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转窑危废焚烧炉耐火材料的应用现状及设计选材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占华生 聂连山 +5 位作者 李佳东 蔡斌利 王峰裕 栾舰 高长贺 李宗轩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概述了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处理行业现状、处置技术以及回转窑焚烧系统特点,分析了我国回转窑焚烧系统的耐火材料要求、内衬设计以及损毁形式等,并对典型回转窑危废焚烧工艺提出耐火材料优化对策。
关键词 回转窑 危险废物 焚烧炉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矾土均质料的烧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长贺 李勇 +3 位作者 孙加林 张军杰 张积礼 刘淑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将经湿法均化以及真空练泥工艺生产的矾土均质料生坯在1100—1600oC烧成,并在1600℃分别保温l、4和7h,分析了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反应,研究了煅烧制度对均质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矾土生料经过一系列均化处理后,使得水铝石... 将经湿法均化以及真空练泥工艺生产的矾土均质料生坯在1100—1600oC烧成,并在1600℃分别保温l、4和7h,分析了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反应,研究了煅烧制度对均质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矾土生料经过一系列均化处理后,使得水铝石和高岭石分布更加均匀,水铝石分解形成的α-Al2O3,和高岭石分解形成的非晶质SiO2接触更加容易,从而加快了二次莫来石化的进程;2)升高温度时,矾土均质料的体积密度增加,二次莫来石化程度增大,莫来石含量增加,莫来石相和刚玉相发育较好,最佳煅烧温度为1600℃;3)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可以促进矾土均质料的致密化,但保温时间不宜过长,最佳煅烧制度为1600℃保温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矾土均质料 二次莫来石化 烧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种类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旭东 占华生 +2 位作者 李燕京 谢志鹏 武永兴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5-258,263,共5页
以高铝矾土、二氧化硅微粉和氧化铝微粉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铝和磷酸为结合剂,制备了用于CFB锅炉的高铝质耐磨可塑料。重点研究市售60、65、70和75四种铝酸钙水泥对烘干后及1 100℃热处理后高铝质耐磨可塑料体积密度、常温力学性能、烧后... 以高铝矾土、二氧化硅微粉和氧化铝微粉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铝和磷酸为结合剂,制备了用于CFB锅炉的高铝质耐磨可塑料。重点研究市售60、65、70和75四种铝酸钙水泥对烘干后及1 100℃热处理后高铝质耐磨可塑料体积密度、常温力学性能、烧后线变化率、耐磨性及促凝性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对热处理后试样物相组成和断面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铝酸钙水泥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大以及氧化钙含量的减小,烘干和热处理后高铝质耐磨可塑料体积密度、常温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会逐渐降低,并且氧化钙含量的减小还会削弱铝酸钙水泥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的促凝作用。热处理后高铝质耐磨可塑料物相组成为刚玉相和莫来石相,促凝剂铝酸盐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增大,会加强可塑料中刚玉相的结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盐水泥 高铝质耐磨可塑料 耐磨性 促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粉对矾土-氮化硅复合材料“自阻碍氧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占华生 陈俊红 +4 位作者 栾舰 孙荣国 孙加林 王林俊 冯运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5-427,432,共4页
以高铝矾土和氮化硅为主原料,二氧化硅微粉、高铝水泥、α-Al2O3微粉等为辅助原料,Si粉为添加剂,外加定量的水和分散剂配制成70%(质量分数,下同)高铝矾土和10%氮化硅的矾土-氮化硅浇注料,并利用回转抗渣试验研究了不添加与外加2%和4%的S... 以高铝矾土和氮化硅为主原料,二氧化硅微粉、高铝水泥、α-Al2O3微粉等为辅助原料,Si粉为添加剂,外加定量的水和分散剂配制成70%(质量分数,下同)高铝矾土和10%氮化硅的矾土-氮化硅浇注料,并利用回转抗渣试验研究了不添加与外加2%和4%的Si粉对矾土-氮化硅浇注料抗高炉渣(碱度为1.3)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粉明显改善其抗侵蚀性能,而且随添加量的增加,侵蚀指数显著降低。分析认为:1)矾土-氮化硅材料中非氧化物材料在表层的氧化和相继形成的SiO(g)在表层的沉积,使表面形成致密层,使材料具有"自阻碍氧化"能力;2)Si3N4氧化时,不论是生成SiO2还是SiO气体,均伴随着N2的生成和逸出,不利于材料表层致密度的提高;3)Si的存在不仅增加SiO的生成量,而且消除了N2的生成和排出,大大提高了表层的致密度,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自阻碍氧化"能力和抗渣铁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非氧化物 矾土-氮化硅 自阻碍氧化 抗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Al_2O_3-FeO_n复相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浩波 李勇 +3 位作者 曹硕 孙永强 李燕京 高长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22-3627,共6页
高铁镁砂中引入质量分数为3%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1580℃烧结制备MgO-Al2O3-FeOn复相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蠕变温度分别为1300℃、1400℃和1500℃(压力为0.2 MPa,保温时间为50 h)的压蠕变实验。试样在1300℃、1400℃和1500℃... 高铁镁砂中引入质量分数为3%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1580℃烧结制备MgO-Al2O3-FeOn复相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蠕变温度分别为1300℃、1400℃和1500℃(压力为0.2 MPa,保温时间为50 h)的压蠕变实验。试样在1300℃、1400℃和1500℃的蠕变率分别为-0.382%、-1.140%和-4.348%。在50 h的压蠕变试验中,前20 h为初始蠕变阶段,蠕变方程符合y=A+B*exp(C*x);后30 h为稳态蠕变阶段,蠕变方程符合y=D+E*x,式中y--蠕变率,%;x--时间,h;A、B、C、D、E--实验常数。采用XRD和SEM分析表征蠕变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高铁镁砂中铁氧化物的促进下,板状刚玉周围形成了镁铁铝尖晶石固溶体,并具有明显的'核-壳'环带结构。由于选用的板状刚玉粒径为23 mm,经过不同温度的蠕变后,试样仍保持完整的环带结构而未被破坏,但由于离子扩散的原因,从外到内形成了多层环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镁砂 板状刚玉 蠕变 铁氧化物 尖晶石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状刚玉粒度和加入量对高铁镁砂-烧结刚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鑫 李勇 +3 位作者 李燕京 张军杰 高长贺 张积礼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2-435,共4页
以粒度为3~1、≤1、≤0.088 mm的高铁镁砂,≤0.088 mm的高纯镁砂为主要原料,分别研究了不同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6%、9%、12%、15%)和不同粒度(3~2、2~1、≤1 mm)的烧结板状刚玉对试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物相组... 以粒度为3~1、≤1、≤0.088 mm的高铁镁砂,≤0.088 mm的高纯镁砂为主要原料,分别研究了不同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3%、6%、9%、12%、15%)和不同粒度(3~2、2~1、≤1 mm)的烧结板状刚玉对试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烧结板状刚玉细粉加入量为6%(w)时,试样的显气孔率16%,体积密度2.99 g·cm-3,常温耐压强度80.9 MPa,荷重软化温度1609℃,抗热震性达到20次,综合性能最好;改变加入刚玉的粒度,可以控制刚玉反应速度,同时影响高铁镁砂中Fe的扩散;铁在方镁石中固溶度大,高铁镁砂的引入可以起到方镁石改性的作用;由于铁氧化物的存在,高铁镁砂-刚玉体系在高温下易于促进镁铝尖晶石和铁铝尖晶石固溶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镁砂 烧结刚玉 镁铝尖晶石 铁铝尖晶石 水泥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中氯化钾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小东 田琳 +1 位作者 高伟 安建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水泥窑用后耐火材料中由于含氯化钾而限制了其再利用,为了去除水泥窑烧成带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中的氯化钾,对经过拣选、破粉碎的用后砖粉料(<0.154 mm)分别进行煅烧法(分别在800、1 000、1 200、1 400℃保温1 h煅烧)和水浸泡法(分别... 水泥窑用后耐火材料中由于含氯化钾而限制了其再利用,为了去除水泥窑烧成带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中的氯化钾,对经过拣选、破粉碎的用后砖粉料(<0.154 mm)分别进行煅烧法(分别在800、1 000、1 200、1 400℃保温1 h煅烧)和水浸泡法(分别加入占干料质量20%、40%、60%、80%和100%的水常温浸泡8 h)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浸泡法和煅烧法都可以去除水泥窑用后镁铁铝尖晶石砖中的氯化钾,其中水浸泡法的最佳加水量是干料质量的40%~60%,煅烧法的最佳煅烧温度是1 400℃;煅烧法去除氯化钾效果好于浸泡法,<0.154 mm的粉料经1 400℃煅烧1 h处理后的氯化钾去除率达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镁铁铝尖晶石砖 水泥窑 煅烧法 浸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低硅含量SiO_(2)微粉固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卫迎锋 占华生 +4 位作者 田江涛 陈绍鑫 叶大俊 王玉存 高长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回收的w(SiO_(2))<85%的低硅含量SiO_(2)微粉固废进行了不同温度(400、500、600、700、800、900和1000℃)保温5 h的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粉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试样逐渐烧结。热处理温度低于800℃时,SiO_... 对回收的w(SiO_(2))<85%的低硅含量SiO_(2)微粉固废进行了不同温度(400、500、600、700、800、900和1000℃)保温5 h的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粉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试样逐渐烧结。热处理温度低于800℃时,SiO_(2)微粉保持原有粒状、球状SiO_(2)颗粒团聚体结构。但热处理温度为500℃及以下时,团聚体强度较低。热处理温度800℃以上结块严重,并析出方石英相。热处理温度控制在600~800℃可制得具有一定强度,体积密度在0.73~0.95 g·cm^(-3)的球壳结构的球状粉体,该粉体可以作为轻质原料用在低温保温浇注料,也可以作为其他行业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粉 固废 团聚体 方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