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技金融政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基于地市级微观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超凡
陈柳钦
谢捷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1,共13页
基于2009年至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利用第一、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新质生产力指数。同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系统评估这一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
基于2009年至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利用第一、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新质生产力指数。同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系统评估这一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扩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表现出动态演化和持续增强的趋势。通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等稳健性测试,验证了该机制的可靠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策赋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中介角色。数字经济通过智能技术与数据赋能起到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产业集聚和非资源型城市政策效应更加显著。根据各城市的特性,建议实施因地制宜的科技金融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五位一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征信创新:金融与技术结合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陈柳钦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信用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征信模式依赖静态财务数据和信贷记录,难以适应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信用评估需求。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征信创新的关键路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了信用评估的动...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信用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征信模式依赖静态财务数据和信贷记录,难以适应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信用评估需求。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征信创新的关键路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了信用评估的动态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大数据构建动态信用评估体系,人工智能优化信用评分与风控,区块链提升数据安全性,数字货币与征信体系的融合则增强了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效率。政策与监管创新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及金融科技融合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完善信用评估标准,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随着科技突破和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征信体系将在优化资本配置、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征信
征信创新
金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树立全国统一发展的战略思维,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技金融政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基于地市级微观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超凡
陈柳钦
谢捷
机构
北京钦点智库有限公司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1,共13页
文摘
基于2009年至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利用第一、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新质生产力指数。同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系统评估这一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并且这种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扩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表现出动态演化和持续增强的趋势。通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等稳健性测试,验证了该机制的可靠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策赋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中介角色。数字经济通过智能技术与数据赋能起到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产业集聚和非资源型城市政策效应更加显著。根据各城市的特性,建议实施因地制宜的科技金融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五位一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Keyword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e pilot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high quality economy development
digital economy
space overflow
分类号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F120.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征信创新:金融与技术结合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陈柳钦
机构
北京钦点智库有限公司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文摘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对信用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征信模式依赖静态财务数据和信贷记录,难以适应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信用评估需求。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征信创新的关键路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了信用评估的动态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大数据构建动态信用评估体系,人工智能优化信用评分与风控,区块链提升数据安全性,数字货币与征信体系的融合则增强了金融支持的精准度和效率。政策与监管创新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及金融科技融合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完善信用评估标准,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随着科技突破和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征信体系将在优化资本配置、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征信
征信创新
金融
技术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credit
credit innovation
finance
technology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机构
北京钦点智库有限公司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6,共13页
文摘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树立全国统一发展的战略思维,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financi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F120.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技金融政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基于地市级微观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胡超凡
陈柳钦
谢捷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征信创新:金融与技术结合的路径探索
陈柳钦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谢捷
陈柳钦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