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油鸡鸡汤滋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天泽 谭佳 +2 位作者 杜文斌 甄大卫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164,共6页
为了解北京油鸡鸡汤的滋味物质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鸡汤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和核苷酸组成,并计算滋味活性值,发现具有鲜或甜味的氨基酸所占质量分数(54.52%)远高于苦味氨基酸(34.47%)。尤其丙氨酸、谷氨酸含量高,具有高滋味活性值,... 为了解北京油鸡鸡汤的滋味物质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鸡汤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和核苷酸组成,并计算滋味活性值,发现具有鲜或甜味的氨基酸所占质量分数(54.52%)远高于苦味氨基酸(34.47%)。尤其丙氨酸、谷氨酸含量高,具有高滋味活性值,表明对鸡汤鲜味贡献大。核苷酸中5’-肌苷酸的含量和滋味活性值远高于5’-腺苷酸和5’-鸟苷酸,对鲜味贡献大。鸡汤采用G-15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收集3个色谱峰的馏分,其中2#峰馏分的鲜味强度大于原始鸡汤样品。高效凝胶液相色谱测定分子质量分布,2#峰馏分主要由小于3 kDa的寡肽组分构成,相对峰面积占84.29%。进一步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高分辨质谱分析2#峰馏分,并对峰强度高的一级质谱峰进行二级质谱分析,推断出Leu-Val-Gln-Tyr、Val-His-Ala-His-Ser、Ala-Gln-Asn-Ser-Tyr-Pro-His-Ala、Ala-Glu-Gln-Tyr-Arg-Leu-Val-Gly 4个肽。这4个肽主要由谷氨酰胺、丙氨酸、丝氨酸等鲜甜味氨基酸构成,可能是对鸡汤鲜美滋味有较大贡献的肽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炖煮鸡汤 滋味 鲜味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呈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脂肪球膜的组成、营养及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雪 杨洁 +2 位作者 韦伟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2-302,共11页
乳中的脂肪以乳化的脂肪球形态分散于水相中,脂肪球被三层脂肪球膜包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球膜中的成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乳脂肪球膜特别是其磷脂的组成及含量,添加入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脂肪球膜的营... 乳中的脂肪以乳化的脂肪球形态分散于水相中,脂肪球被三层脂肪球膜包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球膜中的成分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乳脂肪球膜特别是其磷脂的组成及含量,添加入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脂肪球膜的营养作用,以及目前市售的富含脂肪球膜的产品及制备方式,为缩小配方奶与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膜 磷脂组成 营养功能 产品及制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大蒜与炸蒜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海涛 李萌 +3 位作者 孙杰 张宁 孙宝国 田红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5-1362,共8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新鲜大蒜和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定性、定量出39种和62种挥发物质。新鲜大蒜与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杂环类、醚类和醛类化合物...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新鲜大蒜和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定性、定量出39种和62种挥发物质。新鲜大蒜与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杂环类、醚类和醛类化合物。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和气味活性值(OAV)发现:由于炸蒜油中的3-乙烯基-4H-1,2-二噻烯(新鲜大蒜98.366 ng/g,炸蒜油8.665 ng/g),2-乙烯基-4H-1,3-二噻烯(新鲜大蒜293.530 ng/g,炸蒜油18.522 ng/g),1,2-二硫杂-3-环戊烯(新鲜大蒜6.177 ng/g,炸蒜油0.050 ng/g)和二烯丙基二硫醚(新鲜大蒜18.024 ng/g,炸蒜油5.633 ng/g)含量相较于新鲜大蒜中的含量下降,导致蒜辛辣味、生蒜味减弱,而反,反-2,4-癸二烯醛(0.112 ng/g)的存在为炸蒜油提供了油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炸蒜油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 气味活性值(OAV)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V和GC-O-MS法分析五香驴肉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64
5
作者 谢恬 王丹 +4 位作者 马明娟 陈海涛 孙宝国 张宁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8,共6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五香驴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确定其风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共鉴...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五香驴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确定其风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化合物,OAV法和GC-O-MS法分别确定了13种和21种风味活性物质。综合2种方法发现关键性风味物质(OAV大于200或香气强度等于3)包括桉叶油醇、丁香酚、对丙烯基茴香醚、壬醛、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麦芽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驴肉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风味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盐方式对鸡汤中呈味物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肖 孔琰 +4 位作者 丁奇 张玉玉 孙宝国 陈海涛 孙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6-1200,1260,共6页
为了考察加盐方式对鸡汤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煮制前加盐、煮制后加盐和不加盐3种煮制鸡汤中的核苷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以鸡汤中呈味物质的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为评价指标,结果... 为了考察加盐方式对鸡汤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煮制前加盐、煮制后加盐和不加盐3种煮制鸡汤中的核苷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以鸡汤中呈味物质的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为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煮制前加盐鸡汤中5'-胞苷酸、5'-鸟苷酸、乳酸、琥珀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其他两种加盐方式煮制的鸡汤。3种煮制样品中乳酸和琥珀酸的TAV均大于1,对鸡汤的滋味有直接贡献,而天冬氨酸在3种煮制方式中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煮制前加盐鸡汤的整体风味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汤 高效液相色谱 核苷酸 有机酸 氨基酸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稻米的米饭风味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敏 苗菁 +1 位作者 苏慧敏 王子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10-114,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对7种籼米、4种粳米共11种米饭样品的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米中风味化合物种类略高于籼米。米饭中关键风味化合物在粳米、籼米样品中存在显著差异,2-乙酰基-1-吡咯啉在籼米样品中...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对7种籼米、4种粳米共11种米饭样品的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米中风味化合物种类略高于籼米。米饭中关键风味化合物在粳米、籼米样品中存在显著差异,2-乙酰基-1-吡咯啉在籼米样品中未被检出;4-乙烯基苯酚只在粳米中被检测出;香草醛在粳米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籼米;而籼米中1-辛烯-3-醇、戊醛、己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粳米。利用米饭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区分出粳米与籼米的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米饭 风味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乳化特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永强 张健 +3 位作者 赵雯 张彤赫 孙婧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13,共7页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此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并采用KBr压片法观察红外光谱,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测定多糖的流体力学半径(Rh)。结果显示:YW11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45∶1,流体力学半径为69.20 nm;SKT109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43∶1,流体力学半径为41.74 nm;YW11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强于SKT109胞外多糖,但前者的乳化稳定性略低;两种胞外多糖分别与其他乳化剂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乳化颗粒的半径主要集中在1-2 μm之间。本研究获得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分离 纯化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炖煮羊肉香气物质分析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梦瑶 赵健 +4 位作者 侯莉 梁晶晶 曹长春 王蒙 谢建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4-293,共10页
本文对炖煮羊肉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鉴定。采取的方法为先同时蒸馏萃取,萃取物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芳香提取物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通过NIST2014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核对,共鉴定出1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 本文对炖煮羊肉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鉴定。采取的方法为先同时蒸馏萃取,萃取物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芳香提取物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通过NIST2014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核对,共鉴定出1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烃类等,其中醛类所占比例最大。含量较高的为十六醛(18.82%)、壬醛(11.67%)、十八醛(4.75%)、己醛(2.54%)、辛醛(2.11%)等。芳香提取物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结合气-质鉴定结果,将保留指数及气味特征与文献比对,鉴定出41种香气活性物质,其中3-(甲硫基)丙醛、糠硫醇、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2,3-二甲基吡嗪、(Z)-2-壬烯醛、3-壬烯醛、12-甲基十三醛等14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稀释因子(log2FD≥7),这些化合物被认为是关键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芳香提取物稀释法 炖煮羊肉 香气活性成分 肉香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V和GC-MS-O法鉴定内蒙古风干牛肉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海涛 孙杰 +2 位作者 蒲丹丹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04-308,312,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内蒙古风干牛肉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质谱-嗅闻(GC-MS-O)联用的方法对其中的风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发现59种挥发性化合物,OAV法和GC-MS-O法分别确...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内蒙古风干牛肉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质谱-嗅闻(GC-MS-O)联用的方法对其中的风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发现59种挥发性化合物,OAV法和GC-MS-O法分别确定了25种和21种风味活性物质。内蒙古风干牛肉中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其中重要的风味活性物质主要包括α-蒎烯、萜品烯、β-甜没药烯、反-2-辛烯醛、月桂醛、苯乙醛、肉豆蔻醛、壬醛、癸醛、糠硫醇、甲基庚烯酮、茴香脑、草蒿脑、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风干牛肉 同时蒸馏萃取(SDE) 风味活性物质 气相-质谱-嗅闻(GC-MS-O)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白酒质量安全现状浅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张秋 范光森 李秀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白酒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白酒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白酒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造成白酒行业信任危机。为此,该文从影响我国白酒安全和品质两个方面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概括性控制措施及... 白酒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健康和白酒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白酒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造成白酒行业信任危机。为此,该文从影响我国白酒安全和品质两个方面可能存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概括性控制措施及建议对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白酒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质量安全 安全风险 品质风险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粕醇提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其对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佳婵 王昌涛 +2 位作者 赵丹 王成涛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利用沙棘粕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获得沙棘粕醇提物(sea buckthorn seed extract,SBSE)。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le time-of-flig... 利用沙棘粕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获得沙棘粕醇提物(sea buckthorn seed extract,SBSE)。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SBSE进行定性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druple mass spectrometry,UPLC-QQQ-MS)定量分析SBSE活性成分。最后研究分析SBSE对以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的抗氧化功效,不同浓度SBSE灌胃衰老小鼠模型42 d后,比较小鼠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脂褐素(lipofuscin,LP)水平。结果表明:通过UPLC-QTOF-MS/MS分析方法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与标准品比对共确认14种物质;利用UPLC-QQQ-MS法,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建立SBSE的14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分析,SBSE中山柰酚及其衍生物所占比例最大,质量浓度为(667.94±5.61)μg/mL;其次为槲皮素及其衍生物((204.01±0.04)μg/mL),原花青素类物质为(33.97±0.49)μg/mL。经过42 d的衰老小鼠灌胃实验,与模型组相比,灌胃一定剂量SBSE可以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GSH-Px、SOD和CAT的活力;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T-AOC水平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种灌胃剂量小鼠的肝脏组织LP和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粕醇提物 UPLC-QTOF-MS/MS UPLC-QQQ-MS 衰老模型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鲮鱼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子薇 王丹 +3 位作者 李鹏宇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0-906,941,共8页
为确定豆豉鲮鱼的关键性风味成分,稳定产品品质,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豆豉鲮鱼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3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共同检测出来的成分... 为确定豆豉鲮鱼的关键性风味成分,稳定产品品质,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豆豉鲮鱼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13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共同检测出来的成分有26种。对同时蒸馏萃取结果进行气相色谱-嗅闻(GC-O)检测,共确定了豆豉鲮鱼9种关键性风味成分,分别为2-正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十一烯醛、茴香脑、2-乙酰基吡咯、可卡醛、肉桂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鲮鱼 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杰 丁琳 +2 位作者 白鸽 郑德娟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本文探讨了超声对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影响。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底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在超声和非超声作用下的酶解产物肽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在超声和非超声条件下... 本文探讨了超声对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影响。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底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在超声和非超声作用下的酶解产物肽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在超声和非超声条件下,酶解产物肽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有一定的差异。非超声条件下,游离木瓜蛋白酶酶解效果明显比固定化酶酶解效果要好。比较超声条件下游离木瓜蛋白酶和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发现:游离木瓜蛋白酶超声条件下酶解肽主要分布在180~1000 Da、1000~5000 Da这两个范围内,而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超声条件下酶解肽在<180 Da所占比例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酶 固定化酶 超声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肽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β-D-半乳糖苷酶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义 张健 +4 位作者 曹永强 赵笑 余志坚 陈超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从藏灵菇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高产β-D-半乳糖苷酶菌株ZX-5,经ITS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优化结果为半乳糖2.0%,胰蛋白胨1.0%;产酶优化条件: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6.5,装液量30%,转速100 r/... 从藏灵菇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高产β-D-半乳糖苷酶菌株ZX-5,经ITS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产酶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优化结果为半乳糖2.0%,胰蛋白胨1.0%;产酶优化条件: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 6.5,装液量30%,转速100 r/min,接种量2.0%,发酵36 h。粗酶液酶活力为2.60 U/mL;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纯化酶的比活力为157.35 U/mg。酶最适反应温度35℃,最适pH 6.0,在20~40℃和pH 5.0~7.0的范围内酶的稳定性较好;M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利用菌株ZX-5β-D-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并合成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在35℃、乳糖质量浓度60 g/100 mL、酶浓度1.0 U/mL条件下,乳糖水解率达68.34%(50 h),GOS产率达34.70%(40 h),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Β-D-半乳糖苷酶 发酵条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低聚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曹永强 张健 +4 位作者 郑喆 梅雪洋 王世杰 朱宏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91,共7页
本研究基于盐酸咯哌丁胺建模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考察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对治疗小鼠便秘的作用。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 L)连续灌胃15 d后,与对照组相... 本研究基于盐酸咯哌丁胺建模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考察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对治疗小鼠便秘的作用。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 L)连续灌胃15 d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7.3%、67.3%和7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短链脂肪酸种类较模型组更为丰富。对小鼠远端结肠的组织形态观察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小鼠结肠黏膜完整,细胞排列整齐,而对照组的肠黏膜厚度降低,凹窝变浅。通过c-kit抗体对小鼠结肠中的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的IC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通过提高ICC活性,促进肠道蠕动。综上,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发酵乳 便秘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莱士瓜采后丝状真菌的分离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郅媛 姚婷 +2 位作者 范雅为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株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2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3株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真菌和5株镰刀属(Fusarium LK. ex Fr.)真菌。其中,黑附球菌(E. nigrum)为甜瓜中首次发现的病原菌,而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泡盛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轮状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分别为甜瓜上分离到的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镰刀属的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瓜 病原真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Clostridium kluyveri己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友强 孙宝国 +8 位作者 蒋玥凤 鹿发展 张成楠 邹伟 王文华 杨然 滕超 范光森 李秀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对3株白酒来源重要的己酸生产菌株Clostridium kluyveri(NBRC 12016、JZZ和DSM 555)全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聚焦于己酸代谢途径核心催化酶,发现NBRC 12016的己酸代谢途径未得到有效注释,JZZ的己酸代谢途径核心催化酶酰基辅酶... 对3株白酒来源重要的己酸生产菌株Clostridium kluyveri(NBRC 12016、JZZ和DSM 555)全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聚焦于己酸代谢途径核心催化酶,发现NBRC 12016的己酸代谢途径未得到有效注释,JZZ的己酸代谢途径核心催化酶酰基辅酶A脱氢酶存在注释错误。进一步对C. kluyveri模式菌株DSM 555己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硫解酶Thl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SM 555携带3拷贝的ThlA,且具有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催化脂肪酸代谢链延长的底物特异性相关。结构分析和分子对接表明,硫解酶Thl A1的底物催化属于氧化还原开关调控机制,并预测了酶的关键催化位点和具体的催化过程。上述分析结果有助于为后续进一步改进菌株的己酸生产性能和更好地应用于白酒酿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CLOSTRIDIUM kluyveri 己酸 代谢途径 硫解酶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蒸煮对马铃薯风味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兵 张敏 梁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00-204,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嗅闻技术对蒸煮30~180 min时间内的马铃薯产品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过度蒸煮对马铃薯感官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的蒸煮时间内分别检测到39、26、23、21、21、21种风味物质。随着蒸煮时...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嗅闻技术对蒸煮30~180 min时间内的马铃薯产品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过度蒸煮对马铃薯感官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的蒸煮时间内分别检测到39、26、23、21、21、21种风味物质。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马铃薯由开始的肉黄色逐渐变暗,且不良风味不断增强;使马铃薯产品具有香味的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反-2,4-庚二烯醛、反-2-壬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等物质含量逐渐降低。随蒸煮时间延长,马铃薯的特征风味物质甲硫基丙醛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受其他关键风味物质减少的影响,甲硫基丙醛增加了马铃薯产品整体风味的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蒸煮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黄酒来源芽孢杆菌普鲁兰酶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友强 孙宝国 +7 位作者 蒋玥凤 侯洁 许春艳 王文华 滕超 熊科 范光森 李秀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5,共9页
红曲黄酒酿造原料为大米,淀粉质量分数在70%以上,微生物来源淀粉酶系对淀粉的水解至关重要,影响甚至决定红曲黄酒酿造的原料转化过程和产品品质。从酒曲中分离具有淀粉水解能力的芽孢杆菌2株,编号BHQ03和BHQ0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别... 红曲黄酒酿造原料为大米,淀粉质量分数在70%以上,微生物来源淀粉酶系对淀粉的水解至关重要,影响甚至决定红曲黄酒酿造的原料转化过程和产品品质。从酒曲中分离具有淀粉水解能力的芽孢杆菌2株,编号BHQ03和BHQ06,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别从2株菌中克隆获得pulL1和pulL2,pulL3和pulL4共4个I型普鲁兰酶基因,其中基因pulL1和pulL3均编码713个氨基酸,序列相似度96.31%,基因pulL2和pulL4均编码852个氨基酸,序列相似度99.77%。对基因pulL1和pulL2编码蛋白PulL1和PulL2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均属于G13家族,具有4段特征性保守区域。PulL2的N-端含有32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且催化活性位点存在突变(D407G)。结合文献研究和三维结构模拟,分析普鲁兰酶的具体催化过程。上述研究为科学解析红曲黄酒酿造的淀粉水解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芽孢杆菌 淀粉水解 普鲁兰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