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不同生境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及指示作用
1
作者 王佳生 赵红蕊 +3 位作者 佟佳琦 张闯 王宇翔 李洪业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23,共12页
为了解我国北方天然林-人工林交错区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于2017—2018年每年的4—9月,选取天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及其毗邻的人工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龄林(红松林)为研究区域,采用巴氏罐诱捕法进行连续诱集... 为了解我国北方天然林-人工林交错区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于2017—2018年每年的4—9月,选取天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及其毗邻的人工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龄林(红松林)为研究区域,采用巴氏罐诱捕法进行连续诱集。共计捕获金龟总科昆虫7科23属35种1498头。金龟科Scarabaeidae与花金龟科Cetoniidae与红松林的相关性高于其他生境,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中华嗡蜣螂Onthophagus sinicus、黑圆嗡蜣螂Onthophagus ater、瘤圆嗡蜣螂Onthophagus atripennis个体数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显著(P<0.05)。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显著(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与置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阔叶林与红松林、交错区与红松林中的金龟总科昆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将β多样性分解后,3种生境空间物种转换均大于物种集群镶嵌。金龟总科昆虫在交错区呈现出较弱的负边缘效应。本研究表明金龟总科昆虫偏好红松林生境,尤其是花金龟科,可通过指示监测物种持续监测生境变化,并防止花金龟种群大规模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总科 多样性 边缘效应 指示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生 赵红蕊 +4 位作者 孟庆繁 刘生冬 李燕 李明锐 佟佳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87-10299,共13页
为明确天然林及其毗邻退耕还林地的地表甲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验证交错区边缘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强弱,确定人工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森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指导。在2017—2018年的4—9月,以天然阔叶混交林(简称“阔叶混交林”... 为明确天然林及其毗邻退耕还林地的地表甲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验证交错区边缘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强弱,确定人工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森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指导。在2017—2018年的4—9月,以天然阔叶混交林(简称“阔叶混交林”)及其毗邻人工红松幼龄林(简称“红松人工林”)交界处为中心,向两侧延伸120m,并每隔30m设置1个样点,交错区为中心处样点及30m处样点,共设置3条样带,采用巴氏罐诱捕法持续诱捕地表甲虫。共采集地表甲虫6990头,隶属于30科124属178种,其中,阔叶混交林113种,交错区125种,红松人工林134种,3种生境共有物种79种。Hill多样性指数表明,3种生境的物种数、常见物种数和优势物种数均表现为红松人工林>交错区>阔叶混交林。步甲科Carabidae和花金龟科Cetoniidae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生境中均差异显著(P<0.05),埋葬甲科Silphidae个体数在不同生境中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生境内不同优势科个体数与物种数均差异显著(P<0.05)。达乌里干葬甲Aclypea daurica、沟步甲Carabus canaliculatus、黑圆嗡蜣螂Onthophagus ater、黑斑锥胸叩甲Ampedus sanguinolentus、圆角梨须步甲Synuchus orbicollis个体数在不同生境中差异显著(P<0.05)。Margalef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红松人工林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P<0.05)。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境群落结构间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百分比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平均相异度最高,其次为红松人工林和交错区,阔叶混交林和交错区最低,贡献大于0.01物种分别解释其48.18%、43.16%、39.64%的异质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3种生境间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均为中等相似。边缘效应指数表明研究区地表甲虫表现出较弱的正效应。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内不同生境群落结构存在异质性,红松人工林地表甲虫多样性方面接近于阔叶混交林,说明人工经营林分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群落组成上的差异表明红松人工林无法取代阔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边缘效应 阔叶混交林 交错区 红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现粉虱姬小蜂属及一新种一新记录种
3
作者 李明锐 张馨月 +3 位作者 景泽基 李丹 孟艳 李成德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报道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姬小蜂科1中国新记录属粉虱姬小蜂属Euderomphale,并记述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牡丹江市及吉林省和龙市的该属1新种黑吉粉虱姬小蜂Euderomphale heijiensis Li&Li,sp.nov.,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的1中国新记录种... 报道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姬小蜂科1中国新记录属粉虱姬小蜂属Euderomphale,并记述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牡丹江市及吉林省和龙市的该属1新种黑吉粉虱姬小蜂Euderomphale heijiensis Li&Li,sp.nov.,采自黑龙江省伊春市的1中国新记录种白屈菜粉虱姬小蜂Euderomphale chelidonii Erd?s,详细描述两种寄生蜂的形态学特征,并附两种寄生蜂的成虫整体及局部特征照片,对新种与近似种Euderomphale cerris Erd?s做形态学比较。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小蜂科 灿姬小蜂亚科 寄生蜂 新种 形态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