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子芮 李世刚 +1 位作者 于丽伟 梁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87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均采用颈肩同治法,治疗前后均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治疗后并行临床疗效评价、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测试。比较正常神经支配与部分及完全失...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87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均采用颈肩同治法,治疗前后均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治疗后并行临床疗效评价、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测试。比较正常神经支配与部分及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肩关节在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差异,以及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五方面评分[疼痛(P)、关节活动范围(R)、日常生活能力(A)、肌力(M)和关节局部形体(F)]等的变化差异;并对比治疗前后时值的变化,以及三种神经支配情况改变的差异。结果:三种神经支配情况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神经支配者在P、R、A、F方面评分改善高于部分失神经支配者(P<0.05),而M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部分失神经支配者的P、R、A及M方面评分改善高于完全失神经支配者(P<0.05),而F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时值方面,正常神经支配者治疗前后时值无明显改变(P>0.05),部分失神经支配者大部分恢复正常范围(P<0.05),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治疗后时值明显缩短(P<0.05),但仍>10ms。治疗后支配冈下肌和小圆肌的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用于颈源性肩周炎治疗的预后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时间曲线 颈源性肩周炎 预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