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基发泡剂在硬质聚氨酯发泡中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俊华 姜展朋 +3 位作者 杨兆杰 程士金 李冰 庞久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1,共6页
以自制的木质素基发泡剂、甲基磷酸二甲酯及自制的杂化硅阻燃剂为原料,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并探究木质素基发泡剂对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基发泡剂能降低聚醚黏度,提高物料的流动性,有利于聚氨酯的反... 以自制的木质素基发泡剂、甲基磷酸二甲酯及自制的杂化硅阻燃剂为原料,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并探究木质素基发泡剂对硬质聚氨酯泡沫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基发泡剂能降低聚醚黏度,提高物料的流动性,有利于聚氨酯的反应完全。使用木质素基发泡剂制备的硬质聚氨酯泡沫M0.30极限氧指数最高为19.7%,较传统二氯甲烷卤系泡沫(18%)提升了1.7%,这是由于以难燃性的CO_(2)作填充气体发泡提升了RPUF的阻燃性。加入杂化硅、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阻燃剂后,RPUF的氧指数进一步提升到26.7%,残炭量提升至19%。M0.30泡沫的压缩强度也高于二氯甲烷卤系发泡泡沫,最高可达409.5 kPa。SEM结果显示,M0.30泡沫内部均匀分布着较小的泡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泡沫 发泡剂 阻燃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合成纳米木聚糖在抗菌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举伟 张嘉俊 +3 位作者 刘思佳 李冰 李慧杰 庞久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木糖为原料,加入适量的山梨醇与柠檬酸,以高温聚合法制备低聚木糖;随后将其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纳米木聚糖。结果表明:当木糖、山梨醇、柠檬酸的物料比为18∶6∶1,处理温度为170℃,处理时间为1 h时,低聚木糖的产率最高;当碱液... 以木糖为原料,加入适量的山梨醇与柠檬酸,以高温聚合法制备低聚木糖;随后将其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纳米木聚糖。结果表明:当木糖、山梨醇、柠檬酸的物料比为18∶6∶1,处理温度为170℃,处理时间为1 h时,低聚木糖的产率最高;当碱液浓度3.5%,处理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2 h时,制得的纳米木聚糖粒径较小。抗菌试验表明:纳米木聚糖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中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 mm和12 mm,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低聚木糖 纳米木聚糖 抗菌材料 高温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制木质素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庞绪富 姜贵全 +2 位作者 张洪鸣 高天意 庞久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90,共6页
目的为了提高精制木质素的提取率,改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木质素的利用率,降低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生产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方法通过碱溶酸析、液-液提取及超滤膜过滤处理工艺获取精制木质素,采用预聚体法合成精致木质素基聚氨... 目的为了提高精制木质素的提取率,改善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木质素的利用率,降低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生产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方法通过碱溶酸析、液-液提取及超滤膜过滤处理工艺获取精制木质素,采用预聚体法合成精致木质素基聚氨酯发泡材料。结果当NaOH溶液浓度为2.5 mol/L时,提取率最高;H2SO4浓度对提取率无明显影响;精制木质素的添加增大了泡沫密度,提高了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结论当精制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质量为0.24 g、三乙醇胺质量为0.04 g时,制备的精制木质素基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性能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氨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桐油基多元醇制备环氧树脂的研究
4
作者 李奕彤 陈祉含 +2 位作者 张中华 齐华春 牛笑一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桐油酸甘油酯与多元醇在碱的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桐油基多元醇。在碱性环境下,对桐油基多元醇进行开环和闭环两步环氧化,合成得到环氧树脂。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桐油基环... 桐油酸甘油酯与多元醇在碱的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桐油基多元醇。在碱性环境下,对桐油基多元醇进行开环和闭环两步环氧化,合成得到环氧树脂。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桐油基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合成条件为:NaOH添加量为双酚A质量的0.42,反应温度为79℃,反应时间为7.3 h,此时桐油基环氧树脂的胶合强度为0.7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桐油 桐油基多元醇 双酚A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PP发泡包装材料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学峰 庞绪富 +1 位作者 齐志永 庞久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究碳纤维含量对提升PP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偶氮二甲酰胺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对该包装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PP发泡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方法采用模压法制备碳纤维改性聚丙烯发泡包装材料,以聚... 目的探究碳纤维含量对提升PP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偶氮二甲酰胺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对该包装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PP发泡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方法采用模压法制备碳纤维改性聚丙烯发泡包装材料,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PP粉末为主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碳酸钙为填充剂,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并将氧化锌用于降低温度。聚丙烯发泡包装材料在温度为180℃、硫化压力为7.5 MPa的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测定不同碳纤维、偶氮二甲酰胺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对聚丙烯发泡包装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PP质量为80 g,碳纤维质量为10 g,氧化锌质量为4 g,碳酸钙质量为20 g,偶氮二甲酰胺质量为1.5 g,DBP质量为7.5 g时,拉伸强度为31.34 MPa。结论使用碳纤维改性PP为主体的发泡包装材料,可以提高其拉伸性能,在包装材料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碳纤维 发泡成型 模压法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乙醇木质素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惠然 徐文彪 +1 位作者 刘鑫华 时君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4,共5页
该研究通过将木质素与聚乙二醇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液化,经过分析计算,选取较优液化产物制备聚氨酯泡沫。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在不同系列下制备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放置48~72 h固化后再切割成规格为5 cm×5 cm×5 t2m的正方体试件,... 该研究通过将木质素与聚乙二醇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液化,经过分析计算,选取较优液化产物制备聚氨酯泡沫。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在不同系列下制备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放置48~72 h固化后再切割成规格为5 cm×5 cm×5 t2m的正方体试件,放置于烘干箱中将其烘干至恒重,检测其相关性能。研究得出:木质素用液化试剂聚乙二醇400按照固液比80:220、催化剂浓H_2SO_41.8%、在液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70℃、2 h的条件下液化,得到液化产物的羟值为290 mgKOH/g、黏度为780.2 mPa.s。木质素液化产物与异氰酸酯原料比为1:1.1,发泡剂H_2O、催化剂三乙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质量比1:1)、表面活性剂二甲基硅油分别占总量的4.5%、3%和13%条件下制备出的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多元醇 液化 聚氨酯泡沫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聚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苏玲 庞久寅 +2 位作者 任世学 李淑君 姜贵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对工业废弃碱木质素改性制备阳离子木质素聚电解质,将其与聚乙烯醇改性产物羧甲基化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电解质复合薄膜。分析不同因素对聚电解质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薄膜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为木质素基聚电解质在缓... 【目的】对工业废弃碱木质素改性制备阳离子木质素聚电解质,将其与聚乙烯醇改性产物羧甲基化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电解质复合薄膜。分析不同因素对聚电解质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薄膜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为木质素基聚电解质在缓释、地膜、包装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木质素和聚乙烯醇分别进行季铵化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阴、阳离子聚电解质。以甲醛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成膜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羧甲基化聚乙烯醇(TLQA/CMPVA)反应薄膜,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聚电解质薄膜结构、形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木质素季铵盐中季铵根离子质量摩尔浓度为1. 81 mmol/g,羧甲基化聚乙烯醇中羧酸根离子为0. 62 mmol/g。制备具有较佳力学性能的聚电解质薄膜的条件为:TLQA/CMPVA反应薄膜的固含量为10%,固含中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为30%,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TLQA)和羧甲基化聚乙烯醇(CMPVA)(质量比为3∶7)的质量分数为70%,甲醛加入质量分数为3. 88%,溶液p H值为9。所制备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最佳断裂伸长率为222. 13%,拉伸强度为6. 80 MPa。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平面较光滑,断面不平整,聚电解质共混薄膜平面粗糙。聚电解质反应薄膜分子结构中有醚键形成;聚电解质反应薄膜的热稳定性大于聚电解质共混薄膜的热稳定性。【结论】木质素和聚乙烯醇改性后,通过加入成膜剂聚乙烯醇、交联剂甲醛,聚电解质薄膜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可获得具有较好力学性能和缓释性能的TLQA/CMPVA聚电解质反应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乙烯醇 聚电解质 薄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聚电解质交联薄膜的透光性和透气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苏玲 姜贵全 +1 位作者 庞久寅 时君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以工业碱木质素、聚乙烯醇为原料,改性制备木质素季铵盐和羧甲基化聚乙烯醇,以甲醛为交联剂制备木质素基聚电解质交联薄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薄膜的透光性和透气性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压差法分别测定薄膜的光学性能、... 以工业碱木质素、聚乙烯醇为原料,改性制备木质素季铵盐和羧甲基化聚乙烯醇,以甲醛为交联剂制备木质素基聚电解质交联薄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薄膜的透光性和透气性进行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压差法分别测定薄膜的光学性能、透气性能。利用静态接触角测量仪、XRD分别对薄膜的接触角、结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LQA/CMPVA交联薄膜在紫外光区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值10,在可见光区薄膜对光的透过率不到10%,甲醛的加入有利于提高TLQA/CMPVA交联薄膜的透光率。当聚电解质溶液偏弱碱(pH值=9)性时有利于聚电解质交联薄膜对光的透过。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加入后,聚电解质交联薄膜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透气量均增大。交联剂甲醛降低了聚电解质交联薄膜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透气性。当聚电解质溶液中性或偏碱性时,聚电解质交联薄膜的透气性减小。聚电解质交联薄膜表面亲水性大于聚电解质共混薄膜表面亲水性,聚电解质交联薄膜的耐水性大于聚电解质共混薄膜。与PVA相比,CMPVA结晶结构消失。交联作用使TLQA和CMPVA复合更紧密。为TLQA/CMPVA交联薄膜的制备及其在特殊地膜、缓释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乙烯醇 聚电解质复合物 透光性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焦油制备生物沥青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齐华春 许微 +2 位作者 张世晓 李冰 庞久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随着大规模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工程的不断推进,沥青材料的需求量逐渐攀升。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寻找一种能够替代石油沥青的材料已成为道路工程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以玉米秸秆焦油为原料,对其进行树脂化处理,制备生物沥青。基于B... 随着大规模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工程的不断推进,沥青材料的需求量逐渐攀升。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寻找一种能够替代石油沥青的材料已成为道路工程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以玉米秸秆焦油为原料,对其进行树脂化处理,制备生物沥青。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以树脂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树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酚醛摩尔比为0.8,反应时间为125 min,秸秆焦油添加量为10%。结果表明:随着树脂化产物的增加,生物沥青的针入度也随之增大,且均高于70#石油沥青。B-PF生物沥青延度随掺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H-PF生物沥青延度随掺量的增大而减小。提高生物沥青掺量可使软化点降低。H-PF生物沥青在10%掺量下延度及软化点低于70#石油沥青,而掺量达到20%时,所制备的生物沥青的软化点和延度皆低于70#石油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焦油 改性树脂 生物沥青 石油沥青 沥青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在木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昌宇 王宏兴 +3 位作者 刘雪莹 刘文博 刘明利 李春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1,共5页
硅溶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应用广泛,其合成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电解电渗析法、分散法等。然而,不同方法合成的硅溶胶性能各具特点。为了改善其缺点,常需对硅溶胶进行改性处理,常见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本... 硅溶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应用广泛,其合成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电解电渗析法、分散法等。然而,不同方法合成的硅溶胶性能各具特点。为了改善其缺点,常需对硅溶胶进行改性处理,常见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本文总结归纳了硅溶胶的合成方法、改性方法及其改性后的性能,并考察了其在木材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提高木材力学性能和阻燃性方面的相关研究。最后,对硅溶胶在木材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改性硅溶胶 应用于木材领域 提高力学性能 提高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溶剂液化玉米秸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翔宇 邹宜刚 +3 位作者 庞久寅 时君友 王发鹏 马淳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多组分复合溶剂进行液化,以乙二醇、PEG200和丙三醇作为液化剂,正交试验L9(34)探索了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方案,得出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是3种溶剂(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积比为1∶1∶1混合作液化剂时液化效果最佳,反应温度160℃,... 采用多组分复合溶剂进行液化,以乙二醇、PEG200和丙三醇作为液化剂,正交试验L9(34)探索了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方案,得出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是3种溶剂(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积比为1∶1∶1混合作液化剂时液化效果最佳,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占总液体总量的3%,液化率达到90.53%。对产物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溶剂液化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多组分溶剂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贵全 张卓睿 +2 位作者 张诗朦 任宣百 庞久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6,共9页
【目的】研究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工艺及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落叶松树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落叶松树皮中多聚原花青素(LPPC)为原料,使用CR57树脂催化降解制备了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青素(LOPC)。通... 【目的】研究落叶松树皮多聚原花青素的树脂催化降解工艺及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落叶松树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落叶松树皮中多聚原花青素(LPPC)为原料,使用CR57树脂催化降解制备了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青素(LOPC)。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优化降解工艺条件,并对降解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其抗氧化能力。【结果】催化降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00 m L多聚原花青素中加入18 m L催化树脂,催化温度76℃,催化时间1.8 h,此条件下降解产物平均聚合度为3.76。对比LPPC和降解产物LOPC的色谱图,发现降解产物中多聚组分含量明显降低,证实LPPC发生了降解反应;根据紫外光谱图和红外光谱图,确定降解产物具有原花青素的结构特征;由质谱图可知降解产物是从三聚体到十二聚体,并以四聚体为主分布的低聚物。分析降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72.56、12.64和2.52 mg/L。与各对照品相比较,降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还原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仅低于葡萄籽提取物(GS),而高于松树皮提取物(PB)、VC、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结论】催化树脂CR57可适用于催化LPPC的降解反应,降解后的LOP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树皮 原花青素 CR57树脂 催化降解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超声波强化对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贵全 方桂珍 +2 位作者 张卓睿 师振鑫 李家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7-261,共5页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然后将萃余物通过超声波辅助强化提取原花青素,并考察了超声浸提功率、原料粒度、料液比、超...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然后将萃余物通过超声波辅助强化提取原花青素,并考察了超声浸提功率、原料粒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次数5个因素对原花青素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超声波辅助提取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在原料粒度为80~100目、料液比1:12(gmL)的条件下,用320W的超声功率作用辅助提取20min、提取2次,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0.44%,固含物浸提率为22.85%,原花青素的含量为44.29%。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声波法提取前后的树皮表面微观形貌分析,表明超声处理后树皮的纤维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提高了提取率。本研究为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辅助 超声波 落叶松树皮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除脂后再经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贵全 方桂珍 +2 位作者 师振鑫 张卓睿 庞久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2,共6页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纤维素酶法相结合,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脂溶性成分,采用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0℃,萃取130 min后,树脂平均得率为2.16%,然后将萃余物通过纤维素酶辅...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纤维素酶法相结合,对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超临界CO2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脂溶性成分,采用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0℃,萃取130 min后,树脂平均得率为2.16%,然后将萃余物通过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 g脱脂树皮粉以缓冲液为溶剂,原料粒度为150-178μm,纤维酶加入量为原料质量的0.6%,液料比14:1(mL:g),酶解pH值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 h后,原花青素的得率可以达到7.3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树脂后的树皮纤维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促使胞内物质溶出,提高了得率,所获得的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分子中主要存在原花青定型结构单元,没有使有效成分的结构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纤维素酶 落叶松树皮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改性玉米蛋白复合胶黏剂的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俊华 胡亚伟 庞久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3,98,共3页
用复合改性方法,即采用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联合改性玉米蛋白,在引发剂过硫酸铵作用下引发丙烯酰胺双键聚合制成复合改性玉米基胶黏剂,与传统胶黏剂进行对比分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改性玉米蛋白胶样品中活性基团的变化,探索改性... 用复合改性方法,即采用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联合改性玉米蛋白,在引发剂过硫酸铵作用下引发丙烯酰胺双键聚合制成复合改性玉米基胶黏剂,与传统胶黏剂进行对比分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复合改性玉米蛋白胶样品中活性基团的变化,探索改性玉米基胶黏剂耐水胶合强度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玉米基胶黏剂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T 9846—2004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的耐水要求,其胶接的木制品无有害气体释放,达到国际E_0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丙烯酰胺 木材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木素-大豆蛋白胶黏剂在胶合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之朋 徐文彪 时君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26,共4页
探讨了一种新型木素基无醛胶黏剂在三层杨木胶合板中的应用。为了探究经活化还原处理后的碱木素与大豆蛋白共混制备生物质胶黏剂的工艺,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为性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漆酶加入量、碱木素,大豆蛋白共混比例、热压温度... 探讨了一种新型木素基无醛胶黏剂在三层杨木胶合板中的应用。为了探究经活化还原处理后的碱木素与大豆蛋白共混制备生物质胶黏剂的工艺,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为性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漆酶加入量、碱木素,大豆蛋白共混比例、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等因素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漆酶加入量为木质素的3/5,碱木素一大豆蛋白共混比例1:1,热压温度130℃,热压时间10 min,且此碱木素一大豆蛋白胶合体系的胶合强度达到并超过国家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碱木素 大豆蛋白 胶黏剂 Ⅱ类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屑多组分溶剂液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学琴 李翔宇 +3 位作者 亓伟 张吉平 时君友 庞久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975,共5页
利用热化学液化方法对生物质杨木屑液化工艺进行研究,以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量为影响因素,液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木屑液化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液化油替代聚醚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发泡材料... 利用热化学液化方法对生物质杨木屑液化工艺进行研究,以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量为影响因素,液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木屑液化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液化油替代聚醚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发泡材料。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关系为:催化剂量〉液化时间〉液化温度。最佳条件为液化剂聚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为3:1:1,固液比1:5,催化剂量为液体总量的3%,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160℃,杨木屑液化率为93.8%。液化产物的酸值范围43.48~67.32mgKOH/g,羟值范围155.68~235.62mgKOH/g。利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杨木屑液化油替代聚醚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屑 液化 多元醇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异氰酸酯木材胶黏剂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淑敏 时君友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0,共6页
通过红外、热重和压剪强度分析,对水性异氰酸酯(API)木材胶黏剂在加速老化处理1~7个周期(A1~A7)和湿热老化处理1~7个周期(H1~H7)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分析表明:未处理的API胶膜(S)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基团,A1~A7的API胶膜... 通过红外、热重和压剪强度分析,对水性异氰酸酯(API)木材胶黏剂在加速老化处理1~7个周期(A1~A7)和湿热老化处理1~7个周期(H1~H7)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分析表明:未处理的API胶膜(S)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基团,A1~A7的API胶膜中异氰酸酯基团全部消失,H1~H3的API胶膜中仍有异氰酸酯吸收峰存在,但强度减弱,H4~H7的异氰酸酯基团消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A1~A4胶膜的初期热稳定性优于H1~H4,5~7个周期热稳定性几乎相同。在相同质量损失下,加速老化处理API胶膜更稳定,A1~A7降解活化能不完全相同,即降解速度不同;而H1~H7胶膜的活化能几乎相同。2种处理方法胶合制品的压剪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加速老化处理到第3个周期压剪强度仅为5.32MPa,湿热老化处理到第5个周期压剪强度降为6.92 MPa,均达不到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异氰酸酯木材胶黏剂 耐久性 加速老化 湿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制备与固化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淑敏 时君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8,共3页
通过加入改性剂合成超低甲醛释放的脲醛树脂(UF),利用红外和核磁共振研究UF的结构和在不同固化体系下固化后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UF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1%;所压制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低于0.5mg/L,符合GB/T 9846.3—2004中E_0级要... 通过加入改性剂合成超低甲醛释放的脲醛树脂(UF),利用红外和核磁共振研究UF的结构和在不同固化体系下固化后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UF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1%;所压制的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低于0.5mg/L,符合GB/T 9846.3—2004中E_0级要求;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满足Ⅱ类板的要求。红外(FT-IR)分析UF树脂有多种官能团特征吸收峰的存在。核磁分析表明,在不同固化体系下,固化后UF树脂的各种结构含量有所不同。对UF树脂及其固化后的结构分析,为日后开发结构合理,性能更优良的超低甲醛释放UF树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固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淀粉基API桦木接头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君友 柴瑜 +2 位作者 徐文彪 王淑敏 麻馨月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3,27,共4页
以淀粉基API胶合桦木胶接结构为研究对象,以胶接接头的压缩剪切强度为评估指标,对桦木表面不同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化学变化与剪切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均能提高胶接接头的耐久性,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粘接接头剪... 以淀粉基API胶合桦木胶接结构为研究对象,以胶接接头的压缩剪切强度为评估指标,对桦木表面不同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化学变化与剪切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均能提高胶接接头的耐久性,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粘接接头剪切强度下降趋势为:砂纸打磨处理>化学氧化处理>偶联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淀粉基API 桦木 接头 耐老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