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约”与“社会契约”究竟有多远——以马君武译介《民约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0-157,共8页
在近代中国的特定时空,马君武传输的《民约论》形构了这样的翻译特点:用政治话语进行翻译,在翻译中嵌入了社会政治的场景。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马君武的译作存在一定的缺憾。即以"民约"对译"contrat social"(社会契... 在近代中国的特定时空,马君武传输的《民约论》形构了这样的翻译特点:用政治话语进行翻译,在翻译中嵌入了社会政治的场景。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马君武的译作存在一定的缺憾。即以"民约"对译"contrat social"(社会契约)存在的问题在于,不单是中西方语言的差距,而是"民"之权益与社会空间的距离,更在于个体天职观念有无及其衡量标准的差别,也源于阐释上的逻辑与事实的不同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君武 卢梭 国民 社会 民约 社会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制变迁中工人与国企情感疏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8,共7页
本文以东北J市H企业为例,探究单位制变迁过程中集体情感疏离问题。通过国企变迁三阶段①的调查研究发现,疏离原因有三:其一,在公私合一向公私分化的转换过程中,“公”与“私”的制度规范开始流变,工人处于茫然状态。其二,公私分... 本文以东北J市H企业为例,探究单位制变迁过程中集体情感疏离问题。通过国企变迁三阶段①的调查研究发现,疏离原因有三:其一,在公私合一向公私分化的转换过程中,“公”与“私”的制度规范开始流变,工人处于茫然状态。其二,公私分立向公私多元化变革,代表公权力的管理层权力获得强化的同时,伴随的是工人私权利的弱化,“公”的制度与“私”的个体之间被简化为人与人的关系,公、私内容与形式产生错位与扭曲。其三,在公私分立向公私多元化转换过程中,“公”的制度授予性角色延续,公私沟通理性不足,职业伦理、公共文化认同受阻。本文认为,单位制度变迁背景下,国企形构的公私合一向公私分立、公私多元化转换过程中,员工处于“无意义”状态、情感疏离之中。理想的公私分化、公私多元与公私互构实为契约精神、契约法定关系建构的开始,它容括职业道德伦理与行动法则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 情感疏离 单位人 无意义工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唤醒视角下的单位认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晓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2,共7页
认同作为一种认知,存在一个觉醒、觉知的过程,即认同是在制度与个体相互交往的进程中被逐步唤醒的。认同唤醒表述的是认同嵌入的结构与场域的状态与进程问题。在差异、不同与比较之中产生的认同多维性使认同唤醒具有更多的社会性与意义... 认同作为一种认知,存在一个觉醒、觉知的过程,即认同是在制度与个体相互交往的进程中被逐步唤醒的。认同唤醒表述的是认同嵌入的结构与场域的状态与进程问题。在差异、不同与比较之中产生的认同多维性使认同唤醒具有更多的社会性与意义。中国单位制的认同唤醒是在制度的起源、变迁等结构、场域中展现出来的。诸多单位制方面的研究,隐含着不同层面的认同唤醒问题,在探究单位制度起源问题上隐含的认同唤醒问题、在单位制度变迁与个体生存理性之间关系的探究上隐含的认同唤醒问题以及分析单位内部权威结构与集体行动时所覆盖的认同唤醒问题。认同唤醒的本质,其实是对单位制度变迁及其内外部"关系束"的唤醒。认同唤醒是在行动场域、互动关系之中产生的,是做成的,不是现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唤醒 单位认同 单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消费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4
作者 杨光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31,共2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而科学消费观作为引导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化转变的标志,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而科学消费观作为引导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化转变的标志,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内容进行疏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确立科学消费观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消费观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