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筋保土柔性污染阻隔管控技术在历史遗留废渣堆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智 刘玉强 +2 位作者 齐长青 刘胜 郑中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184,共11页
历史遗留废渣堆的治理是目前环保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于堆存场地受限、边坡陡的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治理技术是当下历史遗留废渣堆污染防治的难题之一。以某关停矿山生态恢复项目渣堆管控项目为例,提出了... 历史遗留废渣堆的治理是目前环保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对于堆存场地受限、边坡陡的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与生态恢复的协同治理技术是当下历史遗留废渣堆污染防治的难题之一。以某关停矿山生态恢复项目渣堆管控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遗留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及生态恢复技术,即废渣堆加筋—保土—水平与垂直柔性阻隔—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简称“加筋保土柔性阻隔生态恢复技术”,该技术对废渣堆采用土工袋+格栅加筋的方式稳固边坡,堆体表面设置HDPE膜为主防渗的阻隔层,并挂设土工格室进行保土绿化,并在渣堆四周设置柔性垂直污染防控阻隔墙,将废渣堆进行三维立体阻隔,有效防控废渣堆对周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同时废渣堆表层阻隔采用的是HDPE膜,其渗透系数小于1×10^(-13) cm/s,四周采用的柔性垂直阻隔墙整体渗透系数小于1×10^(-7) cm/s,HDPE膜表层通过钢制花管HDPE管靴固定土工格室,钢制花管HDPE管靴可与HDPE膜实现热熔焊接,渗透系数满足1×10^(-7) cm/s,最终实现污染阻隔与生态绿化相互协同,达到废渣堆原位污染防控和生态恢复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污染废渣 重金属污染 加筋保土结构 水平与垂直柔性阻隔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法堆浸工艺的多重渗漏阻隔技术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勇 苗竹 +5 位作者 罗彬 朱湖地 洪慧兰 刘力奇 陈望明 陈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5,共5页
根据湿法堆浸渗漏阻隔技术的应用情况,介绍渗漏阻隔屏障构造、屏障材料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 湿法堆浸 渗漏阻隔屏障 渗漏阻隔材料 渗漏阻隔材料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修复材料FeS2/Fe^0及外场强化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琦 杨卫春 +1 位作者 李书鹏 甄胜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4,共6页
以甘肃某铬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通过黄铁矿高能球磨活化铁粉制备了铬还原修复材料FeS2/Fe^0,考察了该材料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修复效果,并探究了外场强化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结果表明,FeS2/Fe^0修复Cr(Ⅵ)含量为448.1 mg/k... 以甘肃某铬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通过黄铁矿高能球磨活化铁粉制备了铬还原修复材料FeS2/Fe^0,考察了该材料对铬污染土壤的还原修复效果,并探究了外场强化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方法。结果表明,FeS2/Fe^0修复Cr(Ⅵ)含量为448.1 mg/kg的污染土壤,30 d后去除率达到99.1%,微波场可有效缩短修复周期,机械力—微波场联合作用可将总Cr(Ⅵ)含量为4995 mg/kg的污染土壤修复降至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2/Fe^0材料 铬污染土壤 微波场 机械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对含砷废渣烧结过程砷的形态及释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洁 王兴润 +3 位作者 陈勇民 赵晨曦 金晶 彭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6-801,共6页
为揭示Ca O对含As废渣烧结陶粒过程中As挥发和结构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对添加Ca O前、后含As废渣在不同温度下烧结体中的As残留量、形貌、结构形态和环境释放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400~1 000℃,Ca O对As的挥发有很强的抑... 为揭示Ca O对含As废渣烧结陶粒过程中As挥发和结构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对添加Ca O前、后含As废渣在不同温度下烧结体中的As残留量、形貌、结构形态和环境释放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400~1 000℃,Ca O对As的挥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As的固化率均大于85%;当温度〉1 000℃时,Ca O对As的挥发抑制作用减弱.2在400~1 000℃,Ca O对烧结体As的浸出释放抑制作用显著;当温度〉1 000℃时,Ca O对As的浸出释放抑制作用随温度升高显著降低.3在1 000℃时,Ca O与As化合生成了稳定的砷酸钙,残留于烧结体中,大幅降低了As的挥发和浸出释放特性,As的固化率最高可达95.14%;As的浸出浓度(以ρ计)也达到最小值,其中水平振荡法、硫酸硝酸法和TCLP法处理后的浸出值分别为1.33、130和0.85μgL;温度升至1 300℃时,砷酸钙消失,As以溶解度高的As2O3形式存在,导致As的浸出浓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含As废渣 形态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碱性熔体脱氯解毒农药废物及氯盐的富集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由才 戴世金 +8 位作者 郑怡琳 李强 王云学 晏振辉 吴奇方 杨颖胜 凌锦明 王艳明 牛冬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75-3780,共6页
以二氯苯酚为代表,采用Na OH-KOH混盐熔体对农药废物进行脱氯解毒处理.研究了温度、碱料比、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 OH和KOH摩尔比为1:1时,混盐的熔点较低,脱氯效果最好.提高碱料比和反应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脱氯效... 以二氯苯酚为代表,采用Na OH-KOH混盐熔体对农药废物进行脱氯解毒处理.研究了温度、碱料比、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 OH和KOH摩尔比为1:1时,混盐的熔点较低,脱氯效果最好.提高碱料比和反应时间可以明显提高脱氯效率,当碱料比为20,反应时间为180min,温度为200℃时,二氯苯酚的脱氯效率达到80.1%.采用多种手段对熔渣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显示二氯苯酚中的苯环和C-Cl键被破坏,形成了多种氧化中间体.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氢有效保留在碱性熔体中形成氯盐并逐渐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NaOH-KOH 二氯苯酚 农药废物 脱氯解毒 熔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雨污分流系统改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晶 刘力奇 +3 位作者 刘勇 洪慧兰 罗彬 彭炎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针对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老场缺乏有效雨污分流措施的问题,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新的雨污分流系统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实现雨污分流的几点措施,主要有:1改造老场截洪沟,同时针对新场扩建库区修建合理可靠的截洪设施,尽可能... 针对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老场缺乏有效雨污分流措施的问题,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新的雨污分流系统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实现雨污分流的几点措施,主要有:1改造老场截洪沟,同时针对新场扩建库区修建合理可靠的截洪设施,尽可能减少库区范围外地下水进入填埋库区;2结合填埋场地形条件,合理划分填埋库区,科学选择地表水排水工艺,尽可能减少大气降水进入填埋作业区;3合理划分填埋作业单元,填埋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与封场生态修复,尽量减少暴露面积;4结合填埋作业发展规划,合理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临时性地表水导排沟渠,有效导排进入填埋库区的雨水等。在填埋场扩建工程中,通过对现有截洪沟的改造,以及截流、分区、覆盖、导排等"堵"、"排"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最终实现了扩建后填埋场的良好雨污分流,证明了以上措施对实现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达到了设计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国垃圾填埋场改建以及雨污分流的措施探讨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扩建 雨污分流 截洪沟 中间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高压旋喷化学氧化对石油烃污染粉质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冯亚松 辜建强 +5 位作者 杜延军 李江山 周实际 高靖勋 雷尚武 王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1,I0009,共10页
化学氧化广泛应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但化学氧化作用对石油烃污染黏性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尚不明晰。通过原位高压旋喷化学氧化试验,对比分析石油烃污染与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作用对长江下游地区粉质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并定量评... 化学氧化广泛应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但化学氧化作用对石油烃污染黏性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尚不明晰。通过原位高压旋喷化学氧化试验,对比分析石油烃污染与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作用对长江下游地区粉质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并定量评价石油烃污染和化学氧化作用对土的工程特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石油烃污染(720 mg/kg)对粉质黏土的渗透性影响程度为中等;掺量为3%的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作用对石油烃污染土的干密度影响程度为中等,对含水率、孔隙比、界限含水率、压缩性、渗透性影响程度为大;未污染土、污染土和修复土的压缩指数与液限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未污染土和污染土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修复土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关联关系较差。研究结果为长江经济带类似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安全再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石油烃 粉质黏土 工程特性 高压旋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沸石分子筛催化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杰 李越煊 +6 位作者 李鹏飞 王萍 吕正勇 叶茂 李静文 董元华 刘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氯代烃是工业场地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高效去除氯代烃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Fe-ZSM-5)为催化剂,研究Fe-ZSM-5催化降解三氯乙烷(TCE)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e-ZSM-5体系中,加入0.8 g·L^-1 Fe... 氯代烃是工业场地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高效去除氯代烃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Fe-ZSM-5)为催化剂,研究Fe-ZSM-5催化降解三氯乙烷(TCE)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Fe-ZSM-5体系中,加入0.8 g·L^-1 Fe-ZSM-5、10 mmol·L^-1 H2O2、0.9 mmol·L^-1 TCE、初始pH值为7.4、25℃条件下,TCE降解率可达88%,且随着催化剂用量和H2O2浓度的增大,同一浓度TCE的去除率逐渐升高,降解率最高可以达到99%。此外,改变溶液初始pH值,对TCE的降解无显著影响。与Fe-ZSM-5体系相同条件下,未负载铁的沸石分子筛(ZSM-5)体系催化H2O2降解TCE的去除率仅为41%,H2O2浓度从6增至14 mmol·L^-1,TCE去除率反而降低,溶液初始pH对去除率也无显著影响。自由基猝灭试验发现,在Fe-ZSM-5催化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对TCE的降解起主导作用,而未负载铁的ZSM-5催化体系中,·OH的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分子筛 三氯乙烯(TCE) 自由基 过氧化氢(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儿 朱宗强 +4 位作者 朱义年 闵彬彬 李超 李艳红 冯国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3-1309,共7页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 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 ...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 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 H为2,进水流速为5.14 m L/min,吸附剂投加量为2 g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PBGC-Fe/C对水中Cr(Ⅵ)的最佳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0.72 mg/g;提高溶液初始p H、进水流速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或降低吸附剂投加量均可缩短反应穿透时间和衰竭时间;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为非限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kTh)随着进水流速的增大从1.3×10-3m L/(min·mg)升至2.6×10-3m L/(min·mg),随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从2.7×10-3m L/(min·mg)降至1.4×10-3m L/(min·mg).研究显示,PBGC-Fe/C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遗态Fe/C复合材料 桉树模板 Cr(Ⅵ) 动态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宁 闵彬彬 +1 位作者 冯国杰 朱宗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以毛竹杆材为植物模板,利用人工改性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hierarchical porous material of hydroxy-apatite coated on bamboo biochar,HAP@B),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HAP@B对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A... 以毛竹杆材为植物模板,利用人工改性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改性毛竹生物炭(hierarchical porous material of hydroxy-apatite coated on bamboo biochar,HAP@B),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HAP@B对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AP@B质量/土壤质量=0.5%、钝化修复时间15 d、HAP@B材料粒径20~100目(0.150~0.840 mm)、土壤含水率为30%及pH>4时,受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稳定率达90%以上。同时利用XRD、FT-IR、XPS及SEM对钝化修复机制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表征分析得知,HAP@B材料钝化修复铅污染土壤主要途径是物理吸附、静电吸附、络合反应、离子交换和溶解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B 铅污染 土壤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吹脱结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8,共4页
介绍了国内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该案例主要采用氨吹脱结晶-A/O-膜法-电氧化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选择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后出水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其中氨... 介绍了国内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该案例主要采用氨吹脱结晶-A/O-膜法-电氧化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选择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后出水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其中氨吹脱结晶可有效去除废水中70%以上的氨氮,生成的硫酸铵产品可外售,在垃圾渗滤液减量化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氨吹脱结晶 A/O 膜法 电氧化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储备地块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泽权 李良 宋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3期6-9,共4页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现状,以苏州储备地块为例,分析了其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以环境监理为主,以工程监理为辅,由环境检测单位提供独立监测服务的监理模式的实践特点,以及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现状,以苏州储备地块为例,分析了其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以环境监理为主,以工程监理为辅,由环境检测单位提供独立监测服务的监理模式的实践特点,以及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监理全覆盖,夯实监理的安全监管责任,以及将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有机结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行业监理规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监理 工程监理 储备地块 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水界面磷的稳定性与生物有效性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晶 高扬 +5 位作者 王洋 李艳华 齐长青 洪慧兰 罗彬 郑中华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60-65,共6页
指出了磷(P)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土壤生产力和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系统阐述了P在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环境行为,分析了P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迁移转化,并重点探讨了土壤pH值、外... 指出了磷(P)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土壤生产力和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系统阐述了P在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环境行为,分析了P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迁移转化,并重点探讨了土壤pH值、外源性C输入及酸沉降对土壤P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进入水体中P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阐明了生物可利用P、溶解态磷酸酶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并对我国现阶段P水体富营养化标准及分析方法提出了展望,未来应加强水体生物可利用P标准以及湿地生态系统P循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森林土壤的供P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利用磷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磷酸酶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矿井污泥固化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继图 刘红丽 +3 位作者 韩超 李骎 朱倩 庞云平 《中国煤炭》 2019年第3期105-107,共3页
通过对采煤矿井沉淀污泥进行分析检测,综合考虑项目现场地形、施工难度以及建设运行成本等情况,选用了土工管袋快速脱水固结技术对采煤矿井污泥进行固化处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土工管袋固化底泥的工艺流程,包括工程规模和土工管袋计算... 通过对采煤矿井沉淀污泥进行分析检测,综合考虑项目现场地形、施工难度以及建设运行成本等情况,选用了土工管袋快速脱水固结技术对采煤矿井污泥进行固化处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土工管袋固化底泥的工艺流程,包括工程规模和土工管袋计算、污泥脱水平台建设、污泥脱水调理药剂投加设计、管袋填充和运行情况等。通过土工管袋技术对污泥固化晾晒后其含水率在60%以下,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物各项指标均未超出垃圾填埋标准限值,安全稳定,土工管袋快速脱水固结技术将在污泥处置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固化 土工管袋 污泥脱水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NaClO_(3)体系控氧化电位法从半导体废料中回收硒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凯华 贾梦鑫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研究了在HCl-NaClO_(3)体系下,采用控氧化电位法从半导体废料中回收硒的试验过程,详细考察了各因素对粗硒纯度和硒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0.125 mm、液固比10 mL/g、盐酸初始浓度3 mol/L、溶液氧化电位(650±15)mV、反... 研究了在HCl-NaClO_(3)体系下,采用控氧化电位法从半导体废料中回收硒的试验过程,详细考察了各因素对粗硒纯度和硒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0.125 mm、液固比10 mL/g、盐酸初始浓度3 mol/L、溶液氧化电位(650±15)mV、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回收制备的粗硒纯度为98.08%,硒回收率达到9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氧化电位 半导体废料 HCl-NaClO_(3)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量法测定铜铟镓硒四元靶材中的铜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梦鑫 刘凯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研究了用碘量法测定铜铟镓硒四元靶材中的铜。用反王水溶解铜铟镓硒四元靶材,将其中的硒氧化为亚硒酸;低温下用尿素驱除硝酸,在盐酸介质中,用抗环血酸还原亚硒酸为单质硒沉淀;过滤后,采用碘量法测定滤液中铜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还原剂... 研究了用碘量法测定铜铟镓硒四元靶材中的铜。用反王水溶解铜铟镓硒四元靶材,将其中的硒氧化为亚硒酸;低温下用尿素驱除硝酸,在盐酸介质中,用抗环血酸还原亚硒酸为单质硒沉淀;过滤后,采用碘量法测定滤液中铜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还原剂抗坏血酸最佳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4倍,加入后最佳静置时间为1 h,硒在靶材中质量分数不大于5%时,不影响铜的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90%~2.90%,加标回收率为94%~104%;在两个实验室分别按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与理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2%,表明方法可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铟镓硒靶材 抗坏血酸 碘量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