5例冠状动脉穿孔而失败。84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论“Crowbar Effect”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技术,可使小型球囊穿过普通球囊不可穿透的CTO病变。应用这种简单的技术开通CTO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撬杠作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