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噪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浩然 左勇 +3 位作者 张文博 范成 吴朝烨 伍剑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69,共5页
在UV(紫外光)通信系统中,噪声对信号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干扰。为了提高系统的通信性能,文章对UV通信系统中的噪声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个模块对噪声进行采样,并分析了PMT(光电倍增管)暗电流噪声、PCB(印制电路板)热噪声、EMI(电磁干扰)噪... 在UV(紫外光)通信系统中,噪声对信号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干扰。为了提高系统的通信性能,文章对UV通信系统中的噪声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个模块对噪声进行采样,并分析了PMT(光电倍增管)暗电流噪声、PCB(印制电路板)热噪声、EMI(电磁干扰)噪声以及电源引入的噪声等4种噪声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了克服模拟滤波性能不理想的缺点,在接收端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计了一个数字滤波器来抑制噪声。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滤波器对SNR(信噪比)有3~7dB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噪声 数字滤波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眼标定方程AX=XB的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尚忠义 董明利 +1 位作者 李伟仙 李巍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3期36-39,共4页
机器人手位姿数据对手眼标定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将对基于手眼标定方程AX=XB的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手眼标定仿真和实测实验验证上述两个因素对手眼标定精度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通过仿真与实测实验,总结得出了减小摄像机... 机器人手位姿数据对手眼标定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将对基于手眼标定方程AX=XB的精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手眼标定仿真和实测实验验证上述两个因素对手眼标定精度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的一致性。通过仿真与实测实验,总结得出了减小摄像机与靶标间距离、减小机器人手的运动前后到基坐标空间距离的相差距离,可提高手眼标定精度,通过四元数法和矩阵直积法验证了此规律在解AX=XB标定方程时的通用性,并且在摄像机与靶标间距约为230 mm以及机器人手的运动前后到基坐标空间距离的相差距离为3.240 1 mm时,手眼标定平移向量相对误差最高精度可达0.04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眼标定 机器人 精度评价 标定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HDLC协议的紫外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文博 左勇 +3 位作者 徐浩然 范成 吴朝烨 伍剑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6,共4页
基于FPGA平台,设计了较为完整的紫外通信系统。为进一步保证紫外通信的可靠性,在系统包含物理层调制解调、扰码解码、滤波锁相、串并变换和缓存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入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相关模块。使用Veri l og硬件语言开发出组... 基于FPGA平台,设计了较为完整的紫外通信系统。为进一步保证紫外通信的可靠性,在系统包含物理层调制解调、扰码解码、滤波锁相、串并变换和缓存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入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相关模块。使用Veri l og硬件语言开发出组帧、拆帧和CRC校验等功能,并解决了HDLC与多种调制方式兼容性的问题。完成了设计模块的硬件仿真,实现了紫外硬件平台上的实际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通信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FPGA C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谱分析技术的光网络性能监测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陈亮 李兰兰 +2 位作者 伍剑 邱吉芳 林金桐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依据RF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光偏移带阻滤波来实现PMD不灵敏的CD监测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光偏移带阻滤波来实现CD不灵敏的PMD监测技术,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分析其原理。最后验证了理论模型对80Gb/s NRZ-DQPSK信号的监测... 依据RF谱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光偏移带阻滤波来实现PMD不灵敏的CD监测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光偏移带阻滤波来实现CD不灵敏的PMD监测技术,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分析其原理。最后验证了理论模型对80Gb/s NRZ-DQPSK信号的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谱分析 光网络性能监测 偏振膜色散 色度色散 光偏移带阻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槽式聚光器面形摄影测量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佳毅 董明利 +2 位作者 王君 孙鹏 燕必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9,共7页
大型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抛物型镜面尺寸大,要求测量精度高,需要合理稳定的摄影测量网络完成对抛物面形的三维重构。为了提高对聚光器面形的检测精度,避免测量网络选择的盲目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摄影测量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大型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抛物型镜面尺寸大,要求测量精度高,需要合理稳定的摄影测量网络完成对抛物面形的三维重构。为了提高对聚光器面形的检测精度,避免测量网络选择的盲目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摄影测量网络规划方法,研究空间点目标的三维重构过程,将空间点三维重构不确定度作为评价网络优劣的依据并设计遗传算法。针对实验室控制场及太阳能聚光器镜面实际场,首先根据实际测量环境约束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优化后的摄影测量网络,然后通过实测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测量条件下,利用仿真得到的摄影测量网络进行布站,可以提高面形测量精度,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面槽式聚光器 面形检测 大尺寸摄影测量 网络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DM系统时钟提取和解复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锡学 李岩 +1 位作者 孔德明 伍剑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了从高速OTDM(光时分复用)信号中提取出支路时钟并实现解复用,实现高速光信号与相对低速电信号之间的接口,首次展示了一种基于商用的MZM(马赫-曾德调制器)和PolM(偏振调制器)级联的OEO(光电振荡器)实现从2×40GBaud/s OTDM信号中... 为了从高速OTDM(光时分复用)信号中提取出支路时钟并实现解复用,实现高速光信号与相对低速电信号之间的接口,首次展示了一种基于商用的MZM(马赫-曾德调制器)和PolM(偏振调制器)级联的OEO(光电振荡器)实现从2×40GBaud/s OTDM信号中提取支路时钟并同时解复用的实验方案。利用这种改进的OEO,成功地从2×40GBaud/s的OTDM DQPSK(差分四相相移键控)调制格式的高速光信号中提取出了40GHz电时钟,该时钟的相位噪声在10kHz频偏处达到-98.62dBc/Hz,与微波源(Agilent Technologies,E8267D)的相位噪声质量几乎相同。这种OEO还同时实现了从OT-DM信号中解复用出两个支路信号的功能,即将160Gbit/s的PRBS(伪随机二进制序列)OTDM信号成功解复用为两路高质量的80Gbit/s支路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振荡器 光时分复用 时钟提取 解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中面向光互联的流量识别与调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秉礼 赵宁 +2 位作者 朱志文 宁帆 黄善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28,共7页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链路拥塞问题,依据流量分布与类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光互联架构的流量识别和调度方案,即HCFD(host-controller flow detection),旨在识别出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大的大象流。利用SDN控制器下发转发策略,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链路拥塞问题,依据流量分布与类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光互联架构的流量识别和调度方案,即HCFD(host-controller flow detection),旨在识别出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大的大象流。利用SDN控制器下发转发策略,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合理调度。HCFD首先在主机端利用Linux内核协议的Netfilter框架实现将超过阈值的数据流进行标记,然后在控制器端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再对标记流进行分类,最后利用光电混合网络的优势,实现深度融合的流量适配和切换机制。HCFD方案整合了已有方法的优势进行大象流识别,同时保证了识别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流信息的全面性。实验与仿真结果显示,在此方案场景下,能有效缓解网络拥塞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减少数据端到端时延,降低分组丢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互联架构 流量识别 软件定义网络 LINUX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光子防火墙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善国 李新 +1 位作者 唐颖 郭俊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7-167,共11页
为了维护光网络安全,亟需研究部署能够有效处理高速光信号的光子防火墙,以替代现有的高能耗的电子防火墙。在介绍光子防火墙原理的基础上,基于相关运算和逻辑门2种主要实现方式综述了模式匹配技术,对比了各匹配系统的优劣,并总结了全光... 为了维护光网络安全,亟需研究部署能够有效处理高速光信号的光子防火墙,以替代现有的高能耗的电子防火墙。在介绍光子防火墙原理的基础上,基于相关运算和逻辑门2种主要实现方式综述了模式匹配技术,对比了各匹配系统的优劣,并总结了全光逻辑门的实现方法。最后,展望了全光模式匹配研究的下一步方向与发展趋势,即更高效的系统结构和响应速度更快的非线性器件。分析表明,基于全光模式匹配的光子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防火墙 模式匹配 半导体光放大器 高非线性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铋光纤铋活性中心发光机理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贾宝楠 王付刚 +2 位作者 孙仕豪 刘刚 芦鹏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663,共7页
掺铋光纤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在光纤放大器和激光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掌握掺铋光纤的发光机理,研制出高效率、高性能的掺铋材料,整理了掺铋光纤发光机理的研究成果,从铋活化中心的结构和发光特性出发,总结了掺铋光纤中不同结... 掺铋光纤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在光纤放大器和激光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掌握掺铋光纤的发光机理,研制出高效率、高性能的掺铋材料,整理了掺铋光纤发光机理的研究成果,从铋活化中心的结构和发光特性出发,总结了掺铋光纤中不同结构与发光波长之间的关系。掺铋材料由于具有荧光寿命长、光谱范围宽等优点,有望在超宽带光源、超宽带放大器、可调谐激光器等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铋活性中心 第一性原理 掺铋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弱纹理场景三维重建的机器人视觉系统 被引量:23
10
作者 林义闽 吕乃光 +1 位作者 娄小平 董明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0-549,共10页
为了实现机器人在弱纹理场景中的避障和自主导航,构建了由双目相机和激光投点器构成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对立体视觉密集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投点器投射出唯一性和抗噪性较好的光斑图案,以增加场景的纹理信息;然后,基于积分... 为了实现机器人在弱纹理场景中的避障和自主导航,构建了由双目相机和激光投点器构成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对立体视觉密集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投点器投射出唯一性和抗噪性较好的光斑图案,以增加场景的纹理信息;然后,基于积分灰度方差(IGSV)和积分梯度方差(IGV)提出了自适应窗口立体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左相机的积分图像,根据积分方差的大小确定匹配窗口内的图像纹理质量,然后对超过预设方差的阈值与右相机进行相关计算,最后通过遍历整幅图像得到密集的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该视觉系统能够准确地恢复出机器人周围致密的3D场景,3D重建精度达到0.16mm,满足机器人避障和自主导航所需的精度。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该匹配方法的图像方差计算量不会随着窗口尺寸的增大而增加,从而将密集匹配的运算时间缩短了至少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视觉 三维重建 积分图像 灰度方差 梯度方差 自适应窗口 立体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摄影测量局部参数优化相对定向方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巍 董明利 +2 位作者 孙鹏 王君 燕必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53-2060,共8页
相机定向是摄影测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定向方式需要预先精确校准定向靶上特征点坐标且测量过程中定向靶位置固定,测量空间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克服测量过程中对定向靶标的依赖,扩展测量网络和测量灵活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 相机定向是摄影测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定向方式需要预先精确校准定向靶上特征点坐标且测量过程中定向靶位置固定,测量空间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克服测量过程中对定向靶标的依赖,扩展测量网络和测量灵活性,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局部参数优化的全局相对定向方法。首先,在测量场中布置编码点和基准尺,提取所有图像中编码点的图像坐标和编码值;然后,在归一化8点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参数优化方法解算2幅图像外方位参数;最后,建立所有图像间的外方位参数转换链,并全局定向出各个图像在预定世界坐标系下的外方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6 m×4 m测量范围内该方法的平移向量测量精度优于0.8 mm,旋转角度测量精度优于0.02°,相比于传统定向靶的定向方式,定向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以满足大尺寸摄影测量系统对定向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靶 相对定向 局部参数优化 大尺寸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对焦状态与物距变化的畸变模型及标定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明利 庄炜 +2 位作者 孙鹏 王君 燕必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53-2659,共7页
为提高大尺寸数字摄影测量的测量精度,需要对目标点图像坐标进行精确的畸变修正,这依赖于精确的畸变修正模型及可靠的标定方法。通过建立随对焦状态和测量点物距变化的相机畸变模型,实现了任意对焦状态和物距下目标像点畸变量的计算。... 为提高大尺寸数字摄影测量的测量精度,需要对目标点图像坐标进行精确的畸变修正,这依赖于精确的畸变修正模型及可靠的标定方法。通过建立随对焦状态和测量点物距变化的相机畸变模型,实现了任意对焦状态和物距下目标像点畸变量的计算。利用回光反射线建立了用于相机标定的共面垂线阵列测试场,并设计了借助高精度摄影测量系统和后方交会进行标定相机站位调整的方法。利用直线的透视成像依然为直线的原理设计优化目标,精确求解不同对焦状态和站位的相机畸变系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标定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了比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给出的畸变量计算值与观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6%,而传统单一物距畸变模型的计算值同观测值间相对误差最大可达5%。数据说明,该畸变模型和相应标定方法能计算更为精确的畸变量,相对传统畸变模型能够进一步减少系统误差并提高摄影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摄影测量 畸变模型 相机标定 测量精度 垂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松弛全局优化机器人手眼标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巍 吕乃光 +1 位作者 董明利 娄小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1-1455,共5页
针对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及相机的外参数标定存在偏差时,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的手眼标定算法无法确保目标函数收敛到全局极小值的问题,提出基于四元数理论的凸松弛全局最优化手眼标定算法。考虑到机械手末端相对运动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对标定方... 针对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及相机的外参数标定存在偏差时,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的手眼标定算法无法确保目标函数收敛到全局极小值的问题,提出基于四元数理论的凸松弛全局最优化手眼标定算法。考虑到机械手末端相对运动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对标定方程求解精度的影响,首先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对标定数据中旋转轴之间的夹角进行预筛选,再利用四元数参数化旋转矩阵,建立多项式几何误差目标函数和约束,采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凸松弛全局优化算法求解全局最优手眼变换矩阵。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求得全局最优解,手眼变换矩阵几何误差平均值不大于1.4 mm,标准差小于0.16 mm,结果稍优于四元数非线性最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手眼标定 四元数 全局优化 随机抽样一致性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次谐波大气湍流相位屏模拟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涛 朱聪 +3 位作者 孙春阳 张景芝 雷艳旭 张荣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谐波大气湍流相位屏模拟方法,通过对低频相位屏的采样方式进行设计,能够充分地补偿相位屏中的低频信息.利用该方法对符合Kolmogorov理论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相位结构函数和相对误差函数对所提方法的...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谐波大气湍流相位屏模拟方法,通过对低频相位屏的采样方式进行设计,能够充分地补偿相位屏中的低频信息.利用该方法对符合Kolmogorov理论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相位结构函数和相对误差函数对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谐波次数和采样点数对模拟相位屏的影响.此外,还将改进后的次谐波法与经典的功率谱反演法、Zernike多项式法、分形法及改进前的次谐波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次谐波法对应的相位结构函数与Kolmogorov湍流理论值最符合,即利用此方法生成的相位屏最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光通信 大气湍流 相位屏 次谐波 相位结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掺铒光纤激光器光延迟反馈的混沌控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蔺玉珂 卢静 李建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1,325,共4页
为了找到更加简单稳定激光系统的混沌化方法,采用光延迟反馈方法对单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各种周期现象而且产生了混沌现象。结果表明,利用单模单环掺铒光纤激光器,在附加光延迟反馈环路的方法下可以实现混沌控制... 为了找到更加简单稳定激光系统的混沌化方法,采用光延迟反馈方法对单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各种周期现象而且产生了混沌现象。结果表明,利用单模单环掺铒光纤激光器,在附加光延迟反馈环路的方法下可以实现混沌控制。这一结果对应用于保密通信的混沌化简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纤激光器 混沌控制 光延时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暗脉冲光布里渊时域分析仪的延长传感距离的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磊 张治国 +2 位作者 张民 刘明涛 张小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基于暗脉冲的布里渊时域分析仪系统中泵浦光和探测光的功率较高,相互作用强烈,严重限制了系统的有效传感距离。而现有的系统众多采用利用多段具有不同布里渊散射频率的光纤相互连接延长传感距离的方法,降低每段光纤上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 基于暗脉冲的布里渊时域分析仪系统中泵浦光和探测光的功率较高,相互作用强烈,严重限制了系统的有效传感距离。而现有的系统众多采用利用多段具有不同布里渊散射频率的光纤相互连接延长传感距离的方法,降低每段光纤上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延长有效传感距离,但这种方案会增加的系统的复杂度,影响实际应用.本文提出一种简单的暗脉冲光布里渊时域分析仪的结构,可在满足高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有效的延长系统的传感距离,取代通常的利用多段具有不同布里渊散射频率的光纤相互连接延长传感距离的方法.利用基于光抑制载波的技术,产生具有两个边带的斯托克斯光.斯托克斯光的两个边带和泵浦光相互作用,同时激发布里渊散射增益和衰减效应,在接收端利用两者接收信号的差,可抵消原有暗脉冲泵浦信号中准连续光对传感距离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延长系统的传感距离,并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时域分析仪 布里渊散射 暗脉冲 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嵌Cortex-M3内核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立华 周松江 +1 位作者 高世皓 张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9-143,181,共6页
为了提高频率计的测量精度和系统性能,解决在传统的频率计中无法实现高低频率等精度测量的情况,采用京微雅格公司的M7系列FPGA,设计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等精度多功能频率计。该频率计以内嵌Cortex-M3内核的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通过对F... 为了提高频率计的测量精度和系统性能,解决在传统的频率计中无法实现高低频率等精度测量的情况,采用京微雅格公司的M7系列FPGA,设计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等精度多功能频率计。该频率计以内嵌Cortex-M3内核的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通过对FPGA模块和Cortex-M3内核部分的设计,并借助AHB接口的FIFO实现FPGA与Cortex-M3内核之间的数据通信,完成了1Hz^50MHz范围内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通过Model Sim软件仿真和硬件实测表明,该频率计可以完成等精度频率和占空比的测量功能,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计 等精度 可编程片上系统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高性能总线 CORTEX-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背包问题的更贪心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新超 杨婷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2-34,共3页
将粒子群算法与贪心思想相融合,提出一种用于求解0/1背包问题的更贪心混合粒子群算法。对超过背包重量约束的粒子的处理措施是去掉已经装进去且性价比最差的物品,直至满足重量约束为止,这种思想在改善粒子质量的同时避免了通常罚函数方... 将粒子群算法与贪心思想相融合,提出一种用于求解0/1背包问题的更贪心混合粒子群算法。对超过背包重量约束的粒子的处理措施是去掉已经装进去且性价比最差的物品,直至满足重量约束为止,这种思想在改善粒子质量的同时避免了通常罚函数方法中敏感的参数选择问题;对当前可行粒子的处理措施是将还未装入背包且性价比最好的物品装进背包,直至不能装为止。通过与文献中基于经典算例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更贪心粒子群算法无论在寻优能力、计算速度和稳定性方面都超过了文献中提到的混合遗传算法(HGA)、贪心遗传算法(GGA)和混合粒子群算法(GBP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包问题 粒子群算法 更贪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啁啾脉冲激光放大的理论与数值模拟分析
19
作者 蔺玉珂 李建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0-773,共4页
为了比较啁啾脉冲在均匀加宽与非均匀加宽介质中传输的特性,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增益窄化、增益饱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对脉冲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频域、时域的演化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加宽介质中,增... 为了比较啁啾脉冲在均匀加宽与非均匀加宽介质中传输的特性,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增益窄化、增益饱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对脉冲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频域、时域的演化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加宽介质中,增益窄化效应更加明显,而且增益饱和效应得到了很好抑制,两种加宽介质中脉冲的频谱都起到了拓宽作用,非均匀加宽介质中的频谱比较对称,而均匀加宽介质中的频谱出现了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啁啾 分步傅里叶方法 均匀加宽 非均匀加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导读
20
作者 韦乐平 林金桐 纪越峰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1966年,高琨(Charles K Kao)博士等撰写的《Dielectric-fiber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研究论文在PIEE学术期刊上发表,开创性地提出利用石英玻璃制作的光学纤维(简称光纤)可作为传输媒介来实现新型通信方式的... 1966年,高琨(Charles K Kao)博士等撰写的《Dielectric-fiber surface waveguides for optical frequencies》研究论文在PIEE学术期刊上发表,开创性地提出利用石英玻璃制作的光学纤维(简称光纤)可作为传输媒介来实现新型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OPTICAL 导读 专题 学术期刊 研究论文 通信方式 传输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