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卫星通信的6G雾计算网络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亚飞 周家恩 +2 位作者 王鑫洋 孙耀华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834-841,共8页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通过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将以地面信息网络为主的网络边界,扩张到太空、空中、海洋等自然空间。雾计算(Fog Computing)技术是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时代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通过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将以地面信息网络为主的网络边界,扩张到太空、空中、海洋等自然空间。雾计算(Fog Computing)技术是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的重要技术之一,可满足6G原生人工智能(AI)、通感算一体化、泛在连接、原生可信等需求。相比云计算技术,雾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型,将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从云端扩展到边缘,提供低时延、高可靠、高灵活性的服务。卫星通信凭借广覆盖、强算力、高带宽、低成本等特点成为6G的关键要素,卫星高移动性、分布式算力的特点深度契合雾计算技术特征。介绍了6G雾计算当前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提出面向卫星通信的6G雾计算架构,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卫星雾计算通信网络通过与地面网络优势互补、互相耦合,能够提供更大规模的覆盖面积、支持更多样化的业务服务,实现更智能化的网络管理,在应急通信保障、赋能AI卫星网络、赋能算力网络、手机直连卫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无线网络 6G雾计算 通信计算一体化 卫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信感知计算融合的低轨卫星网络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宁 章川扬之 +3 位作者 亢晨宇 孙耀华 闫实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842-852,共11页
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网络凭借其在发射成本、广域覆盖和高抗毁性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下一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支撑未来空天地组网通信、协作遥感、星上计算等多维功能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网络需要将通... 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网络凭借其在发射成本、广域覆盖和高抗毁性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下一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支撑未来空天地组网通信、协作遥感、星上计算等多维功能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网络需要将通信、感知与计算功能进行融合,获取性能协同增益。然而,传统低轨卫星网络中通感算三者长期隔立分治,需要在架构、网元功能协议、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与突破。基于此,介绍了基于通信感知计算融合的低轨卫星研究意义和相关研究基础;提出了融合组网架构构想和网元与协议体系,并详细阐释了架构的组成和工作方法;同时,对星间链路组网、协作计算、感知融合和动态接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融合架构和理论、信息在轨融合方法、卫星算力网络和动态资源分配等未来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计算融合 低轨卫星系统 卫星算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导航一体化波形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兆祺 徐然 +2 位作者 公佳龙 刘喜庆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蜂窝移动通信有望进一步整合低轨卫星实现星地融合网络(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ISTNs),可以极大地扩展卫星和通信的覆盖范围,减少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以及重复建设,从而满足海上、空中、偏远地区等通信场景需求并... 蜂窝移动通信有望进一步整合低轨卫星实现星地融合网络(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ISTNs),可以极大地扩展卫星和通信的覆盖范围,减少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以及重复建设,从而满足海上、空中、偏远地区等通信场景需求并完善密集建筑、室内、隧道等区域的定位功能。通信导航一体化(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ICAN)是星地融合的核心技术,从通信导航互相补充覆盖的角度将通导一体化分为通信覆盖增强和导航覆盖增强两个层面,基于此总结了一体化波形的研究进展,包括通导一体化波形设计、通导一体化信号处理技术以及通导一体化性能度量指标等。重点阐述了基于毫米波频段的研究,提出了通信覆盖增强的毫米波通导一体化系统,并展望了通导一体化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导一体化 星地融合网络 低轨卫星 波形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据丢失的极大规模天线阵列近场信道估计方法
4
作者 王韵唐 袁行方 +3 位作者 时艺轩 汤宇欣 苗红霞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6G技术采用更高的频段和更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以提升通信速率、分辨率、系统容量等指标。这些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辐射近场范围,极大规模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元件激增,空域采集数据量的增加使得信道估计的复杂度提高;极大规模阵列更易出现数据... 6G技术采用更高的频段和更大规模的天线阵列以提升通信速率、分辨率、系统容量等指标。这些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辐射近场范围,极大规模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元件激增,空域采集数据量的增加使得信道估计的复杂度提高;极大规模阵列更易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因此,数据不完整情况下的低复杂度信道估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此问题,论证了近场信道在分数傅里叶变换域的稀疏性,基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ed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算法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信道估计方法。分析了所提算法性能,给出了克拉美罗界(Cramér-Rao Bound,CRB)。借助大量仿真实验分析了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丢失率、稀疏度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与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等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相较于已有研究,所提方法考虑了数据丢失的因素,对于推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规模天线阵列 数据丢失 信道估计 分数傅里叶变换 压缩采样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融合网络:一体化模式、用频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世杰 赵祥天 +1 位作者 赵亚飞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775-787,共13页
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星地融合网络(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ISTNs)通过充分利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的优势,拓展了通信的覆盖范围,实现了全球立体无缝覆盖,是未来6G网络的关键支柱,能给网络服务性能带来革... 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星地融合网络(Integrated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ISTNs)通过充分利用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的优势,拓展了通信的覆盖范围,实现了全球立体无缝覆盖,是未来6G网络的关键支柱,能给网络服务性能带来革命性提升。分析了星地融合的优势与挑战,全面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三种典型星地融合策略。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不同策略下的星地融合的系统与应用,以辅助地面组件(Ancillary Terrestrial Component,ATC)规则、互补地面组件(Complementary Ground Component,CGC)规则、苹果/华为直连卫星服务、AST计划以及Starlink/OneWeb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例,介绍了星地融合系统的运营与频率使用情况,指出了在网络架构、空口传输、频谱资源管理以及传输设备等方面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对未来星地融合网络的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互联网 星地融合网络 融合策略 频率使用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信号捕获与跟踪技术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方一鸣 赵祥天 +2 位作者 赵亚飞 孙耀华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5期816-825,共10页
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互联网相较于地面网络有更大的网络覆盖范围与更强的网络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全球立体无缝网络覆盖,是未来6G网络重要的发展趋势。低轨卫星相较于中高轨卫星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因此,低轨卫星信号具有更大... 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互联网相较于地面网络有更大的网络覆盖范围与更强的网络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全球立体无缝网络覆盖,是未来6G网络重要的发展趋势。低轨卫星相较于中高轨卫星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因此,低轨卫星信号具有更大的多普勒频移和动态特性,而低轨卫星信号的高精度捕获与跟踪是低轨卫星通信的基础。随着相控阵天线在低轨卫星和卫星终端上的推广应用,多波束和跳波束技术也为信号的捕获与跟踪带来挑战。从低轨卫星信号互联网的信号特点出发,提出了信号捕获与跟踪过程中的技术挑战,重点阐述了现有捕获与跟踪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探讨了低轨卫星网络中信号捕获与跟踪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互联网 信号捕获 信号跟踪 波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互补码扩频的通信雷达一体化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羚岚 杨奕冉 +1 位作者 刘喜庆 彭木根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3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海量的设备接入网络极易导致严重的频谱拥堵,通信雷达一体化是应对该挑战的关键方法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应对多用户和多目标之间的自干扰和互干扰是通信雷达一体化亟待解决的基础难题。为此,借助码分复用机理,将完全互补码作为扩频码,... 海量的设备接入网络极易导致严重的频谱拥堵,通信雷达一体化是应对该挑战的关键方法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应对多用户和多目标之间的自干扰和互干扰是通信雷达一体化亟待解决的基础难题。为此,借助码分复用机理,将完全互补码作为扩频码,设计通感一体化信号,构建了多用户和多目标场景下的通信雷达一体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典型的扩频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具有更低的误码率与更高的频谱效率;此外,当信噪比较低时,所提方案可以对更多目标进行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雷达一体化 信号共享 扩频 完全互补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首语
8
作者 张平 《移动通信》 2020年第6期2-2,1,共2页
2020年6月6日是我国5G商用牌照发放一周年的日子,在过去一年里,5G网络快速部署并加速新型应用推广,尤其在疫情期间,5G构筑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视频会议、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远程施工监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改变着人... 2020年6月6日是我国5G商用牌照发放一周年的日子,在过去一年里,5G网络快速部署并加速新型应用推广,尤其在疫情期间,5G构筑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视频会议、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远程施工监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预见,在“新基建”的推动下,5G将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一起,构建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创新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信息基础设施 远程教育 视频会议 疫情防控 卷首语 快速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