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及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沈文杰 胡逸群 +2 位作者 王彦军 郭学伟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采用包衣处理的方法研究了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不同剂量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FS按照药种质量比(m/m)1∶300、1∶400、1∶500处理后种子出苗率... 采用包衣处理的方法研究了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不同剂量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FS按照药种质量比(m/m)1∶300、1∶400、1∶500处理后种子出苗率分别为82.67%、86.67%和77.33%,均高于空白对照组75.67%;对水稻恶苗病有很好防效,分别达90.70%、89.53%和88.37%;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10%以下,防效较差。因此,防治稻瘟病不建议用此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种比(m/m)采用1∶400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水稻稻瘟病 防治效果 11%精甲·咯·嘧菌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低毒环保型种子处理剂—6.5%吡·高氯·戊悬浮种衣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世和 刘世明 程海章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1-42,共2页
种衣剂又称种子处理剂,是指应用化学型、生物型、泥浆型等种子处理剂对种子进行处理。种衣剂是以种子为载体的地下隐蔽施药,靶标性强,有效成分持效期延长到45-60d,而地上部喷洒有效成分持效期为7-15d,减少了化学农药地上部喷洒2-3... 种衣剂又称种子处理剂,是指应用化学型、生物型、泥浆型等种子处理剂对种子进行处理。种衣剂是以种子为载体的地下隐蔽施药,靶标性强,有效成分持效期延长到45-60d,而地上部喷洒有效成分持效期为7-15d,减少了化学农药地上部喷洒2-3次,因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农药公害,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悬浮种衣剂 高效低毒 环保型 高氯 有效成分 化学农药 隐蔽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种衣剂63%福·克·戊玉米干粉种衣剂
3
作者 刘世明 程海章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干粉种衣剂 20世纪60年代 高分子聚合物 种子处理剂 美国农业部 玉米 苗期病害 五氯硝基苯 种衣剂处理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薄荷脱毒苗低成本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文申 周恒苍 +1 位作者 付晏昆 周宇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薄荷脱毒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脱毒野薄荷试管苗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配制不同培养基,对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的薄荷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根长、根数、...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薄荷脱毒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脱毒野薄荷试管苗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配制不同培养基,对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的薄荷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根长、根数、生根率均优于固体培养;来源于浅层液体培养生根的薄荷脱毒苗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来源于固体培养基的脱毒苗;与固体培养基相比,采用浅层液体培养可节约成本57.44%,同时减少大量用工。[结论]以30 g/L食用白糖代替蔗糖、以凉开水代替蒸馏水的浅层液体培养更适合于脱毒薄荷种苗的大量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薄荷脱毒苗 快繁技术 低成本 浅层液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北区玉米金针虫防治方案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占金 李开俊 +1 位作者 王彦军 李建波 《中国种业》 2022年第3期92-95,共4页
以北农(海利)48%的噻虫胺FS(悬浮剂)和生产主流杀虫剂、杀菌剂配制成多种包衣方案,用于防治东北区玉米金针虫,进行了3年田间金针虫防效试验和1年低温安全测试。结果表明,噻虫胺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通过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东北区的玉米... 以北农(海利)48%的噻虫胺FS(悬浮剂)和生产主流杀虫剂、杀菌剂配制成多种包衣方案,用于防治东北区玉米金针虫,进行了3年田间金针虫防效试验和1年低温安全测试。结果表明,噻虫胺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通过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东北区的玉米金针虫,持效期可达45d,且安全性好。对春玉米5~6叶期的金针虫防效优于其他杀虫剂,降低了由金针虫造成的君子兰苗率,为东北区玉米金针虫的防治方案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虫 噻虫胺 包衣 防效 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精播玉米种子发芽方法试验的探讨
6
作者 孔德巍 李东 +4 位作者 李建波 杨玉民 李颖 张佳红 李明 《种子科技》 2013年第7期53-54,共2页
通过对同一品种、同一样品、不同温度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条件对发芽的影响,探讨低温条件与检验规程条件下发芽率的相差数值,结果表明高活力的种子批可以适应不同温度,只有在低温条件下发芽的种子才能更适应当地精量播种。
关键词 精量 温度 检测方法 田间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