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何婧瑜 周玉杰 +9 位作者 付研 秦俭 覃数 陈晓敏 郭金城 王德昭 詹红 关卫 徐亚伟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油组125例,男性6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0.75±11.31)岁;乌拉地尔组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9.33±12.76)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d、3d、7d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d、7d后乌拉地尔组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容积[(71.36±40.72)ml、(67.69±39.11)ml vs(75.23±42.69)ml,P=0.03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39.61±52.08)ml、(140.93±53.10)ml vs(150.27±54.89)ml,P=0.027]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52.09±11.41)%、(56.74±11.48)%vs(50.94±8.90)%,P=0.042],乌拉地尔组胆固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2组患者7d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0d再住院或心功能恶化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4.8%vs11.2%,P=0.000)。结论乌拉地尔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性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军 华琦 +6 位作者 李康 王丽 范振兴 王艳玲 李博宇 谭静 李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NLR、MPV、hs-CRP、替罗非班、症状至球囊时间、支架长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941,95%CI:1.276~2.953,P=0.002)、MPV(OR=1.755,95%CI:1.269~2.427,P=0.001)和hs-CRP(OR=1.085,95%CI:1.031~1.141,P=0.002)是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论 NLR、MPV和hs-CRP对于无复流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无复流现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未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丽萍 王军 +1 位作者 李世敬 王德昭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的预测因素及与血清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初发STEMI患者885例,按照...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的预测因素及与血清炎性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初发STEMI患者885例,按照CCC形成与否分为CCC形成组679例和CCC未形成组206例,再根据具体CCC Rentrop分级分为CCC 0级组679例、CCC 1级组52例、CCC 2级组90例和CCC 3级组64例。比较各组血清炎性标志物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CC未形成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影响因素对CCC未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CCC未形成组术前hs CRP、MPV、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明显高于CCC形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CC分级的升高,hs CRP、MPV、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逐渐降低(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MPV[OR=2.966,95%可信区间(CI):2.072~4.244,P〈0.001]、NLR(OR=4.652,95%CI:2.966~7.296,P〈0.001)和hs CRP(OR=1.019,95%CI:1.003~1.036,P=0.018)是CCC未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示,MPV、NLR和hs CRP联合检测对CCC未形成诊断的最佳界值为0.782,敏感度为87.6%,特异度为87.5%,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为0.931~0.966。结论 MPV、NLR和hs CRP联合检测对STEMI患者CCC未形成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 侧支循环 血小板平均容积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井立省 王德昭 +4 位作者 邹爱春 王军 李世敬 胡新科 陈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CAG)的结果,将29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冠心病组149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CAG)的结果,将292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冠心病组149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65例).所有病例均行13C-呼气试验、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测定及各组血液平均血小板体积,并计算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同时收集病史、尿酸、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值、MP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患者吸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比较,P值分别为0.003、0.011、0.011、0.007、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值14.23±1.28,MPV 9.96±0.68及Gensini积分43.17±12.42,明显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值10.95±1.59,MPV 8.26±0.62及Gemini积分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单支病变组12.88±0.53,双支病变组17.72±2.92,多支病变组21.27±1.35)、MPV(单支病变组8.82±0.66,双支病变组9.86±0.71,多支病变组10.99±0.62)及Gensini积分(单支病变组11.60±4.14,双支病变组42.67±8.11,多支病变组72.20±7.81)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69,P<0.01),MPV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0.881,P<0.01),幽门螺杆菌感染值与MPV呈正相关(r=0.853,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和MPV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平均血小板体积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旋支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群 王军 +2 位作者 李世敬 王德昭 陈步星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回旋支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AIMI收住入院并在发病12 h内行经皮... 目的探讨回旋支闭塞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AIMI收住入院并在发病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为IRA者(右冠状动脉组)177例(73.8%),左回旋支为IRA者(左回旋支组)63例(26.2%)。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Ⅰ、Ⅲ、Ⅲ-Ⅱ、a VL、a VF、a VL-I、V1、V6导联ST段偏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Ⅰ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ST段抬高(ST-segment elevation,STE)Ⅲ导联<Ⅱ导联、STD a VL导联<Ⅰ导联提示IRA为左回旋支,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AIMI时心电图显示Ⅰ导联STD、STEⅢ导联<Ⅱ导联及STD a VL导联<Ⅰ导联对判断回旋支闭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脏X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李世敬 张丽萍 +4 位作者 潘黎明 冯静 王军 邹爱春 王德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4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脏X综合征(CSX)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CSX患者78例(CSX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行13C呼气试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脏X综合征(CSX)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CSX患者78例(CSX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行13C呼气试验及Hs-CRP水平测定,同时收集病史、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颈动脉硬化等指标。评价Hp感染、Hs-CRP水平与CSX的相关性。结果(1)CSX组Hp感染、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CSX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Hp≥4‰、Hs-CRP>5 mg/L、糖尿病及女性是CSX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感染、Hs-CRP水平升高和CSX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CSX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高敏C反应蛋白 心脏X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世敬 陈浩 +4 位作者 张丽萍 潘黎明 冯静 王军 王德昭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eyeground atherosclerosis,EA)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CSF的患者146例,选取同期101例冠状动...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eyeground atherosclerosis,EA)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CSF的患者146例,选取同期101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y,NCA)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眼底照相检查;同时收集病史、血常规、血生化、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UMA)、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颈动脉硬化以及室壁运动等指标,评价EA与CSF的相关性。结果(1)CSF组动脉硬化阳性率明显高于NCA组(P<0.05);(2)随着EA程度的增加,CSF的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3)综合EA、性别、hs-CRP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后,发现EA≥Ⅱ级、女性、高血压、年龄>65岁以及hs-CRP>5mg/L是CSF的预测因子(P=0.009,0.032,0.036,0.015,0.013)。结论随着EA程度的增加,CSF的发生率逐渐增加,EA和CSF现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眼疾病 血流速度 C反应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俊阁 汤青 +1 位作者 王军 王德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rPWV及根据Keith-Wagener分级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定义为危险因素。结果 CAD组患者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AD组(P〈0.001)。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典型胸痛症状、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都与CAD的发生相关(P=0.000)。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2种危险因素联合是CAD的独立预测因素(OR=15.034,95%CI:5.930~38.119,P=0.000)。结论 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是预测CAD的有效因素之一,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方法可有效预测老年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 眼底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