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暨“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李静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思想遗产。同时,他创办进步期刊,重启思想革命,扶植文学青年,支持设立文艺社团,锻造新的文艺战士,西三条故居也因此成为“文艺青年的圣地”。为此,5月25日上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了“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系列活动开幕式;5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与中国鲁迅研究会在前门建国饭店联合召开了“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青年 中国鲁迅研究会 《朝花夕拾》 《野草》 《彷徨》 外国文学作品 建国饭店 文艺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为《国学季刊》《心的探险》所作封面原型考述
2
作者 黄爱华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88,F0003,共11页
鲁迅为《国学季刊》《心的探险》所作封面的石刻原型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以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为基础,结合鲁迅日记和手稿,可以发现两者的原型分别是云纹画像砖、“建宁四年”画像石,两者的拓片鲁迅均有收藏。由画像拓片变为书刊封面... 鲁迅为《国学季刊》《心的探险》所作封面的石刻原型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以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为基础,结合鲁迅日记和手稿,可以发现两者的原型分别是云纹画像砖、“建宁四年”画像石,两者的拓片鲁迅均有收藏。由画像拓片变为书刊封面过程中展现出鲁迅别具匠心的处理手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鲁迅对于“建宁四年”画像石乃六朝石刻的判断,有可能受到其购藏的1919年《艺术丛编》第21期的影响。此外,综合拓片信息与鲁迅钞碑习惯及常例可以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对鲁迅1923年2月28日日记所录购买“建宁四年”画像石之事的断句或有不准确的地方,应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封面设计 画像石 艺术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翻译《运用口语的填词》的手稿研究
3
作者 葛涛 谷红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39,共6页
1927年1月6日,已经辞职并准备离开厦门大学的鲁迅翻译了《运用口语的填词》一文,这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铃木虎雄(1878-1963)所著的《支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章节,译文发表于1927年2月25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4期,后... 1927年1月6日,已经辞职并准备离开厦门大学的鲁迅翻译了《运用口语的填词》一文,这是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铃木虎雄(1878-1963)所著的《支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章节,译文发表于1927年2月25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4期,后收入《译丛补》。这篇译文的手稿写在"未名社"的稿纸上,左起竖行书写,共5页9面(稿纸的正反面都书写),现保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铃木虎雄 未名社 鲁迅翻译 《莽原》 手稿研究 厦门大学 填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素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9,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1919年初,北大内部新旧两派的冲突对立日益显露。2月底,北大学生张厚载散布关于陈独秀等因言论思想激烈浮躁而被政府要求辞职的流言,致使北大内... 1919年北京大学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1919年初,北大内部新旧两派的冲突对立日益显露。2月底,北大学生张厚载散布关于陈独秀等因言论思想激烈浮躁而被政府要求辞职的流言,致使北大内部分歧暴露于公众视野。随后安福系言论机关《公言报》对北大进行猛烈攻击,更有国会议员要求取缔《新青年》等杂志,否则将弹劾教育总长及蔡元培。北大在巨大社会压力之下,不得不免去陈独秀的北大文科学长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新旧思潮 蔡元培 林纾 张厚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周建人著《花鸟虫鱼》
5
作者 何巧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0,共3页
《花鸟虫鱼》,收入“开明青年丛书”,1936年1月开明书店初版发行,克士著,正文96页,实价大洋三角。封面和扉页绘有多颗星星,封面左下角和扉页右下角标明“志恒”二字,应为设计者名(莫志恒擅长书籍装帧设计,是此时期开明书店的美术编辑)... 《花鸟虫鱼》,收入“开明青年丛书”,1936年1月开明书店初版发行,克士著,正文96页,实价大洋三角。封面和扉页绘有多颗星星,封面左下角和扉页右下角标明“志恒”二字,应为设计者名(莫志恒擅长书籍装帧设计,是此时期开明书店的美术编辑)。图书收录:“研究自然不用书”/白果树/鸡爪子/乌米饭/兰花/花和虫/延藤的植物三种/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水螅的故事/关于蜈蚣/蜘蛛/屋子里的小虫/蚤的生活/金鱼/记湖州人卖蛟/燕子/睡/醒的卧着/谈谈头发/遗传和变异/关于优生学/论“自然的平衡”共22篇科学小品文,结集前大部分曾陆续发表于《太白》半月刊。该书附录有“开明书店出版生物学参考书籍”广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明书店 参考书籍 科学小品文 美术编辑 花鸟虫鱼 白果树 桂花树 书籍装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道路——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黄爱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96,共5页
2021年是中国新文化的先驱、新文学之父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鲁迅的人生道路,与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自立自强的曲折道路同频共振,集中体现了近现代转型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民忧患、勇于担当、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启... 2021年是中国新文化的先驱、新文学之父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鲁迅的人生道路,与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自立自强的曲折道路同频共振,集中体现了近现代转型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民忧患、勇于担当、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启蒙精神。为纪念鲁迅诞生140周年,进一步总结鲁迅思想资源,探讨先生所开创的新文化的传统,2021年10月9日,"鲁迅的道路——纪念鲁迅诞生1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人生道路 启蒙精神 中国新文化 同频共振 自立自强 线上线下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确定自我:“钞古碑”与鲁迅《墓碣文》的创作
7
作者 黄爱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5,共10页
金石文献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在文艺志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饱蘸着金石研究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墓碣文》借由梦中读残碑的经历审视鲁迅后五四时期在家庭、文艺志业、社会改革中遭遇挫败所带来的酷烈创痛,并重构了... 金石文献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在文艺志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饱蘸着金石研究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墓碣文》借由梦中读残碑的经历审视鲁迅后五四时期在家庭、文艺志业、社会改革中遭遇挫败所带来的酷烈创痛,并重构了文人“读碑”传统。文言墓碣文中缺失的社会关系网和对墓主的盖棺论未定,既构成对传统碑志义例及礼制文化的颠覆,也代表着支离破碎的灵魂拒绝在现有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中进行自我命名,而是执拗探寻“主观之内面精神”。“我”以白话文连贯地讲述文言墓碣支离的故事,既是将被压抑的自我融入现实苦斗的开始,也暗含着鲁迅发掘金石文献的生命力,借此重振国民精神及文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钞古碑” 《墓碣文》 身份认同 生命力 金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一个讲堂中”的“电影”——观看之道与鲁迅的“弃医从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8,共15页
引言何以"幻灯片"首先,让我们综合现有史料与文本,归纳一下,鲁迅在仙台都看到了什么?他看见陌生的先生,研究室的人骨头骨标本^(①)、解剖室的尸体、不敢下刀的年青女尸和婴幼孩尸体^(②),也看到了活生生的俄国战俘;他看见有3... 引言何以"幻灯片"首先,让我们综合现有史料与文本,归纳一下,鲁迅在仙台都看到了什么?他看见陌生的先生,研究室的人骨头骨标本^(①)、解剖室的尸体、不敢下刀的年青女尸和婴幼孩尸体^(②),也看到了活生生的俄国战俘;他看见有3名同班同学应征报名到日俄战争的前线——中国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医从文 观看之道 同班同学 解剖室 日俄战争 幻灯片 鲁迅 仙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现的鲁迅记录兑换券的文字考释
9
作者 葛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2,共5页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库中保存着一张类似32开书本大小的宣纸(见右图),上面贴着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文物存档标签:流通兑换券。在这张宣纸的中间偏左的位置有鲁迅用毛笔书写的如下文字:新兑换券0030761至0030780共二十张六月廿七日换二...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库中保存着一张类似32开书本大小的宣纸(见右图),上面贴着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文物存档标签:流通兑换券。在这张宣纸的中间偏左的位置有鲁迅用毛笔书写的如下文字:新兑换券0030761至0030780共二十张六月廿七日换二张尚存十八张共计票款一百九十三元从墨迹来看,上述文字很可能是鲁迅分两次或分三次书写的,其中"新兑换券0030761至0030780共二十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考释 资料库 宣纸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蒂珂夫的〈某市的历史〉》应是鲁迅佚文
10
作者 葛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4,共9页
《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五期第958页刊登了一则补白文字《萨尔蒂珂夫的〈某市的历史〉》,介绍15天前出版的《译文》杂志刊登的鲁迅翻译的俄罗斯小说《饥馑》及其作者萨尔蒂珂夫。本文从《译文》和《文学》杂志编辑、校对、出版时间的角度... 《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五期第958页刊登了一则补白文字《萨尔蒂珂夫的〈某市的历史〉》,介绍15天前出版的《译文》杂志刊登的鲁迅翻译的俄罗斯小说《饥馑》及其作者萨尔蒂珂夫。本文从《译文》和《文学》杂志编辑、校对、出版时间的角度,从对萨尔蒂珂夫生平及创作熟悉的角度,从向中国读者介绍萨尔蒂珂夫的创作的目的的角度,从这则补白文字的内容与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这则补白文字应当是鲁迅撰写的,因此这则补白文字也应当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22年8月开始编辑的新版的《鲁迅全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翻译 讽刺 补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故乡情感之历时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巧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5,共7页
对故乡的怀恋是人类永恒的精神现象,鲁迅对故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郁达夫看来,'鲁迅不但对于杭州,并没有好感,就是对他出身地的绍兴,也似乎并没有什么依依不舍的怀恋。'(1)而在冯雪峰的眼中:'他谈到绍兴,每次都使我发生一... 对故乡的怀恋是人类永恒的精神现象,鲁迅对故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郁达夫看来,'鲁迅不但对于杭州,并没有好感,就是对他出身地的绍兴,也似乎并没有什么依依不舍的怀恋。'(1)而在冯雪峰的眼中:'他谈到绍兴,每次都使我发生一个相同的感觉,就是他的故乡绍兴,似乎常常在引起他的一种很可回味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树人 历时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视野中的陈洪绶——兼谈鲁迅藏《博古叶子》两册
12
作者 张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94,F0002,共5页
一、陈洪绶其人其事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因为喜欢画莲花,故自取号老莲,于是有"陈老莲"行世,并且世人多以陈老莲称之。陈洪绶善于画山水、花鸟等,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书法方面的造诣也... 一、陈洪绶其人其事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因为喜欢画莲花,故自取号老莲,于是有"陈老莲"行世,并且世人多以陈老莲称之。陈洪绶善于画山水、花鸟等,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书法方面的造诣也相当高。陈洪绶早期习画路径非常独特,年幼时曾经由蓝瑛指点过其作画,得到了董其昌好友陈继儒的赏识,后结识了理学家刘宗周、著名文人张岱、大书画家祁止祥,并效仿吴门画派的宗师沈周,气势不凡,笔力雄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陈老莲 张岱 吴门画派 陈继儒 气势不凡 浙江诸暨 刘宗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的文学”:鲁迅藏黄鹏基《荆棘》
13
作者 何巧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86,共5页
《荆棘》,短篇小说集,朋其著,1926年8月作为“狂飙丛书”第二种由上海开明出版社初版,1927年再版。朋其即黄鹏基。该书收录了《自招》(前言)《沙滩上》《我的情人》《复活》《王瞎子的妻》《火腿先生在人海中的奔走》《流浪人的厄运》《... 《荆棘》,短篇小说集,朋其著,1926年8月作为“狂飙丛书”第二种由上海开明出版社初版,1927年再版。朋其即黄鹏基。该书收录了《自招》(前言)《沙滩上》《我的情人》《复活》《王瞎子的妻》《火腿先生在人海中的奔走》《流浪人的厄运》《Ballism》《请愿》《牧牛》《月色》《蛋》《话别》等13篇文章。1926年10月6日,鲁迅在厦门将此书寄给在广州的许广平,许广平于10月27日收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广平 短篇小说集 《复活》 《蛋》 流浪人 荆棘 朋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的编纂思路及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爱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作为最早的鲁迅研究资料集,1926年台静农所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是对鲁迅的生命史与个人文学史进行总结的重要尝试,既比较客观地呈现了社会舆论中复杂的鲁迅论,也有意纠正有关鲁迅及其文学的种种误解,更着意塑造其人其文学的彻底批判... 作为最早的鲁迅研究资料集,1926年台静农所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是对鲁迅的生命史与个人文学史进行总结的重要尝试,既比较客观地呈现了社会舆论中复杂的鲁迅论,也有意纠正有关鲁迅及其文学的种种误解,更着意塑造其人其文学的彻底批判性、革命性特质。该资料集的编纂正处于时代变革与鲁迅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对为新文学和国民苦斗多年的鲁迅有极大的鼓舞,也为现实生活中疲倦和挣扎的鲁迅提供了精神慰藉,为其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论 生命史 个人文学史 革命性 道路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中国名物传统的思考与实践
15
作者 何巧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38,共6页
鲁迅对名物传统的关注源自个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博物君子对名物的寄托感怀,他对名物传统中的诗教寄情、通人博览、图文并茂等积极因素多有承继。他重视名物传统著作的抄写与辑录,并在接受现代西方科学观念后,从中寻找接驳的入口,在求索与... 鲁迅对名物传统的关注源自个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博物君子对名物的寄托感怀,他对名物传统中的诗教寄情、通人博览、图文并茂等积极因素多有承继。他重视名物传统著作的抄写与辑录,并在接受现代西方科学观念后,从中寻找接驳的入口,在求索与实证等方面笃力践行。鲁迅科学地制作植物标本、分类定名,并将名物知识灵活运用到文学与翻译的生产和传播中,均是其对名物传统的继承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博物君子 名物传统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李静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96,共5页
2023年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作为定居北京期间的文学创作实践,《呐喊》掀开了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新篇章,鲁迅也因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主将。为进一步释放《呐喊》的文学及思想价值,深化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作为定居北京期间的文学创作实践,《呐喊》掀开了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新篇章,鲁迅也因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主将。为进一步释放《呐喊》的文学及思想价值,深化鲁迅的精神文化遗产研究,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鲁迅研究会、北京市鲁迅中学于9月16至17日在京联合举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呐喊’”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北京鲁迅博物馆策划的“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9月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中国鲁迅研究会 中国新文学 文学创作实践 奔星 建国饭店 精神文化遗产 北京前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余者”的自述——鲁迅藏郁达夫《茑萝集》
17
作者 阿其拉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6,共4页
《茑萝集》,1923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见封三),作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是郁达夫第二部创作文集,收录短篇小说《血泪》《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序跋《献纳之辞》《自序》《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现存北京... 《茑萝集》,1923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见封三),作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是郁达夫第二部创作文集,收录短篇小说《血泪》《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序跋《献纳之辞》《自序》《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茑萝集》是1923年11月郁达夫赠鲁迅的签名本,封面有郁达夫用钢笔题字“鲁迅先生指正 郁达夫谨呈 十二年十一月”。一1922年8月,短篇小说《血泪》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茑萝集 零余者 《时事新报》 郁达夫 《自序》 创造社 泰东图书局 《还乡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与“活”——鲁迅藏叶永蓁《小小十年》
18
作者 王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3,共6页
《小小十年》,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9月上海春潮书局初版,分上下两卷,叶永蓁著,鲁迅曾亲自校改并为其作小引。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小小十年》是1929年9月5日叶永蓁赠鲁迅的签名本,扉页(见封三)有叶永蓁钢笔题字“鲁迅先生:这小小十... 《小小十年》,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9月上海春潮书局初版,分上下两卷,叶永蓁著,鲁迅曾亲自校改并为其作小引。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小小十年》是1929年9月5日叶永蓁赠鲁迅的签名本,扉页(见封三)有叶永蓁钢笔题字“鲁迅先生:这小小十年给您作我认识您时小小的礼物。后学叶永蓁谨赠一九二九、九、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十年 自传体 鲁迅 叶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上)——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9,82,共21页
当周树人以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四卷五号发表日记体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五四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新文化同人在震惊之余,无不为这新文学的第一枚硕果欣喜和钦佩。作为少数持有新观念的一代新知识分子,并不是谁都幸运地具备... 当周树人以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四卷五号发表日记体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五四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新文化同人在震惊之余,无不为这新文学的第一枚硕果欣喜和钦佩。作为少数持有新观念的一代新知识分子,并不是谁都幸运地具备将自己的想法以虚构故事的形式透过纸媒传达给读者的小说家的潜质,同时又是个有独创力的思想家。已有数不清的读者从不同时空感受到了鲁迅敏锐的觉察力、哲学沉潜和文化深思,然而,从这些到想象文学的创造力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小说集》 翻译出版 鲁迅小说 周树人 文学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下)——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共21页
(四)文学教科书作为一名留学生,周树人在日本读语言学校期间,一定会修文学阅读课,那么,文学教科书自然成为其外国作品阅读史上不容忽视的考察环节。弘文学院是对中国留学生施行三年日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科上重视日语和普通学科,... (四)文学教科书作为一名留学生,周树人在日本读语言学校期间,一定会修文学阅读课,那么,文学教科书自然成为其外国作品阅读史上不容忽视的考察环节。弘文学院是对中国留学生施行三年日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科上重视日语和普通学科,为学生将来报考高等学校与大学做预备,教授的内容相当于中学知识,而周树人作为速成普通科学生,仅就读了两年,便获得毕业资格,可以选择专门学校。北冈正子曾经查看了周树人在校期间的授课科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资格 高等学校 周树人 阅读史 普通教育 留日生 文学阅读 中国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