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低温循环老化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中孝 葛昊 +2 位作者 李哲 张雅琨 张剑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02-510,共9页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与电池老化后的分布与特征,设计了低温循环的正交实验,通过主因分析、解体物化分析的方法分别探究了影响电池低温循环老化的主次因素、老化后的析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电池低温老化的3个重要因...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与电池老化后的分布与特征,设计了低温循环的正交实验,通过主因分析、解体物化分析的方法分别探究了影响电池低温循环老化的主次因素、老化后的析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电池低温老化的3个重要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充电电流>充电截止电压;析锂电池的老化分布特征为:中间电极层比外侧电极层析锂多,同一电极层内的负极极耳位置和中心位置比同一电极层内其他位置析锂更多。电池内电流密度的分布是电池析锂分布的主要原因,电池内电流密度较大位置的电位更易低于析锂电位而发生析锂,电池设计时应使电流密度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循环 析锂 主因分析 老化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内流场及温度场仿真分析
2
作者 李金林 张海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为验证舱外航天服内空间布局和通风管路设计,利用飞天舱外航天服数值模型和标准人体模型,通过流体力学仿真软件STAR-CCM+分析计算,研究了航天服通风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获取了服内流线和温度云图。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舱外航天服内流场整体... 为验证舱外航天服内空间布局和通风管路设计,利用飞天舱外航天服数值模型和标准人体模型,通过流体力学仿真软件STAR-CCM+分析计算,研究了航天服通风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获取了服内流线和温度云图。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舱外航天服内流场整体流畅,上下肢通风流量比为3∶2;面部通风流线平稳且分布均匀,可有效防止面窗起雾;头部至四肢气温逐渐升高,距离身体越远温度越低,流线平稳区域温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流场 温度场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