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琪 张顺涛 +5 位作者 高雨辰 赵国威 廖娟 周雄 孟文君 白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7-476,共10页
目的探讨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的72名患者,其中行预防性造口的35名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的72名患者,其中行预防性造口的35名患者为观察组,行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的37名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体并发症、住院费用、吻合口漏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NRS-2002评分、ASA分级、肿瘤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和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他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238.0 vs 314.1 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11 vs 12 d,P=0.040)、总体并发症(18.9%vs 51.4%,P=0.004)及住院费用(48327 vs 53092元,P=0.012)显著低于观察组。研究组吻合口漏率略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vs 8.6%,P=0.350)。结论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减少总体并发症,且吻合口漏的风险不高于传统手术,可作为预防性造口的替代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崩解支架联合薄膜套粪便隔绝术 吻合口漏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多模态影像诊断中核素骨显像的重要价值
2
作者 冯礼夫 张瑾 +4 位作者 赵胤希 任娥 黄博 李斌 毕永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在本院确诊为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39岁。所有患者有骨关节疼痛表...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3年在本院确诊为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39岁。所有患者有骨关节疼痛表现,最常见部位为前胸壁,其次为外周关节、腰背、臀区和足跟。7例出现皮肤病变,最常见表现为掌跖脓疱病(6例)。10例行SPECT全身骨扫描,10例均出现“牛头征”,其中3例合并外周骨关节放射性浓聚。8例行CT扫描,其中5例表现为胸锁关节和胸肋关节骨质增厚,2例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增厚、硬化,1例表现为股骨骨皮质局限性增厚(12.5%)。7例行MRI扫描,3例表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滑膜炎,其中2例还合并骶髂关节炎;另4例表现为椎间盘退变。1例行^(18)F-FDG PET-CT扫描,表现为两侧胸锁关节滑膜炎、关节面骨质破坏,FDG摄取无异常增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SPECT骨显像对本病的诊断敏感性高,其显示的“牛头征”是诊断SAPHO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综合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素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及培训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彩红 裴建基 +3 位作者 马丽芳 穆利春 朱倩倩 安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背景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于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再发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医师是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目的了解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评价对社区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2018... 背景脑卒中后二级预防对于患者预防血管并发症、再发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医师是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目的了解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评价对社区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门头沟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执业范围为内科或全科的社区医师50例,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可控危险因素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脑卒中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心房颤动、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二级预防治疗与管理。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对纳入社区医师进行相关知识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合格率,采用柏拉图分析法探讨培训未达标项(合格率<90.0%)的影响因素。结果培训前,社区医师血压相关知识的合格率达80.0%,其他因素相关知识的合格率均<80.0%。培训后,社区医师对血压、血糖、血脂、心房颤动、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知识的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对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达标[合格率分别为100.0%(50/50)、92.0%(46/50)、90.0%(45/50)、96.0%(48/50)],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培训未达标[合格率为70.0%(35/50)]。柏拉图分析结果表明,导致社区医师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培训未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对抗凝药物的了解(40.0%,20/50)、心房颤动抗凝适应证的掌握(28.0%,14/50)、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的评估(18.0%,9/50)。结论目前社区医师对脑卒中二级预防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的认知不足,对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差,规范性培训可以提高其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生 初级保健 卒中 二级预防 教育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马玉宝 李成文 李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80-3381,共2页
目的探讨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9-03-30—2010-03-30门头沟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 目的探讨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9-03-30—2010-03-30门头沟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首诊地点、居住地点、对脑卒中的认识及脑卒中的类型均与患者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有关(P<0.05)。在家中发病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病的脑卒中与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无关(P>0.05)。结论有42.3%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志强 苗林 +5 位作者 任雅盼 夏吉勇 徐亮 孙跃春 丛文凯 王志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利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16年5月~2018年12月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行微创穿刺治疗。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15分,(8.6&#... 目的观察利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16年5月~2018年12月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行微创穿刺治疗。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15分,(8.6±1.7)分。CT提示壳核出血16例,脑叶出血4例,丘脑出血6例,出血量27.5~55 ml,(40.1±5.3)ml。术前行脑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通过3D Slicer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血肿体积,完成头颅和深部血肿三维重建并融合,将图像用投影仪投射到患者头部并实现精准匹配,实现脑内血肿初步三维可视化,根据软件测算的穿刺深度和角度,在可视条件下精准定位穿刺血肿。术后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液化血肿。术后第5日复查脑CT,以3D Slicer软件测量残留血肿的体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精准穿刺率(导管通过血肿中心1 cm范围内且导管头端位于血肿范围内的比例)92.3%(24/26)。无术后再出血,无颅内感染。术后5日残留血肿量3~8 ml,(3.1±1.2)ml,血肿清除率83%~98%,(93.6±2.7)%。术后7天GCS 8~15分,(11.5±2.8)分。1例术后31天死亡。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利用3D Slicer软件辅助有助于精准定位血肿,并设计优化穿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彩红 安强 宋珏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420例,根据是否为首次IS发病分为首发组235例与复发组185例。检测2组的房颤检出率。另根据患者出院诊断分为房颤组124例与非...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急性IS患者420例,根据是否为首次IS发病分为首发组235例与复发组185例。检测2组的房颤检出率。另根据患者出院诊断分为房颤组124例与非房颤组296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指标。结果首发组房颤检出率明显低于复发组(23.40%vs 37.30%,χ2=9.602,P=0.002)。房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肌钙蛋白I、高血压、心肌病或瓣膜病、左心房内径(LAD)、心功能不全(LVEF<50%)、B型钠尿肽(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年龄(95%CI:1.089~1.153,P=0.000)、高血压(95%CI:1.017~2.403,P=0.042)、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95%CI:1.056~7.337,P=0.038)、LAD(95%CI:1.280~1.524,P=0.000)、心功能不全(95%CI:1.009~2.352,P=0.041)、BNP(95%CI:1.010~1.015,P=0.000)、频发房性期前收缩(95%CI:1.018~2.550,P=0.042)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IS较首发IS有更高的房颤检出率。年龄、高血压、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LAD、心功能不全、BNP、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为影响IS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高血压 心脏瓣膜疾病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德昭 李志民 +3 位作者 付贵琴 刘小华 曹海蓉 胡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4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RateTurbulence,简称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2月~2004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内有室性早搏(室早)并且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或监护导联上能记录到室早前至少有3个正常的窦性心搏,室早后有连续20个以上窦性心搏的患者355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部位、采取的治疗措施、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结果355例患者平均随访(22.0±12.3)个月,死亡58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与HRT分类、低LVEF(≤55%)及高龄(≥65岁)显著相关(P<0.001)。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震荡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握力测试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肖娜 徐纳新 +3 位作者 孙会芳 董纪革 杨远滨 李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842,共4页
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握力测试的研究报道,发现测量工具、种族、年龄、性别、形态学参数、利手、职业、握宽、身体姿势和心理学因素均会影响测试结果的输出。握力研究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关键词 握力 测试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军 华琦 +16 位作者 李康 王丽 王云飞 李小明 薛淞 江大川 孔强 胡少东 张钰聪 邵强 刘马超 赵霞 王姗 韩涛 金蔚英 王竞雄 李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人选初发急性STEMI患者344例,按照急诊再灌注策略分为3组:未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0例为A组,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人选初发急性STEMI患者344例,按照急诊再灌注策略分为3组:未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0例为A组,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在6h之内的118例为B组,超过6h而小于12h的116例为c组,对3组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以及长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A、B和C3组患者血糖分别为(8.4±4.7)mmol/L、(7.7±3.3)mmol/L和(7.7±4.6)mmoL/L(P=0.002);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5%、5.9%和33.6%(P=0.008);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3个)的比例分别为25.5%、9.5%和43.1%(P=0.01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5.5%、46.9%和31.4%)、双支病变(33.6%、24.5%和33.3%)以及3支病变(40.9%、28.6%和35.3%)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12.7%、2.5%和12.9%(P=0.016)。经过36个月的随访,3组累积MACE发生率分别为20.9%、10.2%和23.3%(P=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肌酐、入院时心率、前壁心肌梗死和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6h(RR:2.268,95%CI:1.124—4.578,P=0.022)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6h以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未能改善远期预后,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证其发病6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性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军 华琦 +6 位作者 李康 王丽 范振兴 王艳玲 李博宇 谭静 李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血清炎性指标及其价值。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直接PCI的初发STEMI患者260例,按照TIMI分级分为A组209例(TIMI 3级)和B组51例(TIMI 0~2级)。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NLR、MPV、hs-CRP、替罗非班、症状至球囊时间、支架长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941,95%CI:1.276~2.953,P=0.002)、MPV(OR=1.755,95%CI:1.269~2.427,P=0.001)和hs-CRP(OR=1.085,95%CI:1.031~1.141,P=0.002)是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论 NLR、MPV和hs-CRP对于无复流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生物学标记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无复流现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军 华琦 +7 位作者 李小明 薛淞 王云飞 王丽 范振兴 孔强 王艳玲 李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其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26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初发STEMI患者。所有患者按照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为自发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组(TIMI 3级)和无自发再灌注(nonspontaneous reperfusion,NSR)组(TIMI 0~2级)。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SR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术前ST段回落〉50%、术前胸痛缓解〉5、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OR=1.064,95%CI:1.036~1.094,P=0.000)、超敏C反应蛋白(OR=0.811,95%CI:0.713~0.923,P=0.001)和术前ST段回落〉50%(OR=3.638,95%CI:1.793~7.318,P=0.000)是自发再灌注的影响因素;3者联合对自发再灌注诊断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6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其95%CI为0.72~0.85。结论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术前ST段回落〉50%对于SR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自发再灌注 ST段回落 血红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群 王德昭 +5 位作者 王军 胡宏宇 付强 陈威 郭彩霞 陈步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索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8例急性NSTEMI患者的随访资料。入院时即刻检测血白细胞计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死亡、... 目的探索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8例急性NSTEMI患者的随访资料。入院时即刻检测血白细胞计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除入院时心率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1.0×10^9/L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11.0×10^9/L组(25.5%vs 10.4%,P=0.006;18.4%vs 5.2%,P=0.004),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1.0×10~9/L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2,95%CI:1.333~6.495,P=0.00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11.0×10~9/L是出院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67,95%CI:1.406~10.089,P=0.008)。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是急性NSTEMI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军 王德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276-3283,共8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1年2月因急性STEMI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PPCI术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高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1年2月因急性STEMI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PPCI术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标准剂量组(在3 min内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弹丸10μg/kg,随后以0.150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和高剂量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弹丸20μg/kg,随后以0.22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各67例。记录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术后90 min 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STR);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90 d内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出血性卒中、血小板减少)和有效性终点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急性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未成功的PPCI术、术前TIMI血流分级、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高于标准剂量组(χ2=7.309,P=0.007)。术后90 d两组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术后90 d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LVPWT、LVEDD、LVESD、LVEF与入院当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后90 min STR高于标准剂量组(t=-3.678,P<0.05)。高剂量组完全回落率高于标准剂量组,部分回落率低于标准剂量组(χ2=9.046、6.351,P=0.003、0.012);两组未回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9,P=0.189)。住院期间及出院90 d内两组患者总出血事件、大出血、出血性卒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累积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9,P=0.344)。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死亡、再梗死、急性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出院90 d内MACE、死亡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出院90 d内再梗死、急性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累积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χ2=4.808,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替罗非班、肌酸激酶(CK)是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急性STEMI患者PPCI术中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较标准剂量替罗非班术后90 d内MACE发生率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晶晶 井立省 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92例,其中男性167例,... 目的探讨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92例,其中男性167例,女性125例;年龄34~90(64±12)岁。根据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分为对照组(143例)和冠心病组(149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46例)、多支病变(65例),测量患者HO-1及MMP-9水平,计算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同时收集病史、尿酸、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价HO-1、MMP-9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MMP-9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MMP-9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P<0.05),HO-I水平则降低(P<0.05);(3)HO-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952,P<0.01),MMP-9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81,P<0.01),HO-1与MMP-9呈负相关(r=-0.818,P<0.01)。结论血浆中HO-1和MMP-9水平与冠心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俊阁 汤青 +1 位作者 王军 王德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年龄〉60岁的20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CAD组73例(管腔狭窄〈50%)和CAD组136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rPWV及根据Keith-Wagener分级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定义为危险因素。结果 CAD组患者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AD组(P〈0.001)。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典型胸痛症状、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都与CAD的发生相关(P=0.000)。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2种危险因素联合是CAD的独立预测因素(OR=15.034,95%CI:5.930~38.119,P=0.000)。结论 baPWV〉1400 cm/s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是预测CAD的有效因素之一,baPWV联合眼底动脉检查作为无创检测方法可有效预测老年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 眼底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 Ⅱ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月新 刘东明 +2 位作者 段鸿梅 官忠艳 韩昱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75-380,共6页
背景与目的AnnexinⅡ是一类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在许多的细胞功能中发挥作用,已有研究显示annexinⅡ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nnexinⅡ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AnnexinⅡ是一类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在许多的细胞功能中发挥作用,已有研究显示annexinⅡ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nnexinⅡ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40例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10例肺癌组织中,有67例为annexinⅡ高表达(60.9%),鳞癌为胞膜表达,腺癌为胞膜表达或胞膜与胞浆均有表达,但以胞膜表达为主。AnnexinⅡ的表达情况与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0.008)及TNM分期(P=0.002)相关。AnnexinⅡ蛋白在肺鳞癌、腺癌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1)。结论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及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Ⅱ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印记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德昭 胡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 目的 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85例),记录各组病例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器质性心脏病种类、心衰发生的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衰的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O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ms/RRI(RR Interval);HRT1为TO≥0或者TS≤2.5ms/RRI;HRT2为T0≥0并且TS≤2.5ms/RRI。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结果 126例患者平均随访(21.0±13.5)个月,共死亡41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与HRT分类、心衰发生的时间、高龄(≥70岁)显著相关,其危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42.618(P〈0.001)、39.657(P〈0.001)及10.320(P〈0.05)。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良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 心率震荡 心功能衰竭 慢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何婧瑜 周玉杰 +9 位作者 付研 秦俭 覃数 陈晓敏 郭金城 王德昭 詹红 关卫 徐亚伟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油组125例,男性6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0.75±11.31)岁;乌拉地尔组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9.33±12.76)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d、3d、7d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d、7d后乌拉地尔组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容积[(71.36±40.72)ml、(67.69±39.11)ml vs(75.23±42.69)ml,P=0.03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39.61±52.08)ml、(140.93±53.10)ml vs(150.27±54.89)ml,P=0.027]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52.09±11.41)%、(56.74±11.48)%vs(50.94±8.90)%,P=0.042],乌拉地尔组胆固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2组患者7d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0d再住院或心功能恶化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4.8%vs11.2%,P=0.000)。结论乌拉地尔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术后心脏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林京 +3 位作者 文哲 任利辉 王慧宇 顾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LDASE)对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后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的预测作用。方法:2007年至2011年行PCI且术后1周内行LDASE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项研究,记录运动异常节段LDASE前后室壁运动评分,并根据LDASE前... 目的:探讨小剂量腺苷负荷超声(LDASE)对经皮腔内冠脉介入(PCI)后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的预测作用。方法:2007年至2011年行PCI且术后1周内行LDASE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项研究,记录运动异常节段LDASE前后室壁运动评分,并根据LDASE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功能改善组(LVEF增加≥5%)及未改善组(LVEF增加<5%),所有患者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析LDASE早期检出PCI术后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左室整体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LDASE早期检出PCI术后节段功能改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83%、78%。改善组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后的(44±9)%增加至6周后的(57±9)%(P<0.001),而非改善组由术后的(40±10)%增加至6周后的(44±12)%(P=0.06)。LDASE检出收缩功能改善节段数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善幅度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PCI术后近期行LDASE是评估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为预测PCI术后心脏功能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德昭 王军 +1 位作者 李世敬 陈步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后长期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后长期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DES植入术的326例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进行了13C尿素呼气试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检查,根据Hp感染情况及是否行Hp根除治疗分为3组:无Hp感染的患者组(Hp-group,n=176),Hp阳性行根治术后转阴患者(Hp+therapy group,n=75),Hp阳性没有根除治疗患者(Hp+no therapy group,n=75)。随访5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和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发生情况。结果随访5年,结果发现Hp+no therapy患者较其他2组MACE和UGIB发生率高(P值分别为0.009和0.000)。Hp+no therapy是预测累积MACE事件(HR:2.441,95%CI:1.354-4.400,P=0.003)和UGIB(HR:5.257,95%CI:2.572-10.74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有更多的MACE和UGIB发生,Hp根除治疗可以降低MACE和UGIB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