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敏 张亚丽 +1 位作者 高丽君 崔新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2-164,共3页
对PBL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教学中体现出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PBL教学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法。
关键词 PBL 教学法 实验教学 血液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PCR技术的鹿茸及其伪品DNA指纹特征和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丽君 何程远 +7 位作者 李盈诺 巴宏宇 李梓僮 夏薇 李明成 苑广信 张丽华 艾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44,共6页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 目的:分析鹿茸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特异性,建立双重PCR技术鉴别鹿茸真伪的分子指纹特征。方法:利用碱变性法提取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的基因组DN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emier 5.0针对Cytb和COⅠ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Cytb 1、2和COⅠ1、2、3),采用单一及双重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筛选特异性强的引物,确定最佳PCR反应条件。结果:采用碱变性法提取的鹿茸基因组DNA片段长度为23 000bp,DNA纯度即A(260)/A(280)为1.80±0.02;应用单一引物进行PCR扩增无法鉴定鹿茸的真伪,而引物Cytb 1和COⅠ1组合后,解链温度为58℃时,梅花鹿茸(吉林、安徽)、马鹿茸均能扩增出395和525bp大小的2个片段,而驯鹿茸和新西兰鹿茸均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采用该提取方法及最优化的PCR反应条件,对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结论:双重PCR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鹿茸的真伪,该方法特异性高、实用性强,且简便快捷,在鹿茸真伪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双重聚合酶链反应 DN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鹿鞭DNA指纹鉴定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苑广信 李梓僮 +5 位作者 张丽华 盛瑜 李洪宇 李坦 孙新 李明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0-624,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鹿鞭DNA指纹鉴定方法。方法盐析法提取梅花鹿鞭、马鹿鞭、驯鹿鞭和赤鹿鞭的线粒体DNA,对序列为GAGCGTCGAA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其产物,再对所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梅花鹿鞭指纹图... 目的研究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鹿鞭DNA指纹鉴定方法。方法盐析法提取梅花鹿鞭、马鹿鞭、驯鹿鞭和赤鹿鞭的线粒体DNA,对序列为GAGCGTCGAA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其产物,再对所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梅花鹿鞭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马鹿鞭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与驯鹿鞭和赤鹿鞭有明显差异。而且,其相似度均小于0.7。结论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梅花鹿鞭、马鹿鞭及其伪品(驯鹿鞭、赤鹿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鞭 DNA指纹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survivin和HIF-1α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淼 母润红 +1 位作者 李明成 李洪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3-758,893,共7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中survivin和HIF-1α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合成经过化学修饰的靶向survivin和HIF1αmRNA的小干扰RNA(siRNAs),同时合成错义RNA(SCR),采...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中survivin和HIF-1α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合成经过化学修饰的靶向survivin和HIF1αmRNA的小干扰RNA(siRNAs),同时合成错义RNA(SCR),采用HifectinⅡ真核体外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将转染siRNA-survivin、siRNA-HIF-1α和SCR的各组细胞分别命名为sis组、siH组和SCR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和HIF-1αmRNA表达水平。将胃癌BGC-823细胞分为单干扰组(survivin-siRNA,sis组)、联合干扰组(survivin-siRNA+HIF1α-siRNA,sis+siH组)、非靶向特异性组(SCR组)和空白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urvivin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s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和siH组细胞中HIF-1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CR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sis组和sis+siH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sis组比较,sis+siH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s+siH组细胞中surviving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联合靶向沉默survivin和HIF-1α基因可下调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RNAi基因沉默技术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癌BGC-823细胞 小干扰RNA SURVIVIN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丽媛 武昕媛 +2 位作者 李钰 赵笑梅 赵云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MRSA菌株SCCmec基因型及耐药特征。方法通过多重PCR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AST GP67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120株MRSA菌株,SCCmecⅡ型15株(12.5%),SCCmecⅢ型96株(80%),SCCmec未定型9株(7.5...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MRSA菌株SCCmec基因型及耐药特征。方法通过多重PCR进行SCCmec基因分型;采用AST GP67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120株MRSA菌株,SCCmecⅡ型15株(12.5%),SCCmecⅢ型96株(80%),SCCmec未定型9株(7.5%);120株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耐药;SCCmecⅡ型对克林霉素耐药性高(93.3%),而对四环素耐药性低(26.7%);SCCmecⅢ型对庆大霉素耐药高(91.7%);SCCmec未定型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高(77.8%)。不同SCCmec基因型MRSA对奎奴普汀、万古霉素、呋喃妥因100%敏感。结论目前医院的流行的MRSA多为SCCmecⅡ型和SCCmecⅢ型,各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今后应加强耐药基因的监测有效控制MRSA感染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盒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R基因多态性与吉林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吉林 刘冲 +1 位作者 单雪梅 宋玉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吉林人群IL-23R基因rs7517847和rs1048962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IL-23R基因多态性检测,与100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两个SNP位点(rs7517847和r... 目的:探讨吉林人群IL-23R基因rs7517847和rs1048962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IL-23R基因多态性检测,与100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两个SNP位点(rs7517847和rs10489629)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假设遗传方式下,rs7517847位点的纯合突变GG基因型与(TG+TT)基因型比较;rs10489629位点的纯合突变AA基因型与(GA+GG)基因型比较,其频率分布差异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3R基因rs7517847和rs10489629位点的多态性均与吉林人群AS易感性有关;携带G等位基因(或A等位基因)且为GG(或AA)基因型的个体患AS的倾向性增大,可能是患AS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白细胞介素23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中糖化血红蛋白和3-硝基酪氨酸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丽君 杜冰洋 +5 位作者 符瑶 张燕 张蔷 李昂 刘欣 夏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3-硝基酪氨酸(3-N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为DM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DM患者64例,其中单纯DM患者18例(单纯DM组),DM并发... 目的:检测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3-硝基酪氨酸(3-N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为DM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DM患者64例,其中单纯DM患者18例(单纯DM组),DM并发症患者46例(DM并发症组),其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例(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并发其他并发症患者30例(DM并发其他并发症组);选择正常对照20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HbA1c、3-N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水平。结果:单纯DM组和DM并发症组患者的HbA1c、3-NT、FBG、TG和Cr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并发其他并发症组、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的3-N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P<0.05);3-NT和TG水平随DM并发症的病情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以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为最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BMI)、TC与3-NT水平呈线性回归关系(r=0.272,r=0.216,P<0.05)。结论:HbAlc和3-NT对DM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NT的检测对于DM并发症的进一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3-硝基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丽媛 赵云冬 +1 位作者 李明成 张亚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07-4409,共3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油田总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痰标本865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痰培养共分离出582株细菌,阳性率为67.3%,主要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 目的:了解吉林省油田总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痰标本865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痰培养共分离出582株细菌,阳性率为67.3%,主要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阳性率为42.3%,肺炎克雷伯菌为48.6%,产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除庆大霉素对大肠埃希菌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测试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50.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5.3%。所有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痰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细菌培养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microRNA-155和CD4^+ 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迎 张吉林 宋玉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mircoRNA-155表达量和CD4+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特征,阐明mircoRNA-155定量检测和CD4+T细胞百分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mircoRNA-155表达量和CD4+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特征,阐明mircoRNA-155定量检测和CD4+T细胞百分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选择4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30例皮肤湿疹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mircoRNA-155表达量和CD4+T细胞百分率,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特应性皮炎组mircoRNA-155相对表达量高于湿疹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特应性皮炎组CD4+T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湿疹组(P<0.01及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mircoRNA-155表达量明显上调,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临床检测mircoRNA-155和CD4+T细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微小RNA-155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吉林 李娜 +1 位作者 宋玉国 毕胜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84例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78例乙肝疫苗中或强应答者人群进行对照。结果:①...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84例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78例乙肝疫苗中或强应答者人群进行对照。结果:①HLA-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无或低应答组为23.8%,中或强应答组为5.1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HLA-DRB1*12、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无或低应答组为4.76%和7.14%,在中或强应答组为23.1%和24.4%,两组之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等位基因HLA-DRB1*07(2.38%和5.12%),HLA-DRB1*08(9.52%和8.97%),HLA-DRB1*09(7.14%和10.3%),HLA-DRB1*11(7.14%和7.69%),HLA-DRB1*13(4.76%和6.41%)及HLA-DRB1*16(4.76%和5.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在中或强应答组之间基因频率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接种后,①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与无或低应答相关;②HLA-DRB1*12、15等位基因可能与中或强应答相关;③未检测到HLA-DRB1*07、08、09、11、13、16等位基因与免疫应答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HLA-DRB1等位基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貂组织线粒体DNA及细胞色素b鉴定及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丽华 李明成 王冰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貂组织线粒体DNA(mtDNA)及细胞色素b(Cytb)的特征。方法:采用碱变性方法提取新鲜的貂心及肝组织中mtDNA,PCR技术扩增细胞色素b(Cytb)基因部分序列片段并直接测序。结果:新鲜的貂心和肝组织提取出16800bp的mtDNA,并能扩增出310b... 目的:探讨貂组织线粒体DNA(mtDNA)及细胞色素b(Cytb)的特征。方法:采用碱变性方法提取新鲜的貂心及肝组织中mtDNA,PCR技术扩增细胞色素b(Cytb)基因部分序列片段并直接测序。结果:新鲜的貂心和肝组织提取出16800bp的mtDNA,并能扩增出310bp大小的Cyt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貂心Cytb基因与美洲貂(GenBank AB026109.1)同源性为99%。结论:貂组织含有完整的mtDNA,Cytb部分基因可以作为貂心物种鉴定及检测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貂心 DNA 线粒体 细胞色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速 张逢春 +1 位作者 刘成柏 项小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5-627,共3页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肝癌组中TSGF与AFP联合阳性检出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AFP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血清TSGF 早期诊断 慢性乙肝 确诊 阳性检出率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TNF-α-85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2 位作者 王雅文 朱小泉 杨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 目的: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探索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基因区域内是否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采集中国吉林地区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在HLA基因区域内选取11个SNPs多态位点,对单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case-control分析。结果:中国吉林地区TNF-α-850多态位点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等位基因C和T在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02)。HLA-B27阳性率在中国吉林地区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χ2=155.264,P=0.000)。对HLA-B27和TNF-α-850两位点的基因互助分析表明,与单独HLA-B27阳性比较,当TNF-α-850T等位基因存在时OR值明显增加。结论:TNF-α-850C→T突变在中国吉林地区人群中可能增加AS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基因 基因型频率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丽媛 赵云冬 +1 位作者 张亚文 李明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了解儿科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患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238株病原菌,以克雷伯菌属为最多123株(51.7%),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5... 目的:了解儿科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患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238株病原菌,以克雷伯菌属为最多123株(51.7%),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50株(21.0%);123株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的菌株96株(78.0%);1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12株(63.2%)。产ESBLs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相应细菌。检出41株(80.2%)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a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未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a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儿科的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属最多见,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两类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细菌培养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治慧 杨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检测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生长及Notch1活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抑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 目的:检测橙皮素对舌癌细胞生长及Notch1活化的影响,探讨橙皮素抑癌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Tca8113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别用于分析橙皮素作用前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DMSO对照组比较,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24、48和72h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7.88%±1.90%、26.28%±2.2%和47.05%±1.90%)(P<0.05);在橙皮素处理72h后,25、50、75、100和125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14±1.20)%、(28.69±2.10)%、(28.33±2.60)%、(45.26±3.00)%和(47.05±1.90)%,橙皮素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橙皮素作用72h后,0、50和100μmol·L-1橙皮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从2.9%±0.5%升高至23.4%±1.7%和35.1%±1.9%(P<0.05);G0/G1期细胞由(18.6±1.3)%升高至(33.4±1.5)%和(40.5±1.9)%(P<0.05),S期细胞百分率由(70.3±2.5)%下降至(56.8±2.0)%和(48.7±1.8)%(P<0.05)。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与DMSO对照组比较,橙皮素作用后Tca8113细胞中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橙皮素能够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otch1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舌肿瘤 NOTCH1 He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2148bp的cagA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及免疫性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世和 王媛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5-588,共4页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临床菌株的cagA基因片段 ,构建原核表达系统 ,鉴定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 由于cagA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较大 ,选择序列相对稳定的 2 14 8bp为目的片段 (cagA1)。采用高保真PCR扩增...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临床菌株的cagA基因片段 ,构建原核表达系统 ,鉴定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 由于cagA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较大 ,选择序列相对稳定的 2 14 8bp为目的片段 (cagA1)。采用高保真PCR扩增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Y0 6中的目的片段cagA1,T -A克隆后测序。构建 pET32a的cagA1片段表达载体 ,在E coliBL2 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收集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 (rCagA1)。采用Hp全菌抗体的Westernblot鉴定rCagA1免疫反应性 ,免疫双扩散试验鉴定rCagA1免疫家兔的抗血清效价。 结果 PCR获得预期大小的目的扩增条带。与文献报道比较 ,克隆的cagA1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4 83%和93 30 %。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 pET32a -cagA1-E coliBL2 1DE3目的重组蛋白 (rCagA1)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 30 %左右。Westernblot证实rCagA1能与Hp全菌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兔抗rCagA1血清的免疫双扩散效价为 1∶4。结论 本文成功地构建了HpcagA基因片段cagA1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 ,所表达的rCagA1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为进一步研制cagA及其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ngA基因 克隆 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与PA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敏 吴金义 +1 位作者 侯俭 李双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AI-1、FⅦc活性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患者PCI前、后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PAI-1基因型频数分布为4 G/4 G型48例(56%),4 G/5 G30例(35%),5 G/5 G型8例(9%)。4 G和5 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3组基因型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PAI-1 4G/4G基因型患者血浆vWF、PAI-1、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在术后即刻高于术前(P<0.01);术后24 h PAI-1活性高于术前(P<0.01),但vWF、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有所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4G/5G基因型及5G/5G基因型的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24 h较术前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 G/4 G型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PAI-1活性较另两组基因型患者增高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具有PAI-1 4 G/4G基因型患者在PCI后较4 G/5 G型及5 G/5 G型患者存在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改变,提示PAI-1 4G/4G基因可能是PCI后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凝血因子Ⅶ 血小板α颗粒 膜蛋白-140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hp0527基因的缺失株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母润红 邵世和 +3 位作者 钟桥 韩军 黄河 田树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2-935,939,共5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致病岛编码hp0527基因的突变株。为Cag致病岛致病机制及H.pylori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方法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连接到PCR扩增hp0527两端区域产生的2个目的基因片段之间,构建hp...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致病岛编码hp0527基因的突变株。为Cag致病岛致病机制及H.pylori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方法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连接到PCR扩增hp0527两端区域产生的2个目的基因片段之间,构建hp0527基因缺失的自杀质粒pBlueKM40-Δhp0527;将带有卡那霉素抗性标志的缺失突变载体,通过抗生素卡那霉素筛选出缺失hp0527基因的突变株,并经PCR方法鉴定后,采用野生株和突变株的幽门螺杆菌分别与胃癌上皮细胞BGC-823共培养后,分析它们对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出幽门螺杆菌hp0527基因突变的自杀质粒,突变载体经内切酶酶切分析显示:产生的条带与设计结果完全一致;抗生素筛选并经PCR鉴定后,获得了hp0527基因缺失株;CagA蛋白转运分析表明基因hp0527缺失前后,可以导致细菌转运CagA蛋白能力的丧失。结论:成功构建出1株缺失hp0527基因的H.pylori突变株,对于阐明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H.pylori致病中的地位及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Ⅳ型分泌系统 同源重组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抑制剂单宁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萌 赵丽艳 +3 位作者 李才 李相军 孙波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6-1029,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氨基苯甲酰胺(3-AB)处理组(CDT组)、糖尿病GLTN低剂... 目的:研究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氨基苯甲酰胺(3-AB)处理组(CDT组)、糖尿病GLTN低剂量(20mg·kg-1·d-1)处理组(LDT组)和糖尿病GLTN高剂量(30mg·kg-1·d-1)处理组(HDT组),12周后检查各组动物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及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ARP阳性信号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LDT和HDT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和尿蛋白排泄率也明显降低(P<0.01,P<0.05,P<0.01),LDT和HDT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组织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但LDT和HDT组之间上述肾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TN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抑制肾组织PARP表达,改善肾脏功能和形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 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甲DN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曲莉 王淼 +3 位作者 邓莹 张丽华 牛佳牧 李明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研制一种集DNA提取与PCR鉴定为一体的龟甲检测试剂盒,考察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稳定性。通过优化DNA提取和PCR检测方法,将所需试剂组合成试剂盒,用其提取龟甲正品及伪品mtDNA,进行PCR鉴定。试剂盒提取龟甲正品及伪品mtDNA的... 研制一种集DNA提取与PCR鉴定为一体的龟甲检测试剂盒,考察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稳定性。通过优化DNA提取和PCR检测方法,将所需试剂组合成试剂盒,用其提取龟甲正品及伪品mtDNA,进行PCR鉴定。试剂盒提取龟甲正品及伪品mtDNA的OD260/OD280为1.80±0.05,正品龟甲在335bp和410bp出现两条清晰条带,伪品龟甲则无条带出现,试剂盒特异性为100%,检测限为0.025 g,经反复冻融20次后依然有效,3次重复性检测均重现相同结果。龟甲DNA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龟甲药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甲 DNA检测试剂盒 复合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