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曲中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华 任青霞 +2 位作者 张敏 王艺会 杨贞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4,共8页
从传统酒曲中分离鉴定高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探究其生长特性,通过酪蛋白平板法、福林酚法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种特异性基因分析鉴定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 从传统酒曲中分离鉴定高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探究其生长特性,通过酪蛋白平板法、福林酚法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和种特异性基因分析鉴定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编号为JQ-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Q-2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粉5.4 g/L、麦芽浸膏1.8 g/L、牛肉膏10.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JQ-2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为154.75 U/mL,是未优化培养基的14.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白酶 分离鉴定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MGL2胞外多糖对其生长特征及发酵乳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赖田甜 赵华 +3 位作者 姚梦柯 朱晨 张敏 杨贞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将不同添加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NMGL2胞外多糖(EPS)与菌株NMGL2混合培养,考察EPS对菌株NMGL2生长、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菌株NMGL2发酵乳加工中,研究其对发酵乳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S能促进菌株N... 将不同添加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NMGL2胞外多糖(EPS)与菌株NMGL2混合培养,考察EPS对菌株NMGL2生长、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菌株NMGL2发酵乳加工中,研究其对发酵乳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S能促进菌株NMGL2的生长,EPS添加量为4%的效果最佳,培养24 h后,活菌数达4.3×109 CFU/mL;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添加EPS后菌体之间出现黏连现象,细胞形态发生不规则变化,并且EPS附着于菌体表面,降低了体系Zeta电位及稳定性。菌株NMGL2发酵过程中,EPS对菌株NMGL2的产酸及发酵乳的内聚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发酵乳样品的弹性和黏性、降低其流动性和硬度(P<0.05)。因此,植物乳杆菌NMGL2 EPS能够有效改善发酵乳加工特性,为产EPS植物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植物乳杆菌NMGL2 发酵乳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水解及在热反应肉味基料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羽桐 赵银 +4 位作者 李健 李娟 杜文斌 谭佳 谢建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6-409,共14页
植物蛋白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价格低廉,早期以水解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热反应肉味基料再辅以调香所得肉味香精产品肉风味不佳。随后以动物蛋白水解物和动物脂肪为主要原料制备肉味基料再辅以调香的产品,因肉风味像真性好,成为行业主流... 植物蛋白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价格低廉,早期以水解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热反应肉味基料再辅以调香所得肉味香精产品肉风味不佳。随后以动物蛋白水解物和动物脂肪为主要原料制备肉味基料再辅以调香的产品,因肉风味像真性好,成为行业主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提高,替代动物性原料制备植物性肉味香精(素肉香精)得到青睐,从而如何以水解植物蛋白为原料制造理想的肉味基料再次成为肉味香精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迄今报道的植物蛋白水解工艺、以水解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肉味基料工艺及检测的风味物质,将为新型植物性热反应肉味基料工艺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水解物 酸解 酶解 热反应 肉味香精 肉味基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志坚 姚梦柯 +3 位作者 张敏 陈超 曹永强 杨贞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6,共5页
为了提高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对与产品稳定性密切相关的3个因素(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以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为自变量,以粒径、zeta电位、离心沉淀率和不稳定指数为评价指标进... 为了提高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对与产品稳定性密切相关的3个因素(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进一步以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为自变量,以粒径、zeta电位、离心沉淀率和不稳定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褐变时间160 min、均质压力25 MPa、果胶用量2.5 g/L时,体系的不稳定指数值最小。获得最佳褐变时间、均质压力和果胶用量分别为165 min、22 MPa和2.8 g/L。此优化条件下,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粒径(723 nm)、离心沉淀率(1.71%)和不稳定指数(0.737)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4.88 mV)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乳酸菌饮料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稳定性 工艺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