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妊娠诊断——传统与自动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汪超 沙里金 +5 位作者 庞云渭 原开敏 修豪宇 杨书含 路永强 王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1939,共8页
奶牛进行人工配种后,若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是否妊娠,并对未妊娠个体及时处理,就会降低繁殖效率,还会造成产犊间隔延长、影响终生产奶量及产奶效率,而产犊间隔延长增加了非繁殖饲养期,导致饲养成本增加。故妊娠诊断是奶牛繁殖管理的重要... 奶牛进行人工配种后,若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是否妊娠,并对未妊娠个体及时处理,就会降低繁殖效率,还会造成产犊间隔延长、影响终生产奶量及产奶效率,而产犊间隔延长增加了非繁殖饲养期,导致饲养成本增加。故妊娠诊断是奶牛繁殖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配种后尽早检出未妊娠牛,尽可能减少非繁殖饲养成本,才能提升养殖效益。直肠触诊、B超检查、孕酮检测等传统妊娠诊断方法取得了较好诊断结果,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繁琐检查,效率低下,增加了管理成本。近年来,基于妊娠相关糖蛋白的ELISA检测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对配种母牛进行妊娠诊断盛行,虽然大幅提升了检测准确度和便捷性,但采血、检测和耳号核对等仍很繁琐,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而妊娠奶牛活动量和体温变化规律的揭示,也促进奶牛妊娠诊断新技术的出现,通过研发妊娠诊断自动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母牛活动量和体温生理指标,从而判断母牛是否妊娠,可实现节本增效,为提高母牛妊娠诊断效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妊娠诊断 自动化 体温 活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参测牧场数据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杨 刘林 廖艳丽 《中国奶牛》 2022年第3期52-56,共5页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能够为牛群营养和遗传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2021年5月北京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中心)参测牧场数据来分析月度、季节、日产奶量、胎次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成分...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能够为牛群营养和遗传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2021年5月北京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中心)参测牧场数据来分析月度、季节、日产奶量、胎次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月度结果整体变化比较稳定,而受季节、日产奶量和胎次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产奶量 乳成分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奶牛长寿性变化趋势.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杨 刘林 +5 位作者 廖艳丽 张海亮 王雅春 赵凤 张建聪 侯自鹏 《中国奶牛》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奶牛的长寿性与牛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本研究利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北京及周边地区124个DHI参测牧场牛出生、产犊和离群记录来分析离群胎次、月度、季节以及产犊季节、月度对在群寿命和生产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北京及... 奶牛的长寿性与牛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本研究利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北京及周边地区124个DHI参测牧场牛出生、产犊和离群记录来分析离群胎次、月度、季节以及产犊季节、月度对在群寿命和生产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牧场淘汰奶牛的平均在群寿命为1699d,平均生产寿命为831.8d,平均利用胎次为2.65胎。2012-2015年统计群体长寿性能基本保持稳定,自2016年发生明显下滑,2017年跌至最低,自2018年又开始逐步恢复,2021年达到近十年历史最高水平。牧场中全年发生的淘汰事件并不均衡,秋冬季节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牛群的淘汰高发季节;夏季产犊对牛的在群寿命和生产寿命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长寿性 生产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奶牛行为、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慧 丛慧敏 钟景田 《中国奶牛》 2017年第6期59-63,共5页
机器人挤奶系统(AMS)系根据仿生原理制成,在一些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机器人挤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本文综述了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奶牛行为、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 机器人挤奶系统(AMS)系根据仿生原理制成,在一些劳动力成本高的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机器人挤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本文综述了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奶牛行为、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其能在我国广泛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挤奶系统 奶牛 行为 健康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体型性状改良进展分析
5
作者 姜志国 刘林 +7 位作者 张建聪 刘灿风 邹杨 闫青霞 陈绍祜 侯自鹏 赵凤 麻柱 《中国奶牛》 2023年第9期24-30,共7页
本研究收集北京等地172341条荷斯坦牛体型性状记录,利用中国荷斯坦牛CPI计算使用的体型性状遗传评估方法开展育种值估计,选取北京地区具备体型鉴定和对应育种值记录的44762条荷斯坦牛数据,分析遗传改良进展,为群体改良提供依据。分析表... 本研究收集北京等地172341条荷斯坦牛体型性状记录,利用中国荷斯坦牛CPI计算使用的体型性状遗传评估方法开展育种值估计,选取北京地区具备体型鉴定和对应育种值记录的44762条荷斯坦牛数据,分析遗传改良进展,为群体改良提供依据。分析表明,2011-2020年出生的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体型性状表型值、育种值整体呈现提高趋势;其中,2011年出生个体体型总评表型均值自81.3提升至2020年的83.98,育种值均值自-1.76提高至3.17;体高、后乳房附着宽度、骨质地等性状改良效果明显。2018-2020年出生的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体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中后乳房附着高度、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附着宽度等乳房结构类性状在理想分差异、缺陷比例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乳头长度、乳头位置等性状应同步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体型性状 群体改良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欣 楚康康 《中国畜牧业》 2019年第14期81-82,共2页
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 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犊牛一般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牛,其饲养管理的正确与否,对奶牛成年体型、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奶牛场 饲养管理 管理要点 犊牛 早期生长发育 奶牛养殖 养殖方式 规模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牧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欣 楚康康 《中国畜牧业》 2020年第4期78-79,共2页
奶牛的围产期指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天为围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泌乳能力、繁殖力和生产年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产期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 奶牛的围产期指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天为围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泌乳能力、繁殖力和生产年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产期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代谢紊乱、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影响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母牛和胎儿的死亡。做好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化牧场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两个阶段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关键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给牧场加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饲养管理 围产期奶牛 泌乳能力 胎衣不下 牛奶质量 饲养管理要点 围产后期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预警在奶牛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杭孝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25-26,共2页
奶牛疾病关系到奶牛的繁殖,作为影响奶牛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着奶牛养殖行业是否能够长远的发展。随着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在牧场管理中应用早期预警并不少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及早的控... 奶牛疾病关系到奶牛的繁殖,作为影响奶牛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着奶牛养殖行业是否能够长远的发展。随着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在牧场管理中应用早期预警并不少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及早的控制和监督,有助于提高处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预防性,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主要就奶牛疾病中开展早期预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应用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 奶牛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步态性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姜志国 刘林 +5 位作者 邹杨 刘灿风 张衡 张建聪 赵凤 麻柱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2期16-20,共5页
步态作为衡量荷斯坦牛运动能力的性状,已纳入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奶牛群体改良。本文简述了荷斯坦牛步态评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等。步态为低遗传力性状,但与体况评分、肢蹄、体细胞数等性状存在中高强度遗传相关,是一种有价值的育种性状... 步态作为衡量荷斯坦牛运动能力的性状,已纳入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奶牛群体改良。本文简述了荷斯坦牛步态评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等。步态为低遗传力性状,但与体况评分、肢蹄、体细胞数等性状存在中高强度遗传相关,是一种有价值的育种性状。国内对于奶牛步态研究比较局限,尚未规模应用,奶牛步态研究值得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步态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性情研究进展综述
10
作者 刘灿风 刘林 +6 位作者 李凯扬 邹杨 姜志国 张建聪 赵凤 侯自鹏 麻柱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改良提升,为实现平衡育种目标,实现最大改良经济效益,繁殖、长寿、行为学等性状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奶牛性情性状相关研究与应用概况,简述了国内外奶牛性情评定方法与相关研究。奶牛性情与产量等主要经济... 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改良提升,为实现平衡育种目标,实现最大改良经济效益,繁殖、长寿、行为学等性状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奶牛性情性状相关研究与应用概况,简述了国内外奶牛性情评定方法与相关研究。奶牛性情与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存在关联,因此建立适用的、可行的、准确的奶牛性情评定标准,将奶牛性情逐步纳入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具备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荷斯坦牛 群体改良 遗传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艳华 麻柱 +1 位作者 刘成军 靳晴 《中国奶牛》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线粒体是产生ATP为细胞供能的主要场所,参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基本生理过程,线粒体基因组因其独特的遗传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遗传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应用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 线粒体是产生ATP为细胞供能的主要场所,参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基本生理过程,线粒体基因组因其独特的遗传特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遗传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应用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线粒体基因组在畜禽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经济性状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工到智能:牛个体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阳翔 杨振标 +5 位作者 闫奎友 王瀚 呼德 王尊 刘宁 赵连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5-1866,共12页
牛个体识别技术是实现牛的智能测重、体况评分、体型鉴定、行为监测等自动化技术的先决条件,各种用于牛个体识别的设备和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被提出。作者首先对不同牛个体识别方法进行分类阐述,介绍了传统识别方法、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 牛个体识别技术是实现牛的智能测重、体况评分、体型鉴定、行为监测等自动化技术的先决条件,各种用于牛个体识别的设备和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被提出。作者首先对不同牛个体识别方法进行分类阐述,介绍了传统识别方法、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在牛个体识别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当前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然后详细分析了不同识别方法的优缺点。传统识别方法如耳切、耳纹、热烙等方法,依靠人工对牛进行识别,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效率低,忽视了动物福利和标记持久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牛个体识别由人工识别转向了自动识别,提高了识别效率,但数据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崛起,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牛个体识别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安全高效的牛智能识别,但基于鼻纹印、视网膜血管和虹膜的生物特征识别方法因理想图像获取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差。深度学习方法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图像特征,更适用于复杂条件下的图像应用,在真实的牛场养殖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作者还对比了不同识别方法在各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牛个体识别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体型性状对生产寿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灿风 刘林 +7 位作者 邹杨 姜志国 张建聪 闫青霞 陈绍祜 赵凤 侯自鹏 麻柱 《中国奶牛》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宁夏地区41343头荷斯坦牛产犊、离群、体型鉴定等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生产寿命与体型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用产犊、离群记录计算得到了生产寿命数据,根据体型性状数据运用动物模型计算育种值,将生产寿命... 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宁夏地区41343头荷斯坦牛产犊、离群、体型鉴定等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生产寿命与体型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用产犊、离群记录计算得到了生产寿命数据,根据体型性状数据运用动物模型计算育种值,将生产寿命数据划分为12个水平,采用了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分析了体型性状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泌乳系统相关的体型性状如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前乳房、泌乳系统总分,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差异较明显;与运动相关的体型性状如肢蹄、与体躯大小相关的体型性状如体高,以及体型总分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差异均较明显。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生产寿命与体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寿命在奶牛育种中的研究和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生产寿命 体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牛阴囊表面温差与精液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子岳 徐伟 +2 位作者 张海涛 刘林 王雅春 《中国奶牛》 2018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阴囊表面温差(△SST),探究△SST与精液品质的关系。于2015年夏季实测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71头荷斯坦种公牛的△SST和牛舍环境温度,并收集同年7~9月份的精液品质检测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阴囊表面温差(△SST),探究△SST与精液品质的关系。于2015年夏季实测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71头荷斯坦种公牛的△SST和牛舍环境温度,并收集同年7~9月份的精液品质检测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单次采精总精子数和早晨阴囊表面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晨、下午环境温度平均值为22.15℃和27.71℃情况下,△SST分别为(3.28±0.69)℃、(2.98±0.58)℃;(2)不同的早晨△SST分组间第二次采精总精子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早晨△SST高于平均值加0.5倍标准差组的单次采精总精子数较高;(3)鲜精活力合格的种公牛,其早晨△SST显著高于不合格的。因此,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得阴囊表面温差,可预知是否需要对牛舍降温,或者针对性地对特定公牛体表(尤其阴囊部位)喷淋降温,以增强种公牛体温调节能力。本研究为利用热像图对种公牛生产进行辅助管理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公牛 红外热像仪 精液品质 阴囊表面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情况和成效分析(2015-2019年)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明 刘林 +4 位作者 邹杨 蒋桂娥 杨晨东 吕会敏 宋老六 《中国奶牛》 2021年第6期61-64,共4页
奶牛育种是奶牛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本文对河北省近五年(2015-2019年)DHI参测场的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群参测规模、日产奶量、305d... 奶牛育种是奶牛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本文对河北省近五年(2015-2019年)DHI参测场的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群参测规模、日产奶量、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生产性能改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荷斯坦牛 生产性能测定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