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伤寒论》睡眠障碍治疗特色浅探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艳骄
李茵
-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国医论坛》
1996年第3期10-11,共2页
-
-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睡眠障碍
治则
-
分类号
R22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淑兰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1996年第3期54-54,共1页
-
文摘
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查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100015)王淑兰本文通过对脊髓型及推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测,提示这一检查手段在骨伤科的临床意义。资料超声检查5例中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经过MRI检查,显示不同节...
-
关键词
脊髓型
椎动脉型
颈椎病
超声波诊断
-
分类号
R681.550.4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补阳还五汤等治疑难眼病有突破
- 3
-
-
作者
张书香
王克
高培质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31-31,共1页
-
文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中的一种严重的急症,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致盲,中医称为暴盲。目前,对此症后期(超过24小时)的治疗尚无特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晚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我们曾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症二例,收到了明显的疗效。 许多眼科专家多年来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西方医学的先进检查方法和经验,通过对眼底检查的研究,对本病的认识又有新的提高。廖品正认为本病系暴怒伤肝,气血逆乱,上壅目窍而致脉络郁闭;亦可因气血两虚,血行滞缓,脉道不利,目失濡养所致;
-
关键词
眼病
补阳还五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
分类号
R770.5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调和肝脾汤治疗心律失常38例临床观察
- 4
-
-
作者
罗爱珍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1995年第22期1049-1049,共1页
-
文摘
心律失常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心悸”病证范畴,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了“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临床报道以益气养阴,炙甘草汤,生脉饮等治疗较多,但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肝郁脾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情怀不畅,以致气机升降失常元气被戕;思虑伤脾无以化生精微,气血乏源,致营卫、宗气无由生成乃致宗气不足,无以贯注心脉,虽病在心,但与肝脾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笔者用柔肝健脾的调和肝脾汤治疗心律失常3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调和肝脾汤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9.417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改进中医教育模式与内涵的思考
- 5
-
-
作者
张书香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7期5-5,共1页
-
文摘
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的特色和优势,但如何保存并发扬其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来发展这门古老的医学,却是我们中医药界多年来未能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中医队伍未能跟上时代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说到底,是中医教育的相对滞后了。建国40多年来,虽然有了较大发展。
-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教育模式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辨脾胃 话施治──著名老中医施奠邦临症经验谈
- 6
-
-
作者
杨国华
-
机构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年第4期508-508,共1页
-
文摘
辨脾胃话施治——著名老中医施奠邦临症经验谈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内科(100086)杨国华指导施奠邦教授施奠邦是著名中医专家,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颇有心得,认为脾胃病应从脏腑、阴阳、寒热、虚实、气血五个方面辨证。其中辨脏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脾胃。...
-
关键词
脾胃疾病
辩证施治
-
分类号
R256.3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