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谱红外/太赫兹量子棘轮探测器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1
作者 楚卫东 白鹏 +4 位作者 杨宁 王屹 韩尚杰 王迎新 赵自然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5,共14页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 近年来,红外/太赫兹探测技术取得了卓越的进步,聚焦于当前主流的红外及太赫兹探测器就其优点和缺点进行相应评述。为满足现在科技水平所需的高速探测光子型红外/太赫兹探测器取得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但其工作温度低、响应光谱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场景。就工作原理、工作模式、研究进展、能带工程等方面介绍GaAs基经典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文中提出的量子棘轮红外探测器(QRIP)的研究进展,从QRIP器件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其优势及可行性。通过研究QRIP不同的杂质类型、掺杂浓度、生长工艺、能带结构等条件以研究其工作机理及量子特性,列出了不同结构QRIP器件实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棘轮结构在无外加电场下能够对红外能量进行探测,同时在特定的偏压下能够实现光谱可调的性质以实现宽谱的探测。进一步地,将QRIP集成LED制备出量子棘轮上转换器件,其能够实现4~200 THz的超宽谱探测,同时量子棘轮上转换探测器在25 K时响应率可以达到0.4 A/W。该研究表明了量子棘轮探测器能够有效提升器件的工作温度、响应光谱范围,为高工作温度红外/太赫兹光子型探测器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太赫兹探测器 宽谱探测器 高温太赫兹探测 量子棘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热液活动特征
2
作者 鲁锴 张涛 +8 位作者 王哲麟 鲍志东 张军涛 鲍逸非 王启超 班舒悦 郭妍晶 胡小龙 张辛雨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3-839,共17页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赋存着大量的油气和地热资源,但目前对于雾迷山组储集层所经历的热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雾迷山组... 冀中坳陷中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赋存着大量的油气和地热资源,但目前对于雾迷山组储集层所经历的热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在野外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碳氧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雾迷山组中热液活动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雾迷山组中发育多种热液相关矿物,其热液活动可分为3类,分别为幔源流体活动、以碳酸盐矿物为主的热液活动和硅质热液活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白云岩发生大理岩化作用;热液白云石矿物较基岩泥晶白云石的δ^(13)C和δ^(18)O值均偏负和锶同位素值升高;一些白云石、石英和萤石胶结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异常增高。雾迷山组中热液活动强度的差异受控于区域幔源流体活动和输导通道。当研究区内断层和幔源流体活动时期相耦合时,热液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其强度西北强于东南;级别越高、规模越大的断层附近的热液活动越强的特征。热液活动产生的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水压力破裂作用对储集层有着建设性改造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减少了储集空间,是破坏性改造作用;而大理岩化的过程基本没有改变原岩的储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液活动 雾迷山组 潜山构造带 冀中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光 俞重远 芦鹏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10期17-18,71,共3页
本文介绍了作者几年来进行大学物理双语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与体会。从大学物理双语课程教学的意义、面临的困难、教材选择、课程体系设计、英语运用,以及与科研结合等几方面,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大学物理双语课程教学可行的措施与方案。
关键词 大学物理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微地震记录去噪方法
4
作者 王泰然 鲍逸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7-500,共14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时间域波形去噪.选取四川省自贡和内江地区的微震观测数据,基于该地区的构造模型和震源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生成无噪声数据集,并叠加观测微震噪声,构建模...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时间域波形去噪.选取四川省自贡和内江地区的微震观测数据,基于该地区的构造模型和震源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生成无噪声数据集,并叠加观测微震噪声,构建模拟含噪声数据集.通过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获得性能稳定且泛化能力强的去噪模型,该模型在验证集上也表现优异.与传统去噪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去噪效果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保留信号的细节特征和频谱特征.将该模型应用于自贡和内江地区的实际微震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能有效地去除实测数据中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地震 噪声去除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增强现实改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成 冉建平 +3 位作者 周雅晴 徐知劼 徐章洋 赵梓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237,共5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一项值得期待的能够革新传统教育的技术。该技术连接了虚拟对象和真实世界,能够让复杂的空间关系和抽象概念可视化,使学习者体验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了国内外增强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现...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一项值得期待的能够革新传统教育的技术。该技术连接了虚拟对象和真实世界,能够让复杂的空间关系和抽象概念可视化,使学习者体验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了国内外增强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增强现实技术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结合的新思路。通过一个实验改革实例,对此思路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问题,以期为推动增强现实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治理行动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来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志方 杨卓璇 +2 位作者 李慧嘉 尚依然 刘金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5,共18页
气候治理行动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及其灾害性影响至关重要。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基于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气候治理行动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治理行动能... 气候治理行动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及其灾害性影响至关重要。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基于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气候治理行动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治理行动能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多样化董事会作为重要的内外部治理机制,所产生的监督效应和治理效应可以有效加强气候治理行动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积极影响。对作用机制的探索发现,气候治理行动促进环境责任履行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于诱发企业绿色创新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治理行动对气象灾害严重、温室气体高排放地区的企业及高数字化转型、重污染企业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揭示了气候治理行动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实现气候变化应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行动 企业环境责任履行 机构投资者 董事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庭综合征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海子睿 吕子阳 +1 位作者 马英楠 高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 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the largest Lyapunov exponents,LLE)计算慢性前庭综合征(chronic vestibular syndrome,CVS)患者运动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验证分类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捕捉受试者的关节运... 目的 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the largest Lyapunov exponents,LLE)计算慢性前庭综合征(chronic vestibular syndrome,CVS)患者运动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验证分类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捕捉受试者的关节运动轨迹,通过LLE判断混沌态,计算混沌轨迹的特征作为输入,采用ID3决策树、Adaboost、C45决策树、贝叶斯分类、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7种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 共有16个关节点的17组轨迹处在混沌态,实验组运动轨迹的平均能量、增强波长、峰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ID3决策树分类器表现出了最优性能,预测精度、召回率、F_(1)分数均为100%。结论 混沌特征可能包含了CVS患者更多的个性差异,能够提高机器学习算法识别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CV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LYAPUNOV指数 非线性 混沌 机器学习 慢性前庭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维可调纸基超材料天线
8
作者 太史百盈 杨雅婷 +3 位作者 杨靖 庞亚琛 许建春 毕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196,共8页
为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对多频段、小型化天线的设计需求,结合超材料的结构优势,基于折纸技术设计了一种二维/三维可调双波段纸基超材料天线。为了说明纸基天线易加工、低成本、易携带等特点,分别将导电银浆涂覆在不同纸基材料上制备了天线... 为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对多频段、小型化天线的设计需求,结合超材料的结构优势,基于折纸技术设计了一种二维/三维可调双波段纸基超材料天线。为了说明纸基天线易加工、低成本、易携带等特点,分别将导电银浆涂覆在不同纸基材料上制备了天线实物样机。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二维和三维状态下,天线分别工作在2.45 GHz和1.40 GHz频率处,且通过调节内环折叠角度可实现工作频段的调控。此外,分别研究了二维和三维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二维天线的主辐射方向与天线所在平面垂直,而三维天线的主辐射方向受内环折叠角度调控。所设计的纸基超材料天线为实现工作频段可切换的天线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在便携式移动终端、多波段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 超材料 双波段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性质
9
作者 孙合庆 李叶舟 牛文潇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9-450,共12页
设ω_(1),···,ω_(t)为互相判别的非零复常数,H_(0)(z),···,H_(t)(z)为亚纯函数.该文研究了Tumura-Cluine型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f^(n)(z)+P(z,f)=H_(0)(z)+H_(1)(z)e^(ω1zq)+···+H_(t)(z)... 设ω_(1),···,ω_(t)为互相判别的非零复常数,H_(0)(z),···,H_(t)(z)为亚纯函数.该文研究了Tumura-Cluine型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f^(n)(z)+P(z,f)=H_(0)(z)+H_(1)(z)e^(ω1zq)+···+H_(t)(z)e^(ωtzq)亚纯解的零点分布和增长性,这里n(≥2),t,q∈N+,P(z,f)为时滞微分单项式.利用角域上指数多项式的性质,该文还考虑了上面方程整函数解Julia集的径向分布,并给出了相应极限方向测度的下界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微分方程 增长性 零点分布 径向分布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FET电路段内关键门的全局布局算法
10
作者 田康林 赵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2,共9页
针对传统硅基电路布局算法在碳纳米管(CNT)密度变化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FET)电路上表现出时序良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段内关键门的全局布局算法.首先自底向上逐级分析电路各个层级,依次建立门延迟、门树延迟模型,在此基础上... 针对传统硅基电路布局算法在碳纳米管(CNT)密度变化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FET)电路上表现出时序良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段内关键门的全局布局算法.首先自底向上逐级分析电路各个层级,依次建立门延迟、门树延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CNFET电路相关矩阵建立包含延迟均值和方差的段统计延迟模型;然后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时序良率与段的统计延迟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CNFET电路不对称空间相关性,使用网格搜索策略不断迭代调整段内关键门位置,以降低段延迟.在OpenCores中4个测试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平均提高了20%的电路时序良率,在执行时间上比CNT密度变化感知的基准方法降低25%,揭示了其在高时序良率要求的大规模电路中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 不对称空间相关性 全局布局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i-Tomasi和RootSIFT的多尺度曲率特征图像拼接算法
11
作者 李英浩 牛少彰 +1 位作者 郝启贤 安洪旭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2-48,共7页
全景拼接或视频融合等技术应用于室外环境时,往往有复杂的场景和光照条件,导致算法的关键点检测能力下降。曲率是一种描述图像边缘的稳定数学特征,对于复杂场景和光照具有良好稳定性。本文深入研究图像拼接中多尺度曲率特征的提取和SIF... 全景拼接或视频融合等技术应用于室外环境时,往往有复杂的场景和光照条件,导致算法的关键点检测能力下降。曲率是一种描述图像边缘的稳定数学特征,对于复杂场景和光照具有良好稳定性。本文深入研究图像拼接中多尺度曲率特征的提取和SIFT算子的Hellinger核变换,提出一种基于Shi-Tomasi和RootSIFT的多尺度曲率特征图像拼接算法。首先,对高斯模糊预处理的图像利用多尺度Shi-Tomasi可以提取不同分辨率下光照稳定的关键点,使算法更适用于处理复杂环境;其次,经过Hellinger核变换的RootSIFT可以强化多尺度特征提取的过程,使其在欧式距离更加鲁棒,能更好应对光照和噪声的变化;另外,FLANN快速匹配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最后在变换估计上,RANSAC的改进算法PROSAC可以进一步提升拼接的速度和质量。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更精准地检测图像的边缘曲率信息,特征检测能力相比原始SIFT算法提高51%,相比单一尺度算法提高182%;而多尺度参数组的对比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实现进一步调优,综合提升检测能力和实时性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特征 Shi-Tomasi RootSIFT 多尺度 图像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网稳态运行优化模型的非线性界增强方法
12
作者 张晴 陈亮 +1 位作者 艾文宝 寇彩霞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天然气管网稳态运行优化问题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问题由于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大、非线性程度高,所以建模成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难度非常大。本文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界增强方法,... 天然气管网稳态运行优化问题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问题由于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大、非线性程度高,所以建模成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难度非常大。本文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界增强方法,提出了适用于该问题结构的非线性界增强方法,能够缩紧变量的上下界,使得在线性化方法中更好地逼近原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数值结果显示新的方法能够得到更优的可行解,并且加快了天然气管网稳态运行优化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运行优化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界增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的不可分流弧集多面体研究
13
作者 黄诗语 陈亮 寇彩霞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分段线性函数在运输、通信和生产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聚焦于目标函数是分段线性函数的不可分多商品流问题。通过引入额外的0-1变量,该问题可建模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我们以分段线性不可分流弧集多面体作为子结构提出... 分段线性函数在运输、通信和生产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聚焦于目标函数是分段线性函数的不可分多商品流问题。通过引入额外的0-1变量,该问题可建模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我们以分段线性不可分流弧集多面体作为子结构提出两类有效不等式,并进一步给出了这些不等式定义多面体刻面的充要条件。数值实验通过对不可分多商品流问题产生割平面,说明了这些有效不等式作为割平面对求解不可分多商品流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平面 混合整数规划 网络设计 分段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变异离散粒子群算法的QoS全局最优Web服务选择方法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文彬 孙其博 +1 位作者 赵新超 杨放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74-2779,共6页
QoS全局最优的Web服务选择是NP完全问题.针对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粒子群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问题模型重新定义了粒子群算法中的位置、速度和算子操作,然后对最优粒子进行非均衡变异,并设计了非均衡变异概率函数,同... QoS全局最优的Web服务选择是NP完全问题.针对现有解决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粒子群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问题模型重新定义了粒子群算法中的位置、速度和算子操作,然后对最优粒子进行非均衡变异,并设计了非均衡变异概率函数,同时在速度和位置更新中分别采用自适应权重调整机制和局部适应优先策略.通过实验仿真,与他人工作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降低服务选择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服务选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选择 QoS全局最优 非均衡变异 自适应权重调整 局部适应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T和SVD的QR码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丽 周亚建 +3 位作者 张斌 袁开国 丁海洋 郭玉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304-311,共8页
以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矩阵奇异值分解(SVD)为基础,结合Quick Response(QR)码的高容量、高纠错特性,提出了一种适合QR码的强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首先,提取QR码图像中的寻像和分隔符图形,并进行高斯加噪模糊化处理,把得到的QR码灰度图... 以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矩阵奇异值分解(SVD)为基础,结合Quick Response(QR)码的高容量、高纠错特性,提出了一种适合QR码的强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首先,提取QR码图像中的寻像和分隔符图形,并进行高斯加噪模糊化处理,把得到的QR码灰度图像作为载体图像,同时对水印图像进行Arnold置乱处理。然后,对载体图像进行8×8的分块DCT变换,取每块的直流系数得到矩阵A(64×64),对A进行SVD分解,并在A的奇异值处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影响QR码正确识别的基础上,不仅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而且对如叠加高斯噪声、椒盐噪声、泊松噪声和中值滤波等攻击均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码 DCT SVD 数字水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晓光 于丽 +7 位作者 郑远 李朝阳 周光涛 沈昱 杨伯君 王宏祥 王岚 纪越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74-1478,共5页
成功地研制了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实验系统 实验中采用特定频率分量功率取样作为反馈信号 ,采用一种名为PSO(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的优化方法作为反馈控制算法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量达 30 ps ,自动跟踪补偿时间为 ... 成功地研制了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实验系统 实验中采用特定频率分量功率取样作为反馈信号 ,采用一种名为PSO(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的优化方法作为反馈控制算法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量达 30 ps ,自动跟踪补偿时间为 1~ 2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诚实模型下安全多方排序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肖倩 罗守山 +1 位作者 陈萍 吴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9-714,共6页
安全多方排序问题是百万富翁问题的推广问题,用于n个参与方在不泄漏各方秘密输入的前提下比较出其输入在全体输入中按照一定顺序所处的位置.本文首先提出了半诚实模型下基于同态加密的安全两方排序协议.然后将该协议推广到多方排序的情... 安全多方排序问题是百万富翁问题的推广问题,用于n个参与方在不泄漏各方秘密输入的前提下比较出其输入在全体输入中按照一定顺序所处的位置.本文首先提出了半诚实模型下基于同态加密的安全两方排序协议.然后将该协议推广到多方排序的情况,并提出两种提高效率的改进算法.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安全多方排序协议,并对这几个协议的安全性和效率做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富翁问题 安全多方排序 半诚实模型 同态加密 模糊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匀变异和多阶段扰动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52
18
作者 赵新超 刘国莅 +1 位作者 刘虎球 赵国帅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58-2070,共13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变异和多阶段扰动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对算法的搜索性能进行了一般性分析.首先,在算法执行的不同阶段利用对当前最优解施加大小不同的邻域扰动操作,很好地增加了群体多样性,提高了跳出局部陷阱的概率,同时加强了...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变异和多阶段扰动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对算法的搜索性能进行了一般性分析.首先,在算法执行的不同阶段利用对当前最优解施加大小不同的邻域扰动操作,很好地增加了群体多样性,提高了跳出局部陷阱的概率,同时加强了对当前最优解邻域内的精细搜索;其次,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非均匀变异运算,并依据非均匀变异运算规律适应性地调整解向量的搜索步长.算法性能分析表明,本算法较好地兼顾了群体优化算法的多样性和精英学习强度之间的平衡问题.数值实验上,首先用12个经典测试函数,验证该文提出的几种新措施的有效性与互助性;其次,针对30维和50维的CEC2005测试函数集,所提算法NmP3PSO与经典算法wFIPS、CLPSO和OLPSO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表现出富有竞争力的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非均匀变异 多阶段扰动 群体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s光通信传输系统中一阶PMD自适应补偿实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光涛 张晓光 +4 位作者 沈昱 于丽 郑远 李朝阳 杨伯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51,共4页
在 10Gb/s归零码 (RZ)光通信传输链路中成功地搭建一阶PMD自适应补偿的实验系统 ,补偿量 2 9ps ,跟踪补偿时间在 1s以内 。
关键词 高速光通信 偏振模色散(PMD)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it/s 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建忠 张晓光 +6 位作者 于丽 席丽霞 沈昱 周光涛 张娜 吴斌 苑铁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1-565,共5页
报导了一个40Gbit/s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系统,此实验系统基于偏振度的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二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 在中心波长1560. 5nm处,补偿后的DGD和二阶PMD效应改善明显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自适... 报导了一个40Gbit/s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系统,此实验系统基于偏振度的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二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 在中心波长1560. 5nm处,补偿后的DGD和二阶PMD效应改善明显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的搜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自适应补偿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