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暨纪念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文利 王颖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中华美德 研究所 教育 新亚书院 主办 学术研讨会 主题 北京 十周年 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思想史的视角及现代审视 被引量:5
2
作者 关健英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君德 以德治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悌德的内涵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颖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7,47,共6页
悌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德目,是于弟、幼方面的伦理规范的总名。本文着重论述了四方面的内容:悌的词源意义;悌与孝的关系;悌与仁、义、礼、智四德的内在联系;悌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仁义礼智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论20世纪初的保存国粹思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叶瑞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取引进西方学理以重新审视国学价值的方法。 2、提出国学自我更新的限度 :他们针对当时留学界掀起的盲目跟随世界潮流的做法 ,主张中西文化不能相互取代 ,国学必须保持其应有的特色。这场自救运动虽由于外部原因而流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保存国粹思潮 20世纪初 中国 文化史 价值 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德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05,共5页
"敬"作为一种道德,出现于西周初年,其最初意义主要是指一种临事态度,即"敬事"。"敬事"表现为两大层面的意义:畏—惧—警的道德心理意识和慎—肃—勤的道德行为表现。当代敬业精神在继承和弘扬其基本理念... "敬"作为一种道德,出现于西周初年,其最初意义主要是指一种临事态度,即"敬事"。"敬事"表现为两大层面的意义:畏—惧—警的道德心理意识和慎—肃—勤的道德行为表现。当代敬业精神在继承和弘扬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时代特征,在责任、创新、趣味和乐群等方面予以丰富和发展:凸显责任的属人性与社会性;辩证分析以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长度为主体的敬业评价尺度,强调创新是人之主体性和创造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主张趣味是敬业精神的真正底色;明确乐群这一传统理念与团队精神在内涵上的相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业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法不变心:清末“新政”得失新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瑞昕 《河北学刊》 200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清末“新政”是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在这个自救的过程中 ,清廷一方面希冀引入欧美、日本的富强之术来改革弊政 ,另一方面又紧紧把住“三纲五常”这个传统的伦理纲常不放。此种首鼠两端的变法模式 ,与以往的中体西用模... 清末“新政”是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在这个自救的过程中 ,清廷一方面希冀引入欧美、日本的富强之术来改革弊政 ,另一方面又紧紧把住“三纲五常”这个传统的伦理纲常不放。此种首鼠两端的变法模式 ,与以往的中体西用模式有联系性 ,但更有与当时的政治外交环境相适应的新特点。本文以清末“新政”的两个中心观念为线索 ,逐层揭示了“新政”得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新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变法 不变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公德论的实践困境及现代应对
7
作者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的公德理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在《论公德》篇中,他强调公德私德的独立分殊性,大力倡导输入一种新道德(公德)。在《论私德》篇中,他则突出公德私德的共通性,积极强调私德,并视其为公德养成的重要物质原点。这一理...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的公德理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在《论公德》篇中,他强调公德私德的独立分殊性,大力倡导输入一种新道德(公德)。在《论私德》篇中,他则突出公德私德的共通性,积极强调私德,并视其为公德养成的重要物质原点。这一理论转向乃是为了实现其公德理想而做出的主动调整。但却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条件,以及理论内部的自我矛盾性,这两个阶段的理论构想均面临着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公德 实践困境 现代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畿重刻南大吉本《传习录》与南本相关问题
8
作者 任文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刊刻于嘉靖三年的南大吉本《传习录》原本今不可见,研究者所见乃存世不多、各不相同的南本重刻本,于南本相关问题多有争议。王畿嘉靖二十九年重刻南本《传习录》未曾被研究者论及,该本是补原刻版之缺毁而成者,基本保持了原刻本的面貌,... 刊刻于嘉靖三年的南大吉本《传习录》原本今不可见,研究者所见乃存世不多、各不相同的南本重刻本,于南本相关问题多有争议。王畿嘉靖二十九年重刻南本《传习录》未曾被研究者论及,该本是补原刻版之缺毁而成者,基本保持了原刻本的面貌,但王畿重刻本与原刻版亦均非南本原貌。文献中所见钱德洪关于南本的描述同于王畿本。王畿本的发现,为研究者历来聚讼纷纭的钱德洪的相关说法找到了版本依据。将王畿本与传世各种南本重刻本比较,可以澄清南本相关问题。王畿本卷首王畿序,尚提到此后四年问世的《传习续录》,为考察《传习续录》的刊刻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畿 王阳明 传习录 南大吉 钱德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