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波技术的天然气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俊先 姬忠礼 +4 位作者 赵瑜 张倩 周岩 刘猛 刘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2-1053,共12页
针对天然气管道内颗粒物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方法。首先对我国天然气管网内颗粒物进行特征分析,并基于微波测量原理以密封探针的方式实现了微波在管道中的传输;其次,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密封... 针对天然气管道内颗粒物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管道内颗粒物在线检测方法。首先对我国天然气管网内颗粒物进行特征分析,并基于微波测量原理以密封探针的方式实现了微波在管道中的传输;其次,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密封探针结构优化以及管道尺寸(两探针间距)进行研究,分析微波测量系统的电流分布规律和最优结构参数;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定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测量系统输出电压与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管道内液滴浓度在39~210mg/m^(3)变化时,采用二次函数拟合测量系统输出电压与液滴浓度的关系,可决系数R2在0.966以上;各信号采样点的相对示值误差平均值在5.20%上下波动,测量系统重复性都在0.24%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天然气 优化设计 在线检测 测量 微波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脱水(盐)用双频电场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沈玮玮 陈家庆 +3 位作者 胡成勇 黄松涛 张颂 胡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采用传统的电脱水(盐)技术处理劣质原油及重质油,存在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脱水效率低及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介绍了水颗粒破碎理论、双频电场技术的研发阶段及其电源配置、波形分析等。国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双频电场技术大幅提高了电... 采用传统的电脱水(盐)技术处理劣质原油及重质油,存在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脱水效率低及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介绍了水颗粒破碎理论、双频电场技术的研发阶段及其电源配置、波形分析等。国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双频电场技术大幅提高了电场脱水(盐)效率,与常规AC电脱水器相比,可将设备的体积大大减小,同时降低了原油处理温度,减少了化学破乳剂的使用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生产要求,有效地应对了现阶段原油劣质化和重质化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脱水(盐) 微观机理 扭曲变形 电源研发 双频电场技术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亚彬 胡飞 +3 位作者 周岩 陈宇 李京 刘震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4,共5页
为解决过程工业领域管道内高浓度气溶胶无法连续检测的问题,在实验室建立了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装置,研究射线辐射强度、气体流速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测量浓度下限为250 mg/m^(3),在保持合适的... 为解决过程工业领域管道内高浓度气溶胶无法连续检测的问题,在实验室建立了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气溶胶浓度连续检测装置,研究射线辐射强度、气体流速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测量浓度下限为250 mg/m^(3),在保持合适的射线辐射强度的情况下,气溶胶粒子在测量区域停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建立了射线强度与气溶胶浓度的关联计算模型,发现在气溶胶浓度处于400~2000 mg/m^(3)时,该检测方法与质量法的误差低于9%,误差主要原因在于高浓度颗粒群对β射线的散射作用增强。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气溶胶实时测量与高效分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高浓度 Β射线法 连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扁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胜 张颂 +1 位作者 张莉 徐宏 《冶金能源》 2010年第3期17-22,26,共7页
介绍了新型强化传热元件螺旋扁管及其换热设备的结构特点与强化传热机理。对无相变及相变工况下螺旋扁管传热特性的理论、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设备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螺旋扁管传热技术尚待... 介绍了新型强化传热元件螺旋扁管及其换热设备的结构特点与强化传热机理。对无相变及相变工况下螺旋扁管传热特性的理论、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设备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螺旋扁管传热技术尚待开展的工作包括丰富传热介质种类、管内外流场可视化及加强相变传热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扁管 异型管 强化传热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分离器内置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豪 张宝生 +4 位作者 陈家庆 胡成勇 张小伟 黄松涛 习进路 《石油机械》 2016年第8期108-112,共5页
为了满足高含水油田、边际油田、深水油田及绿色油田开发对高效紧凑原油脱水装置的需求,提出了三相分离器内置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内置安装静电聚结模块后的总体结构布局、工作原理以及VIEC静电聚结模块的制造工艺... 为了满足高含水油田、边际油田、深水油田及绿色油田开发对高效紧凑原油脱水装置的需求,提出了三相分离器内置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内置安装静电聚结模块后的总体结构布局、工作原理以及VIEC静电聚结模块的制造工艺。采用自主研制的三相分离器内置静电聚结分离中试装置在冀东油田高尚堡联合站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静电聚结模块的作用下,原油经中试装置最短停留时间11.8 min,即可使出口含水体积分数降至0.03%左右,与联合站三相分离器需停留时间1 h以上才能使出口含水体积分数降至1.00%左右的结果相比,油水分离效果显著,并确定了较优的电场频率范围为600~1 000 Hz和1 900~2 500 Hz,较优的设定电压范围为250~300 V。研究成果对该技术今后的工业化进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脱水 三相分离器 内置静电聚结器 中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二氧化碳膜捕集优化分析研究
6
作者 吴学谦 宗兴林 +4 位作者 张井鲁 李耀翔 赵云天 宋子奕 范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为了不断提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捕集,首先利用Aspen HYSYS V11软件基于PRSV热力学方法对耐硫变换前地下粗煤气的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 为了不断提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捕集,首先利用Aspen HYSYS V11软件基于PRSV热力学方法对耐硫变换前地下粗煤气的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在确保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不低于95.00%的约束条件下,以膜分离器M-100温度、膜分离器M-101温度和分离器V-100压力为自变量,以二氧化碳捕集率为因变量,根据Box-Behnken Design(BBD)对二氧化碳膜捕集过程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并根据各参数与二氧化碳捕集率之间的高阶拟合回归方程进行系统优化,得到了最佳二氧化碳捕集率及其对应的优化操作参数。结果表明,此模拟流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二氧化碳膜捕集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作为后续优化研究的基础模型;当M-100温度为162.0℃、M-101温度为64.0℃、V-100压力为3150 kPa时,该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的最大值为98.81%,所得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约为96.74%,可完全满足二氧化碳纯度(体积比)不低于95.00%的约束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二氧化碳膜捕集工艺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膜捕集 流程模拟 单因素实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脱水装置再生加热系统技术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井鲁 张倩 范予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确定直接式电加热器、盘管式铸铝电加热器、燃气导热油炉、电加热导热油炉4种分子筛再生加热系统的技术和经济适用性,为选择最优的再生加热系统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再生加热系统的设备结构、常见故障、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从适用... 目的确定直接式电加热器、盘管式铸铝电加热器、燃气导热油炉、电加热导热油炉4种分子筛再生加热系统的技术和经济适用性,为选择最优的再生加热系统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再生加热系统的设备结构、常见故障、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从适用工况、安全性能、设备投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对比分析。结果直接式电加热器的建议热负荷在300 kW以内,同时应配备完善的多维度多点控制保护措施;盘管式铸铝电加热器建议使用在高压、腐蚀性、有毒介质等特殊工况,单台热负荷在200 kW以内;电加热导热油炉系统易于实现小型化、标准化、模块化,建议热负荷为150~400 kW;燃气导热油炉系统在热负荷大、多点用热和双温位用热等工况下建议选用。结论分子筛脱水装置应在设计条件下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后选择合适的再生加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再生加热系统 直接式电加热器 盘管式铸铝电加热器 燃气导热油炉 电加热导热油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霄 周岩 +4 位作者 王亚彬 胡强 李正豪 刘润樟 刘震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丝网气液分离元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的分离机理,总结出其分离效率和压降计算模型。调研了操作条件及丝网结构参数等影响因素对丝网分离效率和... 丝网气液分离元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的分离机理,总结出其分离效率和压降计算模型。调研了操作条件及丝网结构参数等影响因素对丝网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从丝网持液量和液滴撞击网丝两方面揭示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的二次夹带机理,并分析了气速、液体体积百分比、丝网结构参数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二次夹带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典型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的结构特点及与其他分离方式的组合形式,总结出丝网气液分离元件的机理研究、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气液分离元件 气液分离 二次夹带 聚结 过滤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高压静电聚结破乳评价方法及电场频率选择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沈玮玮 陈家庆 +4 位作者 胡成勇 李锐锋 黄松涛 李爽 马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2-817,共6页
为满足当前所处理原油劣质化的新挑战,实现设备紧凑高效、运行节能降耗等发展目标,采用高频/高压电场进行W/O型乳化液静电聚结破乳脱水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采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全数字控制高频/高压脉冲方波交流电源,基于矩形流道... 为满足当前所处理原油劣质化的新挑战,实现设备紧凑高效、运行节能降耗等发展目标,采用高频/高压电场进行W/O型乳化液静电聚结破乳脱水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采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全数字控制高频/高压脉冲方波交流电源,基于矩形流道连续流动实验装置,采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评估静电聚结破乳特性,并系统研究了电场频率和乳化液含水率对分散相水液滴聚结长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O型模拟乳化液含水率5%时,施加电压为5.4 kV、频率为1.1 kHz的电场,分散相水液滴的平均体积粒径增大39.75倍,稳定动力学参数增加3.12倍,破乳效果非常明显;W/O型模拟乳化液的含水率不同,分散相水液滴取得最佳聚结效果所对应的电场频率也不同,工程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油田原油乳化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乳化液 分散稳定性 粒径分布 脉冲频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矩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春梅 王朝霞 胡啸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2,共3页
阐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扭矩测量系统。系统利用应变式扭矩传感器实现了扭矩及轴向力的监测,并详细介绍了用AD7705芯片采集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模数转换,通过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实现数据的无线传送。系统实现了扭矩的实时监测。
关键词 扭矩测量 单片机 数据采集 无线发射和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器聚结板表面性质对分离效果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文征 张贵才 +4 位作者 李爽 梁保红 成梅华 王磊 王东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0,共3页
利用聚结板油水分离静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面性质的聚结板油水分离对比实验,探讨了板材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亲油性的板材要比亲水性的板材油水分离效果好;②表面粗糙化的板材要比表面光滑板材... 利用聚结板油水分离静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面性质的聚结板油水分离对比实验,探讨了板材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亲油性的板材要比亲水性的板材油水分离效果好;②表面粗糙化的板材要比表面光滑板材油水分离效果好;③采用研制的亲油性涂料DS—1和DS—2对金属板材进行单面改性后,其分离效果比亲油性板材和亲水性板材都要好,其中采用DS—2改性后的板组与改性前相比油水分离速度可提高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器 聚结板 润湿性 粗糙度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群共代谢降解TCE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杰 胡庆梅 +2 位作者 邢志林 全学军 赵天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39-43,共5页
好氧降解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从矿化垃圾中富集了甲烷氧化菌群,并利用其静息细胞进行了共代谢降解TCE的研究。当TCE初始浓度为45.5 mg/L,菌体浓度C x为1.728 g/L时,降解率可达到79... 好氧降解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从矿化垃圾中富集了甲烷氧化菌群,并利用其静息细胞进行了共代谢降解TCE的研究。当TCE初始浓度为45.5 mg/L,菌体浓度C x为1.728 g/L时,降解率可达到79%。该菌群对TCE有较强的耐受性和亲和性,降解TCE的动力学符合Mona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最大比消耗速率q s,max为1.51×10-4min-1,半饱和常数K S为2.58 mg/L(R2=0.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共代谢 TCE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截面柱组合多层钢框架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雪 包恩和 车青海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787,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截面柱组合的多层钢框架优化设计可行性,以基本周期、首层剪重比以及结构用钢量等因素建立研究模型,各模型通过弹塑性分析以及不同定额计算的工程造价,进而从抗震性能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来分析多层钢框架的优化设计,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截面柱组合的多层钢框架优化设计可行性,以基本周期、首层剪重比以及结构用钢量等因素建立研究模型,各模型通过弹塑性分析以及不同定额计算的工程造价,进而从抗震性能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来分析多层钢框架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1强震地震作用下,柱、梁刚接的节点越少,层间地震响应分布趋于均匀。但是层间反应值有变大的趋势;从各模型地震响应层间损伤均匀分布以及最大层间位移角相对小等定义优化设计,CM4模型较符合。2各模型主体结构的工程造价两种定额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广西定额工程造价主要取决于各类型构件的结构用钢量;而大阪府定额工程造价综合考虑构件类型、截面类型确定材料费和加工费,并且单独计算焊接量,其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情;从整体上来看,CM4模型比较节省费用。建议广西定额计算钢结构工程造价有必要细化构件类型和截面类型后确定制作和安装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钢框架 柱截面类型 层间反应值 工程造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A/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工艺模拟和吸收塔高度对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倩 张井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目的对MEA/烟气CO_(2)捕集系统进行工艺模拟计算,研究分析理论塔板数和填料高度对模拟计算的影响。方法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吸收塔采用不同填料高度和不同理论塔板数分别在溶液循环量为30 m^(3)/h和40 m^(3)/h时进行模拟计算,对CO_(2... 目的对MEA/烟气CO_(2)捕集系统进行工艺模拟计算,研究分析理论塔板数和填料高度对模拟计算的影响。方法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吸收塔采用不同填料高度和不同理论塔板数分别在溶液循环量为30 m^(3)/h和40 m^(3)/h时进行模拟计算,对CO_(2)捕集率、再生能耗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吸收塔理论塔板数为20或25时,CO_(2)捕集率模拟值偏低。当吸收塔理论塔板数为20时,再生能耗为采用252Y规整填料(填料高度10 m)吸收塔的1.61~1.87倍,为采用50 mm鲍尔环填料吸收塔(填料高度15 m)的1.53~1.78倍。当吸收塔理论塔板数为25时,再生能耗为采用252Y规整填料(填料高度10 m)吸收塔的1.31~1.38倍,为采用50 mm鲍尔环填料(填料高度15 m)吸收塔的1.24~1.32倍。对于30%(w)的MEA/烟气吸收体系,252Y规整填料高度的临界值为10 m,50 mm鲍尔环填料高度的临界值为15 m;模拟再生能耗为4.10~4.31 GJ/t CO_(2)。结论当吸收塔理论塔板数为20或25时,再生能耗模拟计算值偏高,Aspen HYSYS软件在能耗模拟方面适应性较差。采用Aspen HYSYS模拟计算时,建议先对吸收塔结构参数定义后再进行系统模拟,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模拟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 再生能耗 Aspen HYSYS 吸收塔高度 CO_(2)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气脱水装置外输管线中液滴来源及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光耀 姬忠礼 +3 位作者 胡成勇 王亚彬 纪律强 张冬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对天然气净化厂内脱水装置出口净化气中夹带的液滴进行溯源与分布特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外输管线内液滴取样进行组分分析,并对4列稳定生产运行的天然气脱水装置(三甘醇吸收塔)出口开展了液滴在线检测。结果实验分析发现,收集液样... 目的对天然气净化厂内脱水装置出口净化气中夹带的液滴进行溯源与分布特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外输管线内液滴取样进行组分分析,并对4列稳定生产运行的天然气脱水装置(三甘醇吸收塔)出口开展了液滴在线检测。结果实验分析发现,收集液样品主要由三甘醇和环丁砜组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89%和10%,出口液滴质量浓度小于300 mg/m^(3),粒径小于1μm的液滴占比大于90%,峰值粒径d mod约0.2μm。湿气处理量和气相压力变化直接影响液滴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脱水装置下游外输管线内的液滴由三甘醇吸收塔和上游脱硫装置的气液夹带产生,在湿气处理量(20℃,101.325 kPa下)为260×10^(4)~290×10^(4) m^(3)/d、550×10^(4)~650×10^(4) m^(3)/d的范围内,处理量的增加导致吸收塔内夹带液滴的质量浓度明显增大,出口气体中更易夹带较大液滴(粒径>0.5μm)。当气相压力为5.1~6.0 MPa时,压力升高对夹带液滴的质量浓度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出口液滴粒径分布变窄。结论明确了三甘醇脱水装置外输气中夹带的液滴来源和分布特性,可从技术层面为夹带液滴的过滤分离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三甘醇 在线检测 夹带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甘醇脱水填料塔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井鲁 安杰 张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3,39,共7页
塔径计算是进行三甘醇填料脱水塔设计的首要工作,为了选用准确适用的塔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多种塔径计算方法。以两个实际项目的数据为计算案例,分别采用贝恩-霍根(Bain-Haugen)关联式、通用压降关联图法(GPDC)、塔负荷系数法、Aspen ... 塔径计算是进行三甘醇填料脱水塔设计的首要工作,为了选用准确适用的塔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多种塔径计算方法。以两个实际项目的数据为计算案例,分别采用贝恩-霍根(Bain-Haugen)关联式、通用压降关联图法(GPDC)、塔负荷系数法、Aspen HYSYS软件等不同方法计算三甘醇填料脱水塔的塔径,并进行了计算结果偏差分析和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塔负荷系数法、通用压降关联图法(GPDC)、Aspen HYSYS软件计算结果相近,经圆整后的塔径一致。贝恩-霍根(Bain-Haugen)关联式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过于保守,分别为11.11%和8.73%。由于通用压降关联图法(GPDC)的计算结果受GPDC关联图内数据点影响准确度不易保证,建议选用塔负荷系数法和Aspen HYSYS软件进行三甘醇脱水填料塔塔径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甘醇 脱水填料塔 Aspen HYSYS 通用压降关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聚醚型超支化环氧对双酚A型环氧的增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楠 刘瑞 黄京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通过质子转移聚合,采用双酚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合成了一种芳香族聚醚型超支化环氧(EHBP),将其添加到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DGEBA)中制备成杂化树脂进行增韧改性。采用酸酐固化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固化树... 通过质子转移聚合,采用双酚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合成了一种芳香族聚醚型超支化环氧(EHBP),将其添加到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DGEBA)中制备成杂化树脂进行增韧改性。采用酸酐固化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向DGEBA中添加EHPE可以在不影响材料热性能和拉伸强度的情况下改善其韧性。在EHBP添加量为15%时,材料的冲击强度由纯DGEBA的19kJ/m2提高到28kJ/m2。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的表征表明,EHBP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为原位均相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超支化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模压拔制高压汇气管的安全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红梅 高庆春 +2 位作者 刘发安 白光野 彭志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汇气管是天然气集输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具有压力高、数量大的特点,因而要求汇气管的设计要确保其安全可靠,包括对其壁厚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各个重要设计参数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计算。为此,以陕京二线京58地下储气库群某10... 汇气管是天然气集输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具有压力高、数量大的特点,因而要求汇气管的设计要确保其安全可靠,包括对其壁厚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各个重要设计参数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计算。为此,以陕京二线京58地下储气库群某10MPa采气生产汇气管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开口模压拔制高压汇气管的设计过程,分析了高压拔制汇气管直管段厚度的计算公式,比较了强度计算公式与SW6采用的强度计算公式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使用SW6进行其直管段壁厚计算存在的弊端;结合具体拔制工艺,讨论了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并根据这些参数的关系绘制了具体的开孔补强图,对实例中的两个主要支管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了各个参数的计算结果。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同类汇气管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汇气管 拔制 安全 设计 壁厚计算 开孔补强 参数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静电聚结分离器油-水分离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成坤 吕宇玲 +2 位作者 何利民 胡成勇 习进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0-938,共9页
将同轴圆柱绝缘电极和传统重力式分离器整合,设计出了新型静电聚结分离器。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从电介质极化的角度分析了同轴圆柱绝缘电极的电场-频率分布特性;采用水-原油乳状液作为实验介质,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考察了电场强度... 将同轴圆柱绝缘电极和传统重力式分离器整合,设计出了新型静电聚结分离器。基于Maxwell-Wagner模型,从电介质极化的角度分析了同轴圆柱绝缘电极的电场-频率分布特性;采用水-原油乳状液作为实验介质,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考察了电场强度、频率、乳状液含水率对新型静电聚结分离器聚结和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静电聚结分离器能够有效避免乳状液的二次乳化,并对不同流量、含水率的乳状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交流电场作用下,绝缘电极在低频和高频时具有不同的电场分布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绝缘电极的极化弛豫时间获得高效聚结频率。乳状液含水率越高,最优电场强度和拐点频率越小,极板电压和频率是决定静电聚结分离器能耗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静电聚结分离器 绝缘电极 电场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流化床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条件的研究
20
作者 高庆春 山红红 +2 位作者 杨柏松 罗红梅 彭志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36-1241,共6页
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采用 LCC-200型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重时空速、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剂油比)、水蒸气与原料油的质量比(水油比)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反应器的催化裂解实... 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采用 LCC-200型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重时空速、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剂油比)、水蒸气与原料油的质量比(水油比)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并与提升管反应器的催化裂解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低碳烯烃收率的影响较大,重时空速和水油比的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多产低碳烯烃,低碳烯烃收率随剂油比的增大存在最佳。值在620℃、剂油比4、重时空速10 h^(-1)、水油比0.10的优化反应条件下,丙烯收率约为18%,乙烯、丙烯和丁烯的总收率约为35%。在相似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时,干气、液化石油气、汽油和焦炭的收率比提升管反应器离,而油浆和柴油的收率低;同时,乙烯、丙烯和丁烯的总收率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流化床 催化裂解 丙烯 提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