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国Janelia研究所看面向未来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混合组织模式创新
1
作者 庄怀玢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探索新型体制结构和资助战略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是世界科技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于本世纪初创办的实体新型研发机构Janelia研究所,明确以全盛时期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先进机构模...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探索新型体制结构和资助战略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是世界科技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于本世纪初创办的实体新型研发机构Janelia研究所,明确以全盛时期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先进机构模型为标杆,旨在从事在其他环境中难以追求的高影响力研究。介绍了Janelia的改革创新措施,并着重总结了其在科研组织管理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机构模式理念和特点。分析指出Janelia在传统主要负责人(PI)制基础上通过机构协同项目促进了一种“基于PI制,超越PI制”的“集中平台式”强协同产学研生产关系,在组织规划与管理上采用“隔离但不孤立”的“研究-开发”共存混合组织模式,特别是对偏重研究与偏重开发的管理单元在组织机构设置中进行单独构建和分类管理,并建立独特机制促进研究在“研究-开发”快速反馈循环中获得蓬勃发展,这是Janelia/贝尔实验室特色模式区别于常规学术界和产业界实验室模式的关键。讨论了这种特色机构模式所适宜的领域及所处阶段条件共性特点,进一步结合我国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求,指出Janelia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处于初至中等技术成熟度的新兴颠覆性技术领域(例如量子科技)的借鉴意义与启示,并提出了借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研发机构 未来产业 新兴颠覆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片上传感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进展(特邀)
2
作者 周斌茹 马钰 +2 位作者 张世晨 刘峰奇 陆全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15,共15页
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因其独特的子带间跃迁机制,具有高速响应、高非线性、输出波长大范围可调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输出光功率和电光转化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快速提升,量子级联激光器已成为中红外至太赫兹波段(波长约为3... 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因其独特的子带间跃迁机制,具有高速响应、高非线性、输出波长大范围可调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输出光功率和电光转化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快速提升,量子级联激光器已成为中红外至太赫兹波段(波长约为3~300μm)的主流激光光源,在大气污染监控、气体检测、太赫兹成像、生物医疗以及空间光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阐释了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工作原理;分别重点讨论了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在高效率、大功率、波长可调谐以及片上传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基于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差频太赫兹光源和光频梳的发展进行叙述,最后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 片上传感 光频梳 太赫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新型有源区的量子级联探测器(特邀)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舒曼 刘俊岐 +5 位作者 翟慎强 卓宁 张锦川 王利军 李远 刘峰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243,共11页
量子级联探测器是一种光伏型的子带间跃迁红外探测器,通过厚度渐变的啁啾量子阱中台阶状的子带分布,产生内建电场,使得有源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定向输运,器件工作时无需外加偏压,避免了暗电流噪声的产生,能够实现室温长波红外响应。由于子... 量子级联探测器是一种光伏型的子带间跃迁红外探测器,通过厚度渐变的啁啾量子阱中台阶状的子带分布,产生内建电场,使得有源区中的光生载流子定向输运,器件工作时无需外加偏压,避免了暗电流噪声的产生,能够实现室温长波红外响应。由于子带间跃迁吸收系数小、具有偏振选择性,量子级联探测器目前存在响应率低、对正入射响应无响应、探测率对温度敏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三种新型量子级联探测器有源区的设计,包括量子点/阱耦合、束缚-微带斜跃迁和小能量台阶有源区,在中波、长波和甚长波波段展现出优良的器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量子级联探测器 光子探测器性能 电子能级 能带 量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单体和多体系统的电场测量
4
作者 宋晓云 陈雪花 +2 位作者 贾春阳 丛楠 杨仁福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503,共14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凭借其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谱覆盖等特性,在电磁计量、频谱感知、雷电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下一代电磁信号接收的重要手段。随着理论和实验的不断发展,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凭借其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谱覆盖等特性,在电磁计量、频谱感知、雷电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下一代电磁信号接收的重要手段。随着理论和实验的不断发展,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正逐渐逼近量子噪声极限。本文概述了里德堡原子电场测量原理,综述了近年来里德堡原子的单体和多体电场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在电磁诱导透明和Autler-Townes(AT)分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电场测量技术,采用零差法、超外差技术、重泵浦以及六波混频等方案,将单体系统下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提高到3.98 nV·cm^(-1)·Hz^(-1/2),相位测量灵敏度达到2 mrad。除单体系统外,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多体系统在相变点的临界性也被应用于电场测量,其测量灵敏度用Fisher信息表示,最新研究表明采用腔增强光学双稳态、随机噪声共振增强等方法可将基于多体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提高6.6 dB,且对外界噪声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电场测量 电磁诱导透明 里德堡原子 多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硝 何珂 薛其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不需要外磁场、具有手性边缘态的量子化霍尔效应,可以用于构建其他新奇量子态和发展未来低功耗电子学器件等.该全新的量子效应于2012年首先由中国科学家在五层Cr掺杂的(Bi,Sb)2Te3拓扑绝缘体薄膜中实现.在过去七...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种不需要外磁场、具有手性边缘态的量子化霍尔效应,可以用于构建其他新奇量子态和发展未来低功耗电子学器件等.该全新的量子效应于2012年首先由中国科学家在五层Cr掺杂的(Bi,Sb)2Te3拓扑绝缘体薄膜中实现.在过去七年间,经过大家的努力,其观测温度从最初的30 mK已经提高到2 K左右,进一步提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观测温度是目前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许多拓扑量子效应走向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总结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的实验进展,特别在提高其观测温度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包括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分别介绍磁性掺杂和磁性近邻拓扑绝缘体体系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第三部分介绍最新发现的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体系,最后一部分对设计和构造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系统的原理和路线图给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拓扑绝缘体 铁磁绝缘体 反铁磁绝缘体 分子束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束外延在GaAs基上生长高特征温度的InAs量子点激光器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野 苏向斌 +7 位作者 杨成奥 张一 尚金铭 谢圣文 张宇 倪海桥 徐应强 牛智川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670,共4页
通过MBE外延系统生长了1.3µm的GaAs基InAs量子点激光器.为了获得更好的器件性能,InAs量子点的最优生长温度被标定为520℃,并且在有源区中引入Be掺杂.制备了脊宽100µm,腔长2 mm的激光器单管器件,在未镀膜的情况下,达到了峰值功... 通过MBE外延系统生长了1.3µm的GaAs基InAs量子点激光器.为了获得更好的器件性能,InAs量子点的最优生长温度被标定为520℃,并且在有源区中引入Be掺杂.制备了脊宽100µm,腔长2 mm的激光器单管器件,在未镀膜的情况下,达到了峰值功率1.008 W的室温连续工作,阈值电流密度为110 A/cm^-2,在80℃下仍然可以实现连续工作,在50℃以下范围内,特征温度达到40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激光器 分子束外延 特征温度 中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基Heusler合金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童树成 鲁军 +2 位作者 缪冰锋 魏大海 赵建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43-755,761,共14页
Co基Heusler合金通常具有远高于室温的居里温度、高自旋极化率、低磁阻尼因子,且与GaAs、MgO等衬底均具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度,在磁性隧道结、自旋阀、磁传感器等自旋电子学器件中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的关注。首先介绍Co基Heusle... Co基Heusler合金通常具有远高于室温的居里温度、高自旋极化率、低磁阻尼因子,且与GaAs、MgO等衬底均具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度,在磁性隧道结、自旋阀、磁传感器等自旋电子学器件中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的关注。首先介绍Co基Heusler合金的结构特征、磁性和半金属性等性质,综述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替换元素、调整原子有序度或化学计量比等手段调控其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随后,阐述其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其作为插层,在优化L1_(0)-MnAl基磁性隧道结性质中起到的作用。最后,重点探讨新近发现并引起关注的磁性Weyl半金属Co_(2) MnGa的磁学和输运性质,展望拓扑非平庸电子态的引入对Co基Heusler合金应用的提升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磁性隧道结 Weyl半金属 分子束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间级联激光器电子注入区优化研究(特邀)
8
作者 宁超 孙瑞轩 +8 位作者 于天 刘舒曼 张锦川 卓宁 王利军 刘俊岐 翟慎强 李远 刘峰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6,共7页
带间级联激光器有源区内部的物理机制复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优化了电子注入区结构,通过减小InAs/AlSb啁啾超晶格中InAs量子阱的厚度促进电子向光增益区的注入,在较低的电子注入区掺杂浓度下满足了光增益区电子数和空穴数基本相等的注... 带间级联激光器有源区内部的物理机制复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优化了电子注入区结构,通过减小InAs/AlSb啁啾超晶格中InAs量子阱的厚度促进电子向光增益区的注入,在较低的电子注入区掺杂浓度下满足了光增益区电子数和空穴数基本相等的注入平衡条件,降低了有源区中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杂质散射造成的光损耗。采用该有源区结构的带间级联激光器实现了较好的室温激射性能,腔长4 mm、脊宽20μm且腔面未镀膜器件的阈值电流为200 mA,单腔面出光功率为55 mW。通过分析2~5 mm不同腔长器件的电压-电流-光功率性能,得到器件的波导损耗仅为3 cm^(-1),有源区载流子寿命为0.7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中红外 分子束外延 带间级联激光器 量子阱 锑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量子科技产业的“负责任创新” 被引量:6
9
作者 程鹏 谭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共8页
随着国内外“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兴起,如何“负责任”地思考作为当下最迅猛发展的前沿量子科技产业创新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进而理清我国量子科技领域行之有效的负责任创新思路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当下量子科技产业的“负责任创新”的思考... 随着国内外“负责任创新”理念的兴起,如何“负责任”地思考作为当下最迅猛发展的前沿量子科技产业创新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进而理清我国量子科技领域行之有效的负责任创新思路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当下量子科技产业的“负责任创新”的思考不仅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政策、文化、教育、军事和科技领域布局等诸多具体情况,合理前瞻性的做出政策引导和政策制定,更需在量子科技领域中的研究人员的管理,合理的伦理设计,和多元主体的参与等方面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科技产业 负责任创新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量子点的发光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函聪 陈浠庆 +2 位作者 杨静南 史书姝 许秀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1-1272,共22页
由于量子限制效应,自组装半导体单量子点具有类似于原子的分立能级,可实现高不可分辨、高亮度和高纯度的单光子发射,其多种激子态能够产生不同偏振模式的光子。而光学微纳结构是调控量子点发光性质的有效手段,当单个量子点与光学微腔发... 由于量子限制效应,自组装半导体单量子点具有类似于原子的分立能级,可实现高不可分辨、高亮度和高纯度的单光子发射,其多种激子态能够产生不同偏振模式的光子。而光学微纳结构是调控量子点发光性质的有效手段,当单个量子点与光学微腔发生弱耦合时,Purcell效应将大大提高量子点作为单光子源或纠缠光子对源的性能。同时,量子点与光学微腔的强耦合系统可以作为量子光学网络中的量子节点,以及用于研究单光子水平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利用量子点与光学波导的耦合可实现固态量子比特和飞行光子比特的相干转换,以及高效的信息处理与传输,由此构建可靠的片上光学网络。此外,单量子点还具有可操控的自旋态,可作为量子比特的载体。考虑到量子点器件的制备过程易与成熟的半导体技术相结合,基于量子点的器件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集成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半导体量子点 激子 自旋 光学微腔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顺磁共振谱的残磁测量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全哲 邹升 张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电子顺磁共振类似于核磁共振,是一种基于电子磁矩在外磁场中的顺磁性及塞曼分裂的方法,该方法与物质中未成对电子和外磁场相联系,通过获取和分析物质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能够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或环境的磁场信息,因此其常被用来分析物质... 电子顺磁共振类似于核磁共振,是一种基于电子磁矩在外磁场中的顺磁性及塞曼分裂的方法,该方法与物质中未成对电子和外磁场相联系,通过获取和分析物质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能够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或环境的磁场信息,因此其常被用来分析物质结构、探测磁场等。极弱磁场通常指nT或以下量级的磁场,目前一些科学研究的进行常常要求在极弱磁环境下进行,例如基础物理研究、心脑磁探测等,因此稳定可靠的磁屏蔽常被用来创建所需的极弱磁环境。磁屏蔽包括被动磁屏蔽和主动磁补偿,被动磁屏蔽指利用磁屏蔽室屏蔽外界磁场,其内部往往有一定量的残余磁场,因此为方便进一步主动磁补偿,探测屏蔽后的残余磁场是有必要的。目前屏蔽室内残余磁场的测量手段主要分为商用化磁强计测量和装置原位测量,商用化磁强计测量方法简单,但精度低、噪声大,且不利于小型化,利用装置原位测量能够减少噪声,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由于碱金属原子最外层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成为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的理想样品。而随着激光和光泵技术的发展,利用法拉第旋光效应作为光学手段探测气体原子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已经成为了可能。通过测量碱金属原子气体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残余磁场的原位测量效果好、精度高,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通常基于电子顺磁共振的残磁测量系统包括残磁环境和样品模块、光学探头模块、信号调制模块、环境监测模块以及信号收集与处理模块,核心是光学探头模块,决定了磁场测量的灵敏度。简要描述了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原理,以光泵磁力计为主介绍了基于该技术的典型磁力计和目前的发展,重点概述了基于电子顺磁共振谱的残磁测量系统、各个组成模块以及相关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 磁场传感 磁屏蔽 极弱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稳定平台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向阳 时延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196,共8页
针对成像载荷对惯性稳定平台高稳定精度控制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神经元与PID控制结合组成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器,实现惯性稳定平台自适应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 针对成像载荷对惯性稳定平台高稳定精度控制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细菌觅食优化算法的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神经元与PID控制结合组成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器,实现惯性稳定平台自适应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其次,针对传统试凑法难以获得控制器最优控制参数的不足,采用改进型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对复合控制器进行参数寻优,实现控制参数最优化;最后,对提出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参数优化的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后,稳定平台稳定精度和扰动抑制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静基座和动基座条件下角位置误差分别为0.0038°和0.2904°,与传统PID控制相比分别提高19.1%和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遥感 惯性稳定平台 单神经元/PID自适应复合控制 改进型细菌觅食优化算法 稳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无向网络连通性的一种高效判定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卓 秦博东 +2 位作者 徐雍 鲁仁全 魏庆来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29-2136,共8页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连通性是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或编队控制等的理论前提.以往,各种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或编队控制方面的文献仅侧重于控制协议、智能体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律设计,而缺乏对多智能体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连通性研究.网...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连通性是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或编队控制等的理论前提.以往,各种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或编队控制方面的文献仅侧重于控制协议、智能体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律设计,而缺乏对多智能体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连通性研究.网络连通性高效判定算法不仅是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或编队控制的保证,而且在图论、现代移动通信、计算机与交通等各种网络中有着重要和广泛的应用.针对复杂无向网络的连通性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判定算法、以及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上界.该算法具有非常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且便于计算机实现,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无向网络 图论 连通性 多智能体系统 高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预脉冲清洁及腔内频谱滤波的高对比度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飞 赵遵成 +6 位作者 鲁巍 洪德昇 陈培荣 张传标 田晓光 刘畅 陈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为了提高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脉冲的对比度,需要同时提高激光脉冲纳秒尺度的对比度和皮秒尺度的对比度。利用普克尔盒对主脉冲和预脉冲时间滤波的方法,设计了普克尔盒的双通预脉冲清洁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纳秒尺度的预... 为了提高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脉冲的对比度,需要同时提高激光脉冲纳秒尺度的对比度和皮秒尺度的对比度。利用普克尔盒对主脉冲和预脉冲时间滤波的方法,设计了普克尔盒的双通预脉冲清洁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纳秒尺度的预脉冲对比度提高了5个数量级;利用频谱整形方法,通过在放大器腔内适当位置插入频谱整形滤波片使得主脉冲前400 ps处的放大自发辐射对比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最终,在双通预脉冲清洁与腔内频谱滤波共同作用下,再生放大器输出激光纳秒尺度的预脉冲对比度从4.3×10^(−4)提高到了6.6×10^(−10),放大自发辐射对比度(主脉冲前400 ps)从5.0×10^(−8)提高到了5.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再生放大器 双通预脉冲清洁 腔内频谱滤波 频谱整形滤波片 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111)表面Ag配位结构的分等级组装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若宁 张雪 +8 位作者 薛娜 李杰 吴天昊 徐榛 王一帆 李娜 唐浩 侯士敏 王永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27,共6页
表面辅助的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因其结构稳定性和潜在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金属有机纳米结构中,金属原子来源于外部沉积的金属或金属表面原子。外部沉积的金属原子种类多样,取决于目标纳米结构。然而,金属表面原子受限于表面科学常用的金... 表面辅助的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因其结构稳定性和潜在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金属有机纳米结构中,金属原子来源于外部沉积的金属或金属表面原子。外部沉积的金属原子种类多样,取决于目标纳米结构。然而,金属表面原子受限于表面科学常用的金、银和铜单晶金属表面。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大多包括Au配位或是Cu配位结构,而只有少量的用表面Ag原子构成。分子金属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预期纳米结构的精确控制形成。至于构建基元,有机分子通过M―C、M―N和M―O键与表面金属原子配位。末端炔反应或者乌尔曼耦合能够实现C―M―C节点的形成。Cu和Au原子能够与含有末端氰基或吡啶基官能团的分子配位形成N―M―N键。另外,表面Ag增原子能够通过Ag―N配位键与酞菁分子配位。然而,M―O配位键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计划使用末端羟基分子与Ag增原子配位形成金属有机配位纳米结构去研究O―Ag节点。我们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4,4’-二羟基-1,1’:3’,1’’-三联苯分子(4,4’-dihydroxy-1,1’:3’,1’’-terphenyl,H3PH)和Ag增原子成功构筑了一系列二维有序纳米结构。在室温下,蒸镀的H3PH分子自组装形成由环氢键连接的密堆积结构。当退火温度提升到330K,一种新的纳米结构出现了,该结构由O―Ag配位键和氢键共同作用形成。进一步地提升退火温度至420K,蜂巢结构和共存的二重配位链出现,这两种结构中仅由O―Ag―O键构成。为分析金属分子反应路径和O―Ag―O键的能量势垒,我们对该体系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O―Ag键形成的能量势垒是1.41 eV,小于O―Ag―O节点1.85 e V的能量势垒。这也解释了分等级金属-有机纳米结构形成的原因。我们的实验结果提供了一种利用有机小分子和金属增原子来设计和构筑分等级二维纳米结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环氢键 配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尾波加速的涡轮叶片高能X射线CT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博 刘得翔 +3 位作者 吴双华 马跃 华剑飞 鲁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发展微焦点高能X射线源技术是实现高精度高能工业CT突破的关键,基于激光尾波加速驱动高能轫致辐射源开展了微焦点高能X射线源产生以及对涡轮叶片高能CT成像研究。利用一台20 TW钛蓝宝石超快超强激光器,通过电离注入的方式获得了(140... 发展微焦点高能X射线源技术是实现高精度高能工业CT突破的关键,基于激光尾波加速驱动高能轫致辐射源开展了微焦点高能X射线源产生以及对涡轮叶片高能CT成像研究。利用一台20 TW钛蓝宝石超快超强激光器,通过电离注入的方式获得了(140±44)pC的高能电子束,并使用1.5 mm厚钨靶产生了累积源尺寸为25μm的高能轫致辐射X射线。利用该微焦点高能X射线源,采用基于压缩感知的CT重建算法,在获取较少角度投影(31个角度)的情况下,获得了对涡轮叶片叶榫结构的CT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尾波加速 微焦点X射线源 全光轫致辐射源 高能工业CT 电离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融自回流方法制备硫化物玻璃非线性集成光学波导(特邀)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人铎 翟彦芬 +1 位作者 张巍(指导) 黄翊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9,共14页
硫化物玻璃是发展非线性集成光学器件的良好材料,特殊的理化特性使得硫化物玻璃集成光学波导的制备成为研究的难点。对硫化物玻璃波导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利用硫化物玻璃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的特点,采用热熔融自回流方法制... 硫化物玻璃是发展非线性集成光学器件的良好材料,特殊的理化特性使得硫化物玻璃集成光学波导的制备成为研究的难点。对硫化物玻璃波导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利用硫化物玻璃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的特点,采用热熔融自回流方法制备硫化物玻璃波导的工艺。该方法避免了对硫化物玻璃薄膜完整性的破坏,以及光刻胶显影液对硫化物玻璃材料的腐蚀作用,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具有小模场面积的倒脊型硫化物玻璃波导。实验测试表明,采用热熔融自回流方法制备的硫化物玻璃波导具有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和受激布里渊散射特性。最后,展望了采用该方法发展硫化物玻璃非线性集成光学器件及其片上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玻璃 非线性光学器件 集成光学波导 三阶光学非线性 受激布里渊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中的激子-声子耦合:基本理论
18
作者 张俊 来嘉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53,共16页
半导体的物理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激子-声子耦合的影响,共振拉曼光谱是一种研究激子-声子耦合的有力手段。文中首先介绍固体中的元激发(电子、声子、激子)以及电子(激子)-声子相互作用。随后介绍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对拉曼选择定则的影响,二... 半导体的物理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激子-声子耦合的影响,共振拉曼光谱是一种研究激子-声子耦合的有力手段。文中首先介绍固体中的元激发(电子、声子、激子)以及电子(激子)-声子相互作用。随后介绍激子-声子相互作用对拉曼选择定则的影响,二维层状材料的层间振动模式,以及与电子-声子耦合相关的黄昆因子的理论。最后,介绍了基于激子-声子耦合的声子辅助荧光上转换光制冷和光学声子的可分辨边带拉曼制冷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激子-声子耦合 共振拉曼散射 声子冷却 量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压缩感知计算层析成像光谱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虎 刘雪峰 +1 位作者 姚旭日 翟光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5,共8页
计算层析成像光谱既有传统成像光谱仪获取目标二维空间和一维光谱“图谱合一”的能力,还具有高通量测量和免扫描特性,在光谱成像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并得到大量研究。根据中心切片定理,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性能主要受焦平面阵列探测器(F... 计算层析成像光谱既有传统成像光谱仪获取目标二维空间和一维光谱“图谱合一”的能力,还具有高通量测量和免扫描特性,在光谱成像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场景并得到大量研究。根据中心切片定理,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性能主要受焦平面阵列探测器(FPA)和二维色散元件的性能制约,以往研究主要在改进二维色散元件设计以增加衍射级次和投影角度以提高精确重建光谱所需的采样量。从FPA二维色散投影测量入手,提出并行压缩感知理论和计算层析成像光谱结合的方法,构建并行压缩感知计算层析成像光谱模型,利用低分辨FPA实现更高分辨率的色散投影测量,最终实现高于传统计算层析直接测量的性能水平。该研究为验证该成像光谱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先选用高光谱数据集对色散投影直接测量模型进行了三光谱立方体到二维色散投影和并行压缩感知测量模型重建的仿真实验,在仿真结果正确的前提下使用连续谱激光器和反射式数字微镜进行了相应的光学系统实验,完成了投影矩阵的逐点精确标定,并提出提高标定效率的并行标定方法,将标定时间降低到单点标定的四分之一。结果显示并行压缩感知计算层析成像光谱可以获得更高的光谱重建质量,能获得高于FPA自身性能的高分辨光谱投影并大幅提高光谱重建质量,验证了所提并行压缩感知计算层析成像光谱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层析成像光谱 分辨率 压缩感知 并行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效应的磁化率测量装置设计
20
作者 樊振军 米振宇 +2 位作者 宁昊明 刘凯 宋小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2,共5页
基于霍尔效应原理设计制作了一套用于测量磁化率的Hall bar测量装置。该装置由霍尔片和励磁线圈及外接源表组成,用该装置测量了Mn12-Ac单分子磁体的直流与交流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很好地获得磁性样品的交流及直流磁化率随... 基于霍尔效应原理设计制作了一套用于测量磁化率的Hall bar测量装置。该装置由霍尔片和励磁线圈及外接源表组成,用该装置测量了Mn12-Ac单分子磁体的直流与交流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很好地获得磁性样品的交流及直流磁化率随温度、频率、磁场的变化行为;低于10 Hz低频交流磁化率的测量精度达到10^(-12)A·m^(2);在相同测量精度时,Hall bar测量装置所需的样品比PPMS小约4个数量级。该装置为研究磁性材料的磁学行为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效应 霍尔元件 交流磁化率 综合实验 单分子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